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脊梁】记住她们,东北抗联的女英雄

编辑推荐 【雀巢·脊梁】记住她们,东北抗联的女英雄


作者:小泥儿 举人,3906.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607发表时间:2016-11-18 13:29:20
摘要:在长达14年的抗日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里有多少女战士?很多资料里没有记载,多年来由于和朝鲜的国际关系,对于抗联的宣传仅仅局限在当地,很多英雄的事迹由于时间久远已经被遗失。抗联中的女英雄可查阅的就少之更少了,众所周知的最具代表性的是革命烈士赵一曼、八女投江。 但是不可磨灭的是,14年的抗日战争中,妇女巾帼不让须眉,抗联中的女英雄、女战士自始至终踊跃地投身于抗日救国的伟大斗争中,许多女英雄没有留下姓名,她们的血色青春 ,每一天都是在与敌殊死抗争,她们将热血和生命融化在白山黑水之中,他们的英雄事迹散落在民间。

【雀巢·脊梁】记住她们,东北抗联的女英雄
   敌人每天两三次向山上发起进攻,但是,都没有攻上来,战士们依托有利地形与敌人顽强对抗。但日军也改变战术,不急于进攻,打算把战士们困死在山上,打了几天,带在身上的小米已经吃光了,这里又是光秃秃的山峰,什么食物都没有,饿了,只能灌一肚子山泉水。
   敌人的包围圈也在逐渐缩小,赖以生存的山泉水也被敌人占领。夜间,前哨站岗的地方都能听到敌人打呼噜的声音。而战士们又不能出去打击他们,情况变得越来越危急。
   第四天,战士们准备撤退,但遇到天降大雨,山石在雨水冲刷下十分光滑,山路也十分泥泞,很多战士都滑落深谷,山下的敌人也集中火力攻击战士们,大家只能毫不犹豫,都几乎是叽里咕噜往下滚,每个人都像个泥猴。战士们刚刚突围出来,饥渴难耐,看到了河水和燕子尾草,所有人赶紧趴在河边咕咚咕咚地喝水,撸下大把燕子尾草往嘴里填。但日军像恶狗一般追赶过来,又是一番激战,战士们终于撤进了大山,成功突围,但也牺牲了很多同志。
  
   四、鲜为人知的抗日女英雄孙玉凤
   朋友还说起:牡丹江的女儿孙玉凤鲜为人知的抗日女英雄。
   孙玉凤生于镜泊湖西北的沙兰西营城子,父亲是个读书人,家境殷实,从小读书,长大了心灵手巧,相貌出众,是沙兰方圆百里的漂亮姑娘。父母对她管束很严,平时不准许她出门,如果有事非出去不可,必由母亲亲自陪伴,寸步不离。
   但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上东北大地的时候,再紧的闺门也难以挡住热血青年爱国爱家的热忱。当抗日的呼声响彻环宇的时候,这个有胆识的东北女孩就开始酝酿离家抗日。然而这时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父母却打算把她许给一个在伪警察中当巡官的表哥。让她以后衣食无忧,做一个官太太。开始,孙玉凤死活不同意,也不理表哥的上门纠缠,后来,她发现表哥带着匣子枪,便起了携枪抗日的念头。于是,她一改以前的冷漠态度,突然“热情”起来,非让表哥教她打枪不可。表哥以为孙玉凤开始对他有了好感,煞是殷勤地教着她,一来二去,孙玉凤学会了使用匣子枪。
