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我们的村事儿(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我们的村事儿(散文)


作者:红柳老松 童生,893.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74发表时间:2016-08-10 16:13:08


  
   二十六
   冬麦黄了,能收割了,村里磨坊下的水轮日夜飞转,村民们的青黄眼看就能接上了,磨坊里飘出的新麦香味刺激着人们清汤寡水的肠胃,孩子们更是睁大眼睛,时刻盯着磨坊门口,期盼着大人们早日分回来新麦白面,那黄澄澄的油饼,雪白的馍馍实在诱人。冬麦比秋麦早熟半个月,而这半个月恰是最难熬的日子,新麦面分到家,无不欢天喜地,不亚于过年。
  
   二十七
   广寒娶来了个新媳妇,西河人氏。骁勇无比,从下了马车进入洞房,竟自吃喝困觉,不曾宽衣解带,十几天了,广寒近不得身前,房事自是无法进行。后不争气的儿子求告父母帮忙,父压腿,母捆手,婚内强奸总算告成,但总不能天天求父母帮忙,当着他们的面强奸吧。三个月后,稍一看管松懈,新媳妇夺门而出,奔出院门。黎家小子紧追其后,再其后是两个为老不尊的父母及若干大小,喊声骂声一片。那刚烈女子边跑边弯腰捡起一块砂石,飞手一扬,正中黎广寒面门,在村民们惊愕的注目中,在家小子血流满面模糊不清的视线中,在黎家大小杀猪似的尖叫哭骂中,过门仅三个月的新媳妇昂首向西绝尘而去,再没在黎家闪过影。可怜那新郎官在父母的帮助下只尽了一次丈夫的责任,后在很长一段时间讨不到媳妇,再后来总算娶来一女,但所生一女一子,子傻女呆,女嫁一残疾人,子至今随父母,己到中年,其状甚惨。冥冥之中,当年那烈性女子是有预感,还是看出端倪,不得而知。说来也怪,在农村,几乎每村甚至每个生产队,必有一家可怜之人。阴差阳错,我们村的可怜之人落在了黎家。
  
   二十八
   宗老大出事了,在高台县被抓判了三年,被送到天祝炭山岭改造。他的父亲是我们村远近闻名的中医,耳濡目染中,漫漫激起了他想学医的念头,他父亲不肯教导,想给小ㄦ子传授,但小儿子对看病扎针不感兴趣。宗老大只好偷学,空闲时抱着医书死背硬记,父亲给人把脉扎针,开方下药时他在旁边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几年后觉的差不多了,置了套针灸设备,装几本《金匮要略》类的医书,出门闯荡去了。流荡到高台,遇一卧床多年的肺痨病人,扎针开药,大见起色,竟能拄棍下地行走了,宗老大却不知见好就收,收点钱物赶快挪地,寻思能彻底治愈,创造奇迹,在又一次对病人的胸部扎针时方法不当,针都来不及起出,造成了一桩过失杀人案。病人家里人本不想追究刑事责任,但有个条件,须得在他们的两个女儿中选其一,招赘上门,他坚不从,再加上当地赤脚医生攻讦不停,遂被判。终是父未授,学未精,自以为是,固执胆大,经验不到,其父当年不教他自有道理,父必知其子矣。
  
   二十九
   张家有个姑娘,个高丰满。提亲说媒者无数,她看上的,家里人嫌这嫌那,主要嫌穷,家里人相中的,跟她不对眼,挑来选去,姑娘的青春没了,激情少了,热望冷了,不觉间三十岁了,终于心扉关了,眼波无光,话更少了,人多的地方不闪面了。出工干活时,不跟别人搭档,常独自一人,默默苦干。人们常看见她干着干着头抵在铁铣把上,一动不动,泪珠砸在地上,楚楚可怜。谁也不忍打搅她,大家心里明白,她人虽活着,心却死了。至今六十多了,仍健在。
  
   三十
   为学大寨,开荒种地。荒从那儿开呢,只有山坡、河湾、草地。山坡是土山坡,开了也无水浇灌,至今荒着。可河湾、草地,茂密的河柳、沙棘不见了,野柳鸡、麻山鸡不见了,鸟不见了,花不见了,连河里的鱼也难觅其踪,可开出的地不是盐碱泛白,就是杂草疯长,村里人的口粮还是青黄不接。有一年秋天,连下一个月雨,洪水来势汹涌。出门满眼黄水,村里河两边的田地全淹,大家忙着在水里抢捞收割后的麦捆,发现有鱼,鱼比麦香,捞鱼正欢,又漂来树木,树木盖房最缺,赶快弃鱼捞树,终经不住陆续漂来的麝、鹿、羊等动物,白天黑夜,捞了个痛快。洪水还没退,场上的麦垛冒开烟了,连续阴天雨水渗入麦垛,麦穗发热自燃,这可是全村人一年唯一的口粮,自是拚命拆散,拆散开雨却不停,麦穗长芽,那一年公粮无法交,村里人吃了大半年的芽麦面。
  
