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花语】父亲的窑洞(散文)

精品 【丁香花语】父亲的窑洞(散文)


作者:乔山人 举人,3407.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17发表时间:2017-04-28 19:19:19

【丁香花语】父亲的窑洞(散文) 对门五叔家今天给新房上大梁,亲戚朋友和乡亲们纷纷前来祝贺,鞭炮从早上到晌午响个不停,街道被铺了厚厚一层五颜六色炸碎的纸屑,走到上面软乎乎的。五叔请来了服务队,在村子宽敞的街道搭棚请客。村里家家随礼,所有在家人员都来坐席,热闹异常。坐在上座须发皆白的老父亲看着五叔家即将建成的小洋楼,感慨地说:“娶媳妇盖房,花钱没王。咱农村人把挣来的钱全用在了这盖房子、娶媳妇上了,我这辈子建了整整五院庄基,把不出的力都出了……”
   父亲姊妹六人,行二,上头是伯父,下面是四位叔叔和年龄最小的姑姑。爷爷早年去世,是父亲和伯父将几位叔叔和姑姑拉扯长大,成家立业的。六十年代,生活困难,兄弟五人商议,与其困在一起饿死还不如分家另过,各显其能,自己养活自家的婆娘和娃。老屋七间瓦房,两间厨房,会议决定老大老二住老屋,老三、老四、老五搬出去另立门户。临搬时,父亲却主动要求搬出去住,让老大和老三住老屋。因为三叔一直在云南当兵,参加中印战争时受伤后复员回家,比四叔、五叔结婚还晚,当时举全家之力才娶来了三婶,父亲担心因分家而影响三叔的家庭,所以提出自己搬出去住。
   分家前,父亲和他的兄弟们在村西最高的土崖前,奋战了几个月,用撅头挖了两院庄基,一个院子打了三孔窑洞,另一院子两孔。四叔搬到两孔窑洞的院子,三孔窑洞的院子分给了五叔。由于父亲临时提出搬出来住,后经大伯拍板,从五叔家分出一孔窑洞给父亲住,尽管五叔心里不美气,但也不好说什么。父母亲带上哥哥姐姐和分给我们的一个水瓮,五斗小麦,和五双碗筷搬出了老屋,挤到这孔窑洞里。父亲本身是木匠,在窑洞里盘(建造)了一个锅连炕,在窑洞的侧面给大姐挖了一个小窑洞,父母和哥哥、二姐住大炕,大姐住在自己的小闺窑里,幸亏我当时还没出生。
   没住多久,两家的孩子在一个院子玩耍,难免发生磕磕碰碰,而且两家人进出一个大门,有好多的不合适。尽管是亲兄弟,嘴上不说,心里却不爽。父亲不愿因此伤了兄弟之间的和气,于是和五叔商议,还是我们搬出去。五叔嘴里客套着,心里不知有多高兴。但父亲也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五叔帮自己打窑洞,窑洞打成后,把我们现在住的窑洞送给五叔,这窑洞分家时给我们抵三间瓦房呢!这让身为大队革委会主任的五叔很不情愿,他推说革委会事多,抽不开身,如果父亲一个人干不了,可以不搬。父亲一生气,决定自己一个人打窑洞。
   大西北的祖先们利用黄土高原的地势,打几孔窑洞安家立业的传统一直传承了下来。窑洞成本低廉,冬暖夏凉,只要舍得力气,打几孔窑洞安置一家大小,甚至几代人都可以住下去。为了早日打好窑洞,父亲暂时停下了自己的木匠活,揽来队上放羊的活路。于是,停课造反的哥哥被父亲拦在了家,不许哥哥去北京串联,留在家里给队上放羊,把他腾出来,好打窑洞。哥哥眼泪巴巴的看着其他红卫兵喊着口号,背上行囊,浩浩荡荡地串联造反去了。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整日吆上羊群,爬到乔山之上,躺在枯黄的草坡上,嘴里含着苦涩的草茎,看着天上飞来飞去如羊毛似的白云,想象着红卫兵队伍在神圣的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接见的动人场面,想着自己要是也在那狂热的队伍里该有多好,说不定还能握到毛主席那温暖的大手呢!哥哥不时地瞅瞅身边的吃草的羊群,警惕地观察四周风吹草动的树林,既然无法去北京串联,就要随时做好与身边最大的阶级敌人——饿狼搏斗的准备,要像“草原英雄小姐妹”一样,保护好羊群,不让队里财产受一丝一毫的损失。每当夜幕降临时,哥哥总是要背上一大捆比自己的身材大好几倍的柴禾,摇摇晃晃地吆上群羊回家。
