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异样的情,一样的爱

精品 异样的情,一样的爱


作者:梅歌夫人 布衣,10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90发表时间:2016-02-22 19:44:39
摘要:我长期吃不到营养的东西,常常感到头晕眼花。我半年没吃过水果了,有时候嚼一嚼给病人做流食削下的水果皮,让舌头感觉一下水果味道就行了。 呆在这栋住院楼已有两个月了,我就连这栋楼都没出过。最远就是上到三楼的平台。洗过的毛巾和衣服拿到三楼平台上晾晒,是我最开心的时间。我能看到天空,呼吸到自然空气,看到外面的马路和路上的来往车辆。” ... ... 无论在地球的哪个角落,无论在岁月长河的哪个阶段,爱始终存在。


   去年中过一次风的母亲又染上了感冒,进而导致肺炎。四妹借着关系找到了王主任。主任神秘兮兮把我叫到病房外,说从CT片子看到母亲肺部阴影偏大。加上她的年龄和她才咳嗽五天,医生分析阴影不该这么大,建议拿片子到三院进一步看看。三院是省里专治肿瘤的医院。我一听,脑袋一下就炸开了,天旋地转。医生还在给我讲,我却已经走神,想象着可怕的后果。我不能没有母亲,成为孤儿。妈在家才在。
   大弟妹认识三院的人。她打问完后,电话告我:“只有做了气管镜才能确诊是否是坏病,年纪大的人,做气管镜有两个先决条件,一个是心脏不大,另一个是血凝固指标正常。”人人谈“癌”色变。我们在电话里一直用“坏”字来代替“癌”字。现在母亲心脏明显偏大,不能冒险。再说老年人万一得这种病,医生也不建议做手术,因为老人受不了术后的残酷化疗。医生建议多在医院住一周进行治疗,照个CT比对一下。如果阴影缩小,就可排除“坏”病的可能。
   我每天一睁开眼就倒数还有几天才能再做一次CT,从而获得两次CT的比对结果。
   有一天中午,母亲刚换上一瓶药液,我请靠门床位老李的女儿帮助看护,出去买午餐。我走到一家名为“大骨头面”的小面馆前,停下来,走进去。店面很小,只有三套桌椅,柜台上摆放着不同的凉拌菜和几种面卤,足有半米直径的大煮锅上架着张牙舞爪的压河捞机。
   河捞面是众多山西陕西面食中的其中一种。这个品种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山西民间和陕北颇为流行。河捞面结构紧密、粗细均匀、筋道爽口。在国外住久了,自身的免疫力不知不觉大幅度降低。每次回国总会闹几次肚子。不仅是我,俩孩子也是一样。我似乎担心更多的是卫生与否,而不是食物的是否可口。
   我前面排了三个人,看他们点完后,戴白帽系白围裙的厨师从一个很大的不锈钢盆里,抓出一团事先切好的面团,塞进压面机上的吊斗槽里,然后用手使劲往里按,再把一个翘起来的杠杆压下去,面条便齐刷刷径直掉到滚水锅里。他用长筷子来回搅拌一两分钟捞起来,放入一个大碗,舀上我点的番茄蛋卤,最后撒上一把黄瓜丝,看起来红黄绿白十分诱人。因为要带走,我多付了三块钱买盒子,于是又把面条倒入一次性塑料盒子里,两盒面条,一盒凉菜,不足三十元人民币。路上在一家小便利店买了两瓶酸奶,带回二零五号病房和母亲一起食用。
   我慢慢扶她坐起来,费了好大劲儿,才把她的肥臀往后挪了挪,卡好吃饭的架板,好危险,架板刚好碰到她的“足月”大肚子。如果肚子再大一点儿,板子是不能用的。吊瓶扎在左手背上,所以右手正好用来吃饭。她的头发在枕头上蹭得十分蓬乱,我用手指给她顺了顺,也没有捋整齐。她看不到自己的头发,感觉我理过,就好看了。
