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祖母之死(散文)

精品 【雀巢】祖母之死(散文)


作者:暮云开 布衣,462.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63发表时间:2016-08-30 06:03:13


  
   四
   也就是我结婚的那年冬天,刚过元旦,小寒时节,长安城里的空气已有几分凛冽。除了上班,我整日像只猫一样窝在房子里,享受着暖气房里的春天。那天我正在办公室草拟一个项目文件,不仅要绞尽脑汁地想把许多虚词变实,还得给其合理巧妙地进行注水,让它看起来足够正式而漂亮。领导们对于我寄予厚望,他们知道我是文学青年,文学青年就该有能力对文字进行稀释注水,把它包装成有关部门喜欢的样子。起初我也信心满满,相信熟能生巧,更相信如此便能得到领导的赏识,进而收获人人羡慕的大好局面。可是,写着写着,确实也生巧了,能独立对文字进行肢解重塑了,这是领导们乐于看到的。这时,我却困惑茫然了,想起了关于意义的事情,然后就开始偏头疼,以至于后来一心只想撂挑子走人。可我不能,我还得生活,生活就得必须和这些让人偏头疼的事情打交道,这实在是一个让人更偏头疼的道理。
   那天,我盯着电脑上的几行字痛不欲生,有种难产即将大出血的感觉。电话就是那个时候响的。电话里说,祖母不行了,赶快往回走!挂了电话,我还在恍惚,有点半梦半醒。祖母不行了?怎么会?祖母除了眼神不好,全身上下都好好的,走路干活一直利索着呢!虽说这些年生活难怅了点,但祖母和我们一样,命像草,旺着呢,离不行了还远着呢!怎么就突然不行了呢?
   我回到家,准确地说是回到二叔家,祖母就躺在他们家中间的大房子里。那是原来放杂物的房子,大而空荡,平日里都透着股阴冷,数九的天气,一进房门,我不禁打了个冷颤。祖母被放在一张床板上,插着氧气,儿孙亲友们围了一圈,注视着观望着等着祖母。一阵寒暄过后,我坐在祖母身边,看着苍白了许多的祖母,有些陌生,有些遥远,我又好久没见过祖母了,上次结婚见面,只是匆匆一瞥。祖母看见我了,嘴微动着似乎想要说话,但是发不出声来,一阵哑语过后,就继续沉默地躺着了。我给她看我侄女的照片,也就是她唯一的重孙女,已经半岁了,还没见过她的曾祖母。祖母看见重孙女的照片,笑了,笑得很浅。
   坐了一会儿,我出去别的房子。二叔和一个同族叔伯正在说话,见我进来,也并不避讳。同族叔伯轻声问:为啥不把人放到里间?大房冷飕飕的!二叔叹了口气说:人家(二婶)不让放,说快没的人不能放到住人的地方,晦气。同族叔伯听了,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后来,我从别人嘴里听到了这件事情的前后。进了冬天,小婶对祖母更加肆无忌惮了,小叔家实在待不下去了。祖母就去关系好的老太太家,有一天算一天的混日子。在外打工的二叔知道了,觉得脸上挂不住,不顾二婶反对,回来把祖母接到了他们家,住到了他们家的窑里。结果二叔前脚刚走,二婶就把祖母赶出了窑,让住进了他们家的粮仓。粮仓低矮狭小,无窗不说,墙壁只有薄薄一层,根本挡不住渭北高原冬日里浓烈的寒意。祖母无奈,支一张床板,就住在了里面。不但如此,二婶饭也不做了,一副自己吃饱不管其他的决绝姿态。堂妹回来看到自己的祖母吃不饱穿不暖,沦落到乞丐一样的境地,跟自己的母亲一顿大吵,强行让祖母搬回窑里住。可堂妹一走人,祖母立马又被扫地出门。如此又冻又饥的过日子,祖母实在有点吃不消了。这时恰好那位在寺里做饭的远房侄女听说了祖母的窘境,就捎话叫祖母去寺里帮灶。祖母自然得抓牢这根救命稻草,立刻就去寺里帮忙了。寺里能吃饱能住暖,所有人都和气友善,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是救苦救难的菩萨佛祖显灵了!祖母就这样在寺里过了一段天堂般的日子。直到某一日晚上,炕里填的煤沫子悄然失控,祖母中了煤毒,又被烧得通红的炕把腰给烫伤了。天亮发现后,寺里打电话给二叔三叔,送到了县医院,一番抢救医治,终于清醒了过来,只是腰部烫伤较重,需要耐心护理。于是,祖母就被拉了回来,被拉到了那个空荡阴冷的房间里,放在了薄薄的床板上,如此“护理”了起来。
   祖母活了一辈子,大概从没被人如此簇拥着,尤其是她的子孙亲人们。如今,在数九天,在一间没生过烟火的房子里,祖母沉默地躺在床板上,大家把她围成一圈,有时几个人走了,另外几个人又加进来,这个圈显得密不透风。大家有时看着祖母,有时彼此窃窃私语,有时用沉默代替千言万语。小姑眼眶红着沉默着,她支离破碎的婚姻和生活,让她在这个家的地位还不如我的母亲,沉默是她的唯一选项。二姑为难地说起她的工作,微薄的收入,从早到晚的忙碌,最后她终于说出了真相:她好不容易才请了两天假,去晚了要扣工资。这让她心疼,让她左右为难。小叔的眼泪时不时从他略显疲惫的脸颊悄然滑落。他是祖母最小的孩子,他依恋的襁褓从祖父去世时已经丢失,直到他走入婚姻,直到他的母亲如今就要撒手而去,他还没做好长大的准备,他的恐惧无人能懂。二叔和三叔这时表现出了他们的成熟稳重。他们悄然地准备着该准备的一切:重新漆棺材,找风水先生,箍墓,扯孝衣,定总管人选,找厨子,戏子,放电影,买菜,买肉,通知祖母的娘家人,来往着的亲戚,相熟的朋友……这一切都得用心而仔细,不能有差错疏漏,闹出了笑话,丢脸就丢大了。
   众人准备着,等待着,大家都觉得快了,可谁也不敢打包票。三五天?半个月?一个月?要是一直拖下去那可怎么得了?都还各有各的事呢!怎么可能整日这么围着守着?我第二天就走了。走的时候,我给祖母说:奶奶你好好养,我哥说了,等娃稍微大点了就抱回来让你看,到时你就能见到你的重孙女了,你就是四世同堂的人了!我怕祖母听不见,故意说得大声了点。祖母似乎下巴动了一下,像是点头了,似乎嘴角也动了一下,像是笑了。转身,我就回到长安城里继续跟那一堆文字较劲去了。
  