   父亲在紧挨着四叔家近两丈高的土崖上,用石灰面勾勒出一个约半亩大的正方形,他要在这古老的黄土崖上,生生地抠出个四合院来,然后再凿出几孔窑洞来居住。三十七岁的父亲在生活异常困难的年代里,勒紧裤腰带,浑身像上足了发条的闹钟,充满了使不完的劲,他又像老愚公一样,挥舞着银光闪闪的撅头,挖向厚重的黄土地。
   夕阳西下,硕大的太阳如同红彤彤的柿子,颤巍巍地滑向西山,它不忍看到父亲拼命般的挖土,想早早地回家去睡觉,眼不见心不乱。善良的彩霞姑娘将最后一抹亮光留给了舞动撅头的父亲。银盘似的月亮趁着最后一抹夕阳爬上了东山顶,急急地跃到中天。如银的月光洒在父亲的灰头土脸上,洒在被汗水冲刷出的一道道沟渠几乎扭曲的父亲的脸上,晶莹的汗珠在父亲的光膀子上一溜溜滑落,重重的砸在脚下的土地上,溅起一圈儿尘土。寂寥的夜晚里,不时地传来不知名的动物高高低低的鸣叫声,草丛里也不时地“扑棱棱”飞出惊恐的野鸟,同时回响着父亲粗重的喘息声、撅头挖在土崖上的撞击声和独轮车的轱辘声。月亮像个调皮的小孩紧跟着父亲来回走,为父亲照耀着寂静的土路。一朵棉絮般的白云紧紧依偎着月亮,不离不弃,为孤独的月亮作伴。多情的月光好想为父亲多照一会儿光亮,无奈地球无情的自转,将父亲推到了凌晨的黑暗中。“喔喔喔”鸡叫三遍了,困乏的父亲和衣倒在了半成品的窑洞里,在黑暗的夜空里沉沉的睡去。
   当晨曦的第一缕阳光穿过乾陵的山头,照耀在父亲红堂堂的脸庞时,精神焕发的父亲已经开挖了约莫半个时辰了。村里人取笑父亲是三十晚上撵月亮,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打心底里佩服父亲的顽强和执着。
   经过一个多月不分昼夜的挖凿,三孔崭新的窑洞被父亲打了出来。窑洞打好后,接着就用两指宽的撅头,我们称之为“线撅”铣窑,整个窑洞的墙壁上布满了排列整齐的线条。父亲利用晾窑的机会,又马不停蹄地用黄土打胡基(土坯)晾晒,再用干透了的胡基将窑门箍好,等窑洞晾干之后,接着用干黄土和铡碎的麦草和泥,用来泥窑。泥窑至少泥两层,粗泥一层,沙泥一层,泥好的窑壁光滑而平顺。最后安装上自己亲手制作的花格子黑漆红边子的门窗,我们终于有自己的家了,哥哥姐姐们欢呼雀跃,我也不失时机的出生在父亲新打的窑洞里。
   父亲的窑洞没有就此打住。当年分家时,奶奶跟着三叔过,看到父亲打了三孔新窑洞,不知为什么,奶奶非要跟着我们一起生活。父亲二话没说,利用六个晚上加班给奶奶打了一孔窑洞,直到奶奶去世都一直住在父亲给她打的窑洞里。
   我们家盖新房时已经到了七十年代,眼瞅着哥哥姐姐都已长大成人,父亲意识到该给家里盖房子了,谁也不愿意把自家的闺女嫁到窑洞里,最起码也要有一边盖的偏厦房。父亲带上自己的徒弟,上山割回葛条,编织成笆篱备用;再打十摞胡基(土坯)晾晒。一般一摞胡基五层,每层一百个,一摞就是五百个。这打胡基是个技巧活,必须找一个比较潮湿的地方,实在干旱就要用水浇一块儿地,放一块长约80公分,宽60公分的青石板,在青石板上放上木制的模子,在模子底撒上炕灰,再将潮湿的黄土装进模子,然后人跳上去,先用双脚踩实,再用青石凿成下大上小呈圆梯形的锤子,转着圈儿击打模子里的黄土,打一下转一下锤子面,等打瓷实了,胡基面儿光亮如镜,取下模子,搬起胡基放到摞子上晾晒,晒干后的胡基硬如砖块,乡下人就用这胡基代替砖头垒房子。一切准备就绪后,父亲就在我们家的前院,花了300多元钱,盖起了三间亮堂堂的偏厦瓦房,其骄傲程度不亚于现在盖小洋楼的农户。
