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大汉诤臣

精品 大汉诤臣


作者:袁作军 布衣,107.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89发表时间:2017-03-20 17:52:04
摘要:西汉名臣袁盎,年轻时放荡不羁,自恃武功、智谋超群,屡屡闯祸。得罪太子舍人晁错,为以后在朝为官埋下祸根。在兄长袁哙的帮助下,袁盎进入朝廷,成为汉文帝身边的中郎将,负责保卫文帝的安全


   袁盎笑道,那你怎么还不动手?自古以来,哪有刺客自报家门的?
   郭解说,信不信由您。我叫郭解。在安陵,我打听得您是个坦荡君子,所以放弃了刺杀计划。不过,还有九批人马陆续前来。对方是欲置您于死地呢!
   袁盎说,哦?郭解郭大侠,久闻大名,果然是个光明磊落的汉子!——多谢郭大侠提醒。
   送走郭解,袁盎召集府内守卫兵丁训话,让大家警惕些,陌生人等,多加防范。他还告诫子女家人,尽量少出门,免遭横祸。郭解说的有十批杀手出关来对付他袁盎,那雇主绝非等闲之辈,连傻子也猜得出,必是梁王无疑!袁盎不敢怠慢,入朝将这个情况奏报给了景帝。
   景帝恼怒地说,朕看他是越来越无法无天了!
   从那时起,袁盎出门都是内穿重甲,以防不测。曾经胆大包天的中郎将,不知怎么胆小了许多。晁错陷害他好几次都未得逞,主要是晁错只会借刀杀人;而梁王不同,他是雇凶杀人,而且志在必得!
   俗语云,疑心做暗鬼。有一天,袁盎在院子里林练习拳术,不经意回头,看见大堂内的凳子自己走动,从东墙边走到西墙边,又从西墙边跳往东墙边。他不信邪,三两步跨入大堂,大喝一声,“呔!”所有凳子像被人推了一把,瞬间哗啦一声翻倒在地。他百思不得其解。
   到了晚上,袁盎还在书房看书,只见夫人惊慌地哭叫着跑进来,鞋袜都没穿。袁盎惊问,怎么啦?
   夫人哭道,我刚睡着,迷迷糊糊的,不知怎么,床就被抬了起来,升到顶住阁楼,又翻转过来。我腿脚都摔伤了……
   袁盎疾步跑到卧房一看,惊呆了。室内衣柜移位翻到,器物破碎。那床铺少说也有一二百斤,凭夫人的力气是挪不动的……门窗并没打开,值宿卫兵也没见人出入。难道,真有什么传说中的冤鬼缠身不成?
   夫人说,天亮了,你就快去找棓先生卜一卦,看看是什么怪物作祟?
   袁盎答应明天去。他收拾好房间,一夜不曾合眼。天亮了,袁盎草草地吃了点饭,便要出门。他们家有一只喂养多年的麻色老猫,窜到他脚前,咬住他的裤管不松口,还发出呜呜的叫声。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袁盎蹲下,抚摸着老猫说,我没事的,你进屋去吧。他吩咐守门兵丁,务必小心保护家人老小。有兵丁要陪同袁盎出门。袁盎说,我老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就是碰到鬼了,也敢打一架!你们帮忙守好家就行了!
   袁盎说完,抖擞精神,大步往外走。刚走出大院门,门楼墙轰隆一声就倒了,幸好没砸中人。袁盎心里哀叹道,看来我袁某真的要倒霉了!
   到了棓先生家,袁盎看见这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正端坐练气,仿佛神仙入定一般。袁盎在旁边坐了好一会,棓先生才练完气,跟他说话,袁太常来此,有何贵干?
   袁盎说,老师您就别奚落我了。……先生,我家近些日子,总出现一些怪事,实在有违常理。若非亲眼所见,打死我也不信呢……
   棓先生听了袁盎的讲述,说,俗语云,势败奴欺主,时衰鬼弄人。你,你,你写个字,我帮你测一测吧。
   袁盎用食指沾了茶水,在桌子上写了个“日”字。棓先生的桌子年久失修,木板破埙。一个生锈的铁钉尖从板缝里伸出来。袁盎写字刚劲有力,食指被划破了,粘在指尖的茶水混合了血水,写出的字就带着了血红。袁盎没觉着怎么痛。棓先生倒是大吃一惊。
   袁盎对棓先生说,指尖破了点皮,没什么事。
   棓先生摇了摇头,说,你再写个字。
   袁盎还是用那根手指,又写了个“日”字。这次,字迹完全是血字了。
   棓先生又说,你再写个字。
   袁盎又写了个血色的“日”字。棓先生没有像平时那样口若悬河地解析字义,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
   袁盎说,先生,这个字怎么解?
