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赤子之心守护净土 实干脚步踏出辉煌(散文)

编辑推荐 【春秋】赤子之心守护净土 实干脚步踏出辉煌(散文) ——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发展之路


作者:我是小样儿 童生,533.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77发表时间:2017-05-13 20:44:56
摘要:今年是佛骨舍利子出土30周年,佛文化的发展,同样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


   三十年沐风栉雨,三十年春华秋实。对一个人而言,三十是而立之年;对一种文化精神而言,三十年历久弥新,愈发清香。
   三十年前,考古队在陕西宝鸡扶风发现法门寺地宫,佛指舍利重见天日。几经周折,佛教界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佛祖真身指骨舍利终于显身。那一刻,珍藏千年的宝物如一颗灿烂的珍珠,耀动了四方。
   经过考证,这枚佛指与志文碑上所记载的完全吻合:中间有纹,纹并不彻。法门寺地宫所藏的四枚舍利,一枚是真身佛指,是灵骨,另外三枚玉质佛指是影骨。影骨既是灵骨的复制品,又对灵骨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佛骨真身的客观存在,让千千万万心存敬仰的人们大为振奋,喜极而泣,内心清澈明朗,美好寄托得以延续,终得偿所愿,相印于心,念念不忘。也就是在那一年,1987年,这一尘封了2000多年的中华文化珍品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释迦牟尼佛的指骨舍利,有着异常深远的价值和意义。佛指骨舍利在陕西法门寺的真实存在,更具文物价值和文化内涵,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意义更是不言而喻。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赵朴初先生赞颂说:“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2004年,联合国评定法门寺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文化是传承,更是发展。2009年5月9日,佛教圣地法门寺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在法门寺佛文化景区举行,这被称为是对中国佛教历史文化的一次重大盘点,也是对佛门圣地的一次文化重建。合十舍利塔作为世界上最高的佛塔,已成为世界佛教的文化标志。至此,“倾力打造全球唯一在佛指舍利护佑下的佛文化主题大型人文纪念园”这一伟大梦想正在不断成为现实。
   根植优良传统打造世界佛文化之都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就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发表了观点,他强调:“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历尽磨难,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神。”
   同一天,习近平主席还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他说:“中国要成为和平、可亲、文明的狮子,最根本的,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而在中国文化复兴的征程上,中国佛教可谓天降大任,任重道远。”
   时光追溯到东汉时期。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桓灵年间,距今有近1800年的历史,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独具特色的重要节点。遥想当年,李唐王朝尊奉舍利,弘建地宫,那时,关中塔庙祖庭法门寺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家寺院。
   纵观历史,守护法门寺,是中华民族的一段沧桑史。一代代中国人,在岁月变迁中,坚守信念,静守法门,永护佛骨,怀抱赤诚,福佑后人。法门寺如一位岿然不动的老人,在衰落与辉煌中,在困境和光明中,见证和讲述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和复兴梦。
   千百年来,中华文化发展了佛教思想。自1992年以来,佛指舍利先后被迎请至泰国、韩国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瞻礼供奉。每年都有百万人到法门寺瞻仰朝拜、探寻佛理、旅游度假,世界佛教团体多次在此举行聚会,多国政要前来观光访问。
   “十年磨一剑。”十年前,2007年3月,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将法门寺文化景区打造为中国佛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文化世纪工程,进而发展成21世纪世界佛文化中心”的重大决定。从决定被宣读的那一刻起,法门寺文化景区再次迎来了它的新生,从那一刻起,法门寺文化景区注定更加不平凡。省委省政府高层建瓴,为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发展和未来指明了新的方向。
   接下来的几年,法门寺文化景区未雨绸缪,快步前进。从2009年开始,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全面部署,加快发展步伐,加强对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的开发与保护,加大对佛文化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着力将法门寺佛文化推出陕西,推向世界,让世界真正了解“千载佛家圣地,万世人文经典”的法门寺,让世人切身感受佛文化的博大精深。
