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水月寺的槠树(散文)

精品 【春秋】水月寺的槠树(散文)


作者:决决流冰 秀才,2644.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70发表时间:2016-01-08 11:56:37


   水月寺没有寺,据说从前有。寺名“水月”,说的是“虚幻”。在世事的苍茫中,能够真正看穿“虚幻”的是一等一的大师。我想,寺中的那棵槠树或许可以。
   早听说水月寺的槠树了,并且传得神乎其神。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目睹它的风采,就像我很多年前听到周专家的名头、直到很多年后再打交道一样。人与人、人与物相遇其实是一种缘分,没有缘分,相遇也是陌路。有了缘分,不经意也能相逢。
   我们就是这样随意地走着,走到了一个叫“水月寺学校”的地方。听说从前是一所中学,现在已经变成了完小。朋友说:走,去看那棵槠树。
   学校大门正在进行整修,四敞大开,免了很多口舌径直走进校园。十点左右的光景,不远处的教室传来教师们的并不标准的普通话讲课的声音。或尖锐,或清脆,或憨直,音质汇聚到一起,高低起伏,并且杂乱。想到了曾经的那个时候,有种久违的感觉。
   槠树位于校园的操场上,四周已经被土台保护起来。土台高不到一米,形如半卷半合的六角形花瓣,保护着树身。远远望去,深冬时刻的槠树还是那样苍郁,像一蓬绿色的茅草,散开在干裂的大地上。树身粗壮,皲裂的树皮幽暗糙砺,老皮与老皮之间有指缝宽的沟纹,想是岁月风尘霜刀过后留下的斑斑脉络。没有亲自试过,听人说这树的周径需要五六个成年人才能合围,可见是多么粗阔。这些老皮还可以看到一汪汪墨绿的苔藓,点缀其上,充满沧桑和磨砺。老干之上,层层叠叠长出的新枝,旁逸斜出,向四周伸展,有如伞状。从树底到树梢,高有二三十米,枝桠交叠,曲曲盘盘。新枝新叶与老干有明显的颜色分界,有种嫁接的滋味。它们长在老干上,像一个八旬老人的脊柱,不能承重而斜歪。
   的确是老态龙钟和霜气横秋。
   这棵槠树是苦槠树。立于树底下的一块宣传牌说,此树有三奇:奇老,树龄四百多年;奇大,树径周长七米,需五人以上才能合抱;奇观,立于白花花的地上,如同一盆景,神似一条龙。那宣传牌还说,此树全国目前只有两棵半,其中一棵在中缅边境线上。我当然不相信这“两棵半”的噱头,中国人做事就是爱这样极端。但我还想调侃的是,不知另外那半棵树现在在哪里?也不知道为什么说是半棵树?
   亲眼目睹,我相信它的奇老!也相信它流传于民间、几乎千篇一律的同一个故事的传说:
   它的传说与荆楚英豪梅之焕联系了起来。梅之焕是晚明时代荆楚天空一颗耀眼的明星,能文能武,刚直不阿,一直为邑人所骄傲。那题于采石矶旁李白墓前的“鲁班门前弄大斧”的佳话,四百年来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而催生了一个成语“班门弄斧”。梅之焕与水月寺故事的版本是:相传梅之焕有一次出游水月寺,与寺中住持谈得十分投机。住持说:“鄙寺兴建日久,贫僧苦思而得一上联,敢求学士赐下联。”于是,缓缓道出上联:“水月寺鱼游兔走。”梅学士初听以为很平常,可仔细一想这上联藏有奥妙。联中“水”、“月”分别对应“鱼”、“兔”。“水”、“月”相连即是寺名,隐含有“水里鱼游、月中兔走”之意。梅学士试对几联都不满意,只好带着遗憾离去。后来,梅之焕游山海关,灵感顿发,续了下联:“山海关虎啸龙吟。”下联中“山”、“海”分别与“虎”、“龙”对应,“山”、“海”相连即是关名,并且含有“虎啸青山、龙吟碧海”之趣,可谓妙对。从京城回来后,梅之焕再游水月寺,为住持带来下联,又植一树于寺中,这树就是今天我们还看到的这棵苦槠树了。
   故事即使是后世文人的杜撰,也杜撰得有眉有眼,让我很相信眼前这槠树的传奇历史。
   槠树的确是少见的树,据说它喜热怕冷,主要生长于江南温润的地方,号称标志长江南北的“分界树”。而水月寺的这棵,打乱了分界线,它在长江北的某处湖广大地上,已经洋洋洒洒或是浑浑噩噩活了四百年,并且还将活下去,葱葱郁郁,枝叶茂密。一位随行的当地人说,这槠树中间“死”过了一回,后来,或许是不忍心,又活了回来。槠树是结果树,每到秋天,上面结满褐色坚果,极像板栗。在困难时期,人们将坚果去壳,做成豆腐,极鲜嫩可口,完全没有苦味,成为饥饿时代的美餐。到了现在这个追求地道风味的社会,更具农家特色,只是人们已经懒得动手去讨麻烦了。在丰衣足食的乡村,那种饥饿时感受到的“美餐”滋味,再也无从复制了。
   南宋末年的舒岳祥有一首咏《槠树》的诗,诗云:凌轹风霜四十围,白猿不上最高枝。明堂未构材何用,抛掷玄珠满地皮。“凌轹”(lì):欺凌毁损;“明堂”为上古帝王与臣子谈经论道的地方;“玄珠”,黑色的珠宝,借喻贤才。舒岳祥是一个耿介的人,史书上说他“尚气简直”,不肯对人作“软媚之言”,这样的人在多数时代是没有好出路的。他们的宿命或隐居不语,或江湖飘泊,或虽在台面也郁郁不得志。所以,即使有异禀灵识,最终是不可能有多大建树的。舒岳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南宋的乱世中,虽想有一番作为,到最后就是因为耿介和桀骜,只好颠沛流离、隐匿乡野而孤芳自赏了。如果一定要将诗人的诗作与人生际遇联系到一起,这首诗非常好地诠释了他的贤才不为用、有志不能舒的境况了。在他的内心,他就像一棵槠树,孤独的,寂寞的,被人抛弃和轻视的槠树,与松柏、与银杏,甚至与白杨、与香樟也无法类比。但它也是高傲的,冰魂雪魄而又琨玉秋霜。
   我眼前的这棵槠树就有这样的品质!几百年的光阴过去了,与它一同成长的寺庙已经变成了一个记忆的符号,连废墟也没有。无论这棵树与梅之焕有没有关系,可以肯定的是:当初植树人真的没有想到,到最后“树还在,寺已无”了。岁月之于它身上的雷电、淫雨、狂风、干旱、冰雹、霜雪,它一直以卑微谦恭、无私无畏的姿态迎接着。虽然叶子黄了一年又一年,枯枝换了一茬又一茬,虽然它已经佝偻,树心多了空洞,但老干还在,遒根还在,它还把一片绿荫播洒在大地,还用它有限的身躯为大地遮风挡雨。
   它或许昭示着什么。