   直到九十年代村里统一搬迁,我们才告别了窑洞,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农村。一行行一砖到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小洋楼拔地而起,玻璃窗子玻璃门映照着村民幸福的笑脸;两行雪松如同亭亭玉立的礼仪小姐,站立在街道的两旁,欢迎着四方来客,十几米宽的水泥街道里回响着富裕的赞歌。晚上,我们再也不用撵着月亮干活了,明亮的路灯照亮了魅黑的村庄。如今农村生活条件好了,活路却少了,机器收种几乎让人们失业了。农闲时节,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不但能挣回一家人的开销,还能让银行的存款数额不断上升。
   春天的田野依然是那么的迷人,桃红柳绿,草长莺飞,不知名的虫儿在草丛里悠闲地吟唱,吟唱着亘古不变的歌谣。已经抽穗的小麦像年轻美丽的少妇,随着温暖的春风轻盈的舞动着身姿。那缕缕春风调皮地抚摸着,年逾九十岁的老父亲胸前那飘动的美髯。形只影单的老父亲沿着新修的水泥生产路,再一次来到了早已被复垦的老庄子。
   那一孔孔窑洞依稀犹存,年轻时期的父亲在金黄的夕阳下挥舞着银光闪闪的撅头,推着独轮车跑在乡村的小道上,豆大的汗珠滚落在厚厚的尘埃里。那一道道银光照射在父亲那古铜色的脸膛上,照射在父亲那丝丝缕缕如烟的情怀里,它穿越黑漆红边的窗棂,照射在父亲的窑洞里……

共 33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首先向作者问好!父亲的窑洞承载着父亲一生的光辉历程和一家人的无数欢声笑语,如今的农村生活条件好了活路却少了,年轻人渐渐扔下祖宗的基业,在远方的大城市扎根生长。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将曾经一段在窑洞里生活的纯真往事运用情景描写的表达手法表现出来,部分情节运用当地的民间俗语使得相应故事情节的意境更加的贴近现实。坐在上座须发皆白的老父亲看着五叔家即将建成的小洋楼,感慨地说:“娶媳妇盖房,花钱没王。咱农村人把挣来的钱全用在了这盖房子、娶媳妇上了,我这辈子建了整整五院庄基,把不出的力都出了……”文章开头的这一段描写,将农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面对贫穷落后深深的无奈描写得淋漓尽致。父亲担心因分家而影响三叔的家庭,所以提出了搬出去住。这一段显示出父亲的勇于担当和爱护弟弟的责任感。同在一个屋檐下,怎能没矛盾呢?没住多久,两家的孩子在一个院子玩耍,难免发生磕磕碰碰,而且两家人进出一个大门,有好多的不合适。尽管是亲兄弟,嘴上不说,心里却不爽。父亲不愿因此伤了兄弟之间的和气,于是和五叔商议,还是搬出去为好。面对父亲的要求,五叔是百般推辞,父亲一生气,决定自己一个人打窑洞。为了早日打好窑洞,父亲暂时停下了自己的木匠活,揽来队上放羊的活路。停课造反的哥哥被父亲拦在了家,不许哥哥去北京串联,留在家里给队上放羊,把他腾出来,好打窑洞。