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我们的村事儿(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我们的村事儿(散文)


作者:红柳老松 童生,893.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69发表时间:2016-08-10 16:13:08


  
   四十三
   村里发动所有能发动的力量,在校场山前、城隍庙东侧的冰草滩上,用老县城城墙的厚土,车载人推,在冰草为主的杂草滩上铺出一百多亩地,挖沟开渠,引来大坝渠里的水,浇透犁沟,撒播种子,直等秋天丰收。几年过去了,这些新地只长草不长苗,在疯长的杂草丛中夹着一些瘦小的麦苗,且鼠患成灾,三步一洞,五步一穴,浇水时不断有田埂坍塌,不易堵塞,有一年隆冬,东一处西一处的田埂豁口,让村里的壮劳力们手忙脚乱,疲于奔命,我三叔脱下翻毛羊皮大袄,堵到断口,仍不奏效,只好跳进水里,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你一锨泥巴他一锨土,总算堵住。事后,三叔光荣入党,且任了几期村贫忇委员,三婶也荣任村妇女主任,常到公社开会。后来,也有人效仿三叔,但因不是带头,且目的不纯,即没入党,也无一官半职,顶多算积极分子,表扬一番。
  
   四十四
   村子周围山青水秀,能吃的东西很多。山上有沙葱、野韮,羊胡子、苦茶、发菜、野构杞、地骨皮,黄狗蛋可烧熟吃,吃多了会中毒。河边有艾、羊蹄花、麻缨子、猪耳朵、酸溜溜、酸胖草、马莲花、树菇、草菇、曲曲菜,草湖滩里有角麻、车前子、薄荷、灯盏花、野苜蓿、野回香、蒲公英、打碗碗花、牵牛花…,树上有沙枣、杏子、梨子、榆圈串,河里有面鱼(草鱼)、野鸭、狗鱼,鲫鱼,可吃的水族类不多。狗鱼有须,眼睛狞狰,鱼皮跟狸猫一样,面目可憎。人们再馋再饿也不吃它。青蛙更不可吃,村里人毕竟不是南方人,啥也敢吃。地上跑的有野兔、嗄哒鸡,可吃的走兽不多。天上飞的有鸽子、柳鸡、麻雀、山雀、云雀、金赤子、灰驴粪蛋、石腊嘴、筝筝鸟、节节高、长腿鹚、布谷鸟、啄木鸟等各种飞禽,饿极了喜鹊、红嘴老鸦都吃。这些生灵们在饥荒年尽管被人们吃尽杀绝,但终没绝,自然环境适宜它们繁衍生息。学大寨开荒垦地,大量河湾、河道、草滩、荒坡、湿地被开垦,许多鸟类、动物、植物绝迹,一些小时吃过的东西不见踪影。世事无常,风变篷转,自然界地貌也跟着变幻。现在,早年被开垦的草地、湖滩、河道、河湾、山坡被铁栅栏围起,称“湿地公园”,只是野草疯长,树木遮天,一些植物,一些花,一些鸟,河里的鱼,地上的小动物却再也难见其踪,儿时的河、河湾、草地、湖滩、山坡、柳树、沙红柳、老榆树、老村庄,只能在梦里寻觅。
  
   四十五
   村里一头油黑发亮、膘肥体壮的驴莫明奇妙的死了,天上的龙,地上的驴,村里人明知驴死的不明不白,但过惯了清汤寡水,实在无法抵挡驴肉的美味,欲分而食之,父亲苦劝无果,结果造成了轰动全县的食物中毒事件,每家都有人直挺挺躺在炕上,上吐下泻,县医院的人忙不过来,地区医院派人支援。所幸都抢救过来,无人死亡。全村只有两家幸免,一家是我家的邻居,村里的地主,不给分,一家即是我家,懂医的父亲分给不要,更不许我们吃。
  
   四十六
   村里曹家的娃不见了,眼看天已黑透,遍寻不着,扯着哭声乱喊,村里的大人们自发寻找,河滩河湾,柳树丛下,山坡山沟,不放过每一处可疑之地,恰是春天,猫们发青的叫声吸引着人们在村里村外来回翻腾,至半夜终无果而返,陆续聚到曹家的厢房,吵嚷安慰,曹家的厢房显然挤不下满村的大人小孩,开了扣着钌吊的大屋,娃却熟睡在炕上,在众人的纷嚷中,大家终于弄明白,曹家晚饭后去串门时扣上了大屋门,扣门时没发现娃在屋里,娃也没吭声,待回来后院里厢房不见娃,喊几声无应,越喊越急,竟忘了到各屋瞅一眼,喊声中渐有哭音时满村的人已听到了。
  