   这年大年三十,孙玉凤的表哥又来到她家,向她的父母打听同村村民崔炳吉家的情况。崔炳吉参加了东村李荆璞拉起的“平南洋”抗日队伍,身为伪军的表哥打听他家的情况一定不会有什么好事。于是孙玉凤找了一个借口偷偷跑到崔家报信,崔炳吉的母亲一时没了主意,早有离家抗日想法的孙玉凤想了想说:“这样吧,等会儿咱们一起到“平南洋”的部队找你儿子去。”这天晚上,孙玉凤已下定决心,一定把表哥的匣子枪弄到手。
   孙玉凤回到家,跟没事似的高兴地陪着表哥在家过年守岁,半夜了,表哥有些困了,又抽了几口大烟,舒舒服服躺在孙玉凤家的坑上睡着了。孙玉凤一看机会来了,轻手轻脚地掏出表哥的匣子枪,悄悄地离开了家,与已经准备好的崔大娘和她的女儿崔桂芝会合,连夜离开了西营城子屯。
   可是,“平南洋”的抗日部队到底在哪里?他们一无所知,只听说”平南洋”在万家岭一带活动过。孙玉凤想起有个表舅住在万家岭,于是三人决定先到孙玉凤的表舅家,再打听”平南洋”部队的下落。
   那时的女人很少出远门,她们不知道去万家岭该怎么走,只好边走边打听,历尽千辛万苦,走了整整七天,终于到了万家岭。当狼狈不堪的三个女人站在万掌柜面前时,惊讶得他简直不敢相信其中一人是他漂亮的外甥女。孙玉凤也顾不上洗漱,着急地向表舅打听”平南洋”的下落。万掌柜是个赶套子(做用马爬犁给木帮从山上往山下拉木头生意)的,与“平南洋”有过接触,而且不久前部队还曾在他家住过,来往山上山下对外界消息也非常灵通,可这时他刚刚听说“平南洋”被日本人抓去了。孙玉凤一听,真是又急又累又伤心,大哭起来。
   就在孙玉凤忧心如焚,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一个大雪人撩开万家的门帘子走了进来。“平南洋”竟站在了她的面前。一听来人就是她们千辛万苦找寻的“平南洋”李荆璞,孙玉凤立刻转忧为喜,竟忘了男女有别,抱着“平南洋”喜急而泣。
   原来,“平南洋”被日本人抓去后,一直寻找逃跑的机会,一天他利用日本看守让他倒马桶的机会,趁其不备,打死两个卫兵,夺路而逃。跑到万家岭想请有过一面之交的万掌柜将他送到部队。没曾想竟与孙玉凤她们巧遇。于是万掌柜套好爬犁,将四人送出万家岭,在五道沟找到了部队。
   孙玉凤来到部队后,很快成为一名女战士。她不仅聪明勇敢,为人热情,不怕吃苦,而且还懂医术会打枪,很能适应斗争环境。更因为她是女性,做起群众工作,尤其是妇女工作更方便和易接受。
   在“平南洋”组织的各种伏机战,游击战中孙玉凤也经常利用自己的女性身份,乔装打扮,迷惑敌人。为大部队进攻做准备。
   假戏真情,有一年夏天,鬼子在新安镇西五六里处的一家大粮户的场院内设了一个据点,为了拔掉这个据点,队领导决定,利用这家大粮户娶亲的之机,让战士乔扮“新娘”“新郎”进到院里,趁鬼子出来看热闹没有任何防范,将他们消灭,拔掉这个据点。
   可是谁扮这个敢打敢冲的新娘、新郎呢?女同志孙玉凤最合适,可是在那个年代,让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去扮新娘是很不合情理的事情,于是队上安排做思想工作的崔炳吉做孙玉凤的工作。孙玉凤一听让她扮新娘,红着脸连连摇头。崔炳吉严肃地说:“总队派你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是对你的信任,如果你不去,这个据点就拔不成了。”孙玉凤一听事态严重,沉默不语了。过了一会儿说:“让我去也可以,不过我的枪法一般,为了保证这次行动成功,得有一个枪法最好的做新郎。”说完转身跑了。谁都知道,在”平南洋”游击总队中,枪法最好的就是“平南洋”李荆璞了。原来李荆璞与孙玉凤住在一个屯子,虽没有说过几次话,但孙玉凤早已被李荆璞拉队伍抗日的英雄行为所打动,十分佩服他。两人又在万家岭不期巧遇,上山后又疗伤医病,日久天长两人已心存爱慕。只是部队有规定,不准谈恋爱,二才把这份感情始终埋藏在了心里。这次,虽不是真的结婚,但女儿家的心思大家都是非常理解的。何况孙玉凤说的也没错,枪法好才能保证这次战斗的成功。毕竟是两个人要对付二十几人。于是,队上决定由李荆璞扮新郎。
