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摇曳生姿 技艺精湛

精品 摇曳生姿 技艺精湛 ——《秦腔》赏析


作者:夏冰 榜眼,26212.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89发表时间:2016-01-30 16:08:20
摘要:综上所述,贾平凹呕心沥血,四易其稿的巨著《秦腔》,不仅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写作手法方面也有独到的创新,可供后来的创作者借鉴和学习,而且在思想境界的拓展方面,其更是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给人以独钓寒江雪的空灵、寂寥的审美体验。因此,《秦腔》具备高超的艺术价值,是当今文坛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2.片段式拼接,密实的流年式叙写
   纵观整部《秦腔》,虽然有清风街办市场,夏天义淤七里沟以及秦腔的兴衰这几条宏观的故事线索,但情节的递进更多地体现为细碎生活片段的组接。这种处理手法的难度不言而喻,枝节交错,稍有不慎,就会使故事的某一环脱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影响整个故事的节奏以及主题的表达。但作者妙笔生花,每个片段之间环环相扣,事件的分布错落有致,情节的穿插巧夺天工,单以夏天礼葬礼一段来说,突发事件接踵而至,倒叙与插叙夹杂其中,使人获得了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而纵观全篇,只觉各类事件细密如雨点,如牛毛,而叙事节奏却张弛有度,一口气读来,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之美。
   《秦腔》所采用的是密实的流年式叙写,随意翻开某一页,总会发现一些自然段的长度超乎想象。对于一些读者来说,这种太过于饱和的文字也许是一场灾难,但事无巨细的铺陈正是《秦腔》的特点之一,正如贾平凹自己所说:“只因我写的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它只能是这一种写法,这如同马腿的矫健是马为觅食跑出来的,鸟声的悦耳是鸟为求爱唱出来的。”如此密不透风的写法,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画廊,欣赏一幅不曾间断的画卷,山重水复间,一切自然风光尽收眼底,柳暗花明处,所有人情世故一应俱全。
   《秦腔》虽然有接近四十三万字的篇幅,但故事开始于“去年夏天白雪结婚”,结束于“今年三月的泥石流事件”,时间跨度不足一年。由此,便可看出《秦腔》的叙事有多么详尽。这种流年式的叙写更加贴近于生活本身,当然也会有呆板笨拙之嫌,仔细观察便会得知,作者藏巧于拙,采用如此吃力的写法,反而使作品透露出一股难能可贵的真诚,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一种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悲凉。出于对既成事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作者用一腔热血,染红了天边的夕阳。
  
   3.秦腔曲谱和方言俗语的巧妙嫁接
   秦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出生于陕西省东南部的贾平凹在少小时代便耳濡目染,因此,对秦腔有着特别的感情。当他创作这部带着浓浓乡愁的《秦腔》时,所做的大胆尝试便是将秦腔的唱段融入故事情节之中。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秦腔》一书中,出现的所有秦腔曲谱均是照搬作者的手稿,我们得以看出作者在写下每个音符时的一丝不苟与满怀深情。一笔一划中渗透着化不开的故乡情结与对秦腔文化的一往情深,同时,也体现出对秦腔走向没落的无奈与心酸。作者此举,深化、拓展了主题,使作品在文化反思的层面上走得更远,而保护和传播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秦腔,则又是意外之喜了。
   大段秦腔曲谱频繁出现,却并无生硬突兀之感,这些脍炙人口的唱段与上下文联系紧密,与人物的心理活动也保持着高协调度的契合,比如,夏天智得之夏风与白雪离婚后,在高音喇叭里放起了《辕门斩子》,高亢激昂的唱腔正好印证了夏天智此时的决绝与愤恨。再比如夏天智去世后,白雪声泪俱下地唱着《藏舟》,“耳听得谯楼上二更四点,小舟内难坏我胡女凤莲,哭了声老爹爹儿难得见,要相逢除非是南柯梦间。”此情此景,岂能不令读者肝肠寸断?
   乡音土语的巧妙应用,使得作品无限接近于农村的真实生活,同时,也有助于人物性格的突出,比如“世上有个鬼叫日弄,你就是那日弄鬼。”“谁让你胡拉被子乱扯毡!”等,无一不是生动传神,令人拍案叫绝。
  
