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国学征文】执信念,且从容(散文)

精品 【菊韵国学征文】执信念,且从容(散文)


作者:刘春 进士,7064.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97发表时间:2017-04-19 08:16:32


   吉鸿昌的就义同样壮烈而从容。1934年11月,国民党特务勾结天津法租界工部局将吉鸿昌逮捕。蒋介石下达了“立时处决”的命令。吉鸿昌面对枪口,随手捡一树枝,在雪地上写下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写完之后,对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光明正大,不能跪下从背后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喝令特务搬来椅子,面对枪口坐下,厉声说要亲眼看到反动派枪杀爱国者!据传行刑者胆颤心惊。吉鸿昌就义年仅39岁。
   我不忍再写下去,英烈从容,而我的心却颤栗不已。他们无一不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用一死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成千成万的先烈,选择从容去死,这需要怎样的动力?需要怎样的精神?是什么驱使他们前赴后继?我读过许多封英烈书信,江竹筠、赵一曼、彭雪枫......《革命烈士书信》选了数十位烈士的书信,字里行间,浓浓的是亲情,凛凛的是大义,淡淡的是面对生死。这本书似乎缺少一个人的名字,他叫何功伟。可能他的书信发现较晚,没有收入。我有幸读到了。
   何功伟,1915年11月生。湖北咸宁人。1936年8月在上海入党。1941年1月20日被捕,11月17日就义,年仅26岁。何功伟自知必死,然以从容心态写信与父亲:“儿献身真理,早具决心。苟义之所在,纵刀锯斧钺加诸颈项,父母兄弟环泣于身前,此心亦万不可动,此志亦万不可动。”“当局正促儿转变,或无意必欲置之于死,然揆诸宁死不屈之义,儿除慷慨就死外,绝无他途可循。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存人格,成仁取义,此正其时。”此信摘自于报刊,虽未得全信之貌,仅此寥寥数语,也使我心颤不已。明知是死,心淡如此;或有不死,然决心以死存正气,全人格,这种从容心态,除为理想信念所系,还有何可予支撑?坦然面对已知的死亡,使之与生命的任何阶段一样,有质量,有尊严,有大美,有意义。从容面对死亡,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至高境界,在彻悟生死并面对之后,方能在内心拥有真正的从容。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静美之态,即从容之境。即如何功伟,活过,只一天足够,无此,即活百年又如何?读着信中的文字,那淡然的语气,坚定的信仰,决死的心态,几乎让人怀疑:这是一个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书写的吗?
   他们是那样的年轻,他们多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他们的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手擎信念的火炬,让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后继者。报载,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有1500多名有名有姓的先烈及无名先烈。遗像中多知识青年:黄埔一、四、六期,北京、武汉、上海大学、湖南师范......任重要职务烈士59名,百分之九十是20多岁的青年。他们有学识,有理想,如美玉,高贵不朽。最能参透人生的地方,就是庄严神圣的烈士陵园。这里比国王的殿堂还要辉煌。因为这里最能触发关于生与死、得与失、苦与乐、奉献与索取等人生价值的深度思考。如果你不明白死亡,就不明白生命是什么。在无限的宇宙空间和无限的未来之中,认真走完属于自己生命的这一段极其短暂的人生历程,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幸福,且是一个美丽的幸福。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革命史的长河,一切龌龊、阴暗、自私、懦弱皆被荡涤,从而淘洗净化人之心灵。乐观,豁达,坦然,坚强,从容,这些人生要素都会得到恢复,因为,只有这里,才能汲取让人生从容的力量。你会体会到,凋落了自己的青春和芳华,芬芳在别人的生活和世界里,是多么神圣,多么荣耀!马克思曾经说过:“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我止不住流下热泪。我自信自己的灵魂虽不高尚,但决不低级;思想虽不伟大,但决不渺小,自忖无忘初心。距离高尚和伟大虽有不小的距离,但仍在努力追赶。金一南在《苦难辉煌》前言中说:“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信然!让具有正能量的人和事导正灵魂和行为,于潜移默化中,灵魂得到升华。这一定,比任何财富更能长久地滋养人的心灵。
   思想是一种财富,犹如人之灵魂,无之则成行尸走肉,有之则生机勃发。先进文化流动进入血液,融入到意识之中,在微观的循环里形成一个内核,影响着人的思维和行为。人一生总在追求生命中的光,行走于漫长旅途,其最高也是最难之境界,就是将自己忘记,能让别人记得。守住一个民族的操守,守住民族文化的沉静和博大精深,人的心会被冲刷洗礼,更趋纯洁无瑕。古圣先哲的情怀和智慧,给予人心灵至深的启迪和滋养。精神世界会得到重塑,得到提升。
   信念之光,赋予人力量。先烈的精神不死,为后来者指明方向。他们用生命之铁肩,担当信念之道义,让后来者能从容书写美文,涂画最美画图。历史和现实永远有着偶像和英雄。那些被称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人,永远感动着我们,让我们凝神,让我们的心灵刻上丰碑。他们的行为传达着生命的价值,成为引导我们生活的航标。他们可以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也可以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但他们的品质,化为民族的钙质,浸入民族的灵魂。在心灵为之怦然心动的时候,寒冰也因之融化;当心灵为之震撼的时候,石头也能开花;当心灵为之颤抖的时候,灵魂也得到升华。
   对文化的信仰,在任何时代、在任何地方,都是这个民族最弥足珍贵的财富。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读中国历史,读国学精华,读几部好书,读数篇好文,犹如品茗,酽香四溢,荡气回肠。读完良久,心醉神往。掩卷沉思,顿觉历史中有战鼓号角,使人警醒,催人奋进;文字中有高声召唤,直抵心灵,唤醒灵魂;国学中有黄钟大吕,律动于血液之中,循环不息。精神的贫血比饥饿还可怕。历久弥香的传统文化,穿透历史的尘埃,给予我们力量。积淀愈深,品格愈韧,信念愈坚,心灵愈净,方向越明,脚步越稳。人亦需要淬火,才能如钢一样,增加强度,硬度,韧性,变得坚强,成就从容不迫的品格。这就是国学,千古不朽,世代相传,直到永远。

