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凡尘俗事家长理短(散文)

编辑推荐 【山水】凡尘俗事家长理短(散文)


作者:于蓝 秀才,1307.8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90发表时间:2016-05-24 19:37:15
摘要:凡尘俗世,人都生在平凡的世界,人人都是从俗中来,就是需要脱胎换骨,也得有个过程。你说哪个是永远做好事的人?哪个人是个至从娘胎里一出生,就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坏蛋?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谁都有一时冲动的瞬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是多么的经典啊!就因为人无完人,我们才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造世界观,才能尽量的少做错事,少走弯路。


   家长理短,你要想把一个家庭维持长久温馨,就不要总认为自己长有理,你要记住这几个字:“家无长理。”实际上,这句话非常经典!家就是一个特殊的空间,要把这个特殊空间维持好,经营长,首先是要容。每个人都要学会谦让容人,不要斤斤计较过分较真。不要总认为自己有理,甚至有理的时候,也要退让三分。该装糊涂时,明白也要装成糊涂,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揣着明白装糊涂。为什么郑板桥难得糊涂的那句话,那么受欢迎,被人们总结为经典,就是这个道理。因为,理长家就短,理短家就会长!我下边就讲一个自己认为理长,而却把家弄短了的故事。
   梅长的很漂亮,家境也很不错,父亲是个满身伤疤,还有好几块炮弹皮没有取净,身上留有光辉“印记”,在民主革命时期,打遍全中国的老革命,当过很大的官。梅在青年上山下乡年代,也曾下过乡。那时的梅,也和广大青年一样,一腔热血,满怀抱负。为“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会大有作为的。”的宏伟蓝图,而去吃苦流汗。虽然一腔的宏图大志,满腹的爱国热情,可因从小娇生惯养长大,来到农村连五谷都不分,什么活也不会干。不会干活还不算,因借父亲社会地位高的光,从一生下来,无论是家里家外,都被众星捧月般的捧着。养成了总爱占上风,说上句的习惯。一旦不如意,就要搅局,豁拢事。不管有理没理,嘴都不让分,甚至是个刺头。嘎达话,约巴嗑,有倒是。因是个手是拉渣,嘴是老大的主。生产队里的干部都看不上她,也烦她。评功分时,最高分十分,她每天就挣二分。
   实际上应该没有二分,那时是平均主义的时代,没有贫富的差距。工分距离比较近,一等分二等分之间就差五厘。五等是最低公分,知识青年一般都是评三等公分。就因为她的嘴硬,嗑臭,生产队长故意让她难堪,才给她二分。
   一天下午,他父亲外出办事,顺路到青年点去看梅,梅一见父亲就哭了!梅对父亲说:“青年点的饭菜一点都不好吃,活也累,我还不会干,一天我就挣二分。”
   梅的父亲看着挽着裤脚,头上戴顶大草帽,黑里透红的皮肤,浑身竟是泥点。在稻田地里插秧,因不熟练,插到头往回返线时,不灵活而做了个屁墩。让梅做了一屁肤的泥,回青年点还没干呢!梅的父亲看到刚下班的梅这副摸样,一边给女儿往下摘草帽,一边笑着对梅说:“哈!哈!爸爸这次见你很高兴,女儿不但出息了!也结实了!那个弱不经风的梅不见了!这回再也不用老去看医生了!这就是成绩。可有一样,总挣二分可不行啊!你必须要努力争取。”
   梅说:“我不是不争取,有的活我不会干,还有的活我实在干不动。”
   “不会就学嘛!我的女儿最优秀,别人能吃苦,我的女儿差什么?别人能干的活,我的女儿一定也能会干。肯定不会让人拉下的。”梅的父亲鼓励女儿说。
   可有一样,一听说女儿一天就挣二分,怕女儿自尊心受挫,不得不让这位老父亲动了一点心思。他找到生产队干部:“别给二分呀,多给点,鼓励鼓励她的积极性,哪怕我给你们拿到挂"呢!”
   那个年代这一点很好,没有我爸是李刚的现象,哪个人身上都不挂标签,很多高干子弟下乡都不暴露身份。梅下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梅的父亲是高干,周围的人谁都不知道。生产队干部一看梅的父亲是个从来都没见过的大官,哪还敢说什么梅的不行事等,吓的尿都要撒裤兜子里了!两腿筛糠,点头如鸡纤米:“好说,好说,以前是我们没照顾好梅,对不起,对不起。往后您只管放心好了!把梅交给俺们,俺们一定会好好照看她的。”