   棓先生心里说你三日之内必有血光之灾,口里却说,这个字太平常了,没有啥释义。——不过,你家里既然有怪事发生,还是小心为妙。这几天你就住在我家吧,不要回去了。
   袁盎说,先生也太过谨慎了吧?我虽说五十出头年纪,也还不是七老八十的。就算有人要暗算我,想击败我的擒拿手还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棓先生家下棋、闲聊,盘恒了一整天,袁盎还是坚持要回去。棓先生交给袁盎一把削铁如泥的匕首,再三叮咛“路上小心!”
   天色将晚,寒鸦归巢。袁盎漫步在安陵城墙外,边走边想心事。忽然,从墙外树林里飞出一支冷箭,直取袁盎心窝。箭矢破空,丝丝作响,足见力道奇大。袁盎猝不及防,箭已着身。亏得他衣内穿有重甲,否则,必死无疑。袁盎随着箭势,往后便倒,假装中箭,故意手脚抽搐几下,才不动了。
   一伙蒙面人小心地窜出树林,围了过来。其中一人小声地说,怎么一下子就死了?
   另一个说,是啊,什么中郎将,什么陇西都尉,原来是个纸老虎!
   慢点,小心有诈。
   诈个屁!你没见他抽搐几下就没气了吗?
   蒙面人围拢过来,见袁盎果然僵尸般不动了。其中一人拿剑正要切下袁盎的头颅,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袁盎一个挺翻,手中的匕首快如闪电,顷刻间就有三个人的喉咙被割断,鲜血喷射。另外一些人赶紧跃开几步,做好了斗殴的准备。蒙面人也非泛泛之辈。他们采用车轮战术,四面围攻。一二十个回合下来,袁盎虽然又杀死了几个蒙面人,但还是渐渐落了下风。
   又有一支冷箭从树林中射来,正中袁盎喉头。其他蒙面人趁袁盎受伤迟疑之际,刀剑并举,砍在他的头上。一代诤臣再也无还手之力,“轰——”的一声倒下了。那些人怕袁盎不死,又在他身上乱剁乱砍一通,连衣服里面的铠甲都砍破了。袁盎身上,从头到脚,鲜血染遍。蒙面人正要切下袁盎的头颅,距离不过百把丈远的安陵城门守兵,发现此处的打斗声,一声招呼,数百兵丁蜂拥而来。蒙面人毕竟做贼心虚,放下袁盎,拔腿逃命。他们很快就转入树林,销声匿迹了。
   守城兵丁赶到,袁盎已经断气。朝廷太常大人遇刺,事情非同小可。安陵尉一面派兵保护现场,一面飞马入京,向朝廷报告凶案信息。
   景帝正用晚膳,忽然听得有人奏报,太常袁盎,安陵城外,被刺身亡!随后又纷纷来报,另有几位大人也遇刺客,死伤不明。景帝狠狠地砸掉手中的饭碗,吼道,传旨有司,给朕严查!抓住凶手,诛灭九族!
   十一、千古遗恨
   遇刺大案中,只有袁盎死了。其余几位,或重伤,或轻伤,总算性命还在。景帝心中有数,这几个人都是参与密议否定梁王立储的大臣,而且前几天袁盎就已经来报,说梁王派大量刺客出关,图谋不轨。景帝想下令拘捕梁王刘武,入京问罪。
   丞相周亚夫说,陛下怎么能轻易下令拘捕梁王呢?
   景帝说,此次行刺案,死伤的都是与梁王立储有关的人。朕还不清楚刘武的为人?心胸狭小,眦目必报。朕看他是自寻死路,怪不得我这个做兄长的下手无情了!
