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高密的春天(散文)

精品 【流年】高密的春天(散文)


作者:端木赐 童生,905.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64发表时间:2016-12-09 20:50:25


   红高粱影视城里停着一台花轿。
   高密文化博物馆里摆着一台花轿。
   或许是心理投射的缘故——我用两个不同的字眼,要突出“摆”比“停”讲究些。但无论是多么刻意的摆放,皆是风华已逝的静物而已。仔细想来,如果偏要把《红高粱家族》物化,似乎除了有些妖魔化的高粱,以及产量极低的高粱酒,或许最适合展览的莫过于这花轿了。两台花轿模样相似,甚至有些难以辨别。物是人非,现在它们都是灰溜溜的,散发出粗粝的质感。我一想到花轿,就想到高粱地里的风流韵事,想到初尝云雨的不安与兴奋。我禁不住想到生殖崇拜,想到植物往往象征着生命的循环,比如人类会在田野里交合,是为了赋予农作物以蓬勃的生命力。如果说花是植物的性器官,人类用它来表达爱意何尝不是一种映照。大地往往有一种催生情欲的魔力。
   我想到未来的某一天,花轿或许不复存在,高粱却独自红了。那些荷尔蒙分泌旺盛的男人,又该何去何从?我想到如此简陋的花轿,竟然也能进入到高密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如一叶孤舟逆流而上。不知道是那些绝代风华的人,给了花轿以特殊的光环,还是这花轿,成了那些人孤注一掷的选择。在博物馆的大屏幕里,一会儿是姜文的脸,一会儿是朱亚文的脸。唢呐吹得声声响,转眼就到青杀口。结构上的对抗以及转折,都是作家安排好的。最原始的欲望开始作祟,那一天,不知道是她勾引了他,还是他勾引了她,这事情变得有些玄妙而未可知。而我从不以欲望为耻——如果未来还会有第三台花轿,我愿意做抬轿子的人。
   但花轿终归会被遗忘,抬轿子的人也是一样。而我认为,遗忘是一种美德。我们只是把从虚无中来的事物,归还给虚无罢了。这是莫言的一个魔咒。他说有了高粱,就有了高粱。他说高粱酿做了酒,就有了高粱酒。他说要有这座城,就有了这座荒芜缥缈的城。朋友说,东北乡的文化不如东南乡。他就是东南乡出生的娃呀。如果东南乡再出一个莫言似的人物呢?我暗自想象,如果他选择种下的不再是高粱了,而是土豆,那么高密的大地上就会种满了土豆。土豆和高粱遥相呼应,也是一种盛景。
   离开影视基地,又到平安庄旧村。去往河边,就要攀上土坡。他指着一条浅沟说,那也是胶河。这附近不远,大概就是胶河民宿。村口指示牌上,唯一的红色五角星亮了。箭头指向土黄色的小院子——里面有间土坯房,就是“莫言旧居。”小路入村,比肩有两排街灯,灯面上贴着红色剪纸小人,源自《蛙》的封面。如果晚上点亮街灯,这些小人会活过来吧,跳下来,排着队,嘻嘻哈哈穿过村落。土坡下,有不少摆摊的村妇,售卖高密菜刀、高密泥塑、高密剪纸、红高粱扫帚之类。除此之外,这里和平常的小摊一样,什么都卖点,但几乎什么也没人买。他们都是莫言的邻里,或者是邻居的后人。我想通过他们的面相,看到东北乡人所有荒诞与魔幻的哲学。但是他们不说话,就像高密泥塑一般。村庄渲染着黄土的颜色,连村里的人也像是黄土捏的。他们环绕分布,守护着一个小小的院落,眼睛眨都不眨一下。
   以前,我去过老舍的丹柿小院,以及巴金的上海洋楼,莫言旧居与之形成了巨大反差。黄土色上点着朵朵红——门上贴着春联,门旁挂了灯笼,门梁还悬挂有“新春全家福”五个字,墙上贴着三张“福”。这些“红”还没有丝毫褪色的迹象,但是谁贴的不得而知。莫言本人?他的故人?或是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屋顶的红瓦看起来是新的,叠落齐整,大抵是修葺过。屋外的窗台上,摆着些许干瘪的黄玉米,一些刻意的装饰物罢了。似乎是有人竭力要把院子摆置成还有人生活的样子,或者他们是要把莫言所有的旧事都封存在这里,给活着的人以慰藉。他在这里度过童年,并结婚生子。他的床上还铺着草席,席子也像崭新的。泥墙上挂着钟——然而离开以后,我始终记不得那钟是否有走动。这件事情透露出一丝诡谲。
   莫言旧居门口,支着一个小书摊。据说,这里常年有个小书摊。书摊旁的老妇人,穿着枣红色的棉外套,头上包裹着一条柠檬黄的围巾。好鲜亮的围巾,和村子的氛围格格不入。她回头冲我们淡然地微笑,露出一排小小的牙齿。她的笑容有些似曾相识的味道,仔细想来,竟然和莫言的神情如出一辙。他们都长着相似的鼻子。而且,她只卖莫言的书,几个版本都有。我没有询问售价,身上有一本《红高粱家族》足矣。她不说话,但眼睛里闪灼着某种期待。她看了看我们,见我们无动于衷,转而望向天空。那片天空瓦蓝瓦蓝的,没有一片云彩。那是我无比陌生的一片天,四四方方的,笼罩在莫言旧居的院子上,蓝得有些虚伪。时间一点点回溯,仿佛这里的人都活在了莫言的儿时里,成了那些面目清晰的乡人。这片土地,成功被一个文学家剥夺了,并无限地创造了。苍穹之下,绰绰约约的莫过于他的影子。即便他背井离乡,依旧有那么多人活着,又仿佛活在故事里。除此之外,他还能留下多少真实的回忆?人类理应是善忘的动物。
   桥,是青纱桥;房,是土坯房。站在枯竭的胶河边上,我的内心无限苍凉。初春的高粱还无迹可寻,而我只不过是一个远道而来的慕名者,戚戚然不知道在期待些什么。
   世界是一座桥,走过去,不要在上面盖房子。

共 7249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都说去一个地方,就要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及风俗礼仪。这篇散文的作者就是这样,在去高密之前,用一本《红高梁家族》引申出了与红高梁有关的人和事。高密既是著名作者莫言的故乡,也是红高梁影视基地,所以,高梁就成了高密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而此篇散文的作者就是紧紧围绕这一道风景,结合莫言作品里的人文,结合现实中人们追求的目标,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深刻地描写了人性中存在的善与恶、真与假、虚与实,更多的,则是一种期盼与担忧,高密的春天可以孕育很多种富含营养的物种,只是,执着于一种光环的包裹,势必就会失去它最初的丰盈。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语言空灵,文思细腻,用多种手法描写和揭露了人性的双重性。警世育人的作品,读后令人深思。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61215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16-12-09 20:52:19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流年,期待更多佳作分享流年。
   编按有不到之处,还请老师不吝赐教,祝创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6-12-19 13:19:4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