   那时候,一些东北的富户人家也是恨日寇支持抗日的。因此经过做工作,这家大粮户答应假迎亲打日本。
   天刚放亮,化了妆的迎亲、送亲队伍就吹吹打打地进了新郎家的院子。鬼子听到吹打声,纷纷出来看热闹,嘻嘻哈哈地冲着花轿指指点点地说笑着。这时,孙玉凤猛地将盖头扯掉,一掀轿帘子,与同时冲出轿子的李荆璞一起,举枪就打,很快将二十几个鬼子撂倒。在屋里睡觉的三个鬼子刚要反抗,也被冲进去的战士消灭了。
   战斗结束了,孙玉凤悄悄来到李荆璞的身边,轻声问:“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变成真的呢?”李荆璞深情地望着孙玉凤娇好的面容。竟什么也说不出来。什么时候?抗战胜利。可抗战什么时候胜利呢?他不想敷衍这个痴情的姑娘,可他却让她失去了一个最美好的期待。
   巧运军火由于战事连连,“平南洋”部队弹药消耗很大,于是部队决定派孙玉凤进城与宁安地下党联系,帮助解决弹药问题。孙玉凤进城后,很快与地下党取得了联系,但是如何搞到弹药呢?这时,有一名侦察员向孙玉凤提供了一个线索:有一个告老还乡的旧东北军军官,不仅为人好,而且非常爱国,经常念叨,他人老了,不中用了,但过去积攒的家产还能为抗日出点力。这名侦察员现在就在为这个老将军家担水。为了弄清老人为抗日尽力的心情愿望,孙玉凤决定亲自与老将军见面。于是她以侦察员姐姐的身份,到老将军家帮佣。没几天,聪明细心的孙玉凤将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完全取得了他们的信任。看时机已到,孙玉凤向老人亮出了真实身份。老人真是又惊又喜,高兴地说:“我正要找“平南洋”呢,我在东北军服务时,为晚年生活考虑,曾收藏了一些弹药和短枪,日本鬼子来了以后,我一度打算重返战场,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于是我就想将这批军火交给“平南洋”。可又不知如何找他,你来了太好了,终于可以了却我这个老军人最后的心愿了。”看着情真意切的老人,孙玉凤也十分激动地说:“您老放心吧,我一定将这些军火运到战场,多消灭鬼子,满足您老的心愿。”但是由于敌人封锁很严,弹药很难运出城去。宁安地下党也想了很多办法,都行不通。可巧,老将军一个亲戚前来报丧,孙玉凤觉得机会终于来了,于是她与老将军做通了这个亲戚的工作,让他协助运军火。一切准备停当,弹药放到了棺材的夹层中。临行,这个亲戚又为难地问孙玉凤:“明天过城门卡子,敌人要检查么办?”
   “别怕,我在棺材里埋伏了十万神兵,如果敌人非要开棺的话,你就微微给他错开点缝,这十万神兵一出来,他肯定不检查了。”孙玉凤神密地说。
   第二天,孙玉凤穿上孝衣,又请了几个帮忙的,就起灵了。他们一路哭着,很快来到了卡子,站岗的伪军果然喝令他们开棺检查。
   “人死好几天了,已经有味了,万一有个传染病……”孙玉凤说着向那个亲戚使个眼色。棺材错开了两寸宽,一股难闻的臭味迎面扑来,正伸长脖子往里看的伪军连忙捂上鼻子掉头躲开,边躲边嚷:“赶快滚开!赶快滚开!”
