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故事】不可说(散文)

精品 【江南故事】不可说(散文)


作者:烟波蓝儿 布衣,18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94发表时间:2016-07-05 11:30:46
摘要:他躺在“ 谦亭 ”里她曾卧过的榻上,手里攥着的是她的秀发和着他的手迹绣制而成的手帕。曾经的幕幕犹如眼前:一病妇倚窗口授,一衰翁榻前笔录;她的绣品,她的诗,还有她的音容笑貌。不可说,不可说,唯有思念诉千绪。


   他和沈寿的缘分也从这一刻开始转入齿轮。
  
   四、终
   沈寿去世后,时年72岁的张謇全然不顾身份地位和名声,含泪扑住了她的遗体,亲自主持了沈寿遗体大殓。他将她的墓冢定在了黄泥山东麓,长江江畔。在这之后的日子里,这老人都会绕棺诵佛,用心祈盼,祈盼来生再见。他亲手为她写了碑文,就连墓阙石料都一一把关。
   1921年10月10日,张謇为沈寿举行了盛大的追悼大会。漫天小雨飘过心扉,沈寿灵柩未到,他却已蹒跚而到再次细细查看了墓穴,亦如当初悉心照顾那人那般。灵柩到,他亲自为她朗读了祭文与宾相继行礼,致答谢礼。最后的最后,他又赶忙回到墓边,亲自看着三层墓塘掩好后,筑起坟冢向沈寿墓三鞠躬方才归去。
   那上的雨儿仿佛知晓了一般,静默着甚至不着痕迹地飘落在那冢前花瓣,娇艳动人。
   沈寿最终选择了南通作为自己的归宿之地,没有过江归葬夫家,这既是对丈夫感情的一种决绝,更是对张謇感情的最终回应。她高傲却不代表她无情。
   她不在的日子里他总是翻看着她的诗集,抚着她的绣品,仿佛这样就跟她依旧在自己身边一样。他甚至一遍一遍去翻看自己的日记,试图从那些只言片语之中感受她的气息。
   日记第一次写到沈寿,是丙辰(1916)年10月16日:“为沈雪君书联。”最后一次则已是沈寿殁后的4年,乙丑(1925)年3月1日:“至雪君墓。”第2年张謇自己也死了。在这10个年头里,雪君是张謇日记里出现最多的名字。特别当雪君生病时,必记之:
   “雪君复病”,“雪君复不适”,“雪君又病”,“雪渐癒”,“雪君忽晕厥,甚重”,“雪微不适”,“雪不适”,“雪君病甚”,“雪君病减而未癒”,“病未减而增”,“雪病仍未起,无如何”,等等,等等。张謇记日记向来简略,每每一天的日记就这么一句。
   关于为雪君延医和终于不治的情况也多有日记。“与健庵诊雪君病”,“延汝权为雪君诊病”,“延唐绩臣为雪诊病”,“复延唐诊雪病”,“唐俞来合诊”,“连日为雪延医用药,辄全无效”,“雪君中夜眩晕,闻声,起为施治”。戊午(1918)年11月13日,人在常乐,闻雪君病逾,喜不自胜,有诗:“尊素堂前甫下车,割怜昨日雪宦书。不知药盏齐炉畔,清损容颜几许初。”庚申(1920)年1月20日:“专轮迓健庵。延杨姓西医诊雪君病,谓险而难治。”21日:“健庵来诊雪君病,谓可施治。”24日有9诗:“闻雪君小逾,寄二截句当柬。”诗云:“因君强饭我加餐,尺简能令寸抱宽。镜里宝钗应尚怯,窗前绣稿未容看。”“海上东风柳乍苏,新晴蘸绿射阳湖。濠阳西阁南墙外,眉妩腰支似也无。”人在外,对雪君的病也是念兹在兹。27日:“以上6日,雪服健方,日有起色。”12月10日:“雪病大剧,卜不吉,亟专轮延健庵。”辛酉(1921)年四月二十三日:“雪宦因胀,饮食渐减。”27日:“雪宦因胀,饮食大减。”二十九日:“健庵诊雪宦脉,谓脉无危象,腹水易放。”然而终于不治,雪宦于5月3日一瞑不视,与世长逝。那天的日记是十年里最长的一则,详述抢救经过,文长不备录,末句痛呼:“哀哉!世安得有是人也!”
   沈寿过世不过5年,张謇仙逝葬于啬园。两人之墓,正如他们生时,一人狼山东,一人狼山西,心相连,却隔山相望,还好他们终在了一片土地之上。日夜不息的长江奔腾不息,伴着他们的一切情缘往事入梦。
  
