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吴起往事(散文)

精品 【丁香】吴起往事(散文)


作者:李自立 秀才,2815.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34发表时间:2017-04-30 09:40:15

【丁香】吴起往事(散文) 朋友,你到过陕北吗?你到过革命圣地延安吗?我去了黄土高原,我去了革命圣地延安,而且圣地延安、吴起往事,记忆幽深,久久难以忘怀。
   九五年初春,过罢正月十五,乡亲们踏上了务工的路途,我由于家事已经两年没出工了,于是在西安找了份工作,给建筑工地打扫卫生。老板说打扫一套单元房十五元,我觉得这钱很好挣,等土头土脸地一天活干完,老板又说打扫一天十五元,遇见奸商这样玩心计,我直接郁闷死了。想起九二年离开装卸队时,老领导说的一句话:“到了西安有事,就给老哥打电话。”于是,我联系了上了老领导,让他帮我找份工作。他刚见面就很爽快地答应了,让我回工地洗了个澡,带上随身衣物,随他去延安吴起上班。
   提起吴起,我从书上知道一点,有点印象,要真说起吴起这个人和地名,还真两眼墨黑,一无所知。
   我和单位的两位领导,还有一个工程师,坐着飞奔的切诺基吉普车,沿着西铜高速一路向北,领导们一上路浑然大睡。而没出过远门的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睁大了眼睛左右盼顾,看着沿路的风景。中午到了耀州,趁着午饭时间,我们溜达一圈耀州古城。耀州古城墙规模恢弘,气势磅礴,石城固本,四成连体,危楼栉比,石牌耸立,晨钟暮鼓,气势巍峨,折射出大州气息。药王山石刻、碑石横街,文字隽永。“北山锁钥”的耀州,自古以来是渭北高原的名城,历史悠久。下站很快就到黄陵,站在桥山脚下,远远看着那郁郁葱葱的柏林,遥望始祖长眠于此,油然而生一种敬仰和缅怀之意,让人想起几句诗“雨洗山偏净,风吹月未阑。光分千里碧,影落一池寒。只向云中觅,谁从水底看。高崖非采石,醉后捉为难。”边走边看,脑子里不断地幻想着革命圣地延安,红军长征落脚点吴起。下午三点抵达延安宝塔山下。延安宝塔,原名“岭山寺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年--77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现存宝塔为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重修,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年)和明万利三十六年(1608年)重修。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阁楼式砖塔。宝塔底层辟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北门内有阶梯,可沿梯登临塔顶。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进驻延安,在这里战斗生活了十三个春秋。杨家岭、枣园不眠的灯火,孕育了一个崭新的民族精神。这座延安古塔也成为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航标灯。趁着逗留机会,我东西张望,初春的延安城,春寒料峭,街道里头上撸着白色羊肚子毛巾的大叔大哥,感觉和书上、电影、电视里一样的亲切。抬头再望,巍巍宝塔依然屹立,精神不减当年,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红色根据地,中华民族这颗东方明珠,在这里冉冉升起。由于赶路,没敢久留。过了延安,到了枣园革命纪念馆,那些朴素的窑洞,独具陕北风格,那门窗,那院子里的大树,处处风景都披上了传奇的色彩。傍晚,车子上了志丹山脉,这里洛河环绕,石岩裸露、峭壁飞崖、地势险要、真可谓洛上奇峰,大家一边爬山,一边聊起当年先烈在这山山水水留下的脚印。听同事们聊传奇故事,我一脸好奇,只有专心聆听,他们指着,这山沟里总理打过仗。那个梁上,彭老总和国民党部队相遇,一家山上,一家山下,人马不敢喘气,听着都玄乎。在陕北这样的故事不计其数,可每个故事听起来都很新鲜。夜幕降临,山水披上了一层青纱帐,思绪随着山水飘逸,看着山峦,听着洛水潺潺,望车窗外天上繁星,无不陶醉。
   为了解伟人的抗战足迹,一到吴起,趁着买生活用品,顺便去趟书店,买本由王稼祥前辈写的回忆录,《毛泽东失踪的前前后后58天》,通读了几遍,这本书至今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架上,成为吴起之行的纪念。
