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海放牧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墨海】微信(小说)

精品 【墨海】微信(小说)


作者:阿钝 秀才,2468.8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48发表时间:2016-06-22 10:43:50
摘要:自从正月里女儿安心给老安买了一部智能手机以后,婉囡的心里就没有舒坦过。


   当同学会开到中途的时候,安心真后悔不该来参加这样的聚会。然而,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同学会,事先也不知道会是这样的情景。那一刻,安心的内心里很起了一点波澜,她在感到一种被嘲弄的意味的同时,对于这样的同学会充满了反感,而对于那一拨“成功”的同学更有点“深感不屑”。
   可是在这一年的暑假,安心又收到了参加大学同学聚会的邀请。由于有过前一次的教训,安心对于要不要去参加这一次聚会很有些犹豫,她深怕又去讨一个恶心。然而,仔细想想,觉得大学的同学毕竟与高中不一样,从师范大学毕业的同学,十有八九应该都是做了老师的,作为老师,总不会那么令人讨厌吧!所以,考虑再三后,她还是去了。
   这一次聚会的人数并不很多,同一个班上有好多同学因为路途太远而没有赶来,到场的就那么二十来个人。让安心意料不到的是,凡是参加聚会的所有同学,虽然绝大多数都是老师的身份,却只有她一个“乡村教师”,其余的清一色都已进了城,有两个女同学并且还通过各自的婚姻关系,得以在省城的学校里当老师呢。当同学们听说安心至今还在乡下学校里上班时,各人的表情都相当复杂,有惊异的、有同情的、有惋惜的、有责备的、有催促的、当然也有庆幸的、以及显耀的……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直让安心涨红了脸不知如何才好。
   从省城聚会回来后,安心独自闷闷不乐地想了好几天,最后,终于决定请父亲找找门路,想办法把她调到县城里去。安珞镛于是通过那位当副县长的同学,与县教育局的相关领导联系上了,等到新的学期开学的时候,安心就是城关镇第二中学的老师了。这一年,安心二十六岁了,历史的车轮刚刚进入新的世纪。
   安心二十六岁了,且又调到了城里,所以安珞镛与婉囡商量,要在城里给她买一套房子,为她结婚做准备。这一套房子,差不多花光了他家所有的积蓄。只不过这房子最终没有成为安心的婚房,却是安珞镛和婉囡搬进去住了。
  