   她吃得很香,我也是。我们吃了个精光,她把剩下的半瓶酸奶拿在手里摇来摇去,想喝完,又喝不下去。粘稠的酸奶喝到后面,需抬起头来往嘴里倒,因为我买酸奶时忘了要吸管。瓶子出厂时也没有自带。她喝不到底部,示意不让我扔掉,等会儿再喝。不一会儿,她说想喝完,喝不到。我就加了些开水进去,摇一摇,递给她,她果然很容易就喝完了。看见我打算把两个空酸奶瓶子扔进垃圾筐里,她忙摆摆手,示意不让我扔掉,瓶子洁白好看,想洗洗留下再用。我心里觉得留着也没用,老大不愿意,但还是乖乖捡了回来,去水房冲洗干净,放在床头柜上。当然依此类推,三个一次性盒子我也没敢扔掉,一并洗净给妈妈留下来。她满意地说:“过日子就应该这样节俭。我看不惯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扔东西。”我猜到母亲是暗指家里某人的浪费习惯。她试图转动身体,接着说:“记得一九九七年去美国看你,住了一年,你也是很节俭的。用过的几块小香皂,热水泡软后捏在一起,就是一块手抓得住,而且能用的香皂。虽然不好看,但是能用。”我说其实这样做,也是跟我公公学的。
   妈妈说话的内容令我震惊。我连连点头说夸赞她:“妈,你真厉害,这样小的事情,都时隔十八年了,你竟然还记得这么清楚。谁说你健忘?根本没有的事儿。看你脸色红润,头发乌黑,哪里像是过了八十岁的人呢。”静静躺着输液的老李也在听我和母亲的谈话。一直默默无语的老李竟然也插话说母亲不像八十岁。母亲听到这个同龄异性老人的夸赞后,抿嘴笑了,笑得如同一个灿烂的小姑娘一样羞赧。
   我扶妈妈缓缓躺下,妈妈用温情的眼神看着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看着。我感觉到她安静的外表里裹着一颗激荡的心,她正在想着什么事情。我在床边的长方形木椅上坐下来。说是椅子,其实没有靠背。我身后是暖气,暖气在窗户下面。我觉得很热,得到同室其他两个病人的同意后,把窗户玻璃拉开一条缝隙,让外面的冷空气进来。冷空气中夹杂着烧煤的浑浊气味,不那么新鲜,但总比室内的空气令人舒适。母亲就这样看着我,简简单单,无欲无求,像一个产妇看着自己的新生儿。过了一会儿,也许是饭后大脑缺血,她睡意渐浓,眼睛越睁越慢,最后完全闭上了。呼声很快从她鼻腔里传了出来,一声比一声大,声音里偶尔听出有粘痰混在里面。母亲睡着后,我终于可以抬起头来喘口气。
  
   (二)
   病房里摆放着三张床。中间的床位住有一位年轻男子。他的嘴巴歪向右脸,穿一身劣质蓝西服,没打领带。白衬衣顶端的扣子敞开着,领子皱皱巴巴的,看上去洗完后没熨烫就匆忙穿在身上。他吊着瓶子,坐在床上,不停地打电话给不同的人。听他说话的口气和讲话的内容,倒像是个推销员,或卖保险的。他终于忙完工作了,把手机放在枕头旁边。
   “你这样年轻,怎么不舒服了?”我好奇地问他。他说开窗睡觉让穿堂风给吹歪了嘴。他说是银行里做信用卡推销的,工作很难。又说他还没有女朋友,如果不把歪嘴调整回原有位置,长得本来就难看,更没女孩儿找他了。听他的口音不像普通话不标准,我猜他是从某个小地方来省城单打独干的。
