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关中鸿儒李颙(散文)

精品 【江南】关中鸿儒李颙(散文)


作者:纪昀清 秀才,1523.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95发表时间:2016-05-24 23:29:21
摘要:李颙(1627~1705),明清之际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字中孚,号二曲,又号土室病夫,陕西周至二曲镇二曲堡人。因为“周至”的古字“盩厔”在《汉书》中释义为 “山曲曰盩,水曲曰厔”,故学者们便称他为二曲先生、李二曲。


   李颙在文章中也记载了两则蔡启胤孝亲的故事:一则是蔡启胤为给年迈的父母提前预备棺木,亲自到深山采漆,遇到老虎,而老虎却加以回避。还有一次,贼寇将蔡启胤的母亲掠走,蔡启胤哀请自代,贼寇深为感动,于是将蔡母释放。然而,当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后,蔡启胤则常颂屈原的《离骚》以明志,杜门事亲,不再与外界接触。蔡启贤,字景元,号琴斋,和其兄一样敦行孝道,晨夕问安。
   李颙也记载了蔡启贤的一些生平事迹,其中有一事:蔡启贤在盏屋任职期间,有一次到李颙家拜访。李颙预备了一些瓜果加以招待,但是蔡启贤假托肚子不好,不去吃。后来,李颙才知道其中的原委:因蔡氏家所处的陇西与□屋存在着气温上的差别,所以陇西的瓜果要晚成熟于□屋的。当事亲至孝的蔡启贤看到瓜果时,想到此时的父母还未吃到瓜果,自己也不愿先父母而品尝。李颙之所以能与蔡氏兄弟交往,也是因为蔡启贤曾在□屋任职,数次造访李颙,二人结下了友谊。其兄蔡启胤也因此知晓了李颙的学识与风范,但因其父母均年约百岁而不能亲自前来拜访问学,故“托族弟千里步捧,遥投教下请学”。当蔡启胤每次获得李颙的答复时,则兴高采烈,并庄重地焚香拜受。可见,蔡启胤的为学与为人是何其真诚!如此真诚至孝的兄弟,当然在性情上与李颙相投合,李颙也乐于结交这样的朋友,以致后来二人殁后李颙又为其立传。
   李颙结交党湛、王化泰。据徐世昌《清儒学案》记载,党湛,字子澄,陕西同州(今陕西大荔)人,曾经师事明末关中最著名的大儒冯从吾。党湛生平不事帖括科举,而是勤于学习宋明诸儒的学行言论,曾经说,“人生须作天地间第一等事,为天地间第一等人”,所以白号为“两一”。党湛性至孝,其父有癫痫病,则昼夜服侍不离;当其父亲殁后,又在墓边搭起草房守墓三年,所以时人赞誉为孝子。在顺治十七年(1660),年逾八十岁的关中理学家党湛听说了李颙的贤名,便冒雪履冰,徒步前来求正以往自己所学,二人探讨学问数日,每次均至半夜。王化泰,字省庵,陕西浦城人,虽然从医救世,但是又笃志于儒学,并与同邑的单元洲结社讲学,与党湛经常砥砺探讨学问。康熙二年(1663),王化泰前来谒访李颙,当即欲拜李颙为师。然而,李颙以王化泰年长于自己二十余岁加以推却,订交为友。党湛、王化泰均是李颙的前辈学者,但是当他们闻知李颙后,立即被其折服。李颙也深为二人的品德、问学精神等所感动。后来,在党湛、王化泰去世后,李颙分别撰写了《党两一翁行略》与《题王省庵墓碣》,记叙二人的学问、操行等,并且在多年后,李颙仍念念不忘亡友,寄字与时任同州地方官的郝斌,请其为党湛树碑表彰,寄书与友人董郡伯檄书蒲城官吏,为王化泰树碑,并以“理学高士王省庵先生之墓”表之。
   康熙二年,李颙结交顾炎武。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学名继绅,字忠清,江苏昆山人。在明亡后,因仰慕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学生王炎午的忠贞品格,他更名为炎武,字宁人。又因其家乡有一亭林湖,所以学者称之为亭林先生。顾炎武14岁为诸生时就参加了复社,有了一些声名。面对明末时局的多变,顾炎武放弃了举业,转而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在明亡后,顾炎武曾参加过短暂的抗清斗争。在其家乡昆山被清军攻陷之时,死难百姓多达四万余人,顾炎武的生母何氏也在此时被清兵砍去右臂,两个弟弟惨遭杀害。而当时顾炎武因奉嗣母王氏避兵乱于常熟而逃过了此劫。当王氏听说昆山城陷后,便绝食十五天而死,临终给顾炎武留下遗言:“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国恨家仇,嗣母遗言,使顾炎武终生保持了不与清廷合作的态度。