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访元上都遗址,搜寻文明的碎片

精品 访元上都遗址,搜寻文明的碎片


作者:恒心永在 秀才,214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89发表时间:2016-10-15 05:34:27


   令人惊奇的是,建设元大都(北京)时,元上都是个草原城市,城内有大片草滩、湖泊或水池相连,在建设元大都(北京)的建设中对此加以模仿,把太液池圈进了皇城内。可是千里之外两个都城,用的却是一条中轴线。一位名叫夔中羽的学者经过连续测算发现:北京中轴线往北延伸,它的延长线直指古开平,而古开平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发祥地,元上都的所在地。这条中轴线全长7.86千米,是古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当年元大都的中轴线。根据实测结果,这条中轴线与元上都宫城正北中央大殿和宫城南门至皇城南门的南北中轴线,用的基本都是一条中轴线。元大都是套用了元上都的构思模式然后有所发展,是在元上都三重城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从文化方面,儒家文化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孔子在元朝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的敬仰和美誉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孟子等历代名儒也获得了崇高的封号;元朝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专门设立“儒户”阶层,保护知识分子,“愿充生徒者,与免一身杂役”。在元上都就有多处孔庙。“以论元朝,为时不过百年。……若由汉高、唐太论起,而截至汉唐得国之百年,以及由清世祖论起,而截至乾隆二十年以前,而不计乾隆二十年以后,则汉、唐、清学术之盛,岂过元时!”
   与大多数中国封建王朝相比较,蒙元时期思想文化观念有两个特点是十分显著的:一个是兼容,另一个是“不尚虚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元朝的文化环境表现出兼容务实的特征。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没有从官方角度提出“避讳”制度的王朝;它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思想文化禁锢制度最少的王朝之一,目前尚未发现元朝人士因言论遭受不幸的实例。蒙古人自己所写的《蒙古秘史》,其他民族所写的蒙古历史,比如《史集》和《世界征服者史》,也有许多今天看起来非常触犯忌讳的记载,比如对蒙古人征服过程中的残酷屠杀描述颇为详细,但是蒙古统治者也并不以为然。马背上夺天下的蒙古人,尽管制定了很多强硬的防范汉人的政策,但是手段并不阴柔。为什么元朝没有文字狱呢?蒙古马蹄踏遍世界,几乎没有遇到强劲的对手,这种独特经历让他们俯视一切,有种独特的征服感,有种与生俱来的自尊和霸气,这就是蒙古人的有着强烈的文化自信。这里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元初有一个名士梁栋喜欢游山玩水,有一天在茅山大茅峰上题了一首长诗,这首诗写得一般,但是其中确实流露了一些悲宋伤今的心态。恰好在上山之时,梁栋因为租住道观之类的小事与山上的道士发生了争吵。道士看到此诗后,遂举报此诗“谤讪朝廷,有思宋之心”,告到了茅山所属的句容县,句容县马上又汇报到了朝廷。就在江南文人为梁栋的命运惴惴不安之时,一封判决书从礼部传达出来:“诗人吟咏性情,不可诬以谤讪。倘是谤讪,亦非堂堂天朝所不能容者。”于是,梁栋被无罪释放。这段判词是多么地自信和豁达。正如人们评价的那样,如果梁栋早生几百年,或许会像苏轼那样,成为“乌台诗案”的受害者;如果他晚生几百年,茅山“诗祸”或将演变为又一桩“《南山集》案”
   从艺术方面,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就是元曲(散曲和杂剧),今人把元曲与唐诗、宋词并列,视之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主要得益于元朝北方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的影响和文化政策的宽松,“使得社会思想能够较多地摆脱传统规范的束缚”自由创作。
   从宗教方面:元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明确提出宗教信仰自由的王朝,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在元上都都有活动场所和信徒,这在当时的整个欧亚大陆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在元上都就有佛寺、道观、清真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这里彰显,佛教、基督与穆斯林的风情在这里流溢。1992年,考古工作者在距元上都西北约35公里的羊群庙祭祀遗址,发掘出土了四尊比真人略大的汉白玉石雕人像,人像身着龙纹半袖长袍,端座于带扶手的圈椅之上,神态威严,气度非凡,足显皇家威仪。而这一区域正是《元史》所载,元朝帝王祭祖祭天的场所,正如元朝诗人所写“祭天马酒洒平野,沙际风来草亦香”的浩大场面。
   从国际交流方面,元上都是著名的“草原丝绸之路”起点。元朝的建立,打通了欧、亚、非三大洲之间的交通,使草原文明、欧洲文明和东方文明相互交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元文化。每逢春天都会有大批商贩从欧亚各地赶来,以各种奇货异宝与元朝人士交易,从而实现了几大洲人民的了解与交流。那时许多外国使臣、传教士、商人、游客等,都曾在元上都受到国元朝皇帝的接见,建立了友好关系。先后有罗马教皇使者、高丽国王、波斯、缅甸、尼泊尔使者及意大利商人、印度僧侣造访这里。1275年,马可波罗随其做生意的父亲、叔叔由意大利前来,在元上都宫殿里觐见了忽必烈皇帝。之后,他在这里度过了17年,回国后口述了《马可波罗游记》,使得元上都闻名于世。“安乐的宫殿有倒影,宛在水波的中央漂动;这儿能听见和谐的音韵,来自那地泉和岩洞。”这是英国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97年读到《马可?波罗游记》之后,在“悠然神往”中所写的著名诗篇《忽必烈汗》里的诗句。由宫殿、草原、森林、溪流构成的梦境中的上都,当时在西方国家被称作Xanadu,在英美的《韦伯英语大辞典》中被单独列为词条;欧洲天文学家还用它命名土星的第六颗卫星。几百年来,Xanadu成为欧美人士描绘神秘美丽地方的形容词,亦有宛如仙境之意。
   元朝在其创造世界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如白莲花般的蒙古包,是这一文化的真实体现;而骑马、摔跤、射箭则是这一文化的精髓所在,至今仍是草原上盛大节日的传统竞技项目。今天,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或许是因为始终生活在元上都附近的原因,始终保留着正宗的蒙古民俗——当地人常常骄傲地自称保持着忽必烈时期的遗风。他们定期举行祭天、祭祖及礼佛仪式,每年夏季举行“敖包祭日”和“那达慕大会”。
  