   五
   回城一个多礼拜后,我就接到电话说祖母没了。我难过了一会,很快就释然了。我想祖母终于走了,这是大家盼望的结果,又何尝不是祖母盼望的结果,这下我们都如愿以偿了。这是好事,我们都从中解脱,可以毫无牵绊地继续各自的生活了。
   祖母的葬礼办得很红火,超出了她多年以来的期待。两只唢呐吹得惊醒了整个村子,我甚至怀疑连冬眠的动物们都被惊醒了,如此音符才真正叫深入人心。杀了一头大肥猪,还杀了一只羊,宴席上油水很足,亲戚村人都说饭好菜好。殿前的主蜡烛单个足有六十斤,比人还高,吸引着大家仰望的姿势。献饭是从县上的蛋糕店里定做的,精致而漂亮,散发着现代气味。花圈的数量也想当可观,看起来画画绿绿,让人联想到春天,联想到花花世界。殿堂里,祖母的媳妇儿子孙女侄子们一个比一个哭得响亮而持久,哭出了肝肠寸断的效果,连他们自己都为之感动。放映的电影也很好看,符合乡村夜晚的魔幻背景。迎丧的队伍又长又气派,显示着我们家的人丁兴旺。最热闹的,还数戏班子跟前了,黑压压一片,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那些看热闹看戏的老人们,看得依然像从前那么认真,内心满满地期待自己有一天也能有个如此热闹的结局,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祖母入殓时的场景被录了像,在门前四十寸的电视上播映。大家围着看着,看着祖母身上精致的老衣,看着棺材里面崭新的装饰,看着儿孙们一致悲伤的表情……都说好好好,说祖母好福气,儿孙多孝顺。说祖母一辈子烧香信佛,最后没在了寺里,这是跟佛走了,这是天意!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们的眼神里充满羡慕,也充满了虔诚,都期盼着自己也能享受如此礼遇。
   深冬的清晨,唢呐开道,摔过糊了金纸的瓦盆,祖母就被亲人送往为她选好的墓地里了。一路上哭声是不能断的,光哭还不行,还有带上合适的表情和手势,不然可能被人笑话,大家都深知这一点,都表现得天衣无缝。到了墓地,祖母被放入箍好的墓穴,那是贴了瓷砖的现代墓穴,比部分活人的安身处条件好多了。又跟我们住了多少辈人的窑洞解构相似,冬暖夏凉,真是再好不过了。黄土一锨一锨扬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新的黄土包出现在了渭北久久不散的冬晨。众人们拿出准备好的最后一阵哭声,把这场葬礼推向了高潮。大火里,许多金银财宝、穿的用的被烧往另一个世界。
   吃完最后一顿宴席,众人带着满足与不舍开始告别,回归自己的生活,等着下一个告别到来。在另一场告别里,他们照样轻车熟路,不用彩排,为他们其中的某一个复制人们喜闻乐见的热闹。
  