共 7468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人生百年终有一死,碌碌无为者众。而面对生死,从容不迫者,当是心怀崇高理想,伟大的信念,纵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乃顶天立地之人杰,皆因为一份信仰,与国家民族之生死存亡紧密相连,此等,为真英雄。留芳千古,万世景仰。作者博古论今,紧扣中心,列举事例,陈述了信仰与从容之间,不可或缺的相互关系。更深化主题,提高到国学范畴,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宣扬正能量传递,气势磅礴,振奋人心。推荐欣赏。【责任编辑:玉之残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424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4-19 08:39:13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学习品读:信仰决定了一个人奋斗的方向,就此坚定不移,毫不退缩,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生死考验,一样从容不迫,一往无前,百折不回。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2 楼        文友:远近        2017-08-09 00:44:43
  大义凛然,威武不屈,心有所向,生死不渝。向先烈们致敬!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 楼        文友:夷野书生        2017-08-09 09:11:31
  我是作为评委前来拍砖的,无需回复。不喜欢听可以找叶雨社长投诉。具体意见如下:文章形散而神髓凝聚。是一篇好文章。细节上需要注意的是:1、关于“之”的用法还要推敲。2、陈述事实中,人物的姓名宜用字号称谓,不应直呼其姓。如陈独秀章节中:陈之坦然,之从容等处。3、摘取事例时可以简其事,述己评。否则文章会显得有些冗长,成了故事会。总体还是一篇不错的散文,运笔老到,结构合理。只是读起来稍稍有点啰嗦,少数地方有些拗口。半文半白的地方还可以推敲一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