   四十七
   村里有了中学,我们从亚麻厂大院的小学荣升到新建的中学。中学建在公园旁的校场山坡上,开山劈石,极不容易。、四栋没粉刷没吊天花板的人字型教室,不伦不类的掺和在古树参天,泉水流溢,庙堂亭阁之间,没有围墙,没有操场,对面是沙枣林园,其他村的学生住宿和老师办公室,在山下的原乡卫生院,老师上课须拾级而上才能到半山坡的教室,每个老师进教室时都气喘嘘嘘,面红腿软。开学了,大家报名后到教室都傻眼了,每间教室里都有没移走的山石,有的快到屋脊。上课坐在这些山石上,下课老师带领我们学生移山,一个学期后,一点一点,积少成多,移山成功,来了课桌凳子。尽管学习的时间少,参加劳动、批判活动的时间多,我们还是欢乐的度过了二年,县城南关新修的高中等着我们。
  
   四十八
   宗家人一夜之间消失了。听说新疆好混,拖家带口,一路向西。千辛万苦,火里蒸过,冰里冻过,沙尘里埋过,风暴里哭过,越往西越荒凉,好不容易到了玉门关,宗家长辈萌生退意,一家老小乞讨而回,惟老四不肯回心,继续向西出关而去。后流落到阿克苏,被建设生产兵团收留,后来娶一分配来的上海学生,生三女一子,也算是求得正果。再后来上海学生被召回原籍,宗四及孩子们也陆续随去,过年时宗四偶回村里探亲,言语间总有寄人篱下、漂浮一生之感。
  
   四十九
   社员们疯了,争当积极分子,拼命入党入团。白天没干完的活,第二天接着干即可,可有人半夜起来偷着干,且没工分可记。张三干了,李四也去干,夜战的人越来越多,惟恐落后,结果谁也不是积极分子,村头头们捂嘴偷乐。就有人到后半夜,把独轮手推车扛到肩上,不弄出一点动静,悄悄溜到村外,直到天亮,大家上工看到这人干了一夜,谁也没他积极,积极分子就这样产生了,但好景不长,大家想法相同,这样的人不断涌现,直到无人稀罕。村领导往上汇报时,常说形势一片大好。
  
   五十
   村里的老人直摇头,实在想不通,我父亲一天学没上,却考上了大学。父亲是极聪明那类人,他参军后立志要到朝鲜参战,但却被分配到临洮,当了三年炮兵。部队上扫盲,父亲努力学习,悟性很高,积累了点文化。复员后被安置在供销社站柜台,后遇一从南方逃荒而来的老先生,此人当过账房先生,精数学,会看疑难杂症,善针灸,父亲拜他为师,留其食宿,勤学苦练,得其真传。后来张掖师专招生,父亲抱着一试的态度,参加考试,结果被录取。毕业后恰逢河西堡筹建电厂,遂被分配到财务科任会计,才华得以初露。再后来遇三自一包,奶奶领着母亲抱着乡长的腿,哭求让父亲回来种地,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无奈退职回家,锦绣前程自此断送。
  
   五十一
   邵特强任过多年队长,每天能抽两包双羊牌或者经济牌纸烟。他家院子在全村最高的一个小山包上,每天晚饭后村民们总能看见他蹲在院门前,一会明一会灭的烟头像一匹孤独的狼眼,藐视着全村的子民。他育有一女一子,招赘了个西河后生。因固守孩子不能生在娘家的习俗,遂去西河男方家生产,在接生婆不懂科学近乎野蛮的帮助下,失血过多,母子双忘。上门女婿自然再不上门。住在县城附近的邵队长愚昧地排除了让女儿到医院生娃,酿成悲剧。几年后,儿子跟几个小伙伴到为备战备荒,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而挖的地道里玩耍,小伙伴都进去了,他胆小不敢进,在地道口探头探脑,被塌落下来的黄土埋没,待小伙伴们用手挖出来再跑去告诉邵特强,还没到县城就咽了气。中年痛失子女的邵队长满头白发,常从傍晚坐在院门前抽烟到半夜,那星光下的影子极像一匹失去幼狼的老狼。
  
   五十二
   我们村的绰号又变了。在大队的砖厂,一对年轻男女在休息时,躲到尚未烧制的砖坯墙下,忘情的接吻,有人溜到近前,大喝一声,随着惨叫声,女的满嘴流血,舌头破了,去了医院。远乡近邻知道后,送给我们村一个“咬舌头大队”的光荣绰号,但此号仅保留了半年,又被一个更离奇的绰号替代了。一女青年不知咋弄的,一个十五瓦的灯泡碎在了下体里,县医院的大夫为此睁大眼睛,仔细寻找,彻底清洗,精心缝补,才算让这个姑娘的下体不再流血。消息像展翅的蝴蝶一样,随风飞舞,蝴蝶翅膀扇起的风,为我们村吹来了“灯泡子”大队的神圣雅号。
  
