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人间有味是清欢(散文)

精品 【风恋】人间有味是清欢(散文)


作者:梅清欢 秀才,2073.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96发表时间:2017-05-20 00:13:39


   他那简单的手艺让祖父年轻了十岁,我那时可真是觉得欢喜。
   “我以后不跟母亲去剪头发了,我也要在这里剃头发。”有一次我这样说。
   剃头匠和爷爷都笑了。
   “小姑娘,我可只给老头子剃头发的啊……”,他叫来剃头的人老头子,叫得那样随意,那样素朴。
   弹棉花的家中飘着满屋子的棉花,“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这是街道里最曼妙的一帧风景。我永远都记得祖母将那些破碎的棉絮拿到棉坊里,让一个叫老张的人弹出一大床棉套。
   老张的棉坊不大,但是满屋子里都是棉絮,白白的棉絮飞起来,漫天飞舞,飞到老张的棉布衣衫上,头发上,睫毛上,就连房梁和墙角上的蛛网也飘荡着棉絮,美丽极了,简直就像是一个童话世界。
   我喜欢那些老年人花费好一番功夫弹出的棉套,那里面有手艺人朴素的真诚。做成盖被子,绵软而结实,比现代的太空棉温暖太多了,晚上盖在身上,踏实而温暖;做成垫被子,睡在身下,比席梦思更有生活的美意和手艺的诗意。
   祖父也是手艺人,他是木匠。我幼时在家乡还看见过祖父为家里添置家具。他去后山上砍回一颗树,用刨子、钢锯、墨斗、角尺等工具做各种家具,不消半日,圆柱形状的木头就变成了桌子,椅子,箱子,或是衣柜。那是我见过的最神奇的手艺。
   祖父还会在做好的衣柜上用有颜色的漆漆上各种色彩的图案,或是喜上眉梢,或是花开富贵,或是青松迎客,或是鸳鸯戏水。祖父漆上的图案,过了很多年依旧鲜亮如初,不曾因时光而黯淡。那些亮丽的色彩,从不因岁减,不以物移。
   我曾跟祖父说,若是以后我出嫁,什么都不要,只要你做的五六十年代的红漆大箱子,里面装满喜相逢的背面,绣上大朵的万寿藤和艳丽的牡丹。祖父说好,说老屋里那些他上个世纪做的东西都留给我,那都是他的手艺,只留给懂得珍惜的人。
   祖父最拿手的,是用竹子做成各种物什。春日里竹笋的外衣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的动物,栩栩如生,可让儿时的我欢喜上好一阵子。待竹笋长成凌云的翠竹,便可削竹为笛,吹一曲丝竹清音;亦可砍竹做筏,摇荡在一池碧水里,撑杆钓清欢。
   我极爱听祖父吹笛子,儿时落雨时节,是祖父最为闲暇的时候,我会缠着祖父在檐下煮茶听雨,抚琴弄笛。彼时祖父手拈自己亲手做成的竹笛,伴着滴答的雨声,一曲曲清音便缓缓流出,丝竹的清音入耳,比得上我此后在人世间听过的任何音乐。我在一旁升起炭火的红泥小火炉,便为祖父温酒,为自己煮茶------
  
