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局与势(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局与势(散文)


作者:绝地虾米 秀才,1462.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48发表时间:2016-10-07 22:02:47
摘要:局者,从尺从口,棋盘也,是在一定时间内的一个范围。势者,从力从埶,重力也,是整个大的、短时间难以改变的趋势。局是面,势是线。有胜局、败局、乱局、危局,有胜势、败势、顺势、逆势。人生天地间,莫过“局”“势”二字,观大局以定人生战略,借势造势以趋利避害。顺势而为,可歌可喜,逆势而争,可悲可叹。

【丁香】局与势(散文) 局者,从尺从口,棋盘也,是在一定时间内的一个范围。势者,从力从埶,重力也,是整个大的、短时间难以改变的趋势。局是面,势是线。有胜局、败局、乱局、危局,有胜势、败势、顺势、逆势。人生天地间,莫过“局”“势”二字,观大局以定人生战略,借势造势以趋利避害。顺势而为,可歌可喜,逆势而争,可悲可叹。
  
   一.汉末乱局,逐鹿之势
   公元184年,东汉王朝风雨飘摇,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休、边疆战事不断,国家早已不是瘦死的骆驼而是羔羊,任人宰割。这一年,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对朝廷发动了猛烈攻击,在刘氏政权血淋淋的伤口上狠狠撒了把盐。从此,神州大地狼烟四起,一个群星璀璨、英雄辈出的时代踏风而来。
   按理,遇到这种暴乱行为,朝廷大可率精兵剿灭之,东汉朝廷也的确这样做了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因为此次起义的规模实在太大,全国纷纷响应,东汉灵帝决定采纳刘焉的建议,改各州刺史为州牧,州牧可以总揽地方军政财权,有效地保证了地方对抗起义军的战斗力。然而,州牧制度虽然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但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从此地方拥兵自重,就连那些小小的郡(相当于地级市)、县官员都四处招兵买马,意欲逐鹿天下。另一方面,东汉朝的察举制度日益扭曲以及过度的土地兼并使得世家大族和地主豪强迅速崛起,给割据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于是,生于这个时代的人们很快看到了走向人生巅峰的希望。
   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在黄巾起义后的日子里,很多人分析着眼前的局面,大将军何进作为外戚,权势滔天,而后宫十常侍组成宦官集团则是帝国的毒瘤,不可不除。就目前情况来看,局未定,势已明,若大将军何进能够惩治阉宦然后大力革新,帝国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就在所有人为何进出谋划策之际,这位皇亲国戚却正春风得意。位高权重,阉党臣服,何必赶尽杀绝?无数人幻想的出将入相不就是我何某人正在做的事儿么?黄巾已除,高枕无忧矣。不料十常侍趁机反扑,何进丢掉了大将军的名号,还搭上了自己的一颗脑袋。
   对何进而言,因为自己目光短浅,失去了为人生布局的良机。当幸福来得太快而自己又没有能力长久享受这份幸福,恰恰是最危险的时候。何进空有大将军之名而无大将军之才识,人生视野必然陷入狭隘,一败涂地自是不足为奇。
   何进一死本无伤大雅,但召西凉刺史董卓进京讨贼却是引狼入室,于是少帝死,献帝立,董卓专横,满朝噤声。自此,局面再一次发生了变化。
   袁绍首先表示不干了,他想自己老袁家好歹也是四世三公,俗称豪门,岂可久居人下?于是率先跑路。紧接着他的好伙伴曹操也跑了,跑回了老家招兵买马,一副要干大事的模样。
   曹操也的确是个干大事的人,逃离京城后,他冷静分析时局,汉室倾颓已成定数,董卓老贼也终将自寻死路,为今之计,还需要再造一点势。于是,他首倡义兵,促成十八路诸侯大联盟,一场浩浩荡荡的讨董大战开始了。
   跟曹操一样,其他参加讨董战争的诸侯也是希望赶跑董卓之后给自己的政治前途加点有份量的砝码,况且像讨伐叛逆这种既赚钱又赚吆喝的买卖不干白不干。就连在剿灭黄巾军中仅有微功的刘备都带着俩小弟前去助战,虽然此时他的前路是如此渺茫。
