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马奶奶和她的儿女们  

精品 马奶奶和她的儿女们  


作者:马华东 布衣,40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89发表时间:2017-04-21 22:37:13
摘要: 一大批一大批,传统式家庭确确实实逐渐解体,且渐行渐远,模糊的背景却清晰地裹挟着多子多福观念下的人文情怀,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生存状态、谋生方式、利益纷争。世间万物,周而复始。若干年后,背影必将涅槃,华丽转型的又将何等尊容?任何设想和预期必将徒劳。礼赞远去的背影,当述往事、望来者——作者手记


   马师娘大儿子南京确实聪明,不久就在五金站里买回磁棒、电容器什么的,真的装了一台收音机,能收好几个台。“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毛泽东的思想是不落的太阳”“毛主席窗前一盏灯,春夏秋冬夜长明,伟大的领导灯前坐,铺开祖国锦绣前程,锦绣前程……”收音机里每天都唱出这样鼓舞人心的好听的歌曲;“社员们为什么来种田,为什么洒下汗珠在田间,为什么移山移水又……社员们为革命来种田,为革命洒下汗珠在田间,为革命移山移水又……”收音机里对农村广播的节目中发出的男女生对唱的歌声,让南霞、南东知道了男女生对唱的歌是这么好听。
   马师娘家的南京真的很聪明,后来居然装上电子管收音机,还学会了做木工,照着商店卖的收音机样子仿做了“红灯牌”收音机,发出的音色就大不一样了,嗡嗡地音色很厚。“好闺女——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香……”小常宝,控诉了土匪罪状,字字血、声声泪,激起我仇恨满腔……”“自从退休离上海,时刻把码头挂心怀,眼睛一眨十六载,马洪亮探亲我又重来……”脍炙人口的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的唱段就经常从马师娘家传出,成为大院子里的一个小广播站。
   这时,马师娘家的南东已上小学3年级,模仿能力很强,听着听着竟学会了许多唱段,大约在四年级时候,因为在学校广播站的喇叭下哼唱《红灯记》“好闺女——提篮小卖拾煤渣……”被一名叫施一德的音乐女老师叫到办公室去试唱,结果很快就进了学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专门清唱革命现代样板戏。
   那时候,国家大搞特搞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城市中小学校都粘着一家工厂,按照现在的说法是共建,由工厂选派一名优秀的工人担任“毛泽东思想工人宣传队”代表,几乎是参与学校教学和行政。南东上的东内街小学改名东方红小学,小学一墙之隔是五金轴承厂,因此学校全称成了某某市五金轴承厂东方红小学。工厂派驻的工宣队代表的一名姓范的高个子男子,有些秃顶,一些调皮的学生背地里叫他范秃子。范代表后来和学校的一名姓郜的未婚女老师发生了男女关系,被开除了党籍,遣返工厂;郜老师被调到别的学校。这事有好一段时间在学校里沸沸扬扬,有几个早熟的同学像是看到了现场,用左、右手比划着手势绘声绘色地在同学中间讲着范代表和郜老师之间的那件事情。
   那时,市里每所学校都成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还配备了由工厂派来会拉二胡、京剧、手风琴等器乐的工人担任宣传队的琴师。宣传队就好像一个小型文工团,有报幕员、独唱演员、舞蹈演员、曲艺演员等。南东所在的宣传队每天早上由老师带着在专门的教室里练习踢腿、劈叉、吊嗓子,还集中时间排练歌颂毛泽东思想的场景戏、歌曲如《赞歌》《北京的金山上》等,练唱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唱段,或是排练《沙家浜》《白毛女》中的某一段。练得参不多了,就到部队、进工厂汇报演唱,区教育局也经常在学校之间搞文艺汇演,毛泽东思想宣传氛围可谓风光无限、登峰造极。