   孙玉凤他们就这样顺利地出了城,将军火运到了部队。大家都非常奇怪,棺材里到底有什么东西。孙玉凤强忍住笑,告诉他们:“我在阴沟里拣了一只已经腐烂的死狗,放在棺材里了。”没等孙玉凤说完,大家都开怀大笑起来。
   千钧一发孙玉凤经过与日本鬼子面对面的斗争,越来越沉稳成熟了。1933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平南洋”反日总队的妇女队队长。可是战争的烽烟难以阻断女儿家的情怀。男才女貌的孙玉凤与李荆璞常常是部队整休时的谈笑话题。为了严明军纪,表明自己抗日的决心,李荆璞在总队大会上宣布,不赶走日本鬼子决不成家。听着李荆璞的誓言,孙玉凤心里充满了酸楚。她理解他,理解他作为一队之长,抛开儿女私情的深意,她也愿意等待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去等待,她也不会吝惜,只是她不知道这种等待是多久,有时她甚至想自己是不是能够等到这一天。
   李荆璞发表宣言之后,没有人再拿他们的事情说笑了。大家都默默地为这对战火中的恋人创造一点单独相处的时间。让这个痴心的女子多得一些安慰。可是李荆璞却对孙玉凤说,胜利之前尽量不单独见面。孙玉凤咬着嘴唇点头答应了。可她却经常远远地注视着忙碌的他,担心着他的身体,他的安危,他的冷暖。
   1934年初冬的一天晚上,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孙玉凤睡不着,穿上老羊皮袄,拎着手枪,习惯性地走到李荆璞的营房外,察看他住处周围的情况。营房内还微微露出淡黄色的灯光。窗上隐隐地显现出李荆璞伏案的剪影。突然,借着朦胧的月光,孙玉凤看到在几米远的大树后有个人影,对着窗上的剪影举起了手枪,来不及多想,孙玉凤的枪先响了,刺客应声倒下。听到枪响,李荆璞和战士们都跑了出来,
   原来此人是后勤部门的一个小战士,被敌人收买,欲提着李荆璞的人头领十万大洋的赏钱呢。通过这件事,大家更加提高了警惕。
   1935年,已编为绥宁反日同盟军第五军第一师的“平南洋”部队,在师长李荆璞的率领下转移到穆棱县境内,敌人得到情报后,立刻进行了大规模的讨伐。由于战事连连,李荆璞日夜操劳,不得休息,染上了伤寒病。为了不影响部队行动,孙玉凤带一连在秋皮沟留下来给李荆璞冶病。由于缺少医药,李荆璞的病越来越沉重,经常处于昏迷状态。孙玉凤真是心急如焚,她使出年少时与舅舅学中医的所有本事,自已到深山中采草药,亲自尝,亲自煎,一口一口喂,衣不解带地日夜守在他的身边,观察着他的病情,在她的精心治疗护理下,李荆璞的病情有了一定好转。但身体仍然极其虚弱。为了调补,孙玉凤和战士们将仅有的一点小米和盐都留给他煮粥喝。可是粮食越来越少,盐也不多了,派到山下搞给养的张连长迟迟不归。队长的身体如此虚弱,没有粮食怎么行!孙玉凤决定亲自下山搞给养,她装扮成农家妇女,混到穆棱县城,买了一些药品及饼干、罐头等食品,又绕了很远的道回到山里。警卫班长受孙玉凤的启发,不久,也去县城购买了一次食品。在孙玉凤及同志们无微不至的照料下,李荆璞身体复原很快,到了秋天,病已经完全好了,孙玉凤又带领一连,一路护卫着大病初愈的李荆璞,在林口县刁翎镇与部队取得了联系,回到了部队。
   1936年初,在党的领导下东北的抗日武装开始组建抗日联军,李荆璞的绥宁反日同盟军第五军第一师被编入由周保中任军长的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李荆璞任师长,孙玉凤被任命为一团副政委,师党委成员。
   不久,共产国际代表吴平(杨松)与苏联边防军取得联系,苏方决定援助抗联一批军火,在边境的大森林里建立一个双方互不见面的储藏站。军部决定派熟悉地形、经验丰富的李荆璞去完成这个任务。孙玉凤听说后,要求亲自率一连去护送。
   这年冬天的雪下得特别大,孙玉凤、李荆璞带领战士们踏着没膝深的积雪,在穆棱县东部的大森林中艰难地行进着,就在离边境不远时,日军的一支巡逻部队沿着他们在雪地留下的足迹追了上来。看到情况危急,孙玉凤对李荆璞说:“你先走,我在这里拖住他们。”身负重任,李荆璞没有办法,只好留给她两个排、两挺机枪,说了一声:“你要多加小心。”就带领其他战士向东部的树林撤去。他万万没想到,这一别竟成为他与孙玉凤的决别。
   孙玉凤看着李荆璞向东撤了,就命令战士加大火力,吸引敌人,日军听到这边火力猛烈,以为遇到了游击队主力,攻势也更加强劲。战斗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敌众我寡,孙玉凤和战士们被黑压压的敌人团团围困在一个小山崖上。子弹打光了,战士们也一个个倒在孙玉凤身边。她的腿上也中了子弹,鲜血渗透了厚重的棉衣,包围圈越缩越小,敌人看到有女人,便想捉活的,停止了火力,叽哩哇啦向孙玉凤扑来,孙玉凤强忍着伤痛,慢慢站起来,看看渐渐逼近的敌人,看看那湛蓝的天空,莽莽的雪岭,她多么爱这蓝天,多么爱这片土地,多么想与自己的心上人一起守护着它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那群豺狼粉碎了她美好的梦想。两行清泪顺着眼角流了下来,她狠狠地甩甩头,向敌人打出最后一梭子子弹,抱着机枪毅然向悬崖下跳去…….
