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虚无里的坚守(散文)

精品 【山水】虚无里的坚守(散文)


作者:雁过无痕 举人,4007.1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69发表时间:2017-01-03 17:01:25


   也真是够了。透过这些描写,我那么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置之死地而后生!”;什么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其实哪有什么驿馆啊!一向丰衣足食的王守仁,而今必须面对的是无边的困顿和孤独,即使自己动手,也未必能丰衣足食,因为现实不允许。但不得不说:贵州龙场,让他经受了有生以来最沉重的痛苦和挫折,却也给了他无尚的荣光和智慧,这里终究是他的福地。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觉陆游先生的这句诗,倒像是专门用来安慰他的,为着给此刻困顿而孤独的王守仁一线生机和希望吧!只要心怀理想,心怀美好,心怀着对明天的渴望,那么再难的日子也能坚持。王守仁先生的信念里,从来就没有过退却。
   为了坚持自己做圣贤的理想,也为了能早一天悟到“理”,他给自己做了一个很奇特的石椁,只要没事就坐进去,沉思入定。可说实话,他真不知道自己坚持的圣贤之路究竟在哪?一步之后的下一步,又该往哪迈?
   虽然心里也有常人的痛苦和烦恼,他只一次次以行动来战胜内心里的痛苦和挣扎。他对“理”的参悟,就像是用丝把自己层层困住的那个茧,在经历了漫长的痛楚和无边的黑暗后,才会迎来化蛹成蝶的辉煌瞬间。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这是他说给别人的,却也是用来安慰鼓励着自己。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那样漫无止境的坚持下,他无比盼望的那一刻终于来了。
   山谷还是那片山谷,依然孤寂苍凉。在那颗心陷入极度焦虑和狂躁的夜晚,那个在痛苦和迷茫中跋涉徘徊了十九年的男子,终于揭开了理神秘的面纱。
   穿越虚无和迷茫,他最终收获了清醒的认知;天道酬勤,是对他努力坚守的最高褒奖。
   其实一个人对理想追寻的过程,就是一次次穿越黑暗和寒冷,越来越接近光明、温暖的过程。跌倒,再爬起,纵使摇摇晃晃,纵使鼻青脸肿。因为成就一个人完整成长的,是各种悲欢离合,坎坷颠仆,失去得到……一个人奋进的力量,原是取决于内心的信仰!
   他说:理在心中,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天理即是人欲!
   感觉,他的心学不仅仅是一种延续,更是一种对理学的推进和创新;他重理,却从不曾忽略或者扼杀源于心灵之根的人性。
  