   南东在宣传队里主要是学唱样板戏,腔调高亢,差不多样板戏男主角核心唱段都能唱,不过因为个子不高,他没有饰演李玉和或是杨子荣一类的“高大上”人物,倒是在宣传队排练《沙家浜》“智斗”一场戏中扮演草包司令胡传魁。扮演者没有大肚子,老师就在南东衣服里塞了一个小枕头。那时候,五金轴承厂东方红小学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比较有名,还在清明大戏院、大江剧场的舞台上演出。南东比较擅长唱“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今日同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来到深山要消灭反动派。”“临行喝吗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狱警传、似狼嚎、我迈步出监;休看我戴铁镣裹铁链,锁住我双脚和双手,锁不住我雄心壮志冲云天。”“党教儿做一个刚强铁汉,不屈不挠斗敌顽,儿受刑不怕浑身筋骨断。”等等。要不是身高原因,南东或许在12、13岁的时候就进专业剧团了。如今,南东除了在记忆中的保留这个经历外,有时还在和老婆谈心时提出这事,神情是一种较为强烈的怀旧。
   “红灯收音机”之后,马师娘大儿子南京接着又装成了一台留声机(即唱机),从商店里买来毛主席语录歌,以及《钢琴伴唱红灯记》《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胶木的薄膜的唱片,放在唱机转盘上,再轻轻放上装有唱针的摇杆,随着唱针圆周运动,一曲铿锵有力,或是豪迈奔放,或是高山流水般的旋律或是声腔就通过音箱传出来。这在大院里可是一大新闻,马师娘家不过20平米的房间里连续热闹了好长一段时间。经常有人端着饭碗过来听唱片,既有和南京上下差不多大的,也有小出大出一大截的,南京有时也会邀请要好的同学过来欣赏。他们有时向主人点着曲名、有的干脆在放唱片的纸盒里翻着想要听的唱片。马师娘看到这些天人进人出的,看得出是很欢喜的,因为人家一来,都要喊“马妈……”算是买了一张入场券。马师娘显得很满足,也总是笑着问来听唱片的大院子里的人——“你妈妈还在家里?”“今天吃得什么菜啊?”而当朱敏彩或是林一丹她们说:“马师娘,你家南京一天到晚不大讲话,他还会装收音机装唱机,真聪明!”马师娘就嘿嘿嘿地笑起来。儿子给马师娘脸上挣了不少光,因此,马师娘也就不怎么叫大儿子做打尼龙网袋、糊火柴盒一类的副业了。
  
   9
   马师娘家南东长到8、9岁的时候,大院和大院以外的地方非常热闹,大院里的一些大人们经常为了什么什么看法、什么什么事情打口水战,你指我鼻子我指你的眼睛,针锋相对手舞足蹈,面红耳赤一点也不相让。总有人会这样说:“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文斗,不要武斗!”“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力的行动!”更有甚者,一旦收音机或是广播里传出“最新指示”,大院里总有许多大人们,当然包括昨天还争得不可开交的某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走出大院在清明街高喊一通“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
   清明街27号大院大门对面有一个正大饭店(旅社),饭店门庭居中有一个墙体屏风,上面是一幅油画,画的是一位身着长衫的英俊男子,掖着一把油纸雨伞,在莫测的风云背景下阔步前行,画下有一行小字:毛主席去安源。南东和大院里男女小伙伴们就经常去正大饭店上玩耍,听一些大人们在油画面前争论什么,当更多的是在磨花石水泥地上打下流坯(陀螺),或是提着右腿玩一种叫跳房子的游戏。饭店里的服务员也真是好,任你玩,有时只是没有动作地喊上一两句。一次,南东他们在饭店大门口玩耍时,突然看见有一个人从怀里掏出手枪,朝天上啪啪就是几枪,一下子就把争轮不休的人给镇住了。之后,打枪的人很满足很神气地朝清明街下的南门湾走去。他家就住在南门湾。后来没过几年,这个叫吴晓明的打枪人被政府枪毙了。清明街上有好多人都去不太远的海南渡河堤那里看了现场,那次公安局在这里设了刑场,一下子毙了10个男人,除了一个贪污犯,其他都是有命案,其中有好几个还当过兵,还有一个人他的爸爸是中央委员、妈妈是这座城市里的一个大厂党委书记。
   清明街东面方向有一所省属商校,还在这10个男人被毙之前的那年7月里,学校广播站总是播放《红军想念毛泽东》的歌曲: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想念毛泽东,迷路时想你有方向,黑夜里想您照路程……大院人听得好清楚,南东还看见有人一听到歌声就抹眼泪擦眼睛。那段时间,市里的大寨路、二街、红旗等街道上经常出现持不同观点的集体游行,你唱罢来我登场,他们高举红旗,振臂高喊:“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誓死保卫毛主席,坚决打到刘邓陶!”后来游行迅速升级,队伍中许多人手持木棍鉄矛、手枪步枪冲锋枪;有的队伍中还出现抬着棺材、并有人鸣枪示警呼喊报仇报仇。那枪声一响,街道上顿时乱成一片,围观群众四处逃窜——南东是从大院里另一个王爹爹的女婿嘴里听到的。南东记得清楚,王爹爹的背驼得很厉害,他的女婿是市搬运公司的搬运工,高个子大胖子,见人总是笑眯眯的不属于凶煞一类的狠人,他参加了单位里的“硬骨头”战斗队,上街游行中他总双手高擎红彤彤的“硬骨头”旗帜;那年他的一条大腿在“战斗”中负伤,伤口生了疽裹上纱布,大院里的人都见过的,可他照样去上街游行打头阵,也是够“硬骨头”的。
