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洛阳桥游记(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洛阳桥游记(散文)


作者:浅墨清语 秀才,1017.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20发表时间:2016-06-16 20:20:35
摘要:虽然我的衣服被雨淋湿,身体被冷风吹得嘚瑟,可我庆幸千里迢迢来了,真真切切地走在这千年石板桥上,亲眼目睹“筏型基础”的建桥墩、海蛎固桥墩的科学壮举,这是何等的幸运!

【荷塘】洛阳桥游记(散文) 四月中旬,我到福建泉州旅游,在小弟陪同下有幸参观了闻名中外自宋代以来的第一座梁式海港大石桥——洛阳桥。洛阳桥原名万安渡,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它流传下许多古老优美的民间传说,为泉州名城增添了奇丽的光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当我站立桥头,才知道“洛阳桥之桥天下奇,飞虹千丈横江垂”的真正含义。她虽历经千年沧桑,却保存有当年好履长波、跨越江海、势若飞虹的雄姿。桥头古老的榕树,枝繁叶茂,千古长青,像一把巨大的伞罩着,仿佛是悉心呵护着榕树下的石碑,和那见证着洛阳桥建造的历史文化、亭台、巨石。
   雨丝微凉,我与弟打着伞从桥的这端走到另一端,再返回原点。弟告诉我这座桥是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洛阳桥全部由坚硬的花岗岩筑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不仅首创“筏型基础”建桥墩,而且因地制宜种植海蛎固桥墩,既科学又经济,是我国古代遣桥工程的重要发明,在施工中,利用潮汐运按梁桥的“浮运法”,到今天还沿用。初建时桥长360丈,宽1.5丈,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雨越下越大,但丝毫没有影响我观赏古桥的心情。此刻,细雨中的千年洛阳桥,朦胧而神秘,幸而我是和福建泉州的弟一起来的。弟在福建泉州已生活二十多年,是个本地通。弟知识渊博,讲起蔡襄建桥历史头头是道,引人入胜,我这个木讷的游客听得入神,说他是个优秀的“导游”一点也不为过。这座石板桥如此坚固、宏伟、壮观、深深吸引了我。我想:现代人也建桥,且投巨资建桥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但是,有哪一座桥的坚固能与这座历经千年沧桑的石板桥可比呢?
   顺着弟手指划下的方向,一眼望去,看见桥下叫牡蛎的生物为古桥的坚固生息繁衍的痕迹。作为一个西北人,自幼对海类生物毫无概念。不论弟用其闽南话讲也好,还是国语讲也好,我仍然疑惑地向弟问个不停。我想搞清楚叫牡蛎的生物到底是怎么样的,这么神奇,在千年以来能为坚固桥墩起决定性作用呢?弟看我还是不懂,就在桥的一角抓起几片牡蛎的壳让我看,这下我才似懂非懂。
   我想能把这种生物活用在石桥的坚固上,这是一种何等的智慧!我绞尽脑汁也无法想象这么厚重且长短匀称的石板在千年以前是怎样利用潮起潮落的时机将其架在这么高的桥墩上,而且虽然历经千年沧桑,可它依然坚固无比,如一条巨龙横跨在洛阳江水之上。我惊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才能!
   烟雨如诗,我静静地置身于桥上,放眼遥望,桥两侧的红树林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际相接,茂密碧绿,在烟雨中更显绿的光亮新色。红树林为这古老民族的丰碑——洛阳桥,静静地守候着……
   洛阳桥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遗址。桥墩下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一绝是工程艰苦浩大,二绝是《万安桥记》简洁,三绝是碑石、碑字艺术精雕。
   蔡襄书写的《万安桥记》全文仅153字,碑文极其简洁。记述了建桥始起时间、意义、资金来源,及其主要职员和竣工通行时间,郡民欢乐情况,碑文洗练粹美,是篇绝妙好词。碑文曰:福建泉州万安渡石桥,始造于皇祜五年四月庚寅,以嘉祜四年十二月年来讫功。累趾于渊,酾水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其长三千六百尺,广丈有五尺,翼以扶栏,如其长之数而两之,靡金钱一千四百万,求诸施者。渡实支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职其事:庐锡、王实、许忠、浮图义陂,善宗等十有五人。既成,太守莆阳蔡襄为之合乐宴饮而落之,明年秋,蒙召还京,道由是出,因纪所作,勒于岸左。
   全文不赘一词,不脱一意,精简凝炼,抑杨铿锵,充分体现了蔡襄文风上要言不繁的特点。碑文分别刻在两块石碑上,每方碑高2.98米,宽1.64米,厚0.30米,碑字六行,除一行10字外,其余均为13字,每字1.5×1.8公寸。
   蔡襄品格谦虚,碑文一点也不吹嘘自己的功劳。他是宋四大书法法家之一,此碑文是他的杰出之作。其书法浑宏劲道,刻工精细传神,手艺高超,冠绝一时。历史上评价极高,《皇宋书录》说:“蔡公万安桥记,大字刻石最佳。”南宋周必大说:“蔡忠惠公大字端重沉着,宜为本朝第一。”洛阳桥上皆入书法冠冕也。故明代王世贞说:“万安桥天下第一桥,君谟此书雄伟遒丽。当与桥争胜。”
   美丽富饶的泉州,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若来了福建泉州,没有参观这千年历史的洛阳石板桥——泉州的地标,那可以说等于白来泉州!虽然我的衣服被雨淋湿了,身体被冷风吹得嘚瑟,可我庆幸千里迢迢来了,真真切切地走在这千年石板桥上,感受体味它的风雨沧桑,目睹“筏型基础”的建桥墩、海蛎坚固桥墩的科学壮举,这是何等的幸运啊!
   福建泉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和发祥地。泉州地处祖国东南沿海,北承省会福州,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泉州是福建省的经济中心,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之称赞。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古闽越人就已开始。在如此美丽富饶的历史文化名城,走一走,看一看,感受闽南民族的万种风情,体会我国东南沿海的文化底蕴的深邃,不虚此行。