   八
  
   因为从小受了父亲的近于传统的教导,使得安心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事,向来都有较高的眼格,所以,二十六的安心居然不但没有谈恋爱,却连恋爱的迹象也没有,这让父母的心里都很有点着急。
   这一年元旦时节,安珞镛高中时的班级也举行同学聚会,吃饭的时候,他正好与一个姓陈的同学同桌。聊天的过程中得知彼此子女年龄都很不小了,却尚未谈婚论嫁,也弄不清孩子们究竟是怎么个想法,于是两人开玩笑说要做儿女亲家。
   陈姓同学的儿子名叫陈怀远,比安心大三岁,再过一年就跨进三十的门砍了。他是外省一所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学的是水利水电专业,如今在省城的一家设计院里做设计师。设计院原本属于科研单位,如今却早已成了企业了,内部人员也都实行多劳多得的计薪方式,所以工作很有点辛苦,一年到头基本没有休息的时间。虽然名义上周末也是放假的,但实际上却几乎天天要加班。
   如此两年下来,陈怀远的内心里也很生出一点怨言来了。回想起来也有那么一点点悔恨的意思,因为他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政府已经正式实行公务员考试制度,陈怀远的父母很有远见,按照他们的意见,是叫儿子直接去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可是,陈怀远自己却舍不得所学的专业,坚持要找对口的职业,不然就浪费了大学里几年的心血。但事实看来,自己当初确实太过幼稚了一点,到头来不光工作不太如意,并且在个人的生活上,眼看着就要进入“而立”之年了,对象却还没有着落,虽然也曾处过一两个,但因为都不是本地的,所以先后都被父母否决了。怀远是家中的独子,在父母的观念当中,假如娶个外地的媳妇,夫妻俩都在省城工作,一旦在那里安了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儿子差不多等于“白养”了,这是他们决不允许的事情。其实,他们早已在县城里买好儿子结婚的新房子,只需等一个中意的人就成。
   这一年放寒假的时候,两边父母费尽心思,终于找机会在浦阳大酒店一起吃了一顿饭。两个原本并没有什么交往的家庭一起坐在饭店里吃饭,虽然双方父母都不曾说出各自的意图,但安心和怀远都不是傻瓜,对于父母的心思都心知肚明。或许真是命中注定的“前世姻缘”,这两个向来“自视甚高”的年轻人居然一下就看上的眼,关系很快就确定下来了。
   然而,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那就是双方的工作不在同一个地方,如果说结婚后两个人天各一方,对安心来说,不能接受这样的生活。
   于是,热恋中的一对情人私下商量,商量的结果是:安心要想调到省城去教书,无疑是毫无指望的事情,所以,只有怀远回到家乡来,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而最理想的方式是去考公务员,因为根据安心从同学当中所得的经验,相对于另外的职业,公务员要算是最最稳定的一种。而按照国家“科教兴国,尊师重教”的战略方针,教师原本就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在待遇上更是参照公务员的标准。如果怀远能考上公务员的话,到时候家里就是“双公”,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了。这样的建议正好给了怀远一个台阶,两人约定等怀远考上公务员后就结婚。怀远自然顺水推舟,就坡下驴,所以他一边继续上班,一边见缝插针地抽出时间来为考试做准备。
   看来,实打实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考取的研究生果然不是闹着玩的,只一年时间,陈怀远就顺利通过了公务员考试。恰好这一年,浦阳县大兴水利建设,县域内一条主干河道沿线作堤岸加固防护,通过县城的一带还要砌筑标准堤,县水利局因此向社会公开招聘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而此时的陈怀远已是安家的“准女婿”了,不消说,作为丈人的安珞镛在这个招聘的过程中,自然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得怀远如愿地分配到水利局新设的一个河道整治指挥部里。
   河道整治指挥部是一个临时性的机构,在整治工程结束后就解散了,指挥部里的人员基本都回到原先的岗位上去了,而怀远原先没有单位,于是被安排在沿江一个镇的水利站里,作了一名乡镇水利员,主要是负责农田水利设施的监管。这是一桩十分轻松的工作,除出汛期前后作几次巡查而外,其余大多数时间都是清闲的。只是这个镇离县城有十十公里路程,每天上下班略显不大方便。
   而此时,安珞镛那个当副县长的同学已经调到外县当县长去了,临走时跟安珞镛说:“老同学,我马上就要调到外县去了,按年纪算,也就一届任期。你在这边也没有别的交往,个人性格也好象不太适合于这个场子,依我看,反正时间也差不多了,不如找个清闲的地方静等退休?”
   安珞镛想了一想,说:“好!”
   那同学于是替安珞镛在浦阳县总工会里安排了一个很轻松的职位,安珞镛果真就在这个职位上一直做到退休。然而,安珞镛自身的工作虽然安排得很好,但自从那同学走了后,他在圈子里的人际关系也差不多用光了。所以,等到女婿想从镇里调到县城里来的时候,他已帮不上什么忙了。
   好在安心那批高中的同学当中,有几个人在浦阳县范围内已经很有一点手面,而此时的安心,也不得不放下清高的架子去请人帮忙了。好在,经过多方努力,怀远终于调到县水利水电局,在“党建办”里谋了一个专管群团和信访的职务。
   怀远在党建办里原本是想过渡一下的,等日后有机会时,再调个别的更理想的职位。按理,水利局下面也有专业的设计室和工程监管处,根据怀远所学的专业,似乎到这些技术性的部门里去来得更恰当一点。然而,自打在党建办里厮混了一段时间后,他却再也不想调到别的科室里去了。
   水利局的党建办是做什么工作的,恐怕连陈怀远自己也说不清楚,用他的话来说,大概的意思是什么都可以管,也什么都可以不管。啊——这不正是最最理想的工作吗!并且,党建办是专门处理政工事务的,不象设计室和监管处,是纯粹技术性的部门,站在日后升迁的角度上来考虑,党建办的前途决计来得更大一些。事情也果然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到安珞镛六十六岁的这一年,陈怀远的职位已经是“浦阳县水务局党建办公室主任”了。
  