   三十一
   村里拉上电了,村里人比过年还高兴,虽然家里墙黑破旧,但亮堂堂的,大家为告别煤油灯兴高采烈。有电了,电影随至,虽是纪录片或者样板戏,但大家看得津津有味。周边村里放映,年轻人总不嫌远,非去看不可。一盘胶片放完换片时,高杆上挂着的大灯泡就会亮起来,放映机前围着的必是些标致小伙,俊俏姑娘,因为此时露天场地大部分人都会盯着放映机和放映员,此时不露脸,何时再露。
  
   三十二
   青黄不接时,半夜有人给我们家拉来了粮食,卸下即走,一切都是悄悄进行。母亲告诉我们,这是父亲一到冬季农闲时节到其它乡镇耕地较多的村庄说书、看病,不敢收费,人家打听到我们口粮不够,凑点粮食,偷偷送来,以示谢意。
  
   三十三
   大队买来了辆大汽车,还是进口的,叫“不缺器”,因前面两个大灯雪亮,又叫“白眼狼”。全大队只有一个司机,是大队干部的亲戚,戴双白帆布手套,穿的整洁干净,让人煞是羡慕。有次倒车时,没看见车后的亲侄子,听到一声惨叫,在送医院的路上咽了气。司机一撅不振,发誓再不碰车。后来车也不见了,听说卖了。村里的路上又响起了大家熟悉的拖拉机声。
  
   三十四
   秋天收割大豆,地里有散落的豆粒。娃们放学后到地里争抢捡拾,炒熟后特香。但村里不让捡拾,派我们几个稍大点的看护,然后给记一分工分。娃娃们很多,我们顾东顾不了西,只好使劲扔土疙瘩阻挡,一个辈份比我大岁数比我小的女娃面部被我扔去的土疙瘩不幸击中,血泪满面,父母亲及村里人哪顾上管我,直奔县医院,从先回来的村里人那里,我隐约听到说女娃的一只眼恐怕要瞎,我害怕极了不敢回家,找一处不易找到的地方藏起来,满脑袋都是我该叫姑的那女娃的两只睫毛长长的大眼睛,努力想像着其中一只瞎了的情景,昏沉沉睡死过去,醒来时已半夜,耳中听到满村喊我的声音,尤其母亲的哭声,越发觉得事情的严重,不敢出来,终被找到,母亲搂住我说女娃的眼睛无碍,只是眼角的皮破了,清洗后已回到家。父亲没揍我,连责怪都没有,我心里方渐渐宽慰。
  
   三十五
   八月十四,为过中秋节,村里几个壮汉在饲养场压着一头骆驼,欲宰杀掉分给大家改善生活,眼看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时,那畜牲奋力一挣,挣脱了壮汉们,翻身而起,瞪着血红的驼眼,满场子乱窜,左突右冲,恰有人推场门而进,遂被它夺门而出,奔向野外。壮汉们先是发呆,后是呐喊,追驼而去。追来追去,人越来越多,大家皆知若捉它不住,中秋节就无肉可吃,故个个发力,前堵后截,那驼无路可逃,慌不择路,竟一头扎进了地主的院门,门楣较矮,被疯驼背上的驼峰顺势拉倒,人们一拥入,终于捉住了从鬼门关逃脱的疯驼,牵到饲养场,吸取教训,绑住四蹄,在骆驼的哀叫声中,不管不顾驼眼里的浊泪,庄重地完成了宰杀。
  
   三十六
   石嘴山后的面粉厂是一栋三层楼房,楼顶装着高音喇叭,最高指示,革命歌曲,村里召集开会,分配任务都从那里传出。楼内没有机器,楼梯也被折除。开个批斗会什么的需在?家的用石头码起的院台上,搭根厚木板,从三楼的窗户中伸进,方可进入。里面很宽畅,人们坐在木地板上高呼口号,群情振奋。后来楼被折了,在楼的原地基上,盖起了仓库、办公室、钢磨房,皆为平房。人们创造性的在原来面粉厂的轮窝上盖起仓库,那大而圆的轮窝边沿跟地面同平,钢筋水泥,坚固不破,储藏粮食,再好不过,鼠类们掉进去,休想爬上来。面粉厂因是苏联人援建,这些废弃的轮窝也算是洋为村用吧。
  