   门突然被人推开了,两个护士陪伴医生端着针灸盒子和烤电灯走进来,直接走向年轻人。护士示意年轻人躺下,在年轻人的头部脸部扎满了针。扎针的过程我看在眼里。这是我第一次目睹扎针。我数不清有多少根,估计足有二十多根。年轻人每个微小的动作都使纤细的针跟着抖动。我看着都害怕,但年轻人淡然镇定,就连个怪异表情都没显现出来。我一向有针头恐惧症。每扎他一下,倒像是在扎我,我看得呲牙咧嘴,浑身不舒服。护士给他扎上针后,发现定时器坏了。护士让我帮忙看着,到三十分钟时,去走廊的柜台叫护士来拔针。我用手机设定好时间。
   “你不怕吗?”我心疼地问他。
   他停顿了一下说:“我怕的不是扎针,是扎完针后,嘴巴还不能归位。”他的声音乌鲁乌鲁听不太清,他本来不正的嘴巴加上密密麻麻的针头,说话确实有了难度。我心里想:他还挺幽默的。我接着对他说:“你还很年轻呀。”他以为我想知道他的具体年龄,于是用手指头比划。一次是中指食指比划个英文字母V,一次是张开手掌。我犹豫了一下V,后来我明白了,他才二十五岁。他和我大儿子同岁,正是青春年少时期,遇到这种事也够倒霉的。到了三十分钟,手机叫了起来。我关掉定时器,跑出去叫护士给他拔了针头。这时,正好他的液体也输完了。他离开床,伸了个懒腰,打包放在桌上的饮料和摊在床上的文件。他说直接去单位上班,匆匆忙忙提着公文包离开了。临出门还和我们挥了挥手说明天见。
  
   (三)
   病房里,一进门靠墙的床上躺着老李,男性,五官端正,个头很高。老李头使我想到香港老演员曾江。苍白的头发和胡子显得八十岁上下,但身体匀称,走路平稳,看上去又觉得像七十多岁。一大早,我和母亲进到病房时,他躺在床上扎针输液,一个中年女人正低着头给他剪脚趾甲,我判断是老李的女儿,不可能是儿媳妇。果然不出所料。老李输完液体出去散步时,他女儿走过来和我聊天。她自我介绍她叫丽丽。
   丽丽说她爸爸性格十分孤僻,根本不爱说话。她妈性格却格外开朗。一天到晚,就老两口在家相伴,却互不理睬。没有闹别扭,更没有吵架。她妈妈抱怨和活死人住在一起,都快给憋死了。都这么大年岁了,离又离不得,过又过不好。她爸爸也没什么爱好,不下棋,不打牌,唯独就是爱读书。老两口的生活太静了,他们羡慕别人吵架,甚至打架,觉得虽然不雅观,但至少是一种交流和宣泄的方式。仅这一点点要求就是满足不了。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我深知每一本书都是一扇窗户,透过它,可以窥探到他人的生活,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大凡读书人,看似形单影只,其实内心一点儿都不孤独,我对丽丽说:“你爸的内心丰富多彩,热闹非凡。孤独是你妈,而不是她爸。”丽丽不解地摇了摇头。
   我对丽丽说:“孤单的人未必孤独,凑热闹的人一定是孤独的,因为凑热闹本身就是要排除内心的孤独。我明天找个合适的时间跟你爸爸聊聊。”
   “跟他聊,就他这个闷葫芦,你能打开他的话匣子?大姐,你省省吧,别费这个脑筋了。”丽丽的嗓门高了八度,对我说的话表示疑惑和不解。
   “尝试一下,总没坏处,是吧。”我开始收拾我妈的杂物准备拔掉吊瓶回家。
   第二天,我和妈妈去医院的时间有意比平时早了半个小时。中间床的年轻人恰巧比平时晚来一个小时。护士给妈妈吊好液体后,于是我有机会利用这一个半钟头,打开了闷罐子老李尘封多年的话匣子。
   老李爱读书。这是个最好的切入点。我回国时随身带了一本美国人写的书: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是个中文译本,我读完后打算留给弟弟读。我携带此书进入病房,坐在中间床铺上阅读。果然老李主动开口问我:“你在读什么书?”