  
   三、思想境界的升华
  
   《秦腔》在写作手法上的创新使其摇曳出别样的英姿,也是其具备高超艺术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
   用贾平凹自己的话来说,他要用《秦腔》这本书为故乡树起一块碑。诚然,他没有辜负自己的豪言壮语,《秦腔》一书思想深邃,意蕴绵长,可作为一代人的安魂曲。
  
   1.农耕文化遭到蚕食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格局为何会被打破,这是贾平凹在《秦腔》中所探讨的一个严肃的问题。在农村发生的一系列变革中,政治导向显然是主要原因,退耕还林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耕地面积。《秦腔》中,狗剩因为在退耕还林示范点中栽种庄稼,而被罚款二百元,被逼无奈的狗剩喝农药自杀了。这一情节着实令人深思,想种地者不能种,这是个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民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大幅度增长,而依据市场价值规律来的调节的农药和种子价格迅速飙升。农村仅存的耕地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于是,《秦腔》中年轻一代的农民开始办市场,做商贩,或者走出农村,去城市打工挣钱。能种地者不想种,这也是个问题。
   在政治、经济的双重作用下,农民的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人的衣着光鲜当然要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更加契合人们的心愿,耕读传家的老校长夏天智的小儿子夏雨本是地道的农民,但经丁霸槽稍加劝说,便投身于开办酒楼的事业中去了。而另一方面,农民思想上固有的局限性也使得新时代下的一些勇敢探索变得步履维艰。夏天义不忍将土地荒废,要去租种外出打工者的土地时,却遭到五个儿子的一致反对,本是顺应形势所迈出的伟大一步,但却被子孙理解为多管闲事,甚至有可能落下食不果腹,子孙不孝的话柄。与风起云涌的时代变革相比,如何处理意识深层的顽疾与思想观念的转变之间的问题,或许才是更为重要的。
  
   2.秦腔文化的衰落
   秦腔是劳动人民的声音,作为根基的小农经济都已动摇,依附于农耕文化的秦腔也必然会受到冲击。通过《秦腔》中的一些插叙,我们了解到,白雪所在的剧团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剧团中的王老师可以把《拾玉镯》演绎的出神入化。然而,小说刚一开篇,狗剩便对王老师说:“我的毬呀,你咋老成这熊样了!”村民的一句玩笑话,却暗示了秦腔的没落,同时也为整部作品定下了感伤的基调。此后,夏中星任剧团团长时,曾打出振兴秦腔的口号,一番煞有介事的折腾后,人们才发现中星只是将剧团当做了升官发财的跳板。夏团长调走后,剧团分奔离析,身怀绝技的演员成为了沿街摆摊的小商小贩,只有在偶尔的红白喜事中,方可找回昔日的荣光。市面上流行歌曲的磁带堆积成山,而王老师想要出一盘秦腔磁带,却比登天还难,最终只能老泪纵横,带着无限遗憾谢幕,退出舞台。
   流行文化的冲击是秦腔没落的又一原因,交通的便利以及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让农村的文化变得多元。《秦腔》中,会唱流行歌的外来人陈星在清风街获得了不错的待遇,他抱着吉他自弹自唱,便一举获得了少女翠翠的芳心,之后承包果园,一有空闲便唱起流行歌曲,竟与土生土长的清风街人和谐地生活在了一起。由此,不难看出农村对于外来文化的接纳与包容,此消彼长,秦腔自然也便没落了。
   商品经济与外来文化对农村的激烈冲击,使人的心变得浮躁了,思想上的转变让人们轻易接受了快节奏的、功利的生活模式,而忽略了精神文化的建设。正如《秦腔》中的成功人士夏风曾说:“我就烦秦腔。”秦腔率真无邪而又悠然自得的审美境界与人们急功近利的追求背道而驰,也怪不得人会烦了。倘若硬要将追逐名利的人与秦腔捆绑在一起,就会像夏风与白雪的婚姻一般,最终走到尽头。
  