顺治十四年(1657),顾炎武为躲避仇家的追杀,只身北上,开始了他后半生的漫游生活,所到之处考察山川形势,交游论学,著书立说。在康熙二年(1663)十月,顾炎武来到口屋拜访李颙。二人均是当时少有的博学大家,且均主张经世致用,所以二人相见,分外高兴,昼夜论谈,上下古今,无所不辩订,交契甚欢,自此,也开始了两位大学者的友谊。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二人谈论即将结束的时候,李颙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吾人当务之急,原自有在,若舍而不务,惟骛精神于上下古今之间,正昔人所谓‘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也。”李颙认为,谈论上下古今,无关自己的身心修养,也不是当务之急。顾炎武闻之怃然,甚至有些失落的感伤。这也显示出两位大学者在思想上仍存在着巨大的不同。
   除此而外,他还结交与其共同被誉为“关中三李”的李柏、李因笃。
   又据李刚《李颙遗事》一文记述:关中三李,以文结友,各学所长。因“命之苦同,境之困同,学之勤同,志之远同。”而聚在一起。年轻时常在一起切磋学理,在谈风论世中结下了友谊。康熙十四年(1675),李颙受李因笃之邀,去富平县讲学,寓李因笃家里长达四年之久。李颙和志同道合的李柏、傅山、王宏撰、顾炎武等名儒云集富平,切磋学问,探讨宋明理学的得失和利弊,修正谬误,共同探讨反清复明的道路。由于李颙年龄最长,年老之时,富平分离之际,李颙对两位学弟恋恋不舍地说道:“至如今,兄发戴雪,弟头蒙霜,年至老同……”潸然泪下,流露伤时悲感之情,由此可见,关中三李的情谊笃深。
   然而,李颙平生最为知己的却是浙江临安人骆钟麟。
   顺治十六年(1659)春,时任盩厔知县的骆钟麟,由于崇敬李颙的学问和为人,下车伊始,便到李颙草庐,竭诚造谒,并拜其为师。此后,每有闲暇便登庐造访,并在生活上大力资助李颙。李颙之所以能赴江南开坛讲学,阐述己见,教化人心,也是缘于骆钟麟的由衷邀请,没有骆钟麟,李颙很难坚持讲学至辞世。以至于为他赢得了“江南三大才子顾、黄、王,江北关中三李首二曲”之美誉。
   李颙不仅学问渊博,以文会友,结交贤达,同时,又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对满清入关推行的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表示极大的愤慨。他一生清贫廉直,顾惜名节,屡拒朝廷征召,誓不仕清。康熙十二年,陕西总督鄂善修复冯从吾创办的“关中书院”聘李颙主讲,以“仆臣僚绅士,又非武弃曹丁,窄衣小袖所弗便,宽衣簿袖乃庶人常服。”谢绝了官府专为他做的小袖窄袍,仍然穿着“庶人常服”登上讲坛,给投降清王朝的汉官首先上了第一课。讲学不到三个月,鄂善便以“山林隐逸”举荐入朝,被李颙八次上书以疾力辞。后有诏举“博学鸿儒”,礼部又以“海内真儒”推荐,太史亲到其家,一再催逼起身赴京。李颙对这些诏举极为反感,力辞不就。但催檄如雨,前来威逼的官吏将李颙连同卧床一并抬往省城,行至南郊大雁塔,李颙坚不从命,拔刀自刺,官吏大骇而止。李颙这种威武不屈的反抗精神,在关中反清志士中引起了极大反响。李柏对他这种“一臣不服二主,志不仕清”的反清思想尤为赞同,敬仰他是“天之北斗,地之泰山”。关中的学者则称他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铁汉。就连康熙皇帝多次下召,他也均以年老体衰有病行动不便为借口拒不召见。康熙深知其望重志坚,难以相强,方才亲书“操志高潔”匾额及诗幅赐之以示褒奖。李颙的高风亮节也得到海内学者的敬仰,顾炎武因此称赞他是学者们仰望的“泰山北斗”。
   李颙的思想学术对后世影响极大。当今文化学者纷纷著书或撰写论文进行研究。其中,张波所著的《大家精要·李颙》一书,立足于史实,通过揭示李颙一生主要的经历、社会活动与心路历程,呈现其作为清初遗民思想家对节操、志业、学术思想等方面的抉择与持守。并尽可能深入浅出地穿插介绍相关历史背景、相关人物及相关思想学说。多角度地丰富李颙形象,还原历史境况,有效地揭示李颙思想的特点与时代思潮的嬗变历程。