   马师娘大儿子南京听了妈妈的话,没参加什么组织,也就没参加什么游行,一天到晚在家里看书和用电烙铁焊点容器、用万能表两个线棒测量二极管和三极管。马师娘对二女儿南霞的批评和南霞对打尼龙包、糊火柴盒的怨气,南京一定是听见了,但反应不大,有时候也过来和妹妹弟弟一起糊火柴,或是绕打尼龙包的梭子,但时间不长,他什么东西都没带就和学校同学一起坐免费的火车“串联”到很远很远的辽宁沈阳,参不多一个月时后才穿着那边招待所发的棉大衣回到大院。
  
   10
   马师娘带着南霞和南东做副业纯粹是手工活儿,如,糊火柴(糊火柴盒子,俗称糊洋火)、打小包、织渔网等。那些年,打火机是属于奢侈品,寻常人家点火生炉子烧大灶做饭烧菜烧水,用的都是火柴,即便是烟民绝大多数用的也是火柴。那些年,这类活计在居民大院常见的,曾让多子女的家庭主妇们忙得不亦乐乎,对未来充满希望。可是早已消失了,很少有人知道繁琐的制作环节。
   糊火柴盒就是居民通过居委会在家为火柴厂加工外包装,制作环节主要是打小底子、滚大帮子、套盒子、贴印花、码盒子、打捆盖章、再在规定的时间里交货。马师娘带着南霞南东糊火柴盒情形大致是这样的:马师娘系上围腰布,坐定小方桌一方(有时是凉床的一头);南霞、南东各坐一侧,面前各有一个小底模子(模具),是用木板做成的,上面钉着一个定式大小的略呈现正方体小木块,每人脚底下各放一个小竹筐或是菜篮子,供放做好的小底子或是大帮子。小底子就是装火柴的内匣子,大帮子就是火柴的外罩。先看看小底子制作程序:马师娘在经济煤炉上调好浆糊、装进大瓷缸或是小钢精锅里,锅里放上一把毛刷,在桌沿上依次铺开定量等厚度的一排小纸条子,左手除大拇指外四个手指依次按着四路小纸条,右手用毛刷蘸上浆糊由近处刷过去,之后左手再按下小纸条那一头,右手用毛刷再由那一头刷过来,像弹钢琴似的;如此这般一排刷下去,再将从木材身上剥下来的薄薄的窄窄的有刻印的定型木片条子,一一粘在小纸条子偏右一点的位置上。这种粘法还一个有讲究,就是前后错位,小纸条子前端要留下空白、后端要伸出木片条子,拿在手上有些像羊肉串或是冰糖葫芦串,之后又像玩魔方一样,左手持着小纸条,右手将右边留白纸边反粘在木片儿,再顺着木片条子上刻印折成小方块,用右手食指将小纸条子前端的留白纸边粘连成“小底子”雏形,放在方桌或是凉床上;南霞和南东就依次将这个雏形套在模子上、垫上同在从木材身上剥下来的很薄很薄小方块衬片,双手食指配合着将小纸条子左边原先的留白纸边分左右、前后两两对粘在衬片上,完了用右手掌轻轻一拍,再从模具上取下扔进小竹筐或是小篮子里,待篮子满了再拿到太阳下晒干、或是风口处吹干(阴雨天就放在经济煤炉上烧水的水车或焐饭的钢精锅上烘干),这样就算完成了小底子的制作工序。糊大帮子工序同打小底子大体相同。小底子、大帮子糊好了,还要进行组装,就是将做好的小底子和大帮子套在一起;之后再贴上封面,这道工序叫贴花。大多数情况下也是马师娘带着两个孩子三个人做,有时是姐姐南霞带着弟弟南东两个人做。娘仨中的二人坐在小凳子上,分别在装小底子和大帮子的箩筐或竹匾子里拿出小底子、大帮子套在一起,扔进架在小凳子上的另一个筐子里;另一人坐在方桌前,面前是一叠背面朝上的印着各式各样图案和文字的标贴(即现在作为纸质收藏品之一的火花)、一只装满浆糊蒙着细纱布的大海碗,从箩筐里一一拿起组合好的火柴盒,右手将留有接头空白的一面在大海碗口的纱布上轻轻地沾上浆糊贴上火花,再用双手大拇指校正抹平,一只漂亮的火柴盒到此就成型了。说其漂亮,是因为火花的确图案精美、内容丰富多彩,有着不可复制的时代印记和特色。
   南东现在还保留着少量的火花,有人要出大价钱买,南东也没卖。比如:一套革命圣地的图画类火花:韶山(毛主席故居)、井冈山(红军会师)、遵义(会议会址)、延安(宝塔山)、北京(天安门)等等;比如:毛主席语录文字类火花:“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等等。