   周亚夫说,陛下三思。定罪要有证据,凭空行事,不足以服人心。我看等有司查出真相不迟。
   有司得令,紧急布置,严密搜捕刺客,一连数日,毫无收获。有司干吏只得从袁盎尸体旁,刺客遗落的一柄剑着手侦查,竟然打开了缺口。此剑乃是梁王手下一位郎官之物。有了证据,景帝立即派遣老成达练的两位大臣田叔和吕季主,带人前往梁国拘捕刘武。如有反抗,先斩后奏!
   窦太后闻知这次震惊朝野的行刺事件是小儿子刘武主使,不免暗暗埋怨小儿子行事鲁莽。景帝拘捕刘武的圣旨一下,窦太后便知大事不好。别看平时兄弟俩关系不错,一旦涉及权位之争,就都六亲不认了。若是真的拿了刘武进京,什么严重后果都有可能。窦太后急忙召景帝进宫,声泪俱下,责怪景帝不顾兄弟情分,要诛杀亲弟弟。
   景帝没好气地说,他今天敢杀我大臣,明天就敢杀我!打狗还得看主人。是他先不仁,怎么反倒怪我不义?
   窦太后见无法逆转景帝杀刘武的决心,便撒泼、哭闹着要寻死觅活,直到景帝同意暂时只捉拿刘武进京,再从轻发落,这才抹泪收声不闹了。
   田叔、吕季主奉旨,前往梁国,捉拿凶犯。一路上,田叔对吕季主叹息说,我们这是去送死的差事呢!
   吕季主问,田大人,我们这是去捉拿凶手,是将别人送死,怎么我们自己反倒会死呢?
   田叔说,吕大人,你想啊,梁王是窦太后的爱子,是陛下的亲弟弟。我们斩了梁王,窦太后能放过我俩?就是皇上,也是一时激愤要杀了梁王,过后反悔起来,你我不就是两个替罪羊?
   吕季主说,那,那,那该怎么办呢?
   田叔说,为了自救,您得听我的。……那羊胜、公孙诡不是什么好人,平时尽给梁王出些馊主意。这次雇凶杀人,还少得他俩的份?我们就把这二人作为主犯一杀了之。
   田吕两人商量已定,到了梁国,口口声声要捉拿行刺朝中大臣的凶犯羊胜、公孙诡。梁王自恃在自己的地盘上,不肯交出二人。
   田叔单独觐见梁王,陈述利害,实话跟您说吧。我们这次奉圣旨来,其实是要捉拿您的!我们在路上权变了一下,免得太后痛失爱子而伤心,这才只索取羊胜、公孙诡的人头,用以敷衍塞责。您知道,如果我们空手回去,会是什么后果吗?
   梁王问,能有什么后果?
   田叔说,您以梁国举国之力,比之七王如何?
   梁王大惊,我弹丸之国,哪敢与七国相比?陛下难道要与我刀兵相见?!
   田叔说,您还不知道陛下此次的震怒。若不是太后哭求陛下,恐怕十万大军已到梁国城下了!您这次犯下的是必死的大罪。交出羊胜、公孙诡,我们就把责任全推到他俩身上。您还有免责的机会呀!
   梁王说,不就是死了个袁盎吗?皇上与他,倒比我这个亲弟弟还亲吗?
   田叔说,袁盎是保国的大臣,而您是反国的藩王。这个是非陛下能不明白?还是尽快交出羊胜、公孙诡,事情还有转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了!
   梁王无奈,明白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好交出羊胜、公孙诡,任凭田叔、吕季主手起刀落,砍下脑袋,回京复命去了。
   事情也正如田叔所料。窦太后整日在宫中哭泣不安;景帝也后悔下旨诛杀梁王。幸好田吕二人回京复旨,说羊胜、公孙诡是行刺主谋,梁王并不知情等。景帝心照不宣,暗喜。太后也安心了。之后,梁王奉旨进京谢罪。他们一家人还是一家人,只冤死了一个袁盎!
   袁盎是死于国事,理当受到尊重。景帝下旨,对太常袁盎风光大葬,并特许袁盎葬于安陵,与许多皇家成员为伴,以慰其在天之灵。袁盎子嗣,予以重金抚恤。
   ……
   人死了,名还在。其后二千余年来,起于中郎,殁于太常的袁盎公,人们对其褒贬不一。有人说他,以口舌见幸,不是真正的刚直,梁王刺杀他,也是为朝廷除了一害。此言轻薄得不足驳斥。古往今来,都是以文治国,以武卫国。难道朝堂之上,不是以语言来议事决事,而是用拳脚来交谈的吗?在霸陵把文帝拉下马,在上林苑,把贵妃呵斥走……这也是“口舌见幸”?入乱军议和,阻梁王为储,这么危急、重大的是非,有几人敢挺身面对?