   四、尘戏
   老街里有一个很小的戏院,很老,很破败,斑驳的戏台上爬满的尽是岁月的沧桑。
   听老人们说,当年明清时期昆剧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这个戏台便被搭建起来了。后来随着岁月的更替,这里上演过很多种类的地方戏曲,都是一些老年的艺人在演。他们穿着华丽的戏服,浓妆艳抹,在舞台上演绎了百年悲欢,千年离合。即便是抗战时期,这台上的折子戏也不曾落幕过。也许那个时候,这戏台上的一出出是乱世风云里百姓们唯一可以忘了离乱,忘了纷扰,在他人的离合悲欢里找到情感依托的东西。因为人生无常,战乱的时代更让人惊觉人生如梦,也许前一刻还鲜活的生命,下一刻就会变得鲜血淋漓,不知所踪。所以他们将自己放逐在舞台上华美的戏里,像庄周梦蝶一般,忘了真实的居所,忘了究竟是梦还是痛。
   老人们又说,这戏台上不仅上演过如许多的古典戏曲,建国后也上演过样板戏。那个时候,人们也很爱看,每每有演出,都是万人空巷的局面。只是后来随着十年动乱的加剧,戏曲这种“靡靡之音”便逐渐绝了影迹,昔日里人人争相看戏的情景再不复当初了,连同唱戏的人也一起消失不见。失去了人烟的戏台逐渐冷清,逐渐荒芜,短短十来年,它便在细雨中,在霜雪里,苍老了容颜,披上了皱褶的外衣。
   还好十几年后它又焕发了生机,人们将舞台修缮一新,又重新吹起笛子,敲起锣鼓,穿起戏衣,继续唱戏了。一唱,便唱到了今时今日。
   老街里的戏台经岁月更迭和朝代更替,更是历经了人世悲欢,浮生冷暖,如今依旧静静的矗立在老街拐角处的角落里,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对老街不离不弃的人们。
   如今,来这里听戏的人并不多,听戏和唱戏的也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年轻人哪里有这样的闲心。看一场电影两个小时,而听一出完整的戏曲最短也要一整个上午和下午,连续要听好久。
   唱戏的老人不穿戏服了,也不涂脂抹粉了。台上是头发花白的老人,穿棉布衣衫,翘起兰花指,每一个程式,每一句唱词,都极为认真。唱念做打是他们最完美的表达,生旦净丑是他们最恣意的情愫。
   戏曲是一种慢生活,一个字要唱好久,最长的要唱上三分钟,抵得上一首流行音乐的时间了。现代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是受不了如此拖沓循环的音调的,唯有那些老人,有如此闲心闲性,也唯有生活在黛瓦白墙,青石小巷里的老人才会如此倾情,如此风雅。
   台上的人慢慢唱着,余音绕梁,婉转生香,不管台下有没有人,他们只唱给自己听。台下的看客随意的坐下来,手里握着一把小茶壶,摇晃着脑袋随着台上人的腔调便轻而易举的入了戏,痴了迷。
   闲散的心情,宁静的风物,台上痴情的人,台下痴心的人,这是老街里不可不看的,最为曼妙的风景。
   我记得有一个年轻人,他痴迷于戏曲,最喜欢演《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听祖父说他放弃了大城市里高薪水的工作,回到故乡小城里的老街,他在这里做了一名小学老师,说是这样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跟老人学唱戏。
   我放学回家的时候要路过那个小小的戏院,每次总能看到他眼神忧郁、风情万种地扮演杜丽娘,唱着“偶然间心似缱,在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
   他从二十八岁一直唱到三十八岁,整整十年都没有离开过老街。他真的将生活过成了一种戏曲的风骨,他教书、唱戏、养花、种草,有时也画画,画他自己养的那些花草,然后随手送人。
   他也曾送给我一张,是一幅垂枝朱砂梅。他说他喜欢垂枝朱砂梅,又直又硬气,从不低头。
   三十八岁的时候他还穿着戏衣,点翠娉婷的在台上唱:“原来姹紫嫣红,似这般都赋予了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他是三十八岁的杜丽娘,风情万种,挥舞着水袖,吟哦着唱词,活在他的后花园里。
   我每次经过都会呆呆地站在台下,静静地听他唱,直到天黑才不得不回家。最喜欢下雨的日子里,台上只有他,台下只有我,四周只有黛瓦白墙。我曾迷恋过他很多年,他身上的气息与老街太过吻合,不争不抢,不言不语,只是敢于做自己最喜爱的事情。
   我想,老街便是他的桃花源,是他穷尽一生,倾尽一切,想要抵达的桃花源和想要寻觅的清欢。
  
