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百味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百味】我读《四书》(散文)

编辑推荐 【百味】我读《四书》(散文)


作者:刘锡国 白丁,72.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57发表时间:2016-05-02 18:23:04


   我最后看的是《大学》,这是《四书》中最短的一篇。古代大学也叫太学。朱熹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大学》的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说的是大学的教学纲领是:保持并发扬光大自己天生的德性,使民众革新思想,从而达到完美的境界。文中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前四条是修身的方法,重要的是后三条“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目的。当然我最欣赏的是《大学》中提出“君子必慎其独”的主张。在当今社会中的每个人,尤其那些负有一些责任的人,如果能“慎独”是会少犯很多错误的。
   朱熹编《四书》的顺序是“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是入门的必读书。“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是立定根本并观其发展。为什么把《中庸》排最后呢?二程认为“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我读《四书》反其道而行之,是从《中庸》开始的,感觉也很好。我说,如果为了终身受用,就先读《中庸》。如果没有时间,只能读一本,那就读《中庸》。
  
   四、
   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读了一遍《四书》,可以说感受颇深,感想良多。
   余秋雨先生认为:“作为中华文化核心形态的儒家文化,不谋求玄深体系,不标榜清高出世,不排斥别种文化,只以一种自然的教化方式普及实实在在的良好秩序和理性精神,既包含着社会政治原则,又渗透着伦理道德规范,平静而有力地起到了安抚人心,稳定社会、维护文明的作用。是一种似浅实深,似散实精的文化遗产。”
   儒家文化不仅支撑着中华民族走了两千多年,在国际上影响也不小。《论语》最先随《五经》传入朝鲜,又东渡日本,朝日人民受儒家思想之深,已为世人所共见,有些习俗甚至超过今天的中国。君不见韩国人的行为处事已成为儒家文化的活化石。在美国,孔子被美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前几年,一些西方学者在分析亚洲几个国家经济腾飞的原因时曾认为,这和儒家文化有很大关系,因为这些国家领导大都受过儒家教育,这些国家都有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他们主张建立一个讲究伦理道德、勇于进取、守纪律、分层次、稳定的社会,所以快速发展起来了。
   再回头看世界文明史,两千年前的世界古文明哪个不是衰落得既惊心动魄又让人无可奈何。佛教文明是印度文明的最高成果,然而在十三世纪,这种智者的文明在印度就已经走到了它的终点,消失在历史中。巴比伦古城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文明的代表,早在三千多年前就走过了辉煌的顶点,现在则完全变成了一片废墟。然而古希腊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只留下了巴特农神殿遗址和金字塔孤独的身影,只要看上一眼,你就会从心底涌出无限的苍凉。当然也有奇迹发生,那就是中华文明,虽然它也几经坎坷磨难,也伤痕累累,但它毕竟顽强地延续和发展了过来。而且在世界所有古老文明都相继消失和衰亡后,直到现在还在艰难地为后代开拓前途。
   这么好的一种传统文化为什么会遭到批判?一位学者说:“文明的沦落,原因之一是失去了反省功能。”我觉得我们急需的是一次文明意义上的对中华文明的反省。
   “五、四”运动时期为什么有“打倒孔家店”的说法?经过思考,我认为主要是当时由于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入侵,中国处处挨打,一些知识分子急于改变中国落后现状,在泼脏水的时候,一不小心把孩子也泼出去了。陈独秀解释说,对这种“以石头压驼背”的主张多半是不赞成的,这些人实在是出于对“三纲五常”之类封建礼教的愤恨,而提出的矫枉过正的言论。这也并非是这场深刻文化运动的主流。陈独秀的解释是可以理解的,而“文革”批孔就不好理解了。我认为那实在是出于一场政治目的的闹剧。在本该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批起了“克己复礼”,鼓动闹事。把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中国搞乱了套。这种挖断中华文化之根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把中国经济推向崩溃边缘的同时,使人们的道德观念急剧下降,现在社会上坑、蒙、拐、骗时有发生,假、冒、伪、劣随处可见。我认为和那次批孔是有很大关系的。
   中国在新世纪必然有更大的发展。然而只有振奋民族精神,才能实现民族和国家的现代化,而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来源于自身的历史和文化创造。我想,中华文化一定能在二十一世纪复兴,一定象欧洲文艺复兴那样,给中华民族注入巨大的活力,中华文化一定会冲破暂时的衰势,一定会百川连注、众脉俱开、气吞万汇。
   当然,在吸取精华的时候,也有个与时俱进的问题。和西方文化比较,中华文化强调的是如何做人,西方文化强调的是如何做事。我们应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儒家更多的强调了人对于社会应尽的义务,而关于人应当享受的权利被漠视了。我们应更关注人的权利。儒家由于所处时代强调了“三纲五常”,而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强调的是民主。
   2002年末,李瑞环同志在《四库全书》发行会上讲话说: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它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灿烂的瑰宝,是跨越地域和时空的。
   人类因无所敬仰而浅薄。那么,就让我们敬仰我们的民族文化吧。因为那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共 7131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对于《四书》我也曾粗略的读过,属于囫囵吐枣那类型,只看懂些皮毛。这篇文章对我影响好大,从单纯地认为只有之乎者也垒砌起的文字里,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中庸》其实就是心理医疗,使人心情放宽,正确面对自己的人生,在这浮躁的社会,确实是一服良药。《论语》在课堂上学过,稍微懂些。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仁。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针对当时社会的实际,提出仁应以孝悌忠信为先;从道德修养着眼,提出“仁者安人”;从坚持真理着眼,提出“杀身成仁”。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是道德的最高准则,是道德的总体。《大学》,《孟子》几乎没读过,不懂,也就不敢妄自菲薄。总之《四书》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它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灿烂的瑰宝,是跨越地域和时空的。力荐赏读,尤其像我这样知识匮乏的人,绝对是一次心理的震撼。感谢赐稿百味,期待佳作再现。祝福作者!【编辑:月儿弯弯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月儿弯弯笑        2016-05-02 18:26:20
  《四书》这些道德规范讲了两千多年,今天还要继续讲。你的魅力需要我们精心去品读,祝创作愉快!
月儿弯弯笑
2 楼        文友:踏云的秋裤        2016-05-02 19:10:43
  支撑中国文明千年不朽的正是四书。
   作者在文中说明了文革时期,四书的份量在人们的心中变得微不足道,人们把历代王朝的腐朽归过于四书身上。
   对此,作者举了几个强有力的例子。试问,如果没有四书的出现,没有孔孟文明的繁衍,中国还会是中国?
   例子句句道出了真谛,把这文化的重要性完全的表现出来。
   就如作者所讲,没有这四书,中国或许早已不是中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