   梅从那天开始,只要每天到生产队的签到簿上,打个对号就可以啦!不管她干多少农活,都与其他青年挣一样多公分。实际上,梅也不是个孬包熊蛋,就甘心落后的主。至从父亲的教诲以后,梅学会了坚强,再苦再累也咬牙坚持。
   梅的父亲为了女儿,能在农村健康成长。一有空时借看女儿之际,总鼓励教导梅:“新中国刚刚成立,我们的国家百废待兴。工业不发达,农业还落后,你们这一代城市青年人,要面临失业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党才发动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让你们到农村去开拓进取,不但发展了农业,解决了国难,也磨练了你们自己。国家有难,青年人要勇于担当。我们那代人,抛头颅啥热血,你们这代人就要流汗。只要我们前仆后继,共扑国难,共度时艰。中华民主一定会崛起,让东方巨龙昂首挺胸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不愧是个老革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总会以大局为重,教育孩子也离不开治国安邦的大道理。梅在父亲的教导下,在循序渐进的进步着。梅逐渐的能吃苦了!梅也不怕累了!并积极要求进步,在下乡的农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梅在生产队又呆了有一年多的时间,就报名到部队当兵去了。梅在部队干了几年转业后,被分配到了省直机关工作。因梅漂亮,嘴还会说,脑筋也够用。天生的遗传基因,很懂为官之道,又有老爸老革命的光环护着。再加上在农村历练过,让梅思想底蕴厚重,在男人堆里不让须眉,女人堆里出类拔萃。形成了坚强,执着,果敢的性格,具备了做一名领导干部的素质。
   梅走上仕途以后,顺风顺水。三十岁刚出头,就干到处级。
   七,说不清道不明的事
   “妈,明天我陪你去医院吧!挨排的查一查,看看有什么毛病没有?”张二婶的女儿小华,对脸色发白,躺在沙发里,懒洋洋不爱动的母亲张二婶说。
   张二婶说:“我哪也不去。谁没有个伤风感冒的,屁崩一下子就往医院跑,我可没有那么娇贵。没事的,多喝点水,发发汗,排排毒,过几天就会好的。”
   “我知道你没什么大病,但年纪大了,正是病找人的时候。要不上杜斌那看看,让他给抓几副汤药,调一调。”张二婶的女儿小华坚持说。
   一提杜斌,张二婶更是一口回绝:“我不去杜斌那,我可不相信他。一个没学过一天医的人,连书都没念多少的毛孩子,现在居言成了神医了!这中国人真好糊弄。有人往上举,大伙就跟着捧臭脚,都不知道怎么去溜须好了!”
   “有那么多人都在那看病,偏你不信任他,我看你是心痛钱。抓汤药我给你拿钱,也不用你自己掏腰包,你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张二婶的女儿小华说。
   张二婶说:“你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干嘛要往那扔。俺们不去跟风随流的,去跟着捧那个臭脚。”
   实际上,张二婶最烦提杜斌。因她从来都不相信杜斌。在张二婶看来杜斌什么都不是,就因为他姨夫是乡长,他姨在村里开诊所,他借光在旁边开了一家中医诊所。每当有人来他姨的诊所看病,他姨就借机会向中老年人,介绍到杜斌那抓中药。反正是一些去毒和活血化瘀的中药,也吃不死人。在跑过“江湖”,做过买卖,没少见过世面的张二婶看来,这哪是到医生那看病,这是在给有权有势的去进贡呢!
   你还真别说,杜斌还真不是等闲之辈。经过几年的历练,经的也多了!见的也广了!报纸出了名,与省市的政要们合影的大彩照,挂了满屋子。听说,很大的官也来他这看病。杜斌不但广交政界,还组织一伙人信佛,广交佛友。因广交佛友而漫游全中国。
   杜斌越来越红,钱挣得也越来越多,自己买个两层楼的大门脸,还买了豪车。人们都在纳闷,就杜斌这个水平,怎么就这么多人相信呢?是人们的认识水平低呢?还是杜斌医术真的高超?这件事真让人说不清,也道不明。
