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感受圣彼得堡(散文)

编辑推荐 【雀巢】感受圣彼得堡(散文)


作者:碧古轩主人 秀才,144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27发表时间:2016-06-28 14:32:56
摘要:美丽的涅瓦河静静地从城市中流过,使这座精灵般的城市有了许多生动与柔和。一段河、一条街都是一幅幅或浓彩重抹,或清丽淡雅的油画……要塞、夏宫、冬宫、滴血教堂......昭示着变革的不易。缔造了这所城市的彼得大帝学来了先进的经验,创造了美丽和强大。城市的每个角落里,都书写着二战时900天的抵抗与顽强,要使列宁格勒屈服,是要付出代价的......


  
   三
  
   印象中的彼得堡,首先是从苏联女作家薇拉·米梅伊洛夫娜·英倍尔的一本书《列宁格勒日记》又名《将近三年》那里了解到的。那本书我从旧书市场淘到,极便宜。随着苏联解体,苏联的一切便廉价了,包括文学艺术。
   1940年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英倍尔与丈夫在城里一同为保卫这所城市而战斗。丈夫是个医生,而她是真理报记者。记者的职业习惯使得她用日记体形式记载了900天里的所见所闻。
   在日记末尾,她写到:
   “……一九四四年,七月七日。显然地,十二号,礼拜天,我们可以去莫斯科了。
   再见吧,列宁格勒,谁在这段时间生活在你这儿的话,那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使他把你从记忆里消灭掉.”
   英培尔书中的列宁格勒自然是满目疮痍的,寒冷、饥饿、死亡,随时威胁着。然而,那些饱经磨难的人们却没有一个人屈服,他们忍受着轰炸,忍受着饥饿,以及那异常寒冷的天气。900天,是一个让人难以相信的数字,但却真实地发生了。苏联人如同他们的先辈一样,不会畏惧任何的强敌。终于他们挺了过来。
   据说现在圣彼得堡的建筑多数都是后来恢复的,如果它的创始者彼得大帝活着,不知道会有什么感慨。
   战争早已远离人们,偶或能够想起,也是历史的回忆。
   英倍尔《列宁格勒日记》记载的900天其实是个大概数字,准确说应该是德国人将这座城市围困了872天(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是二战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围困与反围困作战。
   希特勒扬言:“至于对列宁格勒,我们不能仁慈,要让每一个俄国人吓得发抖!你们必须使它们化为乌有,化为灰尘,让它们在地球上消失。”
   面对德国军队的进攻,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军,苏联军民没有畏惧,列宁格勒的市民没有逃跑。他们被迫开始了艰难的保卫战。苏联西北方面军总司令伏罗希洛夫元帅向当地军民发出号召:“在列宁格勒大门口,用我们的胸膛阻挡敌人前进的道路。”
   城市的人们每天只能得到125克面包,许多人被饿死,冻死。
   温斯顿·丘吉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列宁格勒被包围,但未被攻占。”他写信给曼纳海姆,要求芬兰军队停止封锁列宁格勒北面的铁路,使英国及美国可以利用北冰洋护航运送的物资供应城中的居民。
   列宁格勒三面被围后,列宁格勒人奇迹般地在拉多加湖冰面上开辟了一条冰上公路。运进粮食,运出伤员,成了取得外界支援的唯一“生命之路”。冒着车辆被雪阻塞或被德军轰裂冰面沉入湖中的危险,这条交通线运进70多万吨物资与粮食。
   最高统帅部决定死守,朱可夫大将出任方面军司令员。随着战事进展,列宁格勒一直未被攻克,直至德军此后调整了战略部署,转到了莫斯科轴线上。
   炸弹可摧毁列宁格勒人的家园,但摧毁不了他们的坚强斗志,严寒和饥饿也不能够使列宁格勒的市民屈服。
   列宁格勒保卫战对苏德战争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战役把强大的德北方集团军群紧紧拖在西北战场上,有力支援了苏军其他战场的胜利。
   美国人高度评价:“一个将军可以赢得一次战役的胜利,但是,只有人民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英国的《旗帜晚报》称颂道:“列宁格勒的抵抗乃是人类在经受不可思议的考验中取得辉煌胜利的一个榜样。在世界历史上也许再也不能找到某种类似列宁格勒的抵抗。”
   列宁格勒保卫战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痛代价:全城64万人死于饥饿与严寒,两万多人死于德军的空袭与炮击,3200幢建筑被摧毁,城市面目全非。