   法门寺佛文化景区自建成开放以来,先后接待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昌智、严隽琪、张宝文,全国政协副主任杜青林、何厚铧、卢展工、王家瑞、马飙,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司马义·铁里瓦尔地、桑国卫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缅甸前总统吴登盛、尼泊尔前总统亚达夫等数十位外国元首。
   “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文化融合在一起,共同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法门寺佛文化景区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中华民族文化,将景区建设为坚守文脉传承的主要阵地,将景区打造成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将景区发展为落实研学旅游的示范基地。从文化入手,从景区发声,从个人做起,从细节着手,自觉当好中华文化的承载着和传播者,让文物活起来,传递‘陕西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的前提条件下,从细微处持久发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让中国优秀文化沁入人心,生生不息。具体说来,要潜心将景区打造成三大中心,分别是万人心神向往的朝拜中心,佛文化发扬光大的交流中心,以及安顿心灵的修行中心。”陕西法门寺佛文化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卫东这样说道。在张卫东看来,以高度的自信和自觉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景区刻不容缓的责任,是景区的社会价值和责任担当,也是景区心向往之的幸事,更是对民族历史的尊重和思考,是社会公益的再次回归。
   张卫东说,对待历史文化传统,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进行细致梳理和深入挖掘,融合,继承和发扬,做到古为今用,使之更好地为当今社会服务,为国人提供精神食粮和心灵慰藉,提供文化支撑和人生智慧,影响和感染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形成“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良好社会氛围。
   坚持与时俱进助力景区管理体系
   走进法门寺佛文化景区,慈悲柔和的佛教音乐缓缓升起,悠扬缓慢,林荫大道散发出桂花的香味,让人心旷神怡,闭上眼睛,置身于干净整洁的法门寺佛文化景区,清净之心和安宁之感顿生。在这里,国内外、祖国大江南北的游客可以真正慢下来,静下来,松下来,闲下来,拥抱自然,回归自我,酣然休憩。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法门寺佛文化景区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贴近人的内心,尊重人的精神需求,以优良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人心向善的美好愿望为期盼。建立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景区,从一开始就具备了持久的生命力,渗入了不竭的发展源泉,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近年来,景区旅游人数不断上涨,景区知名度不断提高,旅游人数承载量和旅游市场的新需求,折射出旅游市场的高速扩张,也反映了景区日益高涨的品牌效应和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
   景区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力量,持续完善自我。期间,景区主动出击,寻求更大突破,完善管理体系,提供优质服务。景区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扶风县、博物馆、寺院参与景区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景区一票制经营机制、一站式导游服务等措施巩固深化,发展合力增强。2012年,景区开始“一站式”讲解服务,结束了法门寺1988年开放以来讲解服务分段讲解的局面,申请将舍利塔一层作为宗教活动场所,依法有序开展佛教活动。
   按照省、市安排,从2010年正式,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启动创5A工作,2012年5月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旅游局初验。属地管理后,景区环境面貌有了显著改观,管理服务水平大幅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创建工作。2013年10月通过国家旅游局景观质量评价,2014年通过国家旅游局暗访检查和现场验收,2014年10月11日正式获批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宝鸡市国家5A级景区“零”突破,标志着景区进入了国家精品旅游景区行列,是景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景区先后获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景”等10多项全国性荣誉。发展过程中,景区管委会坚持从优化旅游环境、强化宣传推介、丰富旅游产品入手,吸引游客增效益。结合游客需求,景区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增添了法门寺历史壁画等新的旅游产品,建成了停车场自动收费、自动售取票、智能门禁系统,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新建了集购票、导游、咨询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游客中心,提升了景区内部设施档次和服务功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真正达到了享受乐趣、放松身心的目的。