   孙玉凤,牡丹江的女儿,中华民族的女儿,为了驱逐侵略者,光复中华,她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自己的祖国。1945年冬天,李荆璞重返牡丹江时,才知道孙玉凤当年为掩护自己已壮烈牺牲了,他满眼含眼,久久的屹立在孙玉凤跳崖的地方。
  
   在抗联中有许许多多像她们一样的女英雄,女战士,为了抗日,英勇的牺牲了,我们不能忘记她们!我要用这支笔,为这些英雄的女兵们写下去,写下去!让她们的英灵永在,精神不死!
  

共 15878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如果赵一曼、八女投江是尽人皆知的女中豪杰,那么这篇文章所列数的一个个女抗联战士,则是散落于东北民间的被历史的烟云淹没掉的模糊背影。此文以厚重的笔触,深沉的调式,以洋洋万言叙述了崔淑姬、冯淑艳、李敏、孙玉凤和中国特别旅里的活跃在中国白山黑水间的抗联女战士们,在抗战期间冲破重重险阻,抛头颅,洒热血,为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奉献出自已宝贵的青春年华的历史史实。她们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大义之举,更是值得今人大力弘扬和学习的典范,她们是中国崛起真正的脊梁。巾帼群英谱,每一位都能深深打动人心,并使人掩卷不已。推荐阅读。编辑:长袖伊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6-11-18 13:50:31
  小泥儿姐的文章有沉重的历史感,也让人们了解了更多的女中豪杰的生命历程,她们每个人的抗日岁月,都能感天动地,都是值得人们怀念和敬仰。问候!
感谢文字,让我不开口也能表达!
回复1 楼        文友:小泥儿        2016-11-18 14:11:24
  在此,再一次谢谢老师。刚刚发出评论就和你的评论相遇,缘分啊!看见我给你鞠躬了吗?谢谢你!
2 楼        文友:小泥儿        2016-11-18 14:09:29
  给长袖老师鞠躬,感谢你编辑这么长的文章,感谢你留下精彩的编者按。文章太长,16号就发出了,17号我又改了改,今天长袖老师编发了,真是辛苦老师了。这次征文要求史实,我身边没有这样真实的报告,小说什么的又不能写,加之身体一直不好,难以静心写文。接近征文尾声,朋友来串门,聊起抗联,聊起抗联的女兵,女英雄们,让我亢奋起来,这些英雄早已长眠在白山黑水之间,但是我仿佛看到她们的灵魂,她们的精神激励我,于是夜以继日的翻阅资料,整理成章,一定要赶在征文结束前面视大家。让我们记住她们,记住东北抗联的女战士,女英雄!她们的英灵与祖国同在,与我们同在!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3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11-18 15:33:32
  小泥儿,感谢你为我社团“民族脊梁”征文又增添了一座光彩夺目的抗联女英雄群像。
   可惜,马上要出去,来不及读完,只能先留个脚印,等晚上回来再细细品读。
   我的想法是,最好给每一位女英雄事迹都加一个小标题,这样就会更加醒目了。我想想,您也想想,晚上我来加!
   再次向您致敬!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3 楼        文友:小泥儿        2016-11-18 17:08:54
  赶时间,没有很好推敲,真是被英雄的事迹感动!愿她们的灵魂永在,精神不死!
4 楼        文友:闲妹        2016-11-18 16:47:17
  小泥儿带来的作品总是有点厚重。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4 楼        文友:小泥儿        2016-11-18 17:34:05
  你的文章每每感动我,我们崇尚英雄的情怀,这辈子不会改变了!