   三十七
   村北有座山头,山崖上不知何时何人凿刻了一个大大的“褔”字,村里人都叫它褔字山。金川河我们叫野河,从西而来,在此拐个急弯,形成了一个很深的潭,潭靠山的一面有颗枝繁叶茂的河柳,潭边草青树绿,潭里水清见鱼。夏天是我们学游泳的好地方。游泳我们叫“打澡儿”,潜水我们叫“伏水”,一个猛子扎进去,憋着气,看谁在水下伏的时间长,是我们小伙伴们常玩的游戏。有次常沙弥的裤带绳挽成了死扣,死活解不开,我们轮流牙咬嘴拽,无效,偏这小子又想拉屎,憋得面红眼白,满头臭汗,有个小伙伴急中生智,找来一块薄而尖的石头,从裤脚割破到裤腰,才算完事。常沙弥回到家自然少不了挨他妈妈的一顿暴揍。
  
   三十八
   我背着满满一筐捡的牛马驴骡粪,坐在石嘴子前的一块大石上歇劲,对面断崖上一只山雀的鸣声引起了我的注意,它的爪下有个小洞,洞内隐约有小鸟的声音,终经不住小鸟那毛茸茸的可爱诱惑,垒起几块石头,爬到那洞囗,伸手进去,却是个空巢,没有丝毫小鸟的气息,正待骂那用叫声引诱我的老山雀,脚下的石头一动,我便滚到崖下的乱石丛中,昏过去了。醒来已在自家的炕上,母亲正用破棉花擦拭着我浑身的血迹,父亲和哥哥则在炕前怒目注视着我,心虚不敢说实话,编个谎说被一个不认识的城里人从崖上推下来的。父亲和哥手持镰刀斧子满河湾遍山上找那个城里人去了,那时的城里人和乡里人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他们是为我报仇去了。爹,哥,你们辛苦了。至天黑,自然是没找到那个不存在的城里人,父子俩也只得作罢。后来,父亲和哥知道了我受伤的真相,却没责骂我。
  
   三十九
   郑二有个相好,趁其夫不在家,溜去温存,不料这次其夫是假装出门。邀几个民兵持枪捉奸。推开屋门,炕上却只有自己的媳妇,不见郑二,但郑二的衣裤却在炕上,屋里屋外,院内院外搜寻了一遍,无果,料想那郑二趁黑夜早溜了,滳水成冰的冬天也不怕冻死。懊恼的丈夫陪着笑脸让烟敬茶,顾不上被窝里发抖的女人,送民兵出院门时,民兵其一说窖里没搜,大家急忙掀开窖盖,手电筒一照,窖底一个芨芨编织的圆形筛子在嗦嗦晃动,众人发一声喊,筛子从郑二的头顶掉落,精赤着身子,虽然颤抖却浑身冒汗。自然被民兵们押到大队部审问去了。自此,郑二被划为流氓坏分子一类,抬头无望。此事传到四乡八邻,我们村得个美绰号叫“出汗大队”。
  
   四十
   村里连续发生了两起爆炸,其一是大队书记的宝贝儿子在空酒瓶里装满炸药,放进雷管,坐在河边,把瓶子夹在两腿间,低头点燃引线,河风呜呜。第一次己经点着了,这小子却浑然无觉,继续再点,一声巨响,连肠子都挂在树上了,其壮惨烈之极。其实他准备要投炸药炸鱼的那段河里根本无鱼,他不知中了啥邪,眼中看到满河是鱼。另一起是宗家的儿子,嫌自己的父母窝囊,生活艰难,前途无望,不想留恋尘世,在自身绑了炸药,跑到东大砂沟里的黑石梁上,自炸身亡。看着中年丧子的两对父母,村民们叹息不止。
  
   四十一
   村里有匹老骡,据说曾是军骡,塌陷下去的屁股上有个印记。不能宰杀,不能使唤,闲养着,等它老死。这畜牲仗着立过军功,悠闲自得,被拚命使唤的众牛马驴驼们对它即羡慕又恨,但没办法啊,谁让你们生不逢时。老骡虽自在,却只能吃草,不给饲料,这傢伙咽不下这口气,竟自想办法,饲养场不给料吃,我到各家去吃,不随众牲口去河湾啃草,却整天游荡在村里,瞅准谁家的院门未闭,撞荡进去,鸡盆猪槽,有啥吃啥,房门若开,照进不误,你若打它,不踢即咬,一幅泼皮无赖相,村民奈何它不得。我家刚蒸好的油卷子准备过年,母亲盛在门后的一口大缸里,被那畜牲头在屋,屁股在外,吃了个痛快。母亲和我们被它堵在屋里,出门不得,喊人无应,只能干叫唤,男人们都出工去了,无人来把它赶走,只得任它吃得再无法吃时方离开。村里妇女儿童老人对它恨之入骨,盼其早死。只要一听到那畜牲不紧不慢、踢踢塌塌的蹄音,无不赶紧顶门锁户。后来这老牲口寻摸到磨坊,磨坊里的人给它点尘面,至到老死。
  
