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观阳故城与三个半城(随笔)

编辑推荐 【星月】观阳故城与三个半城(随笔) ——重游家乡 探秘寻踪


作者:尹宪辉 举人,4215.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32发表时间:2017-03-13 10:44:24
摘要:【提要】:本文的最大成果 / 发现在于:历史上首次确定,牟平半城观阳城二次建城的废止时间为隋唐换代之交的公元618年,首次建城之始为战国而非西汉。深入分析论证、彻底厘清了牟平半城观阳城的历史脉络轨迹、及其三番建城、置县、设州或立郡的起始终止年限;细致研究考证了牟平、海阳两个观阳城的历史渊源、断代、前后数度我建你废、此起彼伏先后传承的路线图,相互绞缠的历史缘由及复杂的沿革关系;并兼而考证牟平县城、海阳长广城与前述两城之相关部分的史实;论证澄清一些误说、谣传。本文总共考证、分析、研究了——四座故城。


   而后来产生的州县制,则类似或接近郡县制,大致属于其流变、演绎或派生形式。
   辨考4:隋城唐废
   民间传说,隋朝建城甫半而囯变。究竟有没有谱儿?国变究竟为何变?何因?何意?有何大事生变呢?这一直是困扰笔者,百思不得其解的老问题。似乎已成为千百年来悬而未决的疑案。
   民国《牟平县志》记载:“唐后始不复置。”从唐朝起,不再设置为城市。据《牟平县志》沿革图九的文字注解才知;唐朝贞观元年,牟平半城观阳城废止。
   走笔至此,笔者才终于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唐朝,贞观元年即第一年废止,正说明是改朝换代所致。隋朝既然没建完——事实上显然如此;但隋朝并不是不建了、自己主动停工;而是“唐朝”来了,“灭”了隋朝,无法再建。隋朝戛然而止、从有到无。即如史志所言筑城甫半而国变,国变,原来,竟然真是国家变了——不仅是国变,更可以说是国灭!至此终于明确:是大变化,但不是其他变故或缘由。原来恰恰正是国家变了、没了。
   隋朝(公元581-618)止于618年。紧接着,唐朝(公元618-907)618年同年建朝,自然隋停建城。半个城就闲置在那里。又过九年,唐朝贞观(627-650)元年即627年,唐太宗秦王李世民一登基,当即决定正式废弃该城。故然,李世民贞观所废的只是隋立牟州、观阳县、观阳城。
   由此可断定:该城中止年限正是公元618年,只能是止于618年隋、唐之交。总之,618年停止建城;627年正式宣布废弃。
   辨考5:观牟断代
   据牟平县“千年古县申报材料”和《牟平县志》记载:牟平县城,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时,在此设东牟县。距今约2000年历史。两者的叙述相同。
   前述已知观阳城始建于战国(公元前475-前221)。那就是说,观阳城开元比牟平城还要早,大致早一个朝代。
   由此可见,牟平半城的观阳城,与建于战国、汉代的著名的齐国故都(淄博)属同一个朝代。
   辨考6:三立牟州
   据民国《牟平县志》沿革图九的文字注解知,观阳县在唐朝初年尚治。唐武德(公元618-627)四年,即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再行下令设立“牟州”,牟州管辖黄县中郎城,统领观阳县、牟平(东牟)县、黄县等,含海阳废城等区域。至贞观元年,观阳城、观阳县、牟州俱废。牟平县改属他州、府、郡、国治辖。