   后记
   1921年,沈寿在弥留之际将《耶稣像》、《美国女优倍克像》等绣品赠送给了张謇,张謇将它们珍藏在南通博物苑中。之后,张謇即使生活再过窘迫,也从来没有出售沈寿绣品的想法,当得知沈寿丈夫想在国外出售沈寿绣品时,他亲自电示,只能展览,无论什么高价都不能出售,同时他一再叮嘱子女一定要替他好好保存沈寿的绣品。抗战爆发后,《耶稣像》、《美国女优倍克像》一度存放在上海一家银行的保险柜里,此后去向一直不明。解放后,经过张謇海外亲属们多方查找,终于在1973年由在香港的张謇之孙张融武寻觅到它的下落。1987年10月,这两幅举世奇珍价值连城的名绣终于再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共 6659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看完此文,不禁感叹,原来清末“实业状元”张謇与苏州有名的绣女——沈寿,有这么一段“不可说”的乱世情缘。前天晚上回味电影《建党伟业》,刚看到过“张謇”,没想到今天就欣赏到这样一篇文章,这亦是”不可说“的缘吧!说实话,写这样的散文是有难度的,首先,要尊重历史事实,其次,要能够把历史记载提炼,用自己的文字以及情感写出来,在这一点上,阿蓝做得非常好。散文讲述了清末时期,苏州有名的绣女——沈寿,和张謇,余觉的情缘纠葛。沈寿原名沈雪芝,十七岁便因一手刺绣的绝活名动江南,后因两幅刺绣佳作,而得到慈禧太后的赐名,改名沈寿。原本,沈寿与她的丈夫——余觉,有着美好的相遇,早年的婚姻生活也算是幸福美满,但无奈,男人总是易变心的,却不想余觉心变得太快,变成了铁石心肠,在沈寿出国时居然连取两房姨太,真可谓是小人寡情,狼心狗肺!幸好,老天开了眼,伤心欲绝的沈寿在四十多岁之时,遇到了年已六十的”清末状元“——张謇。一个是温婉美好的佳人,一个是白发苍苍的“大老板”,在清末乱世中,注定会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像张謇这样的人物,一般的女子是不可能轻易打动他的,但是沈寿,却深深地打动了他暮年的心。可就算打动又能如何呢?清王朝虽然已经毁灭,但那种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却深深地禁锢着张謇,也禁锢着沈寿的内心,哪怕张謇如何的倾慕,甚至恋爱沈寿,他也只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来待见,照顾后来生病的沈寿。沈寿呢,都说江南女子多情,沈寿又怎会没有丝毫的情意与感动,但她不能逾越道德与伦理的鸿沟,当然,张謇也不能如此。张謇对沈寿的那种“不可说”的情感,是“发乎情而止乎礼”行为表现,既然不能与她成就一段姻缘,那就在她活着的时候让她开心,在她生病的时候好好照顾她,在她有限的生命中,让她去感受无限的心灵之美。后来,沈寿因病去世,五年后,张謇也相继离世,这段清末乱世中“不可说”的情缘,也瞬间消散了,只留给后世人一段津津乐道的传奇。张謇在临走前,把沈寿亲工绣制的几件刺绣绝品传给了他的后代,再后来,这几件稀世珍品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至此,一切的故事都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阿蓝的文笔非常棒,文章书写流畅,叙事明白无碍,文章的布局也很好,分开段落的叙述,让复杂的历史事件精炼简单,也让读者有了回味和感悟的空间。最后,很喜欢散文的标题《不可说》,情不可说,一念之间;人不可说,造化之间;事不可说,因果之间。倾情推荐赏阅。【编辑:沐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706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沐风兮        2016-07-05 11:41:42
  阿蓝的文笔越来越好了,很喜欢你的叙事方式,加油哦!
2 楼        文友:沐风兮        2016-07-05 11:43:46
  历史古典题材的文章,有依据可写,能写的人很多,但能写明白,写好的人却很少,阿蓝,再加油!
回复2 楼        文友:烟波蓝儿        2016-07-05 12:17:12
  确实是不太好写,要么容易成搬用历史,要么容易掺杂自己过多想象,总之这一篇算是个尝试,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感谢沐沐细心编按,祝夏怡。
3 楼        文友:里格        2016-07-05 12:56:04
  又换了马甲哈。。。。。。
回复3 楼        文友:烟波蓝儿        2016-07-05 13:10:38
  哪有换 这不就最开始注册的那个嘛╮(╯_╰)╭
4 楼        文友:樱水寒        2016-07-06 13:53:55
  蓝儿的故事和语言都不错,但是细节依旧得注意哦。
樱水寒
5 楼        文友:随风逐梦        2016-07-06 14:05:45
  阿蓝的文章确实不错~这种以历史人物入题的文章,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万万写不出来的~
落花谱锦瑟,馨墨描相思。
6 楼        文友:河南雪儿        2016-07-15 08:23:50
  不可说的深情眷恋!欣赏阅读,感谢赐稿江南,雪儿敬茶问好
河南雪儿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