   在围城的日子里,市民杰娜失去了6位亲人,她用日记记录了那些不堪回首的一切。
   大火燃烧了一整天,德国人的飞机摧毁市郊的最大粮仓,市民可以食用两年的粮食被吞噬。晚年的她喜欢找饭后舔盘子的老人。即便在夏天,也要穿着厚厚的棉拖鞋,这是严冬时落下的毛病。城市断水、断电、断暖,零下40度的低温。难民被冻死在结着冰凌的房间里。树叶、野草,最终坟地里的野花也被吃光,厨房的墙角经常会看到饿死的老鼠。先是妈妈饿死,去世前躺在床上,轻声背诵普希金的诗。此后是钢琴师的爸爸,他是在翻过铁丝网到德占区的农田挖土豆时踩了地雷,被炸飞了,什么也没有留下。随后整个公寓楼里的人也逐渐死光了。
   克里米亚事件后,在美国和欧盟宣布对俄罗斯制裁,俄罗斯的百姓坚定地支持他们的总统。在圣彼得堡街头,接受采访的民众对外国媒体说,“大不了再来一次900天保卫战。”俄罗斯人能够战胜制裁,最终度过难关。不是因为有总统普京,而是因为俄罗斯民族骨子里的那种不可战胜的坚强精神。“900天保卫战”的精神一旦被激发出来,那么,西方的任何试图打压俄罗斯的措施,都会以失败告终的。
   此刻,我站在圣彼得堡卫国战争烈士公墓里,看着陵园内50万遇难者的墓碑,心灵被深深震撼。俄罗斯的讲解人自豪地告诉游客,只有俄罗斯人才能够完成这样的保卫战。曾为军人的我有些不爽,我极力地想找出我们中国人引为骄傲的防御战,但没有,淞沪、南京、长沙、武汉、衡阳,这些仗都有着坚决,有着惨烈,但最终把侵略者死死地挡在外面的,确实一个都没有。
   在日本人眼里,甚至许多中国人也这样认为,二战日本是败给了美国和苏联,而不是败给了中国人。自然,这话没有道理,抗日战争中国伤亡了2000多万人,当中不乏奋起抵抗侵略者的军民。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哪个城市像列宁格勒一样,铜墙铁壁一般阻挡住侵略者。假若当年南京的军民也有那般的勇气,大屠杀的死亡人数,还会那么多吗?30万,堆砌人墙,刽子手们迈过都要付出代价的!如果全国都如此,日本人还敢那样肆无忌惮吗?我无言。大敌当前,就连曾慷概吟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也成了汉奸,我又无言。
   一个有血气的民族,绝不能寄希望侵略者的善心和仁慈,羔羊般期盼着敌人放下屠刀。作为华夏民族的军人和平民,就要有自己的勇敢和坚强,像列宁格勒人那样,宁肯战死也不后退半步。南京那般麻木地被屠,东北那样屈辱地离乡,多少年,都烙刻在每个炎黄子孙苦痛的心底。该醒醒了!该想想了!一个民族要想被人尊重,就要站立起来,活出自己的威风。不仅仅填饱肚子,更重要的是要挺直自己的腰杆,坚硬自己的骨头。
   一周之前,刚刚抵达贝尔格莱德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第一场活动即前往中国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凭吊在使馆被炸事件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鲜花敬献在纪念碑前。是了,就应当这样,大国领袖的此举告诉全世界,凡我中华儿女,无论何时,在何处,都不允许受到屈辱和伤害,因为,有13亿不再任人宰割的同胞在他们的身后。
   滔滔的涅瓦河依然流淌,据说,圣彼得堡街头列宁的塑像,几乎没剩下几座了。经过市议会门前时,一座列宁在发表演说的塑像立着,昂首向前,一只手在胸前,一只手下垂。俄罗斯导游却告诉大家,圣彼得堡市民现在都把这座塑像戏称为“列宁在打车”。众人大笑。我却觉得,这笑声里,似乎带有着一种异样的苦涩。
   2008年4月5日,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北京奥运会火炬,在圣彼得堡进行接力传递。人类第一位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手持火炬,跑步经过停泊在涅瓦河边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又过了5年,圣彼得堡隆重纪念列宁格勒保卫战胜利70周年。俄总统普京当天来到安葬着42万名保卫战死难者的圣彼得堡皮斯卡廖夫公墓,单腿跪倒,向祖国母亲纪念碑敬献花圈。随后,他来到一座墓碑前,向自己在保卫战中遇难兄长的墓碑献上一束鲜花。俄罗斯联邦官员与圣彼得堡市民一起,冒着严寒观看了隆重的阅兵式。隆隆的轰鸣中,士兵们高唱着父辈们唱过的歌曲:
   侵略者向列宁格勒呼啸而来,
   遇到坚强抵抗而失败,
   敌人,你快给我从列宁格勒滚开!
   ……
   此刻,我想起了一句话:俄罗斯土地很大,但每一寸都不多余。
  