   九
  
   按照浦阳县当地风俗,父母六十六岁的那一年,做女儿的要送一碗“六十六块”的红烧肉,原因是因为当地有一句话,叫作:六十六,阎王请吃肉。意思是人活到六十六岁有一道坎,到这一岁年纪的人,极有可能会被阎王“请”去吃肉的。阎王请肉,这不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看上你的性命了么!所以,做女儿的事先烧好六十六块肉请父母吃了,于是阎王也就不来“请”了。当然这六十六块肉的块头须切得很小,要不然,一个人不知要多少天才吃得完呢,因为别人是不能分享的。
   为了防止阎王来请,这一份肉自然是送得越早越好,所以,安心趁着正月初一拜年之时,就把六十六块小方肉烧好送来了,同时送给父亲的还有一只新买的智能手机,作为父亲六十六岁的礼物。
   一开始时,安珞镛还埋怨安心不必买手机,开玩笑说:“肉吃过了就好了,干嘛花钱再买个手机,阎王虽然会请人去吃肉,可他不会打电话来的,再说,这样的手机我也不会用。”
   安心说:“爸爸,你大小也算个知识分子,智能手机说难听一点就是傻瓜手机,象你这样的脑子,只需半天就学会了。”
   坐在边上的十二岁的冬冬听了外公和妈妈的话后,站起来说:“公公,这个东西很简单的,你要是不会用,让我来教你吧。”说着就伸过手来想拿外公手里的手机。
   安心瞪着眼打了儿子的手一下,说:“你正好想借机会玩玩游戏是吧?我就知道你的小心思,坐一边去!”冬冬吐了吐舌头,乖乖地坐到原先的位置上看电视去了。
   安心坐到父亲身边的沙发扶手上,拿过手机对父亲说:“爸爸,我看你一天到晚也挺无聊的,有了这个手机,你就不会没有事情做了。用这个手机,你可以上上微信,看看新闻,玩玩游戏,还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看看电影什么的,总之,凡是电脑上能做的,这手机上也一样能做。”说着就替父亲开通微信。
   安珞镛看着女儿在手机上指指点点地操作,问道:“你说的这个微信是做什么用的?”
   安心一边点着手机,一边说:“微信是一种社交工具,比方说,你原先手机通讯录里的人就可以设成一个朋友圈,只要里面的人有微信号,就可以彼此加为好友。加为好友以后,就可以通过微信了解到彼此的信息,就连大家每天在做些什么事情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这比打电话方便得多,只要在有网络的场所,还不需要额外的费用。”
   微信开通后,安心说:“爸爸,我已经帮你把微信开通了,你自己想一想,取个什么名字好?”
   “名字?这个微信还要起名字?‘安珞镛’这个名字不能用么?”
   “哎呀,用当然可以用的,但这里要用网名,哪有人用真实姓名的呀?你快想一想,起个什么有意思的网名。”
   安珞镛听懂了这其中的奥妙,于是仰着头思考了好一会,说:“那就叫——‘知足老翁’吧。”
   不一会,微信通了,通讯录里凡有微信的都一个一个跳出来了,安心依次都加上,说:“好了,现在你可以在微信里跟人聊天了,可以打字,也可以说话。”一边手把手地教父亲如何操作。
   安珞镛一边跟着安心学,一边问:“按你这么说,这微信跟打电话发短信不是一个道理吗?”
   “差是差不多,但微信的功能更大,一来它不花钱,二来可以建立微信群。有了群以后,所以在群里的人就可以在一起聊天,这就跟聚会一样,并且还能知道朋友圈里的人的各种信息和动向,很方便的。”
   这时,一直坐在边上玩游戏的怀远接过话头说:“爸爸,微信群的作用就是原本一帮朋友之间要想谈点什么事或者吹吹牛皮,必得要把人召到一起才行,有了微信群就不需要了,只要拿着手机就可以好多人一起聊,又不用担心谁有空谁没空,有空就说话,没空就自己忙。也不用担心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即使你在广东,他在峡西,也尽可以毫无障碍地聊得痛痛快快。”
   “哦,这倒确实挺方便,我们大学里的同学可真是天南海北到处都有。”
   “这些都是消磨时间的玩意,除出这些作用以外,微信群还有更大的功用哩。”安心接着说,同时拿出自己的手机来,把微信打开,将里面各个群一个一个指给父亲看,“爸,你看,我的微信里有好多群,看,这个是高中同学群,这个是大学同学群,这个是学校老师群,这个是学生家长群,另外还有健身群,美食群,旅游群,亲子群。”
   “你弄这么多群干什么用,烦不烦呢?”安珞镛不解地问。
   “爸,这你就不懂了,这后面的几个群确实可有可无,都是玩的,但前面那几个群的作用可大呢,没有是万万不行的!”她把高中的同学群打开,翻出一条一条过去的信息来,“爸你看这里面的信息,这里一个群就象一张网,每个成员就好比这张网里的一根线,不管哪一个成员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只要把事情放到群里来,便会有人来接应。”她挪了挪身子,往父亲一边靠了靠,接着说,“你看,这个同学开车违章了,吃了罚单,还要扣分,可他的分数已经不够扣了,你看,这个与交警队有关系的同学就应承帮他去处理;还有这个同学,与人打官司没有把握,喏,这个同学就来接应了,他的舅舅是法院里的一个副庭长;还有这个同学看中了一套新房,但嫌价格太高,直接来问同学们有没有办法好想,喏,另一个同学就说他与那个开发商的销售经理很熟,可以去问一问能不能优惠。”