   吴起县,当年叫吴旗,当地有个顺口溜“早穿棉衣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就是吴起真实写照,早晚温差特大。吴起位于延安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邻靖边县,西南邻甘肃省华池县。1819年,清朝在靖边县首次设立吴起镇。相传战国名将吴起曾在此驻兵戍边,为纪念吴起而命名。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此会师,结束长征。1942年,设立吴起县,后改名吴旗县。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为吴起县。吴起境内建有吴起广场,广场中心树有吴起雕像,这是后事。
   古人吴起,是一名文武全才的将领,军事上拥有卓越统帅能力、先进军事思想,他料敌合变、爱兵如子,吴起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历朝历代享有极高的赞誉。此外,吴起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通过改革使魏、楚两国富国强兵,在政治上的贡献也得到广泛赞誉。但是吴起贪恋功名,为取得成功不择手段。杀妻求将、为子不孝和好色的人格缺陷为这位文武全才的将领增加了人生污点,也成为文人墨客诟病的对象。此外,对于吴起执法严格、不近人情,用兵杀伐无度,造成横尸野、生灵涂炭的行为多有非议。就连大唐诗人白居易也曾写道:“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孟子、范雎、韩非、刘向、班固、曹操等历朝各代均有评价,褒贬不一。当然,我最敬佩的是郭沫若老学究对吴起的评价,"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永不会磨灭的人物,秦以前作为兵学家是与孙武并称,作为政治家与商鞅并称的。
   在吴起的西北有一个叫铁边城的小镇,这里曾经是西夏边陲小镇,因为西夏国公主赫连铁在此屯兵驻兵戍边,因此而得名,铁边城据史料记载始建于西夏(1058年),初名定边城,铁边城只是其中之一,西夏国首领赫连勃勃有三个女儿,漂亮的女儿们不爱红装爱武装,为了替父亲担忧,大女儿赫连铁驻守铁边城,其他两个女儿分别驻守琵琶城和山丹城。这三个姑娘中,大女儿赫连铁不但武艺高强,而且,熟谙音律,琴棋书画、能歌善舞,无所不能,在三个女儿的密切配合下,齐心御敌守城,外敌虽然屡屡侵犯,终没能得逞,所以,成为当地美传。铁边城不仅仅是传说,自汉朝以来,唐、宋、金、明,历朝各代都有 驻兵戍边,历经千年战火洗礼的铁边城,可以想象当时的繁荣昌盛。女王驻守铁边城期间,当地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女王死后,便被埋葬在铁边城内,世代受当地人尊崇,现有遗址保存——女王坟。铁边城在战乱年代和文革期间曾遭破坏,但似乎有女王护佑,唯独“女王坟”却未曾被盗。据说现在已经重新修复,成为当地一大旅游景点,今天的吴起也打起了红色旅游这张牌。
   吴起县其实规模并不宏大,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地带。主要以黄绵土、白土、红胶土和黑垆土为主。为了生产方便,过去乡亲们居住都沿川道两岸,靠山修建窑洞居住,居住很零散。说起吴起的窑洞,可是陕北的一大风景线,当地百姓修筑窑洞都是依山而建,选择土质比较坚硬修筑窑洞比较牢固,坐北向南采光较好,首先挖出窑面,再在窑面上一排挖出拱形窑口,窑口面不是太大,约三到四米,窑洞深约六到八米,挖成窑洞后安上门窗,门窗经过能工巧匠精心制作,雕刻有各种花纹,窗棂做成各种花型,很是别致,再贴上吴起当地各种手工剪纸,里边筑起土坯炕或者石板炕,凉晒三两月就算完工。看看吴起的窑洞,就觉得老先人智慧绝对不亚于现代科技,夏天外边太阳再毒,晒不透窑顶,冬天野外风寒料峭,不管天气多么恶略,屋内一片温馨,一直能保持十几度的温度,真是冬暖夏凉接地气。什么电热扇,暖气,空调,根本用不上,也不用愁电费,窑内的土炕或者石板炕和锅台连起来,如果做饭,炕也就热起来了。居住里边可真舒适,人还不生洋病。现在的高楼大夏简直无法媲美。经济好点的人家请上石匠,精心加工石头,刻上花纹,用石条箍窑洞更漂亮,跟平房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屋里边住人,窑洞顶上一层厚厚的黄土,碾压密实,夏天可以打场,冬天可以堆放柴火。院子里栽上几棵老榆树,夏天可以乘凉。院子大点的,还可以种菜,想吃什么就种什么,这些事城里人想都别想,比起陕北吴起的窑洞,城里买的的单元房简直就是给自己买了一个囚笼。每次看到城里的单元房房,家里的平方,我总会想起吴起居住窑洞的时日,想起黄米干饭,洋芋不拉子,洋芋擦擦饭,想起吴起的件件往事。