   四
   龙场悟道后的王守仁,开始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魅力。坚守之坚,难;坚守之魅,酷。
   不论是江西剿匪、平定宁王的叛乱,还是后来总督两广,他都发挥出了极大的潜能,于千钧一发之际,总能力挽狂澜。
   感觉一个人的伟大和高尚,不仅源自现实对他的检验,也更来自于最寻常百姓的评判和认可。龙场三年,王守仁算不得是一个官,他要开荒种地,辛辛苦苦讨生活;但那三年里,他的付出也总算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他的坚持绝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着百姓苍生。不管是在哪里,他都坚持为百姓做实事、干好事;开设书院,教当地人识字明理,也不断推行自己的哲学,引领那一方方心灵之地,从蛮荒走向善美。
   命运始终如一条奔腾的河流,一直向前,却又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带来新的转机。
   “权奸”刘瑾的死,又一次扭转了王守仁的命运。朝廷内部大换血。因为内阁杨一清和兵部尚书王琼的赏识,王守仁开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升迁。正德五年他还在任庐陵知县,到了正德十一年,就已当上了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奉命巡抚江西南部。
   其实于他而言,官位的高低不甚重要,他内心里真正的愿望是唯求造福一方。不管担任什么职务,这都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
   相信真正有才华和志向的人,是不会被埋没的。此刻的王守仁虽还称不上位高权重,却也堪称“国宝”了。他成了一名救火队员,哪里情况紧急,就往哪里奔。于这次新的任命,他也并没多想,匆匆就奔了去,可到那才发现自己正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剿匪。
   面对匪盗盛行的现状,他没有惧怕,更没有丝毫的埋怨和退缩。他开始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官匪勾结又能如何,我倒坚信邪不胜正!那就先从贪图利益不走正道的官员们入手。
   感觉任何事情总如塞翁失马,互有利弊。守仁先生软硬兼施,没费多大劲,就把那一个个没骨气的内奸收入股掌。对于土匪的剿灭,他则是采取了“十家牌法”,发动了最广阔的群众力量,把十家串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
   战术上他的特点是“从来不与敌人正面交锋,从来都是声东击西。一到战场上,他就会立马变得比最奸的奸商还奸,比罪恶的恶霸还恶!”想想跟这样的人斗法,估计自己怎么死的都有可能不知道。那些没多少智商,只懂得简单粗暴的土匪们,即使人数众多,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了。就这样“烦了朝廷十几年,屡召不安,屡打不平的江西土匪被彻底扫平了。”王守仁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因此他成了老百姓交口传诵的神。
   看来知识真是最强大的武器,能够让人做到临危不惧,处险不惊,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王守仁通过坚持学习修悟拥有了人生的大智慧、大格局和大胆识,此刻的他已是天下无敌。
   两年的金戈铁马,两年烽火连天的征战岁月,不知不觉间让他又一次突破了自己的心学,不仅限于思悟,更做到了学以致用。两年的战争还赐予了他一件战无不胜的武器,那就是“知行合一”。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和行不能分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通过战争,王守仁收编了土匪,原以为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可谁料想,这仅是冰山的一角。智慧如他,透过土匪猖獗的表象看到的是宁王朱宸濠的阴谋。看来,江西这塘子水还真是够深啊!
   朝廷派往那儿的官员,曾不止一次被莫名其妙宣告死亡。新任巡抚孙隧也是一个正直勇敢的人,知道江西险恶,上任前就跟家人诀别了,他是冒着从容赴死的决心去的。
   表面上宁王以礼相待,送钱又送物,却是刘备摔孩子,想收买人心,更想吓走孙隧。孙隧根本不吃这一套,任宁王软硬兼施,他自岿然不动。
   他说:“国家有难,自应挺身而出,以死报国,怎能推辞!”相信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真是没有什么再能够诱惑,更没有什么可以做到威胁。
   王守仁奉命也来了,与老乡孙隧凑成了两块宁王啃不动的硬骨头,纵使他们“没有兵,没有将,也没人管。”
   既然贿赂拉拢都不成,宁王朱宸濠便在他们身边布下了天罗地网。万般无奈下,王守仁想到了兵部尚书王琼。跟他讨要旗牌,以备关键之需。
   正德十四年的春天,宁王与两人之间的正面交锋开始了,那是一场“鸿门宴”。
   “世上难道没有汤武吗?”这是朱宸濠重金雇佣的草包谋事李士实在借题发挥。
   “汤武在世,也需要伊吕。”王守仁当仁不让地亮明了态度。
   “汤武在世,必有伊吕。”宁王这话说的真是太自信了,就他身边那两个“高人”,是油瓶没嘴,根本提不起来。
   “有伊吕,还怕没有伯夷、叔齐吗?”王守仁这话带着明显的讽刺和挑衅意味,他只想让欲行不轨的宁王知道:奸臣当道,忠臣必然会挺身而出。若问谁是,你眼前就正站着两位!
   感觉明朝的好多官员还真是让我佩服,既有骨气,又充满着血性,是硬铮铮的汉子。