   五
   我在元上都遗址徘徊,总也走不出的心境。
   元上都,曾经统治过庞大的帝国。元朝版图之广大,三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大元旗帜迎风猎猎飘扬,真正是“舆图之广,历古所无”。在五分之一的世界版图,大元的驿马可以没有阻障地自由驰聘。
   蒙古人于1271年建立了广袤强大的蒙元帝国,虽然只经历了97年,即被朱元璋的明朝推翻,它却是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游牧帝国。以至于罗马教廷派往蒙古通好的使者惊呼“蒙古不是一个国家,蒙古就是整个世界”。
   历史正是凭借元朝这个伟大的必不可缺的辉煌过度时代,大元的铁蹄,把一个又一个曾经野蛮的民族,包括吐谷浑、党项、契丹、女真、沙陀、渤海、以及数不清的“西南夷”部落,开展屠城,统统消灭,甚至让它消失,极大促进了国家的稳定性和凝聚力。可惜的是,蒙古统治者没有抓住与时俱进的历史机遇,他们太多的精力,都在沉溺于消受和享乐,沉迷于宫廷斗争,以及防止被“同化”。草原虽然非常辽阔,却没有给“黄金家族”赋予优秀而又辽阔的政治视野。不可否认的是,民族压迫这一致命的症结,就决定了大元帝国的结局会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废墟。残酷有时让人苏醒,杀戮有时会让复仇的烈火燃烧。时光流逝百年,以暴易暴的魔咒,把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帝国埋进历史的废墟之中。
   “大元城头柳丝飘,谁见当年天马骄。藩镇锁钥皆虚设,社稷坛外起笳箫。”上都城在元末农民起义的战火中毁灭了,而它的遗址则一直保存下来,上都的名字也长久地在草原上成为传奇。
   今天的蓝旗人,致力于保护、发掘和研究这座曾经是世界大都会的“文明的废墟",把凋零的碎片拼读成人类文明的一个画卷。他们把占元上都的遗址的一个牧场,搬迁出来,下大力气进行修整,又修建了元上都博物馆,他们把沉睡在辉煌的历史册页上的元上都最大限度的挖掘,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的真相。元上都成为了蒙古族寻根和历史者心中永远的圣都。
   历史上多少曾经的辉煌与繁华,正如元上都在烈火燃烧、风烟散尽之后,留下的往往是累累的废墟。废墟是颓败的、境况是悲壮的,在它的深处,出土了大量器具、剑戟、石瓦,逐渐掀开了文明的面纱,那是一些烧成了碎片而依然闪光的精华,一些令人神往而惋惜的文明。
   蓝旗是绿色的,元上都遗址是灰色,历史是悲凉的。不由得想起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一句话“蒙昧-野蛮-文明三个阶段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普遍阶梯,因此,文明永远显得如此珍贵。”那与十三世纪的成吉思汗踏破欧亚大陆、十四世纪的农民起义军烧毁元上都又有异曲同工之处吗。
   我也是一鼓作气,穿越都城遗址的执着者。我们只能虔诚地面对最具代表性的几处圣物。那斑驳的古城墙,那四通八达的道路,那仿制的汉白玉石碑,那唯一性存的木楔子,那厚重的基础石,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留下的历史痕迹和苍凉筋骨。
   700多年前,风卷残云般的蒙古军团席卷亚欧大部;数百年后,潮水涌来般的世界游客远道而来朝拜元上都。无非是想站在这个模糊而清晰的废墟上做一次猜想。探究也好,旅游也罢,既然来了,正如我,只是慨叹,敬仰,疑惑。想象着一场飓风掀开废墟,来收拢上都城深藏的往事。
   我再等电瓶车时,有一个男游客捡了一块瓦,放在裤兜里,他掏出来跟同伴说,来一趟没有白来,捡了一块宝贝。一块两寸见方的,黑黢黢的瓦。我也想捡几块残砖碎瓦,可是当地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北京人捡了一块瓦回去,每天晚上都做噩梦,听见有咿咿呀呀的哭泣声,和兵器撞击的喊杀声,后来,把瓦块又送了回来,又上香,又道歉的。自那以后,没有人再捡拾的。我听了毛骨悚然,说实在的,这里的碎砖瓦块,都沾有将士的鲜血和愤恨的气息。我也见过草丛里的瓦片,我知道瓦片是属于元上都的,是属于金莲川草原,那是历史的碎片,是有灵魂的,都是有记忆的。
   徐徐热风拂面而过,灰灰的都城染绿了。我不该在这样美好的时光里想象战争,想象烽火,想象血腥。也许我是个忧虑的人,是个悲悯的人,我渴望圣洁。
   我走着走着,不由得焦虑疲惫起来。我走出元上都废墟,好像一块石头压在身上心里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好似嗓子有一块血,吐了出来,有一股血腥的味。我没有回头,我向上都镇走去,这个只有两三万人口的小镇,街道宽广人影稀少,小河穿城而过,忽必烈广场灯光旖旎,感受到小城的简单与纯净,地广人稀的旷野之美。
   元上都遗址正如饱经苦难的历史老人,瞪着苍老和不甘的目光,在历史的废墟里迸发出自身的智慧和光芒,默默逼视着草原这座新城的崛起。对于元上都的历史记忆虽然模糊,但是历史上曾经的辉煌不容置疑,去搜寻文明的碎片,伴着遥远的绝响!