   五、禅心
   既是老街,自然少不了寺院。故乡里的老年人大多相信佛,说他们迷信执着也好,痴迷愚昧也罢,他们愿意信。
   初一十五,很多老太都提篮去寺院里许愿。他们在香火缭绕中磕几个头,口中念念有词,许下平安喜乐的愿望,便会觉得心安。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此这般不过是为了求得一个心安。他们相信,大雄宝殿里的佛祖听得见民间疾苦。
   老街尽头的那座寺庙叫白云寺,寺里其实并没有一个和尚,只有一对信佛的老夫妻在那里守着香火。我倒是觉得这样很好,与其像大多数寺院里一样放几个“职业和尚”,还不如让真正愿意守候寺庙那一方庄严净土的人来守候。
   那对老夫妻离开住在大城市里的儿女回到老街,守着这座寺庙,栽些花草,种些瓜果,时光过去,岁月静好。
   平常的日子里,来寺庙里许愿和上香的人都去他们那里买香烛,他们卖得很实惠,最贵的香火才不过十块钱,几乎是不挣一分钱的。他们不靠这个挣钱,只是愿意回来守着老街里简单朴素的日子。两位老人每日里为佛祖菩萨拂去满身尘埃,添添油,扫扫灰尘,这便是他们日常的生活。
   老街里的寺庙不像在闹市里的那些寺庙,一进去就有各种管理人员向你兜售香火,每去一个佛殿,还没有看到佛,倒是佛殿里手捧着香火的俗人一路纠缠,非得叫你花几百块钱上几炷香不可;还有一些身披袈裟,肥头大耳的僧人,在寺庙门口摆着地摊,兜售什么福袋、佛珠手串、菩提子之类,让人看了就心生厌烦。逛完寺庙,灵魂不仅没有得到洗礼,反而更加世俗和烦躁。这也难怪大多数中国人提起汉传寺院就是呵呵一笑,因为个中猫腻都不言而喻。
   我素来喜欢去幽静的寺庙而不喜欢去闹市里的寺庙,总是觉得佛家需清修,处清静之地才可静心禅修,物我两忘,且闹市中的寺庙多少有些滑稽,有些格格不入,反而让人生不起敬畏之心。到底有多少是真寺庙,有多少又是假寺庙,众人心中自是明朗的。
   倒是像老街尽头那样的一些寺庙,给人落尽繁华,尽显真纯的感觉。不需要久远的历史,不需要厚重的文化底蕴,亦不需要有多少高僧大德,只要还有那么几个人是真的在虔诚修行,不忘佛祖最初的教诲就足够了。佛在心中,信佛之人最重要的是心诚,心诚了,意也就到了。就像我相信故乡老街里寺庙中年年守候着的那对老夫妻,他们的虔诚胜过了多少身披袈裟,却心在红尘,被五相所扰的自命为僧人的俗人。
   有一年我回家乡,跟朋友去老街里的寺庙,我们在大雄宝殿外看见一个正在抄写佛经的女尼,她写得很认真,用红色的朱砂写楷体的《金刚经》,旁边还有《心经》,《药师经》等经书。我虽不懂书法,她也未必懂得,但她认真写出的佛经真是好看,一笔一划,一撇一捺都写得极为认真,慢慢地写,不急不躁,写好一个字再写另一个字,光就是这样认真的态度我就觉得她写出的字格外秀气而轻盈,又充满了清净之气。我们走近的时候她并没有发现我们,直到我们走进去又出来的时候她才看见我们,她朝我们微微一笑,然后低下头继续抄写经书。我本想跟她说几句话,希望从中窥探一些什么,但是看着她埋首写书的背影我又不忍心去打扰这一份宁静的美好,遂朝着她行了合十礼就走了。
  