   3.一代人的安魂曲
   贾平凹曾说:“棣花街是月,清风街是水中月,棣花街是花,清风街是镜里花。”《秦腔》是他为自己的故乡棣花街所立的一块碑子,其中蕴含着作者割舍不下的故乡情怀,那些已故的亲友,那些曾经的欢乐时光,那些行走在消逝中的一切记忆,在此处均可得到安放,并将永远珍藏,清风吹来,棣花飘香。
   农民离开了土地,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秦腔》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着农民的悲欢离合,进城务工人员中,男的去捡垃圾,做苦力,时不时有因工致残或致死的年轻人被抬回清风街。女的则去色情场所做些众所周知的营生,隔几年便花枝招展地回一趟村里。他们如蝼蚁,如野草,在翻天覆地的变革中,他们要生存,不惜一切代价。啊,安息吧,躁动的灵魂。
   旧的已经过去,但新的迟迟未来,即便来了,也不懂得如何抓住。那么,我们应当怎么办?这是作者通过《秦腔》向人们提出的一个终极问题。作品的结尾,象征着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夏天义与代表着优美秦腔的白雪都被澎湃的泥石流掩埋,心情尚未平复,但岁月的车轮已滚滚向前。故事结尾,灵魂已然超脱的引生说:“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在盼望着夏风回来。”此时,我们实在不忍心拆穿他的谎言,即使我们知道,他早已在算命先生荣叔的笔记中看到过对未来的预测:夏风以后不再回清风街。毕竟,人活着,总要有所希冀。
   《秦腔》在思想层面上已然达到了空谷无人的超脱境界,这是其具备高超艺术价值的最有力的证据。掩卷沉思,只觉眼前有霞光漫延,一行白鹭滑向天际,空谷悠然,万籁俱寂。
  
   综上所述,贾平凹呕心沥血,四易其稿的巨著《秦腔》,不仅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写作手法方面也有独到的创新,可供后来的创作者借鉴和学习,而且在思想境界的拓展方面,其更是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给人以独钓寒江雪的空灵、寂寥的审美体验。因此,《秦腔》具备高超的艺术价值,是当今文坛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共 8751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秦腔》这部小说我读了三次都没有走进去,总觉得故事不紧凑,人物众多。看到这篇评论,我读得仔细。文章从人物的形象上分析,一是展示了几个农民形象。夏天仁的质朴,夏天义的挣扎和迷茫,夏天礼的圆滑,夏天智对秦腔的钟爱。二是从青年群体的的角度解读人物,下一辈几个年轻人在思想观念和为人处世方面与上辈人的对比。三是对人物白雪的细腻解读。这些精彩纷呈的人物托起了《秦腔》这部小说的构架,推动者情节的发展。从写作技巧上分析作品的成功之处,作者解读了第一人称写作的优势,归纳出小说在创作上的自我突破。小说都是有灵魂的,《秦腔》要传递什么样的主题思想,本文进行了深刻解读。评论语言流畅,从人物、创作手法和主题上深刻解读让没有读过这部作品的读者有了清晰地理解,读完受益匪浅。推荐阅读。【编辑:琴声悠扬】【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13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琴声悠扬        2016-01-30 16:13:25
  老师的精彩点评,我是第一受益者。去年读《秦腔》读了三分之一,就放下了。今天读完这篇评论,决定好去读它。老师的心静,对人物的把控,对创作手法的解读,对主题的解读,细致入微,是深度使然。这种阅读态度值得我学习。
   问候老师!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回复1 楼        文友:夏冰        2016-02-23 15:41:17
  谢谢!辛苦你了!问候祝福!
2 楼        文友:雅润        2016-02-12 18:20:19
  问候老师,老师又出新作,特来学习。恭喜老师!祝老师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雅润
回复2 楼        文友:夏冰        2016-02-23 15:41:35
  问好祝福!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