共 9228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来到锡林郭勒草原,探访元上都遗址。文章从金莲川的历史说起,讲述了当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南下攻金,推翻了金朝,成立了著名的"金莲川幕府"。1251年,长兄蒙哥继大汗位,忽必烈受封为王。1252年忽必烈即奉命征讨大理。1260年长兄去世,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当上了元朝的开国皇帝后,举兵南下,平灭了南宋。作者游览了大安阁遗址,金顶大帐“棕毛殿”,描写了当年元朝的强大及元上都的兴盛,也感受到了元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编辑:紫气东方】【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1017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气东方        2016-10-15 05:34:46
  从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了蒙古在元朝时的强大与兴盛,也感受到了元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紫</span>
      </div>
      
       <!--回复评论-->
      	      <div class=
回复1 楼        文友:恒心永在        2016-10-15 05:41:21
  老师,我这篇文字已经修改,重新上传,请帮忙替换,谢谢!
2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6-10-15 06:46:36
  已更换已发表的文章。看得出是位学者吧,以后投稿修改后再发表。好稿子是改出来的,但是如此长文章再更换,还得从新校对和纠正错误才能编发。你的文章每个自然段之间都是空行,没有自动纠正的手段,只能手工修改。段落的标段数字,按照国标必须使用一二三,有下层次使用()的一二三。而且原稿的编辑白忙活了。请下次注意这些。主编欣雨文萃提示。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回复2 楼        文友:恒心永在        2016-10-15 07:16:53
  谢谢老师。辛苦了。
3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6-10-17 17:42:31
  恭喜获得精品!问候作者,期待更多佳作。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3 楼        文友:恒心永在        2016-10-17 17:48:40
  谢谢老师评读。奉茶。
4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10-17 19:48:41
  祝贺佳作斩获精品,期待更多精彩无限。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4 楼        文友:恒心永在        2016-10-17 20:23:02
  谢谢鼓励。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