   人多,事儿好办,但有时候人多,事儿坏的也快。事实上,这十八路诸侯也并非铁板一块。袁绍忝为盟主,却无总体规划;曹操、孙坚力主进攻,袁术等人却暗中作梗;其余诸侯都是出工不出力,谁也不想凭空损耗一兵一卒。毕竟大伙都看得很清楚,大汉是不行了,以后就是跟在座的哥几个争天下,现在就跟董老贼死磕,傻子才干呢?所以,被当成傻子的孙坚在洛阳捡到传国玉玺后就迅速开溜,回江东创业去了,而同样心灰意冷的曹操则再次回到老家,整顿兵马,自立门派。此后,董卓被杀,吕布出逃,袁绍占冀州,刘表杀孙坚,各路军阀粉墨登场,中原大地腥风血雨。如此乱世,给有志之士提供了建功立业的舞台,鹿死谁手实未可知。
   摊开北方的地图,当时的局面是袁绍袁术兄弟实力强劲、兵多将广,而曹操则实力远逊二袁,根据地也相当有限,吕布虽勇,但无固定城池作为立业之本,其余诸候或固步自封或依附于人或忙于创业,不足为虑。然而十几年后,吕布枭首,二袁丧命,实力稍弱的曹操最终统一了北方,为日后的曹魏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应该说,曹操是一个非凡的战略家,在最初局面堪忧的情况下,他采用“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战略来造势,又用“唯才是举”的人才选拔策略来借势,很快缩小了与强敌之间的差距。其次,通过对对手真实实力的有效评估,找到克敌制胜的法宝。例如在官渡大战之前,郭嘉分析袁绍与曹操实力对比时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理论,从“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十个方面证明了袁绍及其阵营都是纸老虎,提振了士气,稳定了军心。果然,在后来两军对峙的关键时刻,许攸因为内部矛盾弃袁奔曹,从而一举扭转战局,最终助曹操大败袁绍。当然,如果没有许攸献计,曹操有可能一败涂地,但尽管如此,从局与势上看,曹操胜算更大。
   官渡之战后,曹操的战略版图继续扩张,他面对的是荆州腐朽无能的刘表,江东手无寸功的孙权,再加上无足立锥、四处打工的刘备,局面大好,看起来,一统江山只是时间问题。就这样,百万大军下江南,拉开了赤壁之战的序幕,但也造就了曹操此生最大的遗憾。多年以后,曹操望着南方的天空,一定不会忘记那个烈火熊熊的冬夜,他渐渐接受了自己的失败,他知道自己原本处于胜势,他更知道年轻的周瑜也是能从绝境中造出胜势的英雄。
   周瑜何等聪明,赤壁之战一结束,他就酝酿除掉刘备集团。在他看来,江东要求自保,北有长江天堑可挡曹操,而西面的刘备不可不除,即便是此时的刘备依然实力弱小。于是,刘表的旧地荆州变成了曹、孙、刘三家必争之地,先占荆州,便占得了先机。这一次,一无所有的刘备取得了胜利,并借此开启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独撑危局,鼎足之势
   刘备的成功离不开诸葛亮,正如陆游所言:“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就连刘备自己也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隆中对策之时,蛰伏了27年的诸葛亮终于决定出山帮助刘备建功立业,那时曹操大兵压境,刘备岌岌可危,天下之大,江湖之远,诸葛亮终于为自己谋划多年的大局走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诸葛亮是封建士大夫的代表,他每自比管仲、乐毅,出将入相便是毕生追求的至高境界。黄巾起义那年,3岁的诸葛亮大概还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一个怎样的世界。待到弱冠之年,曹操早已横扫北方,孙权早已坐稳江东,荆州刘表又多次相邀,怎么看,选择刘备都不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四条道路铺在他的面前,他却选择了最窄的那条,他知道自己的命运从此和刘备连在了一起。刘备虽无一席之地,但信义著于四海,深得人心,更重要的是,他满足了诸葛亮对于明君贤臣的最好想象。当刘备被他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震得醍醐灌顶之时,他看着眼前这个整整大他20岁的中年汉子,心里一定在想,这,就是我的齐桓公。
   诸葛亮为刘备布好天下三分之局以后,第一步就是借助东吴的力量共抗强曹,舌战群儒自是佳话,幸而东吴孙权从自身角度出发也极力促成孙刘联盟,最终夺取赤壁胜绩,这第一步走得稳健而成功。
   这第二步,便是控制荆州。本来,刘备若能狠下心在曹兵压境之前夺取荆州全境,那么形势将大为好转。按照隆中制定的计划,先夺荆州,稳扎稳打,再取西蜀、汉中,则三足鼎立之势可成。因为荆州的存在,刘备集团进可攻,退可守,进则以荆州为前哨,待天下有变,荆州、西川两路出师,克复中原,退则以荆州为后防,充当西蜀与其他势力的战略缓冲带。然而,赤壁战后,荆州七郡被曹、孙、刘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刘备得到荆州南部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彼时刘备屯兵公安,