   请注意,此番设立“牟州”,应为第三回。
   初次是战国建城、设县、立郡;二番为隋朝再次建城、设州、立县;而这第三次,唐朝只是新设牟州于半城,并未设立或废除观阳县,只是沿袭原来的隋立观阳县、观阳城不变。
   唐贞观元年627年,观阳城、观阳县、牟州俱废。所以,准确讲,彼时的三者俱废:所废观阳城为隋建(含战国部分)观阳城,亦是隋立观阳县;而牟州却是5年前本朝新立。秦王李世民上台,立即废除其父李渊于5年前刚设的牟州,多少有些匪夷所思,难以理解。不知他当时怎么想的?简直近乎全盘否定其父皇大政方略?参见上节辨考4。
   辨考7:三位一体
   分析认为:隋朝设立观阳县之时,便是隋朝二次再造观阳城之日。要设州或立县,自然要建城;而设县地点与观阳城址恰在半城同一处;时间上,又在同一朝代隋朝,应认为是“同时”。从古地图看,牟州所在正是原观阳城址的位置,恰好证明之。这样,县志、隋地理志、古地图等史料记载,便与当地民间传说统一了。即,半城村确实建过县城,名曰观阳县城。但是与牟平县城无关。至于建城一半而终止,却不仅是隋朝一次,而是先后总共终止三次。
   由于在半城并无第二城,牟州和观阳县又在半城,所以设牟州时,所建故城只能是、一定就是观阳城。即使建牟州新城,也必是在故城基础、故址上续建,或/和扩建。
   友情提示:观阳城,观阳县,牟州,实际是三位一体,地址都在“半城”同一地点。均不是在现牟平城。观阳县与观阳城,牟州与观阳城,亦均为二位一体:前者是行政治辖名称,后者为实体城市,同属一处。牟州和观阳县的城市实体,就是观阳城。
   辨考8:初城晋废
   那么,战国、汉代所建牟平半城观阳城,究竟止于几时?毁于何日?废于何因?
   这是笔者困扰已久,苦苦寻求、百思不得其解的老大难!曾分析、猜测过无数可能性和致变动因。查遍诸多史料无觅处。陡然间,却在立县迟、修志晚的《海阳县志》中不期而遇、迎刃而解——“晋撤观阳县(县治牟平半城)”——晋朝撤销半城的观阳县城。很明显,所指正是战国汉代营建的半城观阳城。
   只是不明:晋朝(公元265-420含西晋东晋)撤销牟平半城观阳县、废止半城观阳城的缘由是什么?现已无从知悉,也许将是永久之谜。或许可去古代问问彼时的当事人?
   辨考9:传说真伪
   综上所述,便否定、排除了传说的隋朝(二次)建城甫半、是因为牟平与半城两地相争的可能性。至隋朝,牟平城早已竣工几百年。不需要来半城争抢建城机会。无什可抢、不必相争、两不相干。而且,现今已可断定,半城观阳城中止建城的根由,是隋朝国变、国亡。
   那么,是否可能在战国(公元前475-前221)、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首次建观阳城时,发生相争呢?也不是!观阳城建于战国西汉、止于晋朝(公元265-420)。牟平县城(东牟县)建于西汉,且后来曾在此设宁海州。这期间,观阳城一是、可能至此时(西汉)业已竣工;二是、或者并未停建;而且实际上,两地的建城过程在时间上,甚或有可能有部分重叠——即在西汉某些年限,牟平城和观阳城有一段时间,同时都在建设中。因此两地并未争抢。
   虽然,不知本次——战国、西汉完工否?毁灭否?反正故城在半城建了。直至数百年后的晋朝,才正式废止。
   至此,便从侧面回答了两个大问号。彻底否定了两地建城相争的诈传。
  