   除此而外,还有诸如史介的《浅谈李二曲的理学思想》,张艳婉的《李二曲道德修养论》,房秀丽的《李二曲理学思想研究》,邓娟的《浅析李二曲反思理学的独特性》,李金福的《?李二曲心性论思想研究》,孙萌的《李二曲是如何兼取朱子陆王的——与王昌伟先生商榷》,俞秀玲的《李二曲心性修养思想评析》,邢立宇的《李二曲“明体适用”说研究》,陈张林的《李二曲思想研究》,吴宗琴的《李二曲理学思想探析》,罗嵘的《从明体到适用——李二曲(颙)的伦理思想研究》,卢建筠的《李二曲的治学致道精神及其对当代教育研究的启示》,常新的《明清之际关学与外界的学术互动——以李二曲与顾炎武的交往为例》,米文科的《论清初关学的“朱陆会通”——以李二曲与王心敬为中心的考察》等等大量研究性学术文章纷纷在报刊杂志刊载,不胜枚举。
   毋庸置疑,李颙是我国明末清初闻名华夏的一代民间鸿儒。他于康熙四十四年四月十五日未时在家中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九岁。其墓位于周至县二曲中学大门前50米,310国道以西30米处,占地面积81平方米。为纪念这位古代伟大的关中大儒,其墓1956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周至县政府还将县域城关镇改为二曲镇,1992年划定了保护范围,建立了保护组织后又树立了保护标志,2006年又建造了陵园,并在其纪念碑上顶为其建立了高大儒雅的雕像。碑文《二曲先生传略》则由民间教育家景庆勋老先生撰写。李二曲的美名已成为周至县历史文化的一面旗帜。他的思想学说永照千秋,将世世代代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2016年5月21日
   【纪昀清,本名纪堪迎,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共 14208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大量文字史实记录将关中鸿儒李颙的思想一一剖析在读者的眼前。开篇简单概述了李颙的生平,从幼时母亲的教育到后来康熙召见,亲笔提书“操志高潔”的御制龙匾。指出李颙何以会赢得世人的尊崇,皆缘于其教育思想与思想学术的深邃。接着,作者从《二曲集》中的《学髓》、《悔过自新说》、《两庠汇语》等等入手,指出“学髓”,就是学术的真髓,亦即学术最切要的宗旨。对于《二曲集》作者旁征博引,将李颙的思想、主张深入而详尽地用文字展现出来,同时融入了自己思想认知,全面而深入,足见作者的文化底蕴深厚。这是一篇具有文学意义的文章,文字凝练,结构严谨。 问好作者,倾情推荐!【编辑:樱水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526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樱水寒        2016-05-25 03:17:44
  很有内涵的一篇文字,感谢赐稿江南,期待更多精彩!
樱水寒
回复1 楼        文友:纪昀清        2016-05-25 06:08:56
  感谢樱水寒的精心编辑!问好!
回复1 楼        文友:纪昀清        2016-05-26 20:37:19
  请问,是系统出问题了吗?为何替换后的文中还有十几处错误呢?文中好些字仍旧是用问号”?”代替,破折号也变成了双问号“??”,飞笺过去后,再次打开,原文就变了样,不知怎么回事?尤其是第一段,表述错误严重。正确句应为:因为“周至”的古字“盩厔”在《汉书》中释义为 “山曲曰盩,水曲曰厔”,故学者们便称他为二曲先生、李二曲。恳请文章恢复原貌,纠正为盼,以免误导读者,造成误会。谢谢!
2 楼        文友:樱水寒        2016-05-25 03:18:12
  耽搁的有些久了,见谅。问好,祝创作愉快!
樱水寒
3 楼        文友:雅香        2016-05-26 11:28:46
  赏学纪昀清老师佳作!一篇散发着文学底蕴的好文!逻辑性很强,思维缜密,文字功底深厚!读来长知识不少!谢谢啦!问好!
回复3 楼        文友:纪昀清        2016-05-26 11:41:40
  感谢评赞!愿与君共勉!祝好!
4 楼        文友:彩云伴海鸥        2016-05-27 20:23:40
  欣赏,问好。
彩云伴海鸥
5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16-05-27 22:50:35
  拜读老师的美文,学习了…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