   这一战就仿如高手过招,虽不见刀光剑影,却招招致命。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以后干脆你走你的独木桥,我守我的阳关道。
   这次交锋之后,两人虽凭借智慧和胆识保全了性命,却也把自己无遮无拦地给暴露了。他们陷入了更加险恶的境地,为了麻痹宁王,关键时刻孙隧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王守仁。
   不久宁王叛乱,孙遂被杀。
   孙隧的死,更为王守仁的平叛增添了一份力量,让他不敢私自苟活于世。王守仁的誓死平叛,不仅是对朝廷和百姓的担当,更是对一个知己的铮铮誓言。
   应该说在王守仁的平叛中,遇到了太多给力的地方官员,他们正直、勇敢,心存大义和天下苍生,是真正的忠良之臣。
   孤身逃往临江府的王守仁,得到了知府戴德孺的支持,然后携带着召集来的少量军队,又迅速撤往吉安。其实他理智和科学的决断,均来自他的哲学。知不可为便不强为,他知道自己此刻的勇敢,绝不等同于鲁莽和意气用事,越是关键的时刻,越该保持内心的冷静。
   到了吉安,王守仁遇到了一个更得力的助手——知府伍文定;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强人,处事手段和方式都强悍霸气,令坏人闻风丧胆。
   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王守仁在吉安又一次发动了最广大的群众的力量;人心所向的他很快征集到了七八万人,这下他心里总算有些底了。于是,素有“狡诈专兵”称号的王守仁,开始诱敌入瓮。
   宁王果然中计,全力攻取南京。在上游门户安庆却又遭到了都督杨锐和知府张文锦的有力抵抗。那更是两块啃不动的硬骨头。
   就在宁王望城兴叹的时候,王守仁却下令全军攻击宁王的老巢南昌,给他来个釜底抽薪,真是够狠!
   南昌城历来坚固,不能硬拼,只能智取。关键时刻,又是舆论发挥了作用,王守仁大张旗鼓地吹自己有精兵三十万。牛皮不仅没被吹破,还发挥了难以想象的作用。等到夜里攻城的时候,守军早已逃了个一干二净,城门根本没关。
   事态正是沿着王守仁预期的方向发展着。七月二十三日,宁王帅军撤回鄱阳湖,在这里双方将展开最后的决战。两个人“一个为了权势和地位,另一个,是为了挽救无数无辜者的性命。”要相信,胜利和天理总是倾向于正义的一方,也更倾向于智慧和人性的拥有者。
   双方几次交战,守军有惊无险。督军伍文定更是英勇过人,率先垂范,震唤军威。宁王虽用尽了手段和金钱利诱,叛军依旧一次次以失败告终。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想起前段网络上曾盛传的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感觉这句话给宁王用上一样合适。放着舒心的日子不过,非要野心勃勃地搞叛乱。搞叛乱也就罢了,鲁莽愚蠢还又生不逢时。想想他的老祖宗朱棣造反的时候,尚有高人姚广孝辅佐,而等他想起事造反,不仅手下没高人,又偏偏遇到了凡人搞不垮的王守仁,纵使占尽天时、地利又能如何,还是难逃阶下囚的下场。至于宁王那段与赤壁之战如出一辙的火烧连营,就更是贻笑大方了,不提也罢。
   “七月二十七日,宁王之乱正式平定,朱宸濠准备十年,在南昌起兵叛乱,后为赣南巡抚王守仁一举剿灭,前后历时共三十五日。”
   唉,真是台下十年功,台上几分钟啊!不甘寂寞的宁王朱宸濠就这么把自己的前程断送了。可平定叛乱,王守仁虽功不可没,却没能得到武宗的认同。也着实够遗憾,究竟是为了什么?要知道政治永远离不开残酷的斗争,不是你死,便是我活。当时武宗身边的佞臣江彬视王守仁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止一次地想陷害他。他故意怂恿武宗先将朱宸濠释放,然后再自己亲自“擒获”。
   武宗本是贪玩又任性之人,十万大军的再次践踏,将又一次陷江西民众于水火。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势,王守仁急流勇退,将朱宸濠交付给当时尚属正直的太监张永,然后称病,以避免卷入更多的政治事端中。所以,终武宗一朝,王守仁平叛之功都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直到世宗即位。
   其实想想,他后来所经历的那么多灾患都是佞臣江彬故意造成的。为了陷害王守仁,他在武宗面前一次次地进谗言,因为张永的保护才未能得逞。无奈的他又派出亲信张忠率兵去南昌祸害,试图挑起事端。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王守仁竟然以德报怨,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彻底征服了所有的京军。
   他“不用武力,也不靠强权,以德服人而已。”
   感觉是内心的无私让他无惧,从而变得无比强大;也是内心的无私,成就了他的高尚和伟大。后来父亲王华的去世,给了他莫大的打击,也让他看淡了一切。他离任回乡守孝。
   守孝期间他开始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一心一意宣讲“王学”。可世事难料,到了嘉靖六年两广少数民族叛乱,万能的他又不得不结束了太平日子,再一次率兵平叛。由于之前声威在外,他刚一抵达,匪首便吓破了胆,不战而降。
   想来人生总有遗憾,这次平定叛乱终于耗尽了他所有的心力。他打算回家了,从此远离权贵间的争斗,远离战争的纷乱和残酷,只想安安心心地做一名先生,引领着更多的人奔往光明。可此刻,愿望是那么近,归乡的路途却显得艰难而遥远。
   船过江西南安,告别的时刻终于来了。
   想想五十七岁的王守仁也算是最终魂归故里了吧,因为在这片他曾辗转征战的土地上,有他厚爱着的乡亲父老,是他的荫庇,换来了他们的安乐。南安,成了他最终的安眠之地。丧过江西,军民们无不披麻戴孝,依依哭送。
   我想说,只有一心为民的人,才能得到老百姓如此深厚的爱戴和敬重,王守仁做到了,以他无私的高尚。
  