共 76279 字 1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16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将一个时代的烙印,用文字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让人读起来亲切、回味,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在平铺直叙中,紧随历史的发展,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和历史大背景融合在一起,通过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塑造出主人公马师娘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三寸金莲”的马师娘不识字,一生养育了五个孩子,跟随丈夫在城里生活,相夫教子,在艰苦的日子里,为了将儿女养大,她常常带着儿女做一下糊火柴盒、边网兜等小活来贴补家用,含辛茹苦把孩子们拉扯成人,孩子们个个成家立业,马师娘也荣升为马奶奶,也渐渐地放下辛苦的劳作。谁料想大女人突然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景永远是悲痛的,马奶奶哭得死去活来,好不容易从失女之痛走出来,却看着儿女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亲情,马奶奶和老伴的心里是无比痛苦的。在搬迁中,儿女们的关系很僵持,尤其是老大儿子和老二儿子,他们之间的矛盾公开化,都是马奶奶的心病。小说还塑造了一个孝子——南东,也就是马奶奶的二儿子,他夫妻两个都下岗,经济困难,为了能在搬迁中分到房子,将马奶奶老夫妻的房子和弟弟分割、过户。从此,在兄弟姐妹的面前抬不起头,更是在心里后悔莫及,常常处在悲痛和自卑中……用尽自己的所有能力,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在马奶奶和老伴的晚年生活中,南东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人感动。小说将人性的贪婪,在利益面前,情感的苍白无力一一的表述出来,人物形象鲜活丰满,故事情节合理,语言流畅。倾力推荐共赏!【编辑:清纯芳心】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423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纯芳心        2017-04-21 22:39:19
  感谢赐稿江山短篇小说组,您的到来,是江山的精彩!
清纯芳心
2 楼        文友:清纯芳心        2017-04-21 22:45:38
  平常人家的平凡日子,却有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孝顺的儿子。一堆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构建出一部很感人的小说。
清纯芳心
3 楼        文友:老土        2017-04-22 22:03:46
  欣赏佳作,期盼新作!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4 楼        文友:老土        2017-04-23 05:52:35
  祝贺老师美文加精,期待更多佳作!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5 楼        文友:雅润        2017-04-23 16:28:32
  恭喜作者,作品获精,现已收入系统精品典藏,候选绝品。您的作品已经达到优秀作者条件,为方便交流沟通。特邀请您加入江山优秀小说群,群号码:560535959 期待您的加入。
雅润
6 楼        文友:林小白        2017-04-23 17:21:36
  充满生活气息的好文,拜读
7 楼        文友:古月银河        2017-04-23 19:32:57
  寻常百姓的酸甜苦辣本身就是故事。精准发掘,用心铺陈,赋予情感,文章便活泛了。
差不多共和国同岁,历经大跃进、文革、改革中沦为下岗失业人,闲来无事码点文字,消费时光,见证沧桑。
8 楼        文友:风也悄悄        2017-04-23 22:07:25
  问安作者,恭贺斩获精品!
9 楼        文友:清纯芳心        2017-04-23 22:12:09
  很看好您,恭喜获得精品!
清纯芳心
10 楼        文友:阳媚        2017-04-23 22:13:04
  一篇感人的小说,贺喜精品!期待佳作连连!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