   四十二
  
   过年是我们小伙伴们最高兴的时候,穿新衣,吃好饭自是必不可少的。一家子年底扣除各种费用、借款,能余个几十元或者十几元即可过个好年,孩子们能被大人赏个块儿八角,更是做梦都能笑醒,若有两块钱,可看十二场电影还余两角,买些小炮仗什么的足够。年三十熬夜,最先睡着的必是累了一年的大人,初一给父母拜年时须跪着,走亲戚得几个压岁钱,能兴奋的上了天。乐极生悲,村里的库房不知何故着了火,火光冲天,着实吓人,待扑灭后,房子、房子里的全村耕地的种子,牲口们的饲料,一些农具、农药、化肥等化为乌有,村民们看着冒着死烟的库房残墙断垣,欲哭无泪。年过完就要马上春种,整个村子的种子颗粒无存,人们好像己闻到了挨饿的气息。幸亏那时是人民公社,集体的力量无穷,上级部门抓紧安排,调配来种子、饲料,再加上村民们在领导的带领下,自力更生,大干苦干加巧干,终于度过了那个难忘的春天。

共 26707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长长的村庄史,内容广泛,叙述流畅,把一个村子里几十年流传下来的大事小情,人物故事,奇异事件,自身经历,村庄的发展史,乃至牲畜,地域风情,花草树木、名胜古迹都包揽其中,可谓大气恢弘。作者把自己从小时到现在亲历过的所见所闻,家乡的地方风俗,乡亲们的音容笑貌 ,村里发生的趣闻乐事,重大事件,甚至一些鸡毛蒜皮的琐碎小事也写得栩栩如生。如同翻阅一本厚厚的村史,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一幕幕或悲或喜的镜头,一段段酸甜苦辣的往事糅合在一起,呈现出真实生动的人间万象,百姓生活。对于故事里的人物,内容或简或繁,笔墨或浓或淡,笔触或褒或贬,都有其存在过的意义和价值。正如作者前言和后记里所写,“那个年代所经历和发生过的一些鸡零狗碎之事,以及改革开放后至今的巨变,将会溶于历史的岩层,把它们写出来,就当是拾遗补漏吧。我们的村事,我们村的村民,跟这个国家大多数的人民一样,经历过那个时代。每个人的命运,都如蓬随风转。国家政策,政治风云决定着人们的思维、理念、言行、生活、情感、恩怨。。《村事》里的一些人已故去,一些人仍健在。风水轮流,白云如驹,一些曾经风光,显赫熏天的人物,如今或消失或沉寂,一些饱受苦难,身心被摧残的如蚁之类,现在却光庭耀袓,功徳圆满。世事无常,河东河西,这个世界唯如此,方显得多彩多姿。谨以这些乡村碎片,点滴记忆献给鼓励、帮助、关心、支持我的老师、朋友们,也献给我们村的山和水,天和地,人和物,仇和恨,情和恩。”质朴的语言,真诚的情怀,对文学对家乡的热爱,激励着作者完成这样一篇精彩之作,且不论文章的内涵和价值,仅这一颗拳拳之心,就值得我们敬重和发扬。历史是时代留下的财富,怀念和铭记,是感恩生活的另一种方式。欣赏佳作,推荐阅读!【编辑:红尘有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6-08-10 19:59:26
  感谢红柳老师赐稿星月,一篇恢弘大气之作,内容广泛,思想深刻,生动感人。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2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6-08-10 20:04:16
  “我们的村事,我们村的村民,跟这个国家大多数的人民一样,经历过那个时代。每个人的命运,都如蓬随风转。国家政策,政治风云决定着人们的思维、理念、言行、生活、情感、恩怨。《村事》里的一些人已故去,一些人仍健在。风水轮流,白云如驹,一些曾经风光,显赫熏天的人物,如今或消失或沉寂,一些饱受苦难,身心被摧残的如蚁之类,现在却光庭耀袓,功徳圆满。世事无常,河东河西,这个世界唯如此,方显得多彩多姿。”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一幕幕或悲或喜的镜头,一段段酸甜苦辣的往事糅合在一起,呈现出真实生动的人间万象,百姓生活。对于故事里的人物,内容或简或繁,笔墨或浓或淡,笔触或褒或贬,都有其存在过的意义和价值。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3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6-08-10 20:06:47
  欣赏作家的精彩之作,更欣赏这种对文学和生活的执着热爱之心。问好老师!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4 楼        文友:绽放的蒲公英        2016-08-10 21:07:55
  谢谢作者,太有生活了,读了您的文章,就象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一样。
5 楼        文友:绽放的蒲公英        2016-08-10 21:10:48
  感谢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原汁原味的生活经历,有些故事,就象是我们村里发生的事。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