   我把书递过去给他看。他看了书的封皮后说:“我对天文不感兴趣。”
   “这本书不是说天文的,它是关于如何处理男女两性关系的书。这本书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挽救了许多频临破碎的家庭。它让不愉快的家庭找回了刚结婚时的温情。读完书后你会发现男女是两种思维完全不同的人,女人说的话,男人要反着听。反正看完这本书,几乎所有发生在男女之间的曲解和矛盾都迎刃而解了。”
   “不会吧,有这么神吗?你拿过来我看看。”老李半信半疑。
   “我已经读完了,而且读了不止一次。每次和我老公起争执时就会再阅读。老公书橱里也放着一本。他也会反复阅读以作警示。反正还有时间,你拿去读吧。读完后让你女儿还给我弟弟就行了。老李接过去书,放在枕头边上。书里放了一个书签,上面写着一段话: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那个并不完美的另一半。
   老李也说自己性格孤僻,谈到有关和他老伴儿的关系方面,和他女儿说的完全一样。老李说:“老伴儿跟了我近五十年,也挺可怜的。她后悔嫁给我,心里有怨气,但她似乎没有选择,或者不想去选择和我离婚。”
   几乎每个读书人都是性情中人,有的人能自如表达,有的人却不善于表达。老李属于后者。他说他还是爱老伴的,只是不知该说什么。于是他老伴天天外出跳舞,打牌,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去,生怕静下来难受。两个老人因为没有沟通,两个鬓发斑白的身体近在咫尺,两颗滚烫的心却远在不同的天涯,一个南极,一个北极。他俩几乎不讲话。白天一起吃饭,晚上却分开卧房休息。这是怎样一种悲哀呢?谁都没有错,都是受害者。我理解老李,更理解他的老伴儿。但又能做什么呢?我能做的就是让老李从这本书的文字中,挖出潜藏在自己心里的那份挚爱,扭转他和老伴的僵硬冷淡关系。
   也许老李从我妈和我的说话里听到我是从国外回来的,对我没有设防。老李的话匣子好久没打开,打开后像个小孩子说了许多话。他说:“我读得最多的是武侠小说。其它历史传记书也读。”他甚至和我谈到了具体一本书的内容,像是遇到知音侃侃而谈。我希望我和他的谈话能对他有点儿影响。
   “你女儿说你家在西区,这么近的距离,晚上为什么不回家住呢?”
   “说是住院,其实是想离开家躲清静。”老李的坦诚令我和妈妈吃惊。我妈也插话进来,劝老李头回家。老李头打定主意住下来,谁说也没用。
   “啊呀,我肚子疼,想去厕所。”妈妈突然愁眉苦脸。我和母亲吃完河捞面后大约三小时,她开始闹肚子的。估计全是凉菜惹的祸。我和她提着吊瓶往厕所赶,还没等蹲正,大便像液体一样冒了出来,直接冲到墙壁下的地方。我跟母亲说没关系,我来收拾。她听不进去,显得很着急,想自己用纸擦。我拽她起来时,不小心碰到手背上的针头和针管,液体跑到皮下,鼓起了大包。我又去请护士扎了一次。她躺下后我拿角落里的湿拖把来回擦,直到没有黄色为止。
   我回到房间,母亲又坐了起来,慌慌张张说是要去厕所。我提着管子和液体,她几乎要泄到裤子里,脚步加快。可赶到时,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只是不同的蹲坑而已。送她回房后,血液开始倒流到管子里,不得已一天内第三次扎上针。她厌烦起来,闹得要回家,怎么劝都听不进去,说她自己没病,医院想挣钱,硬是要出院。好说歹说又坚持了两天,终于又做了一次CT。医生拿着两个不同时间做的片子仔细比对,我目不转睛盯着医生的脸,心里不断劝告自己,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我都得接受。此时此刻的紧张,我难以用文字来形容。

共 12250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人生各种滋味。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以及人生经历,这些不同的特性,敲出生命的交响乐,爱、善良、包容、和谐是其中的主题。作者的文笔质朴真实,人物形象各有千秋。家庭背景和教育程度的不同,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集和沟通呈现出多样化。但不管是怎样的过程或者结局,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溢着爱和友善。一篇切入生活本质,温暖感人的作品!推荐赏阅!【编辑:紫玉清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223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16-02-22 19:45:31
  感谢赐稿系统短篇栏目,祝元宵节愉快!
紫玉清凉
2 楼        文友:梅歌夫人        2016-02-23 00:52:25
  再次感谢紫玉清凉老师的阅读。这样的篇幅,仅仅12个小时就看到作品发表,可以感到你是怎样一个辛苦和勤劳的人。心里震撼,深受鼓舞。遥敬清茶一杯。祝元宵节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