   五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是他留给这个世间的最后一句话。他走了,走得平静、安心。他这一生从未曾有过辜负,他一直在努力,努力做自己想做和该做的一切。于己,他寻到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寻到了理;于人,无论善恶,他都无愧于心。
   记得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在《德米安》中有过这样一段描写。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人人都在奔向自己的目的地,试图跃出深渊。我们可以彼此理解,然而能解读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看得出,王守仁先生这一生始终是在真真正正地解读自己。想想这并不算漫长的一生里,每个人真正的职责都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寻找并坚定地成为自己。
   静心读他,我的人生从此将庄严地记下一个名字,一个始终携着光明、温暖奔跑的名字,还有他的心学。因为是他让我知道了:只要人生还有方向,就该勇敢地去坚守,无论目标有多远,迈出的每一步,都始终是在靠近……
  
  
  
  

共 10411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虚无里的坚守》以王守仁先生的生平为线,历数其“一颗心于有知中敢于探求未知的勇敢”以及“无论何时、何地,有何种理由,人性都是不能,也不会被泯灭的,它将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天理和人性是不该被分割的”思想种种;正如笔者所言:王守仁先生从平凡走向辉煌的成长之路,是虚无中的一种坚持和探索。由此,从文章的叙述中,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的形象鲜活而出。文章用流畅的沉静的语言表达着王老先生对一代人的影响,对一个国度的影响,乃至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文章依托恢宏的历史背景,把沧桑旧事的风雨翻晒,带给读者深深的思考。本文不仅表达了笔者对王老先生的无限敬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也给世人带来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昭示。推荐欣赏。问好雁过无痕!【山水神韵编辑:青苔与岩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105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青苔与岩石        2017-01-03 17:03:05
  其实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辉煌是一蹴而就的,当然也包括他。王守仁先生虽出身丰裕之家,一生却是历经风雨,几度宦海沉浮,舍生忘死。尤其他对理想的坚持,对普通民众的悲悯情怀,总不禁让我触动并深深感慨。拜读学习了!问好雁过无痕冬安文琪!
坐在一个炉灶的角落,烧出苦辣酸甜的味道!
回复1 楼        文友:雁过无痕        2017-01-03 18:38:25
  辛苦青岩了,感谢精彩评按,问候冬安。
2 楼        文友:伊蘭        2017-01-05 15:02:00
  拜读,又一篇大作。佩服。
万人如海一身藏。
回复2 楼        文友:雁过无痕        2017-01-05 21:18:31
  感谢姐姐的鼓励,问候冬安,快乐常伴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