   七、发城观阳[两城辨考-B]
   前文提及两个观阳故城:一是牟平县观水镇半城村;二是海阳县发城镇发城村。
   究竟两个城?一个城?孰是孰非?现据府志,牟平、莱阳、海阳等县志来辨是非、考真伪。
   一座城,已经够麻烦了。现在,又冒出一个。而且竟还不可思议地同名同姓。这究竟咋回事?是巧合重名?还是原样拷贝、照抄照搬?两者什么关系?究竟有无内在联系呢?
   辨考1:长广故城
   要考证海阳发城观阳城,得先去古代长广城看一眼。两者相关。
   据民国《莱阳县志》古迹篇考证:“长广城汉置。在今海阳废城,后汉建安间(公元169-220)即县置郡。晋徙治不其(今青岛城阳),后魏,徙县治长青山阳,遗址在今(莱阳)县西南70里。有学者考证,汉武帝元狩四年初设在今海阳之废城。东汉以后长广城改设在县西70里,长青山之阳。”
   另据康熙《莱阳县志》记载:“长广城在(莱阳)县(城)西70里,长青山之阳,汉属琅挪郡,东汉属东莱郡,魏即县置郡,晋、南宋、北魏因之,隋省入昌阳,遗址尚存。”
   民国县志是说:长广城是汉代设置,在今海阳废城。魏朝开始移至长青山之阳建城设县。康熙县志讲,至康熙年间仍有长广城,于莱阳城西长青山,在当时且有遗址。
   据1985年版《海阳县志》第三节:“长广城,西汉设县,治所在今发城镇发城村观山前。后汉建安间即县设郡。《方舆纪要》《大清一统志》俱载:长广城在莱阳东五十里。张允仑《濠上园别集》载:长广城即今废城是也。北魏迁至今莱阳县驻地西南长青山之阳,其南有栾家寨村,旧称长广寨。”[圆括号及内文字,均为本作者所加]。
   可见,上述三个县志,记述大致统一,互为佐证
   而从废城移师长青山建城、设县的年代,有东汉(公元25-220)以后、魏朝(公元220-265)和北魏(公元386-534)三种说法,稍有差异。存疑。笔者分析认为,魏朝之说较可信。一因叙述准确;二是前两者年代相连,魏朝也是东汉以后,所以“东汉以后”之说本身就不确定;而北魏太迟,因北魏是在废城开建观阳城的时间,长广城迁走之时应在此前。故采信“魏朝说”。
   可见,长广城与牟平县城建于同一朝代汉代。早于海阳观阳城,迟于牟平半城观阳城。
   辨考2:北魏观阳
   那么,是否,海阳废城根本就没有观阳城?仅有长广城呢?
   走,咱们再去一趟远古的海阳废城,实地看看有无观阳故城。
   据民国《牟平县志》记载:“观阳城,在今(牟平)县西南半城村。观阳汉(牟平)县。”“故城所在,其说不一。《府志》以为在海阳县(城)西北90里,遗址尚存,今名废城。”
   据康熙《莱阳县志》记:“观阳城在(莱阳)县(城)东70里,观山之阳,汉属胶东国,东汉属北海国,晋省,北魏复置,属东牟郡,隋省入昌阳,遗址尚存。”
   据民国《莱阳县志》载:汉代观阳故城在今观水之阳,即今牟平之半城。北魏再置观阳城于今海阳废城。
   综合诸多史料可以确定,海阳废城观阳城,是北魏朝建城。
   因故,有称两者分别是:废城观阳为北魏观阳;半城观阳为汉代观阳(其实,应为战国)。
   三个县志共同证明:历史上,半城、发城各有一个观阳城;二者均存在,只是不同代。
   这与前文的半城观阳城碑文等史料,完全一致、统一。
   辨考3:两城同体
   长广城于魏朝从莱阳城东废城观山“出走”,迁往城西长青山后,北魏朝再置观阳城于废城。
   此观阳城在莱阳城东70里,观山之阳。正是在前期的海阳废城长广城址位置。
   分析:因现时发城,仅有一座故城址,在观山之阳。所以长广、观阳两者应是同一个城市、城址,同一个方位,只是一先一后,有大号、乳名两个城市名称。后者在前者基础或遗址上改建、添加或续建;抑或不动一砖一瓦直接使用“入住”原长广城,如果原城已经竣工。这才符合自古而今,发城只有一个故城遗址的事实。正如张允仑的分析判断:长广城即今废城是也。
   长广城从发城观山移师长青山,并非搬走城市实体,仅是移去一纸空名而已。好比小学生在写字石板上,用橡皮擦子擦掉这边的名字,到那面再用铅笔重写一遍。
   辨考4:发城名考
   废城,即今天海阳市的发城镇驻地发城村。
   关于名称的演变,于此有一个民间小故事:发城,早年人们称之为废城,缘起于海阳废城观阳城的废止——无用、废弃的城。但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后人、民众“觉醒”了,嫌废城提法不雅、不中听,甚至隐有几分不吉不祥。后来政府顺应民意,去掉广字改废为发,命名发城、沿用至今。
   该传说与事实吻合,符合古今官府庶民的心声,凸现百姓祈求祥和、追慕幸福美好的热望。