   五十三
   父亲被城里一个人偷接到家,给他老父看病。回来时谢给了父亲二块钱。第二天,母亲让我拿着这两块钱到城里割肉。割了两斤肉,还剩四角,母亲曾答应说归我,高兴啊!提着肉去买梨儿,买小人书,买冰棍,买把把糖,四角钱花光了,心满意足了,该回家了,母亲还等着肉包饺子呢,可肉呢?真是高兴没好事,赶紧跑到前面去过的地方,那有肉呀,肉可能早被别人炒熟了。悄悄溜进家,实话实说吧,父亲母亲只骂没动手,哥哥却认真而且相当有耐心地揍了我一顿,我理解他,他干活出力,比我馋。
  
   五十四
   东大砂沟里开进了一拨人,搭盖帐篷,竖起井架,车来车往。村民们好奇的纷纷近前打探,原来是地质探矿,说是山沟里地下有镍矿。村民们不知镍为何物,但地质队伙房的采购人员隔三差五到村里收购鸡鸭鱼蛋,为村民们提供了方便。从鸡屁眼里抠出来的蛋,村民们舍不得吃,进城卖就像做贼似的,生怕不小心被公家人抓住当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但很快,这些地质队员们就让村民们失望,河里的鱼被他们连捉带炸没了,村里的狗被他们偷吃尽了,连青蛙、狗鱼也不放过,草地树丛的野兔、柳鸡、嗄哒鸡更是鸡飞兔急,甚至山上的青羊、黄羊都不敢下山饮水,搅得村里鸡飞狗跳,怨声沸腾。后来,这些什么都吃的人撤走后,砂沟里留下了几十处深浅不一的枯井,成为野鸽子们栖息的理想洞穴。
  
   五十五
   云书记的儿子炸鱼炸飞了自己。女儿生三胎躲在娘家,被计生队的人堵住门口,情急之中跳进猪圈,欲翻墙而逃,被一拥而上的计生队员按在墙上,奋力挣扎中,流产针还没打,血己经从脚踝流出,众人手足无措,在送医院的路上,母子殁命。云书记老俩口差点疯了,心如死灰,辞去书记,苦撑时光,一撅不振。
  
   五十七
   村里的耕地施用化肥过度,土壤板结,村委会号召村民们广积农家肥,炕洞里的草木灰,人畜粪便,数量有限。遂创造性的提出一个口号:“赶羊粪下山”。凡劳力,不论男女,上山捡羊粪。满山遍野,人们提着化肥袋,捡拾羊粪蛋,成绩非凡,饲养场门前的场上,黑豆一样的羊粪堆成小山。从羊粪堆上,大家憧憬来年绿油油的麦浪起伏,丰收在望。
  
   五十八
   陆四嗜狗肉如命,凡被他盯上的狗,扔给一个刚烧透的萝卜,狗张口就咬,滚烫的萝卜?住狗牙,呜咽伏地,无法狂叫,被他牵去,上吊剥皮,浸在冰茬河里一夜,烹饪而食。陆四吃狗太多,内脏火盛,两眼红中带绿,狗们见他,绕远逃避,若逃避不及,匍伏在地,呜咽哀鸣,任他处置。有年秋季,陆四邀几个吃狗党到十里外的一个果园偷果,月黑风高,翻墙而入,不料被几只护园恶犬扑翻在地,疯咬狂撕,人狗混战中陆四的一只脚筋被咬断,自此,陆四的一只腿长,一只腿短,风光不再,陆瘸子的尊号伴了他一生。
  
   五十九
   秋高气爽,村民们正在碾场。亚麻厂马虎司机把解放车停在成品仓库,点一支烟,打开油箱盖查看,腾的一声,窜出火苗。手忙脚乱,紧扑慢扑,整个车已是火球,满库蔓延,凶猛异常。冲出仓库,扑向麻垛。诺大一个亚麻厂,浓烟滚滚,陷于一片火海,几里外热浪灼面。消防扑不灭,解放军来了扑不灭,县城各机关单位及附近村民参加,仍扑不灭。那火整整烧了七天七夜,直到把所有机房、库房、厂房、办公室、麻垛、成品垛,烧个干干净净,方才自灭。至此,我们村周围当年由苏联人援建的五大厂(亚麻厂是存留时间最长且惟一生产的厂)全部消失。
  
   五十九
   中苏断交,时刻准备打仗。县里来了通知,发动群众自造土制武器。别的不会,地雷能造。每家院里,石头成堆。人人皆石匠,个个造炸弹,各领任务,凿刻不断。石头先被凿刻打圆,中间凿以圆洞,酷似姜窝即可。上面不断来人收取。后来无人来收,那些准备把苏修炸得粉身碎骨的石雷半成品,被村民建房时垫入地基,沉埋地下。
  