共 23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福建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洛阳桥的建桥技术,桥下的碑林书法、雕刻样样精绝。洛阳其采用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桥墩,成为现代桥梁工程中"筏形基础"的先驱。这种技术,直到十九世纪,欧洲人才开始采用。为了使桥墩更为牢固,巧妙地利用繁殖“砺房”的方法,来联结胶固石块。这种用生物加固桥梁方法,古今中外,绝无仅有。作者浓墨重彩地向读者展示了这座历经千年的福建泉州洛阳桥的曾经和现在,巧妙地安排了两条线索贯穿于全文,一条由弟弟“导”,介绍桥的特点、历史、文化;另一条则是作者漫步雨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赞美了智慧的中华儿女,抒发其美丽富饶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泉州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倾情推荐共赏!【编辑:月挂疏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月挂疏桐        2016-06-16 20:22:55
  感谢浅墨清语对【荷塘】的信赖!
回复1 楼        文友:浅墨清语        2016-06-16 21:48:03
  编辑辛苦了!感谢编辑精彩的按语,祝好!
回复1 楼        文友:浅墨清语        2016-06-16 21:49:45
  编辑辛苦了!感谢编辑精彩的按语,祝好!
2 楼        文友:月挂疏桐        2016-06-16 20:29:03
  跟着作者的步伐,于雨中感受了洛阳桥的伟大、奇特,尤其是历经千年而依然风姿绰约,吸引了那么多游人的青睐于赞美。首创的建桥技术,奇特的生物加固方法令人称奇、叫绝。咱老祖宗的智慧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不断进步!
3 楼        文友:月挂疏桐        2016-06-16 20:29:47
  祝愿浅墨清语在荷塘创作愉快!期待您下一个精彩!
回复3 楼        文友:浅墨清语        2016-06-16 21:49:25
  谢谢荷塘社团,谢谢编辑,祝好!
4 楼        文友:酸梅子        2016-06-16 21:39:29
  问候浅墨清语,跟随文字一游福建泉州,领略其地域文化。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回复4 楼        文友:浅墨清语        2016-06-16 21:46:26
  晚上好!谢文友留墨添香,问候祝福。
回复4 楼        文友:浅墨清语        2016-06-17 22:49:15
  谢编辑鼓励!辛苦了!
5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6-06-16 23:07:39
  历史和文化,是洛阳桥最浓重的元素,生物加固是这座桥特有的风情,让人心生向往。欣赏学习精彩文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回复5 楼        文友:浅墨清语        2016-06-19 00:21:16
  谢编辑精彩的留评,谢荷塘这个温暖的家园,问好祝福!
回复5 楼        文友:浅墨清语        2016-06-19 00:25:01
  谢红叶摇秋风通透的理解与精彩的留评,审稿辛苦了!问好!
6 楼        文友:天龙        2016-06-17 00:19:20
  祝作者在荷塘写作快乐、佳作频频!!
回复6 楼        文友:浅墨清语        2016-06-19 00:34:51
  社长好!这篇游记的结尾改变了我原来的主题(雨中的洛阳桥),原以为只把两句略有重复的两句取提获修改,结果是同时删掉了我的结尾一段,填补了两句,将一直雨中的观赏,突然改成了雨过天晴……这与主题不负。
回复6 楼        文友:浅墨清语        2016-06-19 00:36:41
  社长好!这篇游记的结尾改变了我原来的主题(雨中的洛阳桥),原以为只把两句略有重复的两句取提获修改,结果是同时删掉了我的结尾一段,填补了两句,将一直雨中的观赏,突然改成了雨过天晴……这与主题不负。
7 楼        文友:浅墨清语        2016-06-19 01:37:36
  @天龙社长:我原文的尾段————福建泉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和发祥地。泉州地处祖国东南沿海,北承省会福州,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泉州是福建省的经济中心,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之称赞。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古闽越人就已开始。在如此美丽富饶的历史文化名城,走一走,看一看,感受闽南民族的万种风情,体会我国东南沿海的文化底蕴的深邃,不虚此行。
  
   落笔于2016年4月17号晚(厦门至兰州z126次列车)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