   辨考5:两个观阳
   两座观阳城,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二者出身高下?血统贵贱?父母异同?是否兄弟姐妹?为什么还同名同姓?莫非同出一宗?
   其实,许多学者史家所谓:观阳故城只在牟平半城、而不是海阳废城的说法,是有失偏颇和公允的。事实上,两城均有,但不同代。
   1、《北魏地形志》载:北魏观阳(海阳发城)与汉观阳(牟平半城)本非一城。或观阳本在半城,而北魏乃徙治于废城欤(而北魏朝迁徙治辖机构到废城与)?
   笔者查阅多种相关史料,已经证明这一点:确是北魏在海阳废城设县,建立观阳城。兼治牟平半城观阳城(半城观阳城彼时已废)。
   2、查牟平县志、海阳县志知:大约2000年历史上,半城和废城两地,曾经数度“互为管辖,互为从属”,两者轮流坐庄、轮番登场演出、续写历史。例如:在东汉和魏、晋时代,曾设置长广郡和长广县于海阳废城,牟平半城观阳城和海阳部分区域(含废城),曾同属于长广县和长广郡管辖。
   之前,牟平半城观阳县、牟州在世时,则治辖含废城等海阳部分区域在内的广大地区(其他年代不细考)。可见,想当年,海阳废城也很是辉煌、风光过一些日子。令人不解的是:半城和废城,那么大的区划范围,那么高的行政级别,怎么说废就废、城市说没就没了呢?才几百年工夫啊!
   即使行政机构撤销或转移,那么广大居民呢?民众是不会随之迁移的,也没有必要随迁。那么,这两座故城,如果有人居住,后来,怎么会自消自亡呢?城市破灭,人呢?哪里去了?
   3、由《山东古国古城分布一览表》可知:一、观阳故城,汉代,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观水镇东半城村南。二、观阳古城遗址,汉代,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发城镇发城村。
   表中二者并列、同时存在,这也告诉我们:两者同时被承认、均曾有过。
   但有两点异议:一、牟平半城观阳城,不是汉代。而是战国、汉代。始建于战国,早于汉代。二、海阳发城观阳城,也不是汉代,应为北魏(另说东魏)。建于北魏,迟于汉代。“汉代说”言其汉代,许是将之与其前辈、汉代始建的长广故城混淆了。长广城实为此观阳城的前世、前生。

共 17879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地方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地方特色中不可匮缺的因素。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历史文化建设,作者的这篇《观阳故城与三个半城》便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寻根深源,写家乡的历史传说与新近的变化,从而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这篇文字共分八个部分,分从《返乡寻古》《民间传说》《拜谒故城》《碑文解析》《观阳溯源》《半城观阳》《发城观阳》《概要总论》八个方面写出了自己对观阳古城的考据,不仅是对相关的传说有记载,对碑文的解析也非常到位,并从另外一个溯源的角度写观阳河的传说及相关资料内容翔实,从中可见观阳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相关资料的查询甄别引用也是一件非常费心的工程,由此也可见作者的用心程度之深。这是对家乡非常有贡献的一篇文字,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7-03-13 10:49:57
  问好尹老师,感谢支持星月。
2 楼        文友:尹宪辉        2017-03-13 12:23:15
  社长快乐永远 :
  
   快乐社长,上午好!
  
   社长费心了。
3 楼        文友:尹宪辉        2017-03-13 12:23:50
  快乐永远社长:
  
   拙作比较长,细节又枯燥无味,
  
   社长能认真阅读、细心揣摩、精心评论!
  
   辛苦了!社长!
   衷心感谢,社长的精彩点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