哥哥眼巴巴的看着其他的红卫兵去串联,而他只能整日吆上羊群,爬到乔山之上,躺在枯黄的草坡上,嘴里含着苦涩的草茎,看着天上飞来飞去如羊毛似的白云,想象着红卫兵队伍在神圣的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接见的动人场面,想着自己要是也在那狂热的队伍里该有多好,说不定还能握到毛主席那温暖的大手呢!哥哥幻想的瞬间,也不忘瞅瞅身边的羊群,既然无法去北京串联,就要像“草原英雄小姐妹”一样,保护好羊群,不让队里财产受一丝一毫的损失。父亲要在这古老的黄土崖上,生生地抠出个四合院来,然后再凿出几孔窑洞来居住。他如老愚公那般在挥舞着银光闪闪的撅头,挖向厚重的黄土地。面对父亲的辛苦,连夕阳也不忍看到,便早早回家,眼不见心不乱。圆月爬上了东山顶急急地跃到中天,月光洒在父亲的灰头土脸上,洒在被汗水冲刷出的一道道沟渠几乎扭曲的父亲的脸上,晶莹的汗珠在父亲的光膀子上一溜溜滑落,重重的砸在脚下的土地上,溅起一圈儿尘土。月亮像个调皮的小孩紧跟着父亲来回走,为父亲照耀着寂静的土路。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一个多月不分昼夜的挖凿,三孔崭新的窑洞被父亲打了出来。一番装扮之后,一家人终于有了新家。不知为何奶奶却要突然跟着父亲过,面对老母亲的要求,父亲二话没说,利用六个晚上加班给奶奶打了一孔窑洞,直到奶奶去世都一直住在父亲给她打的窑洞里。转眼间到了70年代,家里要盖新房了。父亲带上自己的徒弟,上山割回葛条,编织成笆篱备用;再打十摞胡基(土坯)晾晒。待一切准备就绪后,新盖了三间亮堂堂的偏厦瓦房。90年代,村庄的统一搬迁,一家人告别了窑洞。春天的田野依然迷人,桃红柳绿,草长莺飞,鸟语花香,年逾九十岁的老父亲胸前那飘动的美髯。形只影单的老父亲沿着新修的水泥生产路,再一次来到了早已被复垦的老庄子。那一孔孔窑洞依稀犹存,年轻时期的父亲在金黄的夕阳下挥舞着银光闪闪的撅头,推着独轮车跑在乡村的小道上,豆大的汗珠滚落在厚厚的尘埃里。那一道道银光照射在父亲那古铜色的脸膛上,照射在父亲那丝丝缕缕如烟的情怀里,它穿越黑漆红边的窗棂,照射在父亲的窑洞里……。本文语言优美,运用情景描写的表达手法将社会主义建设新农村的伟大旗帜跃然纸上,另外运用详细生动的语言将上世纪农村的“打窑洞”、“打胡基”、“盘锅台”等劳动场景表达得活灵活现。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家人挤在一座窑洞里到父亲新打的新窑洞,再到70年代家里新盖的三间偏厦房,最后到宽敞明亮的新农村。这一系列变化,为我们呈现出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和西部大开发以来党和国家伟大决策对西北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部分桥段采用当地俗语的描写为本文增添不少色彩。文章情意浓浓,情真意切,拜读杰作,力荐共赏!【丁香编辑:樱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43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樱雪        2017-04-28 19:21:33
  虽然我没住过土窑洞,可通过老师文章的详细描写,仿佛我的童年就住在窑洞里一般。拜读老师杰作,祝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1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04-28 19:29:33
  谢谢老师精准到位的编按。谢谢。.