   可村里就有这样一个人,她叫尹曼华,大家都管她叫尹大妈。能有六十多岁,从四十九岁那年就开始信佛,信的心诚志坚,雷打不动。孩子都结婚了!日子过得也不错。丈夫是老师,现在也退下来了!好几千块钱的退休金,儿女一点也不用他们惦念,足够老两口花了!尹大妈身体不太好,再加上信佛,也投入到杜斌的门下。杜斌在二楼设有佛堂,很多佛友都往那聚。在那信佛,杜斌一有空就给讲佛经。在那信佛也不能白信那,反正岁数大了,到了病找人的时候。就是没有什么大病,筋骨也是总疼。
   尹大妈很知趣,每年都在杜斌这吃一个疗程的药。杜斌开的这一个疗程的药,就得三千多元。一喝就是两个多月。尹大妈想:自己年岁大了,用中药调节调节会增强免疫力。花几千子,还答了人情,对自己也有利。这么好的日子,谁不愿意健康长寿哇!
   “妈,谁像你这样喝汤药,年年喝,一喝就是好几个月。是药三分毒,就是没有病,你不都喝出病来了吗?”尹大妈儿子说尹大妈。
   尹大妈瞪了儿子一眼说:“也没让你拿钱,不用你管。”
   尹大妈儿子一甩稽子,走出房门,边走边说:“告诉你,你却不信,早晚你得喝吃亏的。”
   没成想,尹大妈儿子这句气话,却成了尹大妈儿子送给尹大妈的一句“咒语”。当年的年底,正是要迎新送旧的时候,尹大妈就是打不起精神。该干的却干不动。该收拾的,也没有心情。吃的不香,睡的不好。无精打采的尹大妈,越来越瘦,腿脚膀肿,低烧不断,脸色也非常难看。儿女着急了!再不领尹大妈去看病,连年都过不好。到一家全省著名的大医院一检察,医生说:“尹大妈因中药吃的太多,造成药物中毒,肝脏受损严重,肾脏也见衰竭。往后的日子,必须要通过透析生存了!”
   听了大夫的话,让尹大妈肠子都要毁青了!
   八,让小区人欢欣鼓舞的事
   小区住户几年来一直对两个打扫卫生的不满,有关部门明明安排的是两个人,可有时他们只一个人上班。就是一个人上班时,也是每天只干一两个小时的活后,不是回家就是到麻将社打麻将去啦!打扫卫生也是明面上扫一扫,犄角旮旯连碰都不碰。扫出来的垃圾哪方便就往哪倒。有的居民看打扫卫生的乱倒垃圾,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多走几步都嫌费劲,也跟着往那倒。过不长时间,他们到垃圾的地方,就形成一个大垃圾堆,让小区里的垃圾堆随处可见。
   一天,直性子的李叔实在看不下去了,站在垃圾堆旁就吵吵:“这叫什么打扫卫生的,每天只干那么一会活,还带头乱倒垃圾,我哪天非往上反映反映他们不可。”
   历来喜欢多事爱凑热闹的姜大妈,听到李叔在发牢骚,也急忙放下正摘菜的活,赶来凑份子:“哪有这样打扫卫生的,这不是干拿钱不干活吗!活干的逼逼扯扯,可工资一分不少拿,这钱让她们挣得也太自在了!”
   当今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哪个小区没事干的闲老头,闲老太太都有倒是,巴不得的有场热闹看看呢。一听到李叔吵吵,姜大妈帮腔,不一会就围上来一圈人。
   胖身板大嗓门的何婶,这回又有了亮嗓的空间。头一歪,嘴一撇,冲着李叔亮起了大嗓:“哎呦呦!你以为自己是天王老子呀!你打举报电话试试,看有人管不?我告述你吧,举报也白搭,那举报电话呀,放在那是给老百姓好瞧的,做做样子罢了,不中用。你没看,垃圾堆都倒在我家窗根底下了,绿豆蝇直往屋里飞。我天天打举报电话,现在不还是堆在那吗!”何婶说完,挪动着笨笨的粗身段,一迈步两只大奶头与后屁肤蛋子肉,像伴奏似的都跟着颤颤哒哒的跳动起来了!身子离家楼口还很远呢,嗓门却先到了!冲着哭着喊奶奶的胖孙子喊了起来:“大宝别哭,你看奶奶这不是回来了吗。”
   正在晒被子的吴姨,晒完被子后,不紧不慢地也走过来凑热闹。从来不爱说闲话,话不称好了不说的吴姨,用眼睛往四周煞抹了一圈,走到李叔跟前悄声说:“你不知道吧?打扫卫生的那个老头都七十多岁了,不应该用了,可人家外甥是乡长,你举报也白搭,没人敢管。”吴姨说完就急忙转身走开了。
   姜大妈气不分了,两只手一边比活一边冲一圈人大声吵吵:“你说这世道能好吗,竟用这圈套圈的亲属,不论哪个部门都成了家族式的单位了,扯掉膀子连着筋,谁还能管了谁呀?”
   一天,小区里的人发现环境变了,小区里也没有乱扔垃圾的现象了,犄角旮旯也被打扫的干干净净。三个打扫卫生的,也不晚出早归了。人们正在纳闷之时,何婶像遇到了什么大喜事一样,又开嗓了:“你看,现在都变样了,这回咱们小区就能干净了,那几个与干部沾亲挂拐的都被换下去了,现在上来的全是干劲十足的新人,咱们小区呀,这回该干净喽!”
   姜大妈接过何婶的话说:“要想让小区里环境卫生搞好,也不光竟是那几个打扫卫生的事,我们小区里人人都有责。大家都遵规守则,人人都爱护环境,只有这样,小区里的人,就不用愁环境不好了!
  