共 19941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一篇小说,取名为“微信”,这肯定是和手机有关了。认真一看,说的岂止是手机的事,是人家主人公一生的过往呀,从小到大,从十七八岁一直到退休过六十六岁,作品涵盖了一家三代人的故事,虽然都是平常人家的日常小事,却也生活气息浓郁。小说的内容,我就不重复了,原文在此,大家尽可以去鉴赏。作品是从女儿安心给老爹安珞镛买了部智能手机而引发了自己母亲的报怨开场的,自然引出了关于主人公生世及过往的描写,小说写得很朴实,叙述的就像是邻家的故事,读来让人感到亲切。小说诉说的都是家长里短,的确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件,但却反映出了生活的真实。反映出了一个普通家庭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之后的一段生活。作品文笔流畅,生活气息浓郁,人物也具有各自的个性。值得阅读。谢谢作者带来的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622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6-06-22 10:45:39
  感谢赐稿,期待精彩不断涌现。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阿钝        2016-06-22 21:10:26
  投搞是作者的自我展示,何来“赐稿”之说,倒是秋语老师,不但编文辛苦,还浪费宝贵时间,深表感谢,祝身体健康。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6-06-22 10:46:33
  恭祝夏安,恭祝创作丰收,精品不断。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2 楼        文友:阿钝        2016-06-22 21:13:29
  秋语老师应该是看过全文的,所以敬请多提宝贵意见。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6-06-22 10:47:23
  拜读大作,不错的小说,赞了。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3 楼        文友:阿钝        2016-06-22 21:12:10
  小说勉强可算,“大作”从何说起,令人汗颜。
4 楼        文友:不屈的棋子        2016-06-22 12:25:01
  “微信!微信!微,微弱的微,信,信仰的信!”人必须要有信仰,它是一种精气神,更是一种追求。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在慢慢地丢失着信仰,这其实就是一种堕落。阿钝的这篇小说从头至尾都在记叙着一家人的平淡生活,几乎事无巨细,没耐心的人都可能中途停下。但正是这些人生中平庸的细节,却阐述了一个道理,我们就像小说中的人一样,慢慢地丢失了信仰,而我们自己却怡然自得,反以为乐。
回复4 楼        文友:阿钝        2016-06-22 21:22:58
  谢谢棋社看得如此仔细!棋社是此中专家,不但点评精至,并且指出了文章最大的缺点,就是叙事太过平淡,情节不能吸引读者,这正是我的文章的通病。再次谢谢指点,争取努力改进!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