共 23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水月寺,现在是有名无寺,寺随历史而散于风尘,名却留存至今。而从前,是有名有寺,还有树,即槠树。槠树是因住持求了一联而偶获赠,赠树人为明末荆楚英豪梅之焕。而今,寺不在,树在。树满是沧桑和粗砺,三奇之说令其名扬,作者也是因此而访树。访树、观树,又思及与树有关之人,贤才舒岳祥寂寞孤独如槠树,冰魂雪魄也如槠树。由树之品,作者反观人之品,赞历史上那些清高自持,不随俗而污的志士,不也如树吗?树之品、人之品,或许这就是文章要昭示给读者的一些内涵吧。文章语言典雅而华采,立意深远,推荐欣赏。【编辑:寻君】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113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寻君        2016-01-08 11:58:18
  树历经沧桑,仍谦恭无私,由树思人,人经沧桑,能不能也仍是不改初衷呢。
寻君
回复1 楼        文友:决决流冰        2016-01-08 16:44:56
  辛苦了!
回复1 楼        文友:决决流冰        2016-01-08 16:45:58
  我错了一个字,你真的跟我改过来了。
2 楼        文友:村夫了了        2016-01-09 06:28:54
  引经据典说槠树,有名无寺话沧桑。
村夫了了
回复2 楼        文友:决决流冰        2016-01-13 14:25:17
  问村夫好。
3 楼        文友:三微花        2016-01-09 07:12:37
  访树怀古,触景生情,时光交错。万物同源,品树品人,深邃悠远中,又有新的感悟。
三微花
4 楼        文友:三微花        2016-01-13 08:30:57
  已申报精品文复审。
三微花
回复4 楼        文友:决决流冰        2016-01-13 14:24:50
  谢谢花社,好像搞的不好意思。
5 楼        文友:三微花        2016-01-13 21:22:44
  没什么不好意思的。申报复审,是一个必要的程序。
三微花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