   不利于长远发展,于是诸葛亮建议向孙权提出借荆州的南郡以巩固战略地位。此时的孙权也不想腹背受敌,便答应了下来。自此,刘备便有了荆州五郡,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建立了蜀汉基业,但这也给孙刘联盟埋下了祸根。诸葛亮当然也看到了借荆州(南郡)的隐患,一旦不归还南郡,蜀吴必然决裂。所以在庞统死后,自己入川辅佐刘备取益州之时再三叮嘱关羽连吴抗曹,小心谨慎。他比谁都了解关羽,他比谁都知道孙刘联盟的难度,他比谁都希望留在荆州,留在匡扶汉室的最前线。
   当诸葛亮策马扬鞭离开荆州之时,他这一生再也没有回到这片故土,他回头望着这片必争之地,心中总有一丝不详的预感。但箭在弦上,荆州大部已在我手,夺取益州势在必行,诸葛亮明白,选择了这条艰难的路途,再难也得走下去。
   一切照计划而行,刘备集团势如破竹,智取西川,威震汉中,法正、马超等文臣武将的加盟让鼎足之势变得愈发分明,诸葛亮的这第三步走得有惊无险。公元219年春,刘备与曹操决战汉中,先是老将黄忠于定军山力斩夏侯渊,再是两军对峙月余,刘备“敛众拒险,终不交锋”,曹操最终只得退回长安。自此,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战略目标基本达成,但这个表面稳定的局面却潜藏着莫大的危机,从荆州到益州都暗潮涌动,无法安宁。首先,这一战也让蜀中压力巨大,一度打到“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也就是青壮男子从军作战,妇女后勤运输的地步,兵力疲敝不堪,况且曹操虽退军到长安,犹虎视汉中,汉中压力依然不减。其次,刘备初到益州,人心未服,最好的战略便是休养生息、韬光养晦。其三,荆州方面,自刘备得到益州之后,孙权便对曾经借出的南郡无法释怀,此时亟待刘备方面主动示好甚至归还南郡以缓和两方矛盾。
   蜀汉初定,却危机四伏,甚至是内忧外困。此时的诸葛亮并未放松,但刘备却志得意满,先是自立汉中王,然后在这年秋天命令关羽率荆州之师进攻襄阳、樊城,拉开了襄樊战役的序幕。就这样,刘备急不可耐地开始了诸葛亮为他规划的第四步,结果关羽身死,荆州尽失,痛失好局,从此克复中原变得遥遥无期。
   当诸葛亮眼睁睁看着关羽败走麦城而无力救援时,内心的悲凉与不甘如同深渊,难以品读。辗转多年,短暂的胜利让主公变了,云长变了,翼德也变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膨胀,越来越大的困难正在降临。他还没来得及安定民心,还没来得及修好东吴就又要面对由膨胀变入癫狂的刘备和张飞。
   关羽死了,荆州丢了,举国伤痛,但有些话还是要说。面对一心复仇的主公,诸葛亮又开始不厌其烦的劝说,休养生息、休养生息,就算是最重要的荆州丢了,咱还是要休养生息。但刘备哪里听得进去?就算是你军师又怎样?哪怕你赵云劝说又怎样?我这一战就为二弟而打!哼,若是一举攻破东吴,再让你们看看没了你诸葛孔明,我刘备依然是乱世枭雄!
   于是,这位初登帝位的农民皇帝带着7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东吴,结果折了三弟,死了黄忠,没了马良,陆逊那一把火也彻底烧灭了他一生的丰功伟绩。
   白帝城内,刘备病榻旁,诸葛亮泪流满面,遗憾、悲凉弥漫着整个屋子。刘备是固执的,宁愿死在这里也不愿撤回成都,诸葛亮看在眼里,无可奈何。他看着身旁一同接受托孤的李严,听着主公那些“汝可取而代之”的话语,心如刀绞,原来主公还是不放心自己。他多想回到当年在隆中那个冬日的午后,他多想君臣开诚布公、并肩战斗,他多想即刻便归隐山林。他明白人生最大的辛酸莫过于时过境迁,他明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背后的酸楚。他含着泪,重重磕下了头。他的人生、他的国家再也没有退路可走。
   刘备羞愧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留给诸葛亮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连年战乱使得人口锐减,本土益州集团与外来荆州集团矛盾暗藏,南中孟获屡屡作乱,与东吴貌合神离,曹魏依旧虎视眈眈。所有这些,都让他无法安居。更为致命的是,魏吴两国承平日久,生产力大大提高,国富民强不在话下,这让地少人稀的蜀国从一开始就陷入了绝境。
   诸葛亮苦苦思索着力挽狂澜的策略,休养生息自是必然,但若不主动出击,一旦迁延日久,蜀国兵少将寡,必然亡国。没办法,蜀国要生存,必须北伐抢占土地,扩大生存空间。聪明如诸葛亮,怎能不知道此举无异于逆历史大潮而动?但局面已到了如此地步,就算是天,他要把把它掀过来!去他的时势造英雄,我便是英雄,我便要造时势!