5 楼        文友:星点        2016-11-18 17:13:53
  15000多字的长篇纪实,字字掷地有声,句句剖心泣血,挖掘整理东北抗联女英雄,让抗联女英雄群体展示于世,让世人永远铭记,作者功不可没。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寻找着,追逐着,向往着,挣扎着,然而,期待就在我们身边,这就是——幸福。
回复5 楼        文友:小泥儿        2016-11-18 17:35:24
  谢谢星点老师的鼓励,我们这辈子,信仰不变,理想不变,崇尚英雄的情怀不会变!
6 楼        文友:柴英        2016-11-18 17:36:45
  14年啊,在艰苦卓绝的年代,白山黑水间,为了民族的独立,有多少中华儿女,抗联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解放。简直不敢现象,这些巾帼英雄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感谢作者小泥儿这篇长篇之作,让我们,让后人了解这段伟大的历史,巾帼英雄谱,民族正气魂。
回复6 楼        文友:小泥儿        2016-11-18 17:43:48
  谢谢柴英老师,我一直被抗联的英烈们感动。他们在艰苦条件下坚持14年抗战,用仅仅5万的兵力拖住了关东军近80万的兵力,为全国的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后来的宣传因种种原因,好多烈士的的事迹无从查询,很多散落在民间,仅存的抗联老战士也所剩无几。当然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但是我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抗联,记住英雄,记住抗联的女兵们!愿她们英灵永在,精神不死!
7 楼        文友:月落窗台        2016-11-18 22:23:58
  泥儿姐姐的文章,我是必读的。今晚看不完,要去车站接孩子了,先来报个到。留下匆匆一脚。走了,晚安!
回复7 楼        文友:小泥儿        2016-11-19 06:12:17
  你忙吧!只要我们记住她们,传承她们的精神就足够了。
8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6-11-18 22:40:05
  小泥儿姐,不要这么客气,编辑文章无论长短,都是应该的。我也为您能挤出时间搜集抗联女战士们的事迹,并将这些事迹付诸于文字,让更多的人了解她们,认识她们,知道她们曾经也是抗联中的一员而感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也算是为弘扬抗联精神,宣传这些为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而献出宝贵生命和热血青春的女中豪杰做了一点事情。谢谢您的文字!我相信,我们这几代人还 都有这种为某种精神某种主义而感动的思想,但不知道后来人还会否会有这种感动。
感谢文字,让我不开口也能表达!
回复8 楼        文友:小泥儿        2016-11-19 06:13:51
  长袖老师,真的好感动,你又跑过来一趟。让我们一起为弘扬烈士们的精神事迹做点事情。
9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11-18 23:34:21
  亲爱的小泥儿:文章我给加上小标题了,不知你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QQ我,再修改。
   感谢小泥儿从朋友那里“挖掘”并“抢救”了这些英雄抗联女战士女英雄的抗日壮举,她们用柔弱的双肩扛起救国的重任,不怕牺牲,宁死不屈,值得共和国永远铭记!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9 楼        文友:小泥儿        2016-11-19 06:15:42
  月楼姐,看你的评论习惯先看你的时间,每次都那么晚,令人感动心疼。我马上过去看看,一定没问题,只能让文章锦上添花。谢谢你,为了大家,请多多保重。
回复9 楼        文友:小泥儿        2016-11-19 09:39:59
  姐姐谢谢你,题目加的精准,恰到好处,你是高人,真的佩服得五体投地,听着有点肉麻,可是这是俺的心里话。今天雨夹雪,可心里温暖。谢谢月楼姐。
10 楼        文友:吉林省辉南县苟胜        2016-11-19 22:12:32
  抗日英烈张自忠:二战中牺牲的盟军最高将领-搜狐军事频道
   2015年5月9日 - 张自忠。人物简介:张自忠,1891年生,山东人。著名的抗日将领,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宜城县与日军作战时殉国。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三十三集团军上将衔
   总司令。
   张自忠是二战盟军牺牲最高将领,担任过集团军司令。
   我们尊敬的杨靖宇将军没有担任过东北抗联总司令职务,是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司令。
   您这篇文章整体挺好,值得表杨。提出建议,共同探讨提高写作能力。
回复10 楼        文友:小泥儿        2016-11-20 10:23:13
  欢迎你的到来,加入我们吧,一起弘扬民族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共 27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