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观阳故城与三个半城(随笔)

编辑推荐 【星月】观阳故城与三个半城(随笔) ——重游家乡 探秘寻踪


作者:尹宪辉 举人,4215.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29发表时间:2017-03-13 10:44:24
摘要:【提要】:本文的最大成果 / 发现在于:历史上首次确定,牟平半城观阳城二次建城的废止时间为隋唐换代之交的公元618年,首次建城之始为战国而非西汉。深入分析论证、彻底厘清了牟平半城观阳城的历史脉络轨迹、及其三番建城、置县、设州或立郡的起始终止年限;细致研究考证了牟平、海阳两个观阳城的历史渊源、断代、前后数度我建你废、此起彼伏先后传承的路线图,相互绞缠的历史缘由及复杂的沿革关系;并兼而考证牟平县城、海阳长广城与前述两城之相关部分的史实;论证澄清一些误说、谣传。本文总共考证、分析、研究了——四座故城。


   笔者的依据是:山东古国古城目录发布较早,没刷新、需要更新。而牟平千年古县材料和烟台市级文物保护名录是新近文件;加之专家考证的战国层、汉代层等物证。综合各方档案信息,故采信这后面三者的最新结论(参见六、半城观阳/辨考3:故城诞生)。
   辨考6:城名渊源
   海阳观阳城在观山之阳,故名。乃依据山而命名。与牟平半城观阳因河得名之来历不同。
   此处有观山。与牟平半城有观阳山(观阳顶)何其相似!而且两地相距较近,许多时候又同属于一个行政区划。因此,曾有各代不少史家,将两者的观阳城混为一谈,也就不足为怪了。
   原来,虽然两地的两城同名同姓,都叫观阳城。却不是原版复制、一式二份。皆是依据本地的山或水、按统一原则命名,却最终重名。不得不叹服两地的相关、相似、相互联系的地理、山水因素,奇巧而有趣。疑似巧合,也可算意外重名,似乎亦含有一丝故意为之的人为元素?
   观阳是个美丽的名字嘛!追慕者众。呀!半城那边观阳名字不用了?正好给咱灵感和机会,提示启发咱可以用嘛。咱这正好有观山的观字可资。观山的观字,可不是那边观阳山的观字、也不是观水的观!如此,怎么看、怎么想、怎么说都通了。对不对?啊?哈哈哈,太好了!恰好为我所用。
   从这个视角出发,似乎还可以猜一下:其中也许有简单模仿的意图念头、借用的成分?
   辨考7:海阳县志
   由于,直至本文接近完稿,也没找到《海阳县志》。其他相关县志无法实现全覆盖。有些史实无从查考,因资料的链条断裂,如历史之河出现断流,致其相关史实看上去支离破碎,似一串断线后散落满地珍珠的前项链。使分析考证不能完满流畅前行。值得庆幸的是,恰在此关键当口,见到该志。某些问题立时获得准确答案。并直接验证了我在此前的一些相关分析研究推论。
   据1985年版《海阳县志》:“第五节:观阳治所观阳县,西汉置(本作者注:应为战国),位于观水之阳,故名。东汉建武中,封贾复为食邑。”“考之古籍,观阳治所先后有二:一、在今牟平县观水乡之半城。”《汉书•地理志•观阳注》载:“在观水之阳”。冷泮林《登州沿革考》载:“观阳在宁海西南百里,其地今名半城是也”。二、在今海阳发城观山之阳。晋(朝)撤(销)观阳(县治在牟平半城),东魏兴和年间复置,治所设此(海阳发城)。《魏书•地形志》载:“…盖长广西移,故魏即其城改设观阳,新治在观山之阳,因以得名”。
   1、所述与前文所涉各文献大同、小异。验证了“辨考2:北魏观阳”中仨县志所载内容。
   2、晋朝(公元265-420)撤销牟平半城的观阳(县)治所。然后,于东魏兴和(534-550)年间复置观阳县,县治所设于海阳废城。前文说过,海阳发城观阳城复置于北魏(386-534)年间。又是两种说法:东魏、北魏。存疑。本文采信“北魏说”。
   但是,若换个角度细致分析猜测,也许并不矛盾:北魏(在长广城基础上)开始再建修复观阳城,可能不适合马上设县行政。等到城池建造修复差不多,于东魏兴和再立县设治,似乎也更符合常理、实况。这样,筑城和立县,二者先后有个时间差。而且,古代建筑业生产力低下、工期很长。建一座城完全可能耗时数百年时间。
   3、长广城西移后,魏朝将原长广城址改设观阳城。这恰好验证了笔者前面的分析推测:在废城,从长广城至观阳城,是先后两城、一址、俩名。
   辨考8:废止年代
   那么,海阳发城观阳城同样面临诘问:止于何年?毁于何月?乃何因导致停工或废止呢?
   太老了!这问号和故城一样苍老。不问吧。写作几个月来,我问来问去,嗓子都喊哑了。历史始终保持沉默,故城一句话都不说!不回我短信、也不接我电话。
   海阳观阳城,虽然不知止于何年。但可以肯定是止于北魏(386-534)和隋朝(581-618)之间某时,即北魏于废城建观阳城以后,至隋朝半城再建观阳城之前。因为,一定是先废止海阳观阳,然后才会、才有可能再去半城新建。就像半城观阳城首次建城并终止,而后才可能建海阳观阳城一样。如果当初牟平半城观阳城未中止,就不会去海阳建城,因为两地太近,不会在此小范围内设置两城两县。即使建城,也不会叫观阳城。虽然,前者的废止,目的或目标并非为了到/在后者再建城。
   在海阳正式立县前,两地几乎一直属于同一州、郡、府、国。甚至数度同属过一县。在同一个县州郡府国内,不可能同时并存两个同名城市。这是见到海阳县志之前,我的分析推论。
   与其他诸多问题一样,该问号也是由《海阳县志》最终解开谜底:北魏(或南北朝时期,东魏兴和)年间置观阳,县治设于今发城后,“北齐(公元550-577)天统(公元565-570)四年即公元569年,析观阳、牟平,置文登县。”这里废止的观阳,是指海阳废城的观阳县、观阳城。与牟平县城一起,并入文登县。注意,自然包括此时业已废弃的牟平半城观阳城区域,一起并入文登县。
   应当认为,此后废城观阳城不再建城、设州、立县、置郡。至于废止原因,则是个谜。
  