   为了平定南中,他七擒孟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了缓和内部矛盾,他依法治国,放逐李严(刘备托孤大臣之一,益州集团主要成员,后获罪被逐),挥泪斩马谡(荆州集团重要成员,第一次北伐时失街亭,兵败被处死);为了巩固政权,他重新修好东吴;为了激励后主,他潜心书就《出师表》,告之亲贤人远佞臣;为了收复中原,他收姜维、骂死王朗、六出祁山,矢志不渝。大到家国大事,小到木牛流马、诸葛连弩,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诸葛亮就这样一步步扛着羸弱的蜀国蹒跚前行。
   他何尝不想分权放权?他何尝不想归隐山林?他何尝不知道对手司马懿也是把局势看得无比通透的人?他何尝不知道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以直捣黄龙一战功成?他每自比管仲乐毅,又岂能不知管仲有王子成父相助而他没有?又岂不知像乐毅那般远离昏君?管仲乐毅亦非完人,他们尚且知道变通,难道他诸葛亮就不能?
   他不能。
   他很清楚,军事并非自己强项,他能把丞相做到极致,但无法放心杀伐,无法每战必克。岁月一天天溜走,带走了他清秀的容颜,带不走他心底微弱的光芒,他依然不厌其烦地奔波在出征与班师的路上。多少次劳师动众换来的只是功败垂成,上方谷那一把火没有烧死司马父子,上天下起了雨,他孤零零站在山头,任雨水肆意抽打着老朽的身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穷其一生都在与魏斗、与天斗,当五丈原的秋风扫过临终的病榻,他回望今生,有遗憾,有失落,但却无心无愧。败给天,败给自己早已看穿的结局,生亦何苦,死亦何惧。
   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评。一个聪明人败给自己的执着,这样的无力回天也可以很迷人。
  
   三.局又如何,势又如何
   三国纵横一百年,兴衰荣辱莫过局势二字。董卓、袁术、吕布之流利欲熏心,不察大局,过早殒命咎由自取。袁绍本握胜局,怎奈外强中干,以致被曹操借势而败。赤壁之战,周瑜借势力挽狂澜,三国大局初具雏形。诸葛奇谋,保境安民,进一步稳固鼎足之势。此后,他屡屡北伐,逆势而为,无奈时机未成,回天乏术。最终,国富民强的西晋顺势而动,三国复归一统。
   一页风云散,是非转头空。熟读三国,渐渐明白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应当与整个时代紧紧相连。
   我们这代人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的这一百年又将是什么模样?我们的人生轨迹又将走向何方?以我目前的见识来看,时代飞速发展,平生薄如微尘,唯有手中的技艺和心中的精神历久弥香。用臻于化境的技艺修身养性,用臻于化境的精神温暖浮生、温暖他人。
   植此百年,局有多大?势将如何?只愿在生命的尽头,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不会因功败垂成而遗憾,不会因无力回天而哀伤,这便是人生最好的局,这便是人生最好的势!
  

共 595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几千字篇幅将一部汉末三国争霸的历史向我们娓娓道来,局与势二字就是这段历史的最好总结。“顺势而为,可歌可喜,逆势而争,可悲可叹。”处于历史潮流中的我们,要学会看清这个局,顺势而为,能够一日千里,逆势而为,可能难行一步。虽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对于人生的局我们只能努力,不惧成败,不去哀伤,就是我们人生最好的局和最好的势。不错的文章,祝夏安。【丁香编辑:烽火十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6-10-11 15:14:18
  阅读此文,历史烟云仿佛从眼前飘过,忘不了三国演义中的战乱纷争,忘不了看历史剧带来的震撼。正如文中所说,兴衰荣辱莫过于局势二字。历史的局势、人生的局势如何把握?此文结尾给了答案。欣赏!期待更多精彩!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灿烂,天自安排。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