  
  
  
  
  
  
  
  
  
  
  
  

共 15031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凡尘俗事家长理短】说不尽的凡尘俗事,道不完的家长理短。百姓,百姓,百人百“性",文章通过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区里形形色色的人物描写,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百姓的事无小事,而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社会和谐的大事。总而言之,邪不压正,诚信为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虽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但相信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作者所在的社区必将迎来和谐安定,团结友爱的春风。推荐共赏,祝创作愉快!【山水编辑:周会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周会涛        2016-05-24 19:42:00
  我认为所写人物是生活中的人和事,应属于散文,不应归于小说。个见!
回复1 楼        文友:于蓝        2016-05-25 06:04:44
  谢谢编辑老师的推荐和点评,祝您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于蓝        2016-05-25 06:06:13
  谢谢您的提议。
2 楼        文友:周会涛        2016-05-24 19:43:04
  感谢赐稿,期待更多精彩。
回复2 楼        文友:于蓝        2016-05-25 06:07:55
  感谢江山,感谢山水,我一定会尽力投稿的。
3 楼        文友:周会涛        2016-05-25 09:24:37
  不必客气,应该的。建议文友以后投稿段与段之间不要有空格。尤其长篇幅的作品,更要字词甚至标点都要做仔细检查,不然改动起来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多谢支持,理解万岁!
4 楼        文友:于蓝        2016-05-25 18:57:48
  谢谢编辑老师的教诲,这次太冲忙了!这个后悔呀!自己做了不严肃的事,给编辑老师添麻烦了!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