   六十
   大个子地主小婆所生长子,长相清秀,心灵手巧,天赋极高。他曾先于他母亲瘫软,除非开全公社或者全县批斗大会,村里派个社员用架子车拉着他到大会现场,蜷缩在他父亲脚边陪斗,其它时间很少出门,更不参加劳动。身瘫心不瘫,绘画、练字、剪纸、扎花、读书、学习,勤奋不断。改革开放后,他的病也好了,他开花圈铺,描画寿房,承做酒席,出租婚丧用品,承接土木工程,是村里最先富起来的人。贫下中农解放前后没机会读书,各种运动不断,认清形势,紧跟时代步伐是主要任务和生存之道。政策一变,自由单干,既无文化,又无资金,发家致富的经验更无从谈起。对先富起来的地主一家,村民除了钦佩,就是羡慕。还在地主长子瘫病没好之前,村里吕家大女儿就慧眼识人,缠上了他,对他关爱有加,吕家坚决反对,以死相逼,那有贫农女儿下嫁地主瘫崽之理,但吕女坚心如铁,誓死要嫁,最终闹得父女互不相认,反目成仇。地主家没花一分钱,家里多了个贫农儿媳,让这个命运多忤的家庭增添了不少活力。后来的实事证明,吕家女儿当年的选择是多么正确。

共 26707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长长的村庄史,内容广泛,叙述流畅,把一个村子里几十年流传下来的大事小情,人物故事,奇异事件,自身经历,村庄的发展史,乃至牲畜,地域风情,花草树木、名胜古迹都包揽其中,可谓大气恢弘。作者把自己从小时到现在亲历过的所见所闻,家乡的地方风俗,乡亲们的音容笑貌 ,村里发生的趣闻乐事,重大事件,甚至一些鸡毛蒜皮的琐碎小事也写得栩栩如生。如同翻阅一本厚厚的村史,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一幕幕或悲或喜的镜头,一段段酸甜苦辣的往事糅合在一起,呈现出真实生动的人间万象,百姓生活。对于故事里的人物,内容或简或繁,笔墨或浓或淡,笔触或褒或贬,都有其存在过的意义和价值。正如作者前言和后记里所写,“那个年代所经历和发生过的一些鸡零狗碎之事,以及改革开放后至今的巨变,将会溶于历史的岩层,把它们写出来,就当是拾遗补漏吧。我们的村事,我们村的村民,跟这个国家大多数的人民一样,经历过那个时代。每个人的命运,都如蓬随风转。国家政策,政治风云决定着人们的思维、理念、言行、生活、情感、恩怨。。《村事》里的一些人已故去,一些人仍健在。风水轮流,白云如驹,一些曾经风光,显赫熏天的人物,如今或消失或沉寂,一些饱受苦难,身心被摧残的如蚁之类,现在却光庭耀袓,功徳圆满。世事无常,河东河西,这个世界唯如此,方显得多彩多姿。谨以这些乡村碎片,点滴记忆献给鼓励、帮助、关心、支持我的老师、朋友们,也献给我们村的山和水,天和地,人和物,仇和恨,情和恩。”质朴的语言,真诚的情怀,对文学对家乡的热爱,激励着作者完成这样一篇精彩之作,且不论文章的内涵和价值,仅这一颗拳拳之心,就值得我们敬重和发扬。历史是时代留下的财富,怀念和铭记,是感恩生活的另一种方式。欣赏佳作,推荐阅读!【编辑:红尘有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6-08-10 19:59:26
  感谢红柳老师赐稿星月,一篇恢弘大气之作,内容广泛,思想深刻,生动感人。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2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6-08-10 20:04:16
  “我们的村事,我们村的村民,跟这个国家大多数的人民一样,经历过那个时代。每个人的命运,都如蓬随风转。国家政策,政治风云决定着人们的思维、理念、言行、生活、情感、恩怨。《村事》里的一些人已故去,一些人仍健在。风水轮流,白云如驹,一些曾经风光,显赫熏天的人物,如今或消失或沉寂,一些饱受苦难,身心被摧残的如蚁之类,现在却光庭耀袓,功徳圆满。世事无常,河东河西,这个世界唯如此,方显得多彩多姿。”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一幕幕或悲或喜的镜头,一段段酸甜苦辣的往事糅合在一起,呈现出真实生动的人间万象,百姓生活。对于故事里的人物,内容或简或繁,笔墨或浓或淡,笔触或褒或贬,都有其存在过的意义和价值。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3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6-08-10 20:06:47
  欣赏作家的精彩之作,更欣赏这种对文学和生活的执着热爱之心。问好老师!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4 楼        文友:绽放的蒲公英        2016-08-10 21:07:55
  谢谢作者,太有生活了,读了您的文章,就象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一样。
5 楼        文友:绽放的蒲公英        2016-08-10 21:10:48
  感谢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原汁原味的生活经历,有些故事,就象是我们村里发生的事。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