2 楼        文友:樱雪        2017-04-28 19:22:15
  夕阳西下,硕大的太阳如同红彤彤的柿子,颤巍巍地滑向西山,它不忍看到父亲拼命般的挖土,想早早地回家去睡觉,眼不见心不乱。善良的彩霞姑娘将最后一抹亮光留给了舞动撅头的父亲。银盘似的月亮趁着最后一抹夕阳爬上了东山顶,急急地跃到中天。如银的月光洒在父亲的灰头土脸上,洒在被汗水冲刷出的一道道沟渠几乎扭曲的父亲的脸上,晶莹的汗珠在父亲的光膀子上一溜溜滑落,重重的砸在脚下的土地上,溅起一圈儿尘土。寂寥的夜晚里,不时地传来不知名的动物高高低低的鸣叫声,草丛里也不时地“扑棱棱”飞出惊恐的野鸟,同时回响着父亲粗重的喘息声、撅头挖在土崖上的撞击声和独轮车的轱辘声。月亮像个调皮的小孩紧跟着父亲来回走,为父亲照耀着寂静的土路。一朵棉絮般的白云紧紧依偎着月亮,不离不弃,为孤独的月亮作伴。多情的月光好想为父亲多照一会儿光亮,无奈地球无情的自转,将父亲推到了凌晨的黑暗中。“喔喔喔”鸡叫三遍了,困乏的父亲和衣倒在了半成品的窑洞里,在黑暗的夜空里沉沉的睡去。
   这段将打窑洞的过程描写得恰到好处,晚辈佩服!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3 楼        文友:樱雪        2017-04-28 19:23:27
  那一孔孔窑洞依稀犹存,年轻时期的父亲在金黄的夕阳下挥舞着银光闪闪的撅头,推着独轮车跑在乡村的小道上,豆大的汗珠滚落在厚厚的尘埃里。那一道道银光照射在父亲那古铜色的脸膛上,照射在父亲那丝丝缕缕如烟的情怀里,它穿越黑漆红边的窗棂,照射在父亲的窑洞里……
   我的眼前呈现出一副老泰山站在窑洞前无限神往的场景,向老泰山问好!向老师问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3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04-28 19:28:36
  谢谢老师的精彩到位的点评!
4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17-04-28 21:06:30
  精彩的文笔令人赞赏!向老师学习了!祝老师创作愉快!!!
峥嵘岁月
回复4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04-28 22:04:05
  谢谢老师鼓励!
5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17-04-28 21:09:07
  文章精彩,编辑老师认真书写的编按十分到位,问候作者老师!问候编辑老师!期待老师的美文再次展现在丁香!
峥嵘岁月
回复5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04-28 22:04:44
  谢谢老师!
6 楼        文友:忆荒        2017-04-28 22:46:44
  好文章,编者按更是精彩,问候作者,问候编辑老师!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7 楼        文友:娇娇        2017-04-29 05:20:01
  父亲的窑洞,记录着走过的岁月。窑洞里的旧时光,有艰辛,有期盼,更多的是一种陪伴和幸福。父爱如山,对于家庭和亲人的付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传承着一种责任与关爱。
娇娇
回复7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04-29 07:10:51
  谢谢社长的精美留评与鼓励!
8 楼        文友:娇娇        2017-04-29 05:22:39
  樱雪编按好精彩!认真周到,使得父亲形象更加鲜活。
   感谢乔山分享你朴实亲切的故事,岁月静好,我们都要加倍珍惜!
娇娇
回复8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04-29 07:11:36
  谢谢社长!
9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04-29 06:25:54
  父亲的窑洞,父辈们为了生活,真不容易,现在想想,要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人的文章,向父辈致敬。
闻杰
回复9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04-30 08:26:54
  谢谢老师留评!
10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04-29 06:27:25
  亲情围绕,其乐融融。感动分享你的故事,亲情最美,故事最真。
闻杰
回复10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04-30 08:27:11
  谢谢老师!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