   吴起的土地,大部分分布在川道沿河两岸,算是上等地。山顶和半山腰里土地,种起来很费力气,一般都种了洋芋、胡麻、谷子之类的。为了方便收割,沿川道河流两岸,都种玉米、烤烟,西瓜、豌豆、荞麦之类,吴起的洋芋又大又白,而且不生虫。小麦有的地方能种,有的地方由于气候原因,不适宜种植。大米小麦主要从银川和内地运进。印象最深的,就是荞麦、西瓜、豌豆,每年一到春夏,满川道的荞麦,红杆绿叶小红花,极目四望,一片花的海洋,减苗时,减下来的嫩荞麦叶子,淘洗干净,太阳底下晒干,可以和地软菜包包子。等荞麦花开,遍地成了一个红绿相间的地毯,引得四方蜂农来放蜂,千万蜜蜂辛勤劳作,荞麦地里,一片热闹繁忙伴着蜜蜂采花的嗡嗡音乐,一片田园风光。勤劳的蜜蜂一个礼拜的辛勤劳动,蜂农就可以摇一桶蜂蜜,真可谓甜蜜工作。当然,这些仅仅过过眼福而已,如果等荞麦熟了,吴起的荞面,是名吃一绝,磨出的面粉,根本不像老家记忆里的荞面又黑又发青,如果不提醒你是荞面,你根本无法认出是荞麦面,雪白色亮。吴起街道买个活络机子,和好面,烧开水,做成活络,再来一碗吴起的羊肉汤,美味爽口,既营养又过了嘴瘾。记得那时候,最爱吃的就是荞面活络,一碗才两元钱,陕北老乡待人实诚,碗大份量足,既便宜又可口,一碗管饱。谁都知道,荞麦面可以做凉粉,吴起的荞面凉粉可是出了名的。干活累了,地头圪蹴下来,吃一碗浇汁凉粉,真是爽快,浑身得劲。提起吴起美食,不计其数,吴起的绵羊肉,只要煮肉,四邻飘香。吴起绵羊,因食当地独有的地椒草,(学名百里香),因此羊肉鲜嫩而不膻,肥美而不腻,低脂肪高蛋白,风味独特,回味悠长,成为吴起特产,闻名遐迩。在吴起没有雾霾,一年四季蓝天白云,没有污染,一切都是原生态,黄土高坡上的软草,适合绵羊饲料。软草不高多细草,草地里生长有很多野地椒、甘草、柴胡、黄芩等,绵羊吃了,营养丰富。所以,吴起的绵羊肉一直是抢手货,煮羊肉不需要太多的调料,煮出来味鲜肉嫩,色泽鲜艳,营养暖胃,一点都不腥膻,想起来口水难收。吴起美食岂止这些,荞面、油饼、杏、川道西瓜、洋芋擦擦,洋芋不拉子......如今想起来,真想再去品尝吴起当地名吃。享受舌尖吴起之美。
   更重要的是吴起的传奇色彩,我因为工作原因,顺路经常去吴起县城。巍峨的胜利山(过去叫平台山)下,建有吴起革命纪念馆,在那里有毛泽东主席和张闻天的故居,更有长眠地下的二百多名革命烈士。站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前,我的脑海里一幕幕,就像过电影,久久难以平静。最让我敬佩的是,毛主席到了吴起,他说过的一句话:“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多么经典的一句话,中国红色革命经过五次反围剿浴血奋战,爬雪山,过草地,历时三百六十七天,先辈们用自己的双脚,整整丈量了二万五千里路程,沿途忍受饥饿,受尽冷冻严寒,写就了历史上有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写就了历史的光辉诗篇,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落脚点。在这里,曾经召开过吴起镇会议,会议向全世界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完成。提出以吴起镇为中心,整顿部队,壮大部队力量,安排计划了红军当前中心工作。吴起,成了当时的中国红色革命的战略转移点。她既是红军的落脚点,又是陕北苏区粉碎敌人新围剿,开展西北苏维埃运动,开展神圣的民族革命运动的一个新起点。这些伟大壮举,在中国历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吴起老百姓每当提起中央红军,提起毛主席,总是滔滔不绝,三天三夜都有说不完的话,兴奋地劲头有增无减,激励人心,让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当时,我先在白豹乡油井上班,那时我才二十八岁,那里老乡都叫我小李子,因为爱看书,工作闲暇,那些个陕北说书的窑洞场面,总能看到我的身影。起初的陕北说书都是些黄段子,后来新中国解放了,说书段子大多改编的是关于翻身见太阳,赞美家乡大美河山、传统历史名段。说书最有名的就是传说中的韩启祥师傅,韩启祥在延安百姓口里传的可谓神乎其神,据当地人说,他给毛主席和中央领导说过书,他从陕北延安把书说到了北京。听说是一个瞎子,但很有名气。我当时在吴起,就听邻居许家老四的丈人说过几场书,主要说的是杨家将里的故事,都是传统本子,虽然没有传说里的韩启祥有名,但听起来也很有味道,这陕北说书也是陕北百姓农闲,饭后茶余的娱乐名目之一,几个人围一个圈,有一把三弦,略懂音律知识,再搞来几个锣鼓之类的打击乐,就是书场子了。许老四的丈人还曾经让我给他改本子,关于杨家将,我就看过几场秦腔戏和几本连环画,对杨家的传奇故事,那有陕北人知道的多,加上自己的文字水平,根本就拿不出手。即使让我听人家说书,由于方言的关系,偶尔也是含糊其词,似懂非懂,别说改角本,最终委婉地谢绝了,没能满足大爷的愿望。现在想想,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微弱,但时不时去听一两场,来打发时间,还是乐此不疲,觉得很有地方特色,别具风格。如果有机会再去听陕北说书,那真是人生一种美的享受。

