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母亲和她的鬼故事(散文)

编辑推荐 【春秋】母亲和她的鬼故事(散文)


作者:大漠飞雪e 进士,7572.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66发表时间:2017-04-04 14:30:48

在中国有一特别的节日——鬼节,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都会有相应的祭祀活动。弥漫的硝烟还未散尽,耳畔犹有鞭炮的回响。在这特别的日子,我不由想起母亲,想起她讲的鬼故事,想起母亲讲故事时的那副恬淡的神情。
   儿时,夏夜纳凉,看见不远处闪烁的磷火,不由大叫“鬼火”,随即几个孩子奔跑追逐。母亲在忙活完毕后,将我们叫回自家院子里,躺在竹床上的我们望着满天的繁星出神,在百无聊赖之后总要缠着母亲讲故事。母亲呢,一定会满足我们的要求。
   别看母亲没进过学堂,识字也不多,外公喜爱说书,长期耳濡目染,母亲知晓的故事可真不少。母亲讲故事的时候,通常是一手摇着蒲扇替我们驱赶蚊虫,一手轻轻抚摸我们的身体,脸上还挂着平静的微笑。什么《杨家将》、《说岳全传》、《薛仁贵征西》、《三侠五义》,被母亲演绎起来也别有一番滋味。除此之外,为满足我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母亲也给我们讲鬼故事。
   她说封都城是鬼的都城,十殿阎君就居于此地。十殿阎君是三界中阴界的最高统治者,他的手下有掌管人生死的判官,拿人魂魄的黑白无常。他们个个都是青面獠牙,面相凶恶得叫人害怕,他们跟阳世之人不同,走路毫无声响,来去无形。每逢鬼节,封都城就阴风惨惨,看不见一个行人。因为这样的日子,鬼们要聚会,要飨用他们亲人的祭祀,阳世之人自然要避开。
   她说人的寿命是早就注定的,“先注生,后注死”,在未来人世之前,判官的生死薄上就记载得清清楚楚了。黑白无常听命于阎君,到了大限,他们就去拿人魂魄。我们好奇地问,有无拿错的时候?拿错了怎么办?母亲说,有一次黑白无常拿了某员外的魂魄,并不知晓某员外因做善事延长三年寿命的事儿,后来就想办法就送他还阳。
   我们问“望乡台”“奈何桥”“孟婆汤”“十八层地狱”是何来历。母亲说人在死去三天之后,鬼魂就开始清醒,想念自己的家乡、亲人,就到望乡台上哭泣,不肯过奈何桥。为了叫他忘记阳世间的一切,了无牵挂,孟婆就让他喝下失忆的孟婆汤。十八层地狱是用来惩罚那些在阳间做尽了坏事的恶人的,他们死后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受酷刑——钩舌头、下油锅,永世不得超生。
   最初听母亲讲鬼故事,脑子里常突然闪过一幅幅画面,青面獠牙、眼睛暴露、长舌掉在胸前,不免有些毛骨悚然,总要四下张望一番,看有无这样的厉鬼。母亲笑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没啥好怕的,鬼是不随便害人的,也懂得恩怨分明呢。为了打消我们害怕的念头,母亲还举例为证。某次科考,一应试举子到了考点,主考官将他安排在某室,先生,你就在这间吧,这儿有兰花香。此举子一听,吓得落荒而逃。原来,此举子家的丫鬟就叫兰花,是被他给害死的,兰花伺机来复仇索命了。
   长大后,对于母亲的鬼故事,我们不再仅仅是猎奇,而是从心里喜欢,最后竟至于陶醉在故事里了。因为,这些鬼故事寄托的是一种最朴实的理想——惩恶扬善,有一种独特的教化作用。鬼尚且有人情味,尚且懂得善恶分明、知错就改,何况人乎?!

共 12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关于鬼神的很多传说,既有人类文明发展程度低下时候,对一些自然现象和规律不理解,愚昧等原因,产生的“迷信”,也有借助鬼神来反映人间疾苦,委婉曲折地用浪漫主义手法表达人们的愿望和善恶是非标准。这篇文章,用质朴无华,干练而深刻地语言,叙述了母亲讲的鬼故事,以及对成年后的影响。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