   八、概要总论
   有点乱。前后简约捋一遍年代。
   至此,终于完成四座故城:两座观阳城的断代和有关方面考证;以及牟平县城、长广故城与前二者相关方面问题因素的分析、论证、研考。
   1、牟平半城观阳城,首次建于战国,并设县、立郡或建州。西汉可能续建过,废止于晋朝。建城时间早于海阳发城前期的长广城、及稍后的观阳城;亦先于西汉建城的牟平县城。
   只是不知,半城观阳城首次建城当时建完否,之后毁坏否?毁于何时何因?废止于晋朝,又因哪般?
   2、北魏朝,建观阳城于海阳废城。在前长广城的城址上。这是继战国在牟平半城建城并终止于晋朝后,再建观阳城、且易址。
   北齐天统四年即公元569年,该城终止。此后废城不再建城、设郡、立县。
   3、至隋朝,在牟平半城复建观阳城,并设州、立县,这是第二次。但是中途而废:大业(605-617)初即605年后不久州废。但观阳城、观阳县继续依存。
   4、唐朝,武德四年即公元622年,在牟平半城第三番设立牟州。牟州管辖黄县、观阳县、牟平(东牟)县等,含海阳废城等区域。
   牟平半城的前两次是:战国汉代建城、设县、立郡;隋朝复建观阳、设县、立州。
   唐朝贞观元年,牟州、观阳县、观阳城俱废。大致与牟平县一道,改属他州、府、郡、国治辖。以后历朝历代,在牟平半城不再筑城、设州、立县。
   四代观阳城,先后在牟平、海阳两地,从此寿终正寝。画上不圆不满、令人遗憾兴叹的句号。
  
   【鸣谢:本文写作过程中,查阅参考了大量文献典籍史志、档案材料。如《牟平县志》《海阳县志》《莱阳县志》《福山县志》,及文中所涉及的一些文件,并得到牟平区志办、福山区志办、莱阳市志办赵松枝主任关照支持,特别是海阳市志办孙春晓主任鼎立帮助赐教,在此一并致以衷心谢忱!】
  

共 17879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地方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地方特色中不可匮缺的因素。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历史文化建设,作者的这篇《观阳故城与三个半城》便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寻根深源,写家乡的历史传说与新近的变化,从而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这篇文字共分八个部分,分从《返乡寻古》《民间传说》《拜谒故城》《碑文解析》《观阳溯源》《半城观阳》《发城观阳》《概要总论》八个方面写出了自己对观阳古城的考据,不仅是对相关的传说有记载,对碑文的解析也非常到位,并从另外一个溯源的角度写观阳河的传说及相关资料内容翔实,从中可见观阳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相关资料的查询甄别引用也是一件非常费心的工程,由此也可见作者的用心程度之深。这是对家乡非常有贡献的一篇文字,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7-03-13 10:49:57
  问好尹老师,感谢支持星月。
2 楼        文友:尹宪辉        2017-03-13 12:23:15
  社长快乐永远 :
  
   快乐社长,上午好!
  
   社长费心了。
3 楼        文友:尹宪辉        2017-03-13 12:23:50
  快乐永远社长:
  
   拙作比较长,细节又枯燥无味,
  
   社长能认真阅读、细心揣摩、精心评论!
  
   辛苦了!社长!
   衷心感谢,社长的精彩点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