共 657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如同放电影,让读者随着他优美的文笔走进了吴起革命老区。故事从上世纪的95年开始,“我”在西安打工,被老板黑了一把,于是找到以前在部队的老领导。源于老领导的照顾,“我”跟随其踏上了前往革命老区的道路,也跨进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第一站在耀州区歇脚吃饭,参观了耀州城古老的城墙,驰名中外的药王山等古迹,接着在革命圣地延安参观了巍峨的宝塔山。对于宝塔山,作者引古论今,侃侃而谈,从宝塔山的前世今生谈论到中国革命的摇篮,令人叹为观止。到吴起后,又从吴起县名的几经变更到地理位置的军事要塞价值以及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落脚点,并引用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既说明了工农红军从此要在陕北这块厚重的红色土地上扎根发芽,又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起点,更是中国革命的出发点。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如数家珍,从吴起的历史说到了当地的小吃,从当地的土地特点说到了吴起的当地文化,既有陕北著名的说书,又有高亢激昂原生态的信天游,还有名扬中外的剪纸艺术等等,令人陶醉,让人向往。如今那一座座,一排排的油井、抽油机就是吴起人民为我国振兴工业输送血液的大动脉,老区人民如同母亲一样,为了孩子贡献出了自己的所有财富,尽管贫瘠却倾其所有。“回想起吴起的日子,吴起的往事,历历在目。和蔼可亲的老区老乡,还有那里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那传奇而又动人心魄的故事,那常年哗哗奔流的延河,魏巍屹立的红色革命导航标宝塔,所有革命先烈走过的羊肠小路,行行足迹。我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久久难以放下自己的心事。真的好想,好想再回一次延安,再回一次吴起,去看看那里的乡亲,那里的山山水水,那里的一草一木,品尝那里的米酒,吃那里的荞面活络,重温过去流金岁月......”读罢老师的作品,读者们也想到老师笔下的吴起去看看,去感受一下老区那红色的革命精神,看一看那儿具有传奇色彩的山山水水,看一看那儿“头上撸着白色羊肚子毛巾的大叔大哥们”,领略一下塞北的美丽风光。感谢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份陕北的文化大餐,余味无穷,绕梁三日。倾情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丁香编辑:乔山人】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506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04-30 09:45:20
  老师的作品气势磅礴,如滚滚的黄河至天地间奔涌而来,滔滔不绝。拜读佳作,感受颇深。感谢老师的大作让我如食佳肴,美味连连,余香绕舌,久久不能散去,令人陶醉。
2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04-30 10:16:21
  感谢采用一拙作,谢谢老师
3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04-30 10:17:14
  谢谢老师鼓励支持,谢谢,感恩。
4 楼        文友:易名        2017-04-30 10:36:30
  拜读佳作,问好李老师!节日快乐!
5 楼        文友:天使的左翼        2017-04-30 11:06:05
  重走革命根据地,那里的山山水水是毛主席走过的革命道路。读起来倍感亲切,江山是老区革命先烈打下的,看到如今旧貌变新颜,感慨万千。
天使的左翼
6 楼        文友:天使的左翼        2017-04-30 11:08:30
  五一小长假,能够欣赏到如此深刻的美文美按,是一种享受,和激励,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能够坐在温暖的屋里,享受今天生活的美好,珍惜啊。
天使的左翼
7 楼        文友:林易峰        2017-04-30 11:15:38
  洋洋洒洒几千字,读的热血沸腾。革命成功了的今天,重走革命路,感受当年的一份艰辛与激情。走一路,看一路风景,尝一路美食,风景,精神,坚定,一切都是好故事。
8 楼        文友:林易峰        2017-04-30 11:17:36
  最敬佩的人就是毛泽东,他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了天灾人祸,与天斗,与地斗,与强大的敌人斗,因为坚持,和又革命老区人民的支持,革命才不断地取得胜利。
9 楼        文友:林易峰        2017-04-30 11:18:10
  丁香的美,就在于文美,编辑按语美!
10 楼        文友:林易峰        2017-04-30 11:18:35
  当然,跟评也美,夸夸跟评,哈哈!
共 23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