共 8713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详细地记叙了祖母的晚年生活和离世时的场面。祖母四儿三女,可谓儿孙满堂。可是,她的晚年生活却是凄楚悲凉的。儿媳不善,儿子无能,老太太落个孤苦伶仃,无人赡养。这是谁之过?祖母的葬礼是隆重的排场的甚至可以说是轰轰烈烈的。活着不孝死了乱叫,这是做给谁看?文章洋洋近万言,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如何对待老人,怎样孝敬生养自己的老人这样的普遍而又现实的社会问题,令人深思。推荐阅读。编辑:邵魁先生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60903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16-08-30 07:45:19
  活着的时候不好好孝顺,人死了又大摆排场,做给谁看呢?可怜老太太一生辛苦养了这么多儿女有什么用呢?作者带给读者深深的思考。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1 楼        文友:暮云开        2016-08-31 16:56:36
  一点文字,展示也只是困惑而已。谢谢阅读。祝好
2 楼        文友:江山梦秋        2016-08-30 09:18:25
  这种场景在哪里都会见到,不管是在国际化大都市的时候,还是富可敌国的温州,更不要说温饱问题刚解决的苏北老区了,虽然不是多数,但这一少数人的现象也可以折射出人性的扭曲,与国民素质随着世风日下,令人咋舌。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但是,赡养老人是每个为人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回复2 楼        文友:暮云开        2016-08-31 16:57:25
  谢谢梦秋来读。问好
3 楼        文友:路人丁        2016-08-30 09:50:41
  随着人口老龄化,政府养老机制的建立迫在眉睫。
回复3 楼        文友:暮云开        2016-08-31 16:57:55
  希望将来少点悲哀和无奈吧!问好朋友
4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8-30 11:45:01
  不知为何,这篇文字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暮云,这篇文字你以前你是否在榕树下发表过?
   读这样的文字是虐心的,他让你对世态炎凉有了深切的感受,也对作者的生活常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冷,难,是我的选题。
   祖母走了,带着对人间种种的不舍、对子女和儿媳妇种种的渴望,然而,她最后却是在寺庙里找到安身之处,在看上去“豪华”的墓穴和后代的演戏般的哭声中终结一生,这是怎样的一种凄凉啊!
   路人丁老师说,随着人口老龄化,政府养老机制的建立迫在眉睫。——这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然而,人是感情动物,对亲人的依恋是无法舍去的情感依托。如果失去了亲情,再好的养老机构也无法抚平心中的情感块垒啊!
   百善孝为先。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国啊,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些祖宗的古训呢?人性的堕落是最大的堕落啊!
   一篇接地气、有生活且发人深思的好作品。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4 楼        文友:暮云开        2016-08-31 16:59:23
  回老大,这是前几个月写得,拟发在《奔流》第九期。问好老大
5 楼        文友:小泥儿        2016-08-30 12:23:34
  养老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没有富裕人就老了。所以养老对于农村真是大问题。还有活着不孝,死了乱嚎也是随处可见,为了面子为了钱。作者的文章写得好,写出一个让大家思考的问题!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回复5 楼        文友:暮云开        2016-08-31 17:00:36
  问好大姐,我也只是,也只能通过文字展示一点困惑和悲哀而已,希望众人向善吧!
6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6-08-30 16:33:31
  暮云的文字总有一种灰色的沉重,揭示当下,揭示现实大家有目共睹,但又无能为力解决的事情;其实也就差人性中的那么一点怜惜,一点爱。宏大的厚重的悲伤满面的葬礼,与祖母生前得到的待遇形成显明的反差,这不得不让人想到“活着不孝死了孝”这句话。
   祖母死了,去天堂享福去了,愿她老人这安息!
感谢文字,让我不开口也能表达!
回复6 楼        文友:暮云开        2016-08-31 16:55:44
  谢谢大姐,写得差强人意,多批评。祝好
7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6-09-04 12:23:09
  推荐理由:这是一篇读完让人无法释怀的文字。作者以沉重的笔触,揭示自己的祖母,现实中的一个老人,含辛茹苦养大四儿三女,儿子媳妇们在成家立业之后,却都认为自己分家得到合理的财产,而不赡养老人,使她孤苦伶仃,居无定所,老无所依,烫伤之后,也没有得到更好的治疗,最后在伤痛中默默死去。活着她没有得到儿女的赡养,死后的葬礼却隆重而又排场。正如责编邵魁先生所言:“文章洋洋近万言,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如何对待老人,怎样孝敬生养自己的老人这样的普遍而又现实的社会问题,令人深思。”恳请加精!
感谢文字,让我不开口也能表达!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