   有人为晁错的死鸣冤,说他是被奸臣袁盎害死的。不错,晁错的死与袁盎确实有关。袁盎说七王打的旗号是“杀晁错,清君侧”,所以建议景帝杀了晁错。真相呢?是晁错主张景帝“御驾亲征”,他自己镇守京城,引发了景帝的猜忌,而杀了晁错。如果袁盎为了自保,反击了晁错一下,就是奸臣,那晁错至少五次设计陷害袁盎,始终欲置袁盎于死地,又怎么解释?晁错是为大汉政权的巩固作出了贡献,但绝对掩盖不了他那心胸狭隘、手段狠毒的过错!
   历史有很多糊涂账,算不清的。晁错是忠臣,袁盎也是忠臣。如果晁错对袁盎的算计处处成功的话,袁盎早就人头落地了。梁王争储,也轮不到袁盎来饶舌。梁王当不成储君,杀人那是势在必行的,只是剑锋所指极有可能就是晁错!
   ……
   沉睡在安陵某一土堆下的袁盎公,永远长眠不醒了,什么“无双国士”,什么“大汉诤臣”等等的功名利禄,他一概置之不理,任凭后人臧否评论。他仿佛浩瀚天空中一枚运转的棋子,轮到他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后,便倏然离去,沿着神妙莫测的轨迹消失了,不见了……

共 34848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4567
转到
【编者按】秦朝末年,百姓不堪其苦,纷纷揭竿起义。在经过一番生死血斗的后,刘邦最终击败项羽,取得胜利。新王朝的建立,必然意味着整治秩序,保护和平的成果。袁老汉洞若观火,及时遣了众人,过着简易的平民生活。可是后来谁知道,其子袁盎却作为一代忠臣流芳千古呢。袁盎识大体,懂礼仪,是个难得的敢作敢为的人。可是他的成长之路并不平坦。幼时的袁盎是个顽劣之徒,无恶不作,且胆大成性,一度让袁老汉大伤脑筋。后来在棓先生的引导下,才渐渐步入正轨。袁盎进入皇宫谋职,后因树倒猢狲散,被放至回家。路途中,袁盎因嘲笑晁错的软弱,从此两人结下了生死恩怨。袁盎帮助了周勃,并因此结识了一些有名之士。后又因力劝文帝惜命,不可冒险而令文帝不悦。晁错十分小肚鸡肠,因记当年之事,对袁盎一再相逼,先是通过进言使其外放,接着说其玩忽职守,欲置其于死地。后来,晁错,被众势力厌恶,唾弃,皇帝在求和平的情况下,将其斩杀,可怜他最终还是不明就里,落得个身首异地倒令人同情。立嗣之争再起,袁盎也成了牺牲品。滚滚长江东逝水,且留于后人来评说吧。文章的语言简洁,凝练,集趣味性与文学性于一体。欣赏!倾心推荐阅读。【编辑:馥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3204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馥枫        2017-03-20 19:25:47
  文章语言老道,这是我欣赏的。期待您更多佳作。
2 楼        文友:古月银河        2017-03-21 00:04:24
  红尘滚荡着历史,历史鉴戒予红尘。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欣赏学习如此大气的佳作。问安朋友。
差不多共和国同岁,历经大跃进、文革、改革中沦为下岗失业人,闲来无事码点文字,消费时光,见证沧桑。
3 楼        文友:林小白        2017-03-21 10:09:59
  一位忠臣的成长史,在历史的长河里,让我们感慨唏嘘,文笔老练。好文,拜读
4 楼        文友:风也悄悄        2017-03-21 10:44:57
  祝贺老师作品获精!
5 楼        文友:雅润        2017-03-21 18:22:58
  恭喜作者,大气厚重的小说,欣赏精彩!
雅润
6 楼        文友:阳媚        2017-03-21 18:27:24
  贺喜友友精品,这样的小说需要有掌握大量历史知识。问好,期待更多佳作!
7 楼        文友:清纯芳心        2017-03-21 22:51:54
  欣赏佳作,恭喜获得精品!
清纯芳心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