   “岁月峥嵘,而屡更精力勤劳。”回首过往的岁月,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工作人员筚路蓝缕,胼手砥足,一路跋涉走到了今天。从一开始外界的不解和质疑到各方赞誉与支持,
   从最初的毛坯荒凉到金碧辉煌,从人迹较少到游人如织,从万事开头难到水到渠成,景区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承受了外人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压力。
   “人间正道是沧桑!”多年来,景区工作人员坚守一线不动摇,困难面前不退缩,压力面前不言苦。有的工作人员,家在西安,工作在扶风,长时间才能见到家人,节假日也不能和家人团聚。这样一群长期扎根一线的景区工作人员,任劳任怨,咬着牙咽下泪,坚持埋头苦干,用事实展示形象,用行动践行使命,用真情领悟真谛,真正做到“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懈奋斗”。
   2013年以来,景区发展迈入新的阶段。景区完成运营企业增资扩股工作,景区经营主导权由曲江移交宝鸡市,实现属地化管理;用于解决景区债务问题的协调资金也到位;管委会加强沟通协调,确保了景区内部干部职工队伍思想情绪稳定、生产生活正常,总体保持安全稳定。景区召开属地化管理工作会议,对景区运营企业业务交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推进景区属地化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为提升软硬件设施,管委会特邀挪威船级社讲师开展内审员资格培训,组织了《赢在执行》系列主题培训等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参训人员达500多人次,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和服务游客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敬造十八罗汉圣像,建成法门寺佛学院综合楼,硬件设施继续改善。圆满完成重大接待任务。完成省、市安排的中央文明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检查组,原国民党副主席、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等近两百次批次、千余人次重大接待任务。协调景区、博物馆、寺院三方化解分歧、理顺关系,维持“一票制”合作经营机制正常运转。
   职工陈敏艳,2009年来到景区,从安保部的一线职工,经过在采购部、经营部等部门的历练,成长为一名主管。“与其说是我把青春奉献在景区,不如说是景区让我的青春多了色彩。”陈敏艳说,刚毕业来到景区,很多工作都很生疏,景区的领导、同事给予她关心和鼓励,景区为职工提供了标准化的宿舍和通勤车,职工用餐保质保量,为职工带来实实在在的便捷。
   “刚来的时候,工资不足千元,后来涨到千元以上,逐步接近两千元。2014年属地管理以后,收入更为客观,我很知足。”陈敏艳说,像她一样的80后职工很多,景区为大家办理了完善的社会保险,为职工解了后顾之忧,广大职工能够安居乐业。“我想说,我有信心也有勇气与景区同成长、促发展、共荣辱,没有景区就没有我,景区是我职业生涯的平台,是锻炼我提升的场所。”说到这里,陈敏艳的自豪感已溢于言表。
   “法门寺佛文化景区的发展,将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程,稳扎稳打,实干苦干,踏踏实实做事情。”张卫东表示,“十三五”期间,景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要求,围绕宝鸡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按照“完善佛区、推进僧区、启动法区、发展综合服务区”思路,深化管理运行机制改革,积极开发旅游市场,全力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佛文化景区,力争到2020年,景区年接待境内外游客3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突破2亿元,法门寺佛文化景区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佛文化之都在换挡提质中更加精细化,更加人性化。
   文化工程引领倾力造福一方百姓
   “我个人很知足,这是一个集体,有组织有纪律。有了称心如意的工作环境,有了能够融入的团队。工作于我而言,不仅仅是提高了收入,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提升了我的生活品质。没有景区,我没有机会接触这里的一切。”46岁的郭秋芸是景区餐厅的一名后厨,来景区工作有5年的时间。以前的她,生活没有保障,处于奔波状态。来到景区工作后,她学会了待人接物的礼仪,掌握了多方面的才艺,整个人也变得自信了。郭秋芸的爱人张志杰,是景区的一名保安。上班地方离家较近,方便他们照顾家里的老人。郭秋芸说,她很知足,也很珍惜这份让她开心的工作。

共 687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佛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对人类历史有深远影响。这篇文章,介绍了有关法门寺以及佛骨舍利子出土等情况。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详细介绍。让读者在领略作者的虔诚的同时,了解了关于佛教的一些知识。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