共 8146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曾经的首府,也是彼得大帝在此施展伟大抱负,推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制定西方化政策,繁荣强大起来的城市,同时,还是一个经过二战洗礼的城市。作者此文分三个层次,对这座城市进行了夹叙夹议的概述。一是,处于和平环境下的圣彼得堡城市现有的风貌,地理位置、交通地位、现存建筑,历史人物——杰出的彼得大帝与这座城市的关系。第二层,重点介绍比康熙大帝小18岁的俄罗斯杰出的皇帝——彼得大帝从执政到积劳成疾离世的一生。第三层,讴歌圣彼得堡人民浴血抵抗德国侵略军900天而未破城的伟大壮举,以我国抗战期间,南京城失守,东北沦亡的惨痛教训为镜,以时事为着眼点,来说明一个民族具有血性的重要性:要想被人尊重,就要站起来,活出自已的威风,坚硬自己的骨头。本文时空倒错,亦今亦古,亦柔亦钢,点面结合,让读者在这座硬汉形象的城市中流连忘返,沉思不已。推荐阅读。编辑:长袖伊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6-06-28 14:39:10
  在读这篇厚重的散文之前,有必要恶补一下彼得大帝和圣彼得堡这座城市的知识。才能深刻理解一个人和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关系。“俄国的缔造是由于一个人的意志——彼得大帝的意志。”这句话可略见一斑。
感谢文字,让我不开口也能表达!
回复1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6-29 08:31:53
   谢长袖总编编辑并点评。美丽的但饱经战火的这个城市,还是真值得一去的。人类文明有不同的形态,俄罗斯文化能够兼收并蓄,融基督、东正、伊斯兰等各种文明之成果,其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2 楼        文友:萧雨虹        2016-06-28 15:31:17
  感谢你带我们了解世界,增长见识。
回复2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6-29 08:33:20
  谢雨虹光临并点评。祝好!
3 楼        文友:小泥儿        2016-06-28 17:12:15
  跟随老师走进圣彼得堡曾经的辉煌。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回复3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6-29 08:34:52
  谢泥儿老师点评,恭祝夏安!
4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6-29 00:44:23
  美国人高度评价:“一个将军可以赢得一次战役的胜利,但是,只有人民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英国的《旗帜晚报》称颂道:“列宁格勒的抵抗乃是人类在经受不可思议的考验中取得辉煌胜利的一个榜样。在世界历史上也许再也不能找到某种类似列宁格勒的抵抗。”——读着这些文字,感悟着历史留给我们的真谛。
   于是陷入沉思:前苏联,曾经有那样辉煌的历史,那样坚不可摧的人民,为什么却不攻自破的解体了?
   厚重的文字与精美的语言契合在一起,如同圣彼得堡这个精灵般的城市,魅力无穷。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4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6-29 08:46:37
  谢月楼社长点评。读史励志,温史警今。无论哪个民族,无论这个民族曾经有多么辉煌,一旦失去人民的拥戴,大厦即倾,江山即解。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时时提醒自己、告诫自己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5 楼        文友:江山梦秋        2016-06-29 09:37:49
  以前都是从书本中了解外国的人文历史,现在开放了,走出国门的机会多了,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也能随着作者的指引,也能切身感受一回圣彼得堡!
回复5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6-29 15:10:43
  习近平:应该学习一些世界历史知识。中国自古以来就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明朝末年,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发展,近代更是陷入了列强欺凌、被动挨打的境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社会统治者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看不到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拒绝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其他先进的东西。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教训是深刻的。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当代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处理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还是处理对外开放中的问题,我们都应该放眼世界,具有宽阔的眼光。只有既从现实又从历史两个方面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才能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包括对外工作做得更好。
6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6-29 19:39:53
  如此厚重文字,却与精品无缘,我对江山精品审核组真的不敢恭维了!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6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7-02 05:05:14
  谢月楼社长。没关系。咱不在意那个。大家喜欢就好。
7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6-29 19:43:02
  请作者将关于俄罗斯的文章都向《中国地名》投稿吧!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7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7-02 05:06:14
  好的,我试试,谢谢!
8 楼        文友:新雀之巢        2016-07-02 01:46:32
  感谢文友赐稿,您的此篇文章已被新雀之巢文学社团的微信公众账号选择推送给文友共赏,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quezhichaorongshuxia”后在可“查看历史消息”中查看,您也可以将此文转发至微信朋友圈让更多朋友品读,新开通的原创保护、留言、赞赏功能将更好地为您的美文服务
鸟总是与梦想有关,因为它们在碧蓝高远的天空中飞翔;鸟总会被人们与天堂、神灵联系起来,因为它们有凌风的翅膀,是天空的灵魂。
回复8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7-02 05:07:53
  谢谢。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