   六、清欢
   闲适安宁,无有烦忧,这是故乡老街人的气质;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是故乡老街人日日过着的寻常的生活;素朴无华,清简从容,这是故乡老街人不变的守候;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是故乡老街人将日子过到世事忘机,红尘无扰的淡定。我想,人间大美便是这般宁静的模样;人世清欢,也是这般清宁的模样。
   乡里并没有多少名人,因而免去了世人匆忙的追寻与无端的惊扰,更能在这个愈来愈浮华,愈来愈凉薄的人世间守候着一份恬静淡然。在这里,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不重要,风华绝代的历代名人不重要,彪炳史册的建筑群落亦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老街自身的幽然气质,宁静风骨。
   它有凤凰古城的山情水貌,有江南小镇的烟雨迷离,亦有大理古镇的独特风情。有青石板路,有乌衣长巷,有在风雨里飘摇的小茶馆,有在寒风中静静燃着的红泥小火炉;亦有卖花的老妪,把茶听雨的老太,挥舞着水袖的戏子------
   我想,这是桃花源,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桃花源。当年陶渊明挥笔写就《桃花源》,为多少后世之人筑起了梦的长廊,让他们撑杆寻梦,只为有朝一日可以抵达彼岸桃源。时至今日,宣纸上依然流淌着翰墨,那墨迹未干的桃源在后世依然是人们心中遥不可及却又始终无法放下的梦境。
   有很多地方都争做桃花源,我家乡的政府也争过,因为家乡真的就有一个地方名叫桃源,自古如此,从不曾更改过名姓。更因为那个地方淡然宁静的气质与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桃源太过相像。仅是老街便已然是这般清简从容的模样,更不用说那处名叫桃源的地方了。
   陶渊明当年写下的桃源到底在哪里我们无从知晓,也许真是我的家乡那个叫做桃源的地方,也许是这世间其它的返璞归真,可以让诗人忘了世事人情,忘了岁月凉薄的地方,更或许,那桃源只存在于他的心中,是他的生活理想与政治理想的化身,是他穷尽一生,想要抵达的清欢。但是我想,这些都不重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于世不重要了,若是存在那么到底会在哪方净土亦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陶渊明将一身诗意悠然、素朴抱真的情愫留在了悠悠天地间,煌煌历史中,无论时光老成何般模样,桃花源都在我们的心底,是苏轼笔下的清欢模样,从不曾远去。
   我曾说,等我老了,就回故乡,在老街里找一座简洁的小楼住下。推开虚掩的韶光之门,抖落一地细碎的尘埃和斑驳的阳光,那便是人世间无言的清欢。
   我不必担心等我老了,老街便荒芜得没有了人烟,因为年年岁岁,总会有一批又一批老人敛去虚浮,丢掉疲惫,回乡里的老街喝一盏清茶,买一枝青花……
   我想,等我老去少年心,便放下俗世功名富贵,舍掉红尘爱恨情仇,为寻觅一点清简的清欢滋味而回到乡里的老街。在那里,我可以做一回陶潜,梦一回桃源;亦可以做一回苏子,拾捡点滴清欢,在无涯的时光里开始和终了我一生的故事……
  

共 10050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品描绘了一个清淡、和谐的世界,和一群淳朴、善良的人。老街是童年的摇篮,梦开始的地方,闲适是老街独有的特质。城市变迁中,老街保留下来了。新城的快生活,和老街的慢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作者心中,独爱后者。老街的闲适在作者的心底滋长生根,古诗词的田园在这里得到验证。老街于作者而言,如同陶渊明的桃花源,和苏东坡的南山。清晨从一杯清茶开始,茶禅一味,老街的时光缓慢而从容。所有的这些,用“清欢”概括恰如其分,让我们心生向往!整篇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示!感谢赐稿,倾情推荐赏阅!问好作者!【责编:秦戈尔】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529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秦戈尔        2017-05-20 00:14:43
  略微修改几处,请多见谅!
2 楼        文友:兰芷        2017-05-21 07:15:08
  欣赏老师佳作,问候老师。欢迎老师继续赐稿风恋,风恋有您很精彩!遥祝夏安文琪,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蓝色宁静        2017-05-21 07:26:53
  拜读学习老师佳作,风恋有您更加精彩,祝老师夏安文祺!佳作已申报精品,2017.5.21!
你若贵,一切贵。
4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7-05-28 13:13:56
  一篇洋洋洒洒的文字,正如标题:清欢二字溢满字里行间,给人一种静谧、安闲、舒适的感觉。那种江南小镇的恬静、清欢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心生向往。语言凝练、流畅,条理清晰、过度自然,中心突出,始终围绕“清欢”二字在泼墨运笔。作者的文学底蕴与写作功底,可见一斑!令人叹服!拜读欣赏清欢老师散文佳作!感谢赐稿风恋碧潭!辛苦了,问好老师学业安顺,创作丰盈!
碧潭飘雪
5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7-05-29 09:46:25
  恭喜并祝贺梅清欢老师的散文佳作获得精品!期待更多佳作呈现!问好老师夏安文祺,顺祝端午安康吉祥!
碧潭飘雪
6 楼        文友:云朵飘飘        2017-05-30 20:42:03
  祝贺梅清欢老师的优美散文获得精品,祝创作愉快!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