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渔舟】暖阳(短篇小说)

精品 【渔舟】暖阳(短篇小说)


作者:马仲良 秀才,1216.6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73发表时间:2017-06-06 22:46:30


  
   三
   文书是文革末期的中学生,文革刚结束他又到公社的高中熏陶了两年,文化知识算不上丰富,但是顺口溜编得很好。在文革时期,时兴大批判,他经常编一些顺口溜来揭批刘少奇林彪和孔孟之道。他的顺口溜还声讨过四人帮反党集团。高中毕业他到部队的大洪炉里又锻炼了两年,在部队担任连队的宣传员,整天与文字打交道,编写了许多通讯报道和顺口溜,就连快板河南坠子写起来也能得心应手。宇书记让他把政策内容整理一下,编成顺口溜,这正是他的拿手好戏,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书记的安排。
   他展开“九条红线”“八不准”,边看边思考,浏览了一遍,顺口溜就基本定型了。他丢开“九条红线八不准”,拿起笔开始写,写一条念一遍,问大家这样写行不。
   “精准识别一红线,房子豪华好家电,在外商铺把钱赚。为了进入扶贫线,弄虚作假往里钻,此户纳入纯胡干……九条红线第三线,村级干部是关键;惠农政策学得浅,优亲惠友滥用权;村民后悔把你选,不如回家去种田……九条红线第九线,线线都在群众边,走访入户多调研,收集事实是关键……精准识别有红线,干部牢记别违反;坚持公正多宣传,群众心中自有辨;为了打赢脱贫战,撸起袖子加油干。”
   文书不愧是部队培养的宣传员,只一刻多钟就把顺口溜写完了,听的人都说编得很好。他把本子递给宇书记,让他修改润色一下,增添点文采。宇书记谦虚地说:“你的文字功底比我好,在顺口上的造诣深厚,简直可以称得上顺口溜家了,我润色不了。把它印出来一同张贴,我在文字上把把关吧,别有错别字,贴出来让人笑话。”
   大家正在欣赏“九条红线”顺口溜,突然李支书的电话响了,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手机的铃声显得有些烦躁且恐惧。电话是乡里的书记打来的,刚接通,就听那边带着责备且有些恼火的口气叫道:“李支书,工作刚开头你的人就到我这里来告状,再往后还不要往县里省里国务院反映啊。你们到底是咋搞的啊,像张三这样贫困到要饭的地步,怎么没给他评上吗?人,现在就在我这里,你快派人把他接回去,不管怎么做,不能让他再往上面反映了。说明白点,这就是上访,在这个脱贫攻坚的非常时期,你知道上访意味着什么。”说完,书记不等这边有什么反应,就挂了电话。
   一听说是张三上访,大家几乎都在骂他。“我们光在这里耍威风不行啊,得去人到乡里把他接回来。张三啥情况啊?以前怎么没有给他定上吗?他有低保吧。”宇书记看看李支书继续道,“支书上午还在说,特殊人物要区别对待,下午就出了这种事。受处分也不亏啊。”
   听了宇书记的埋怨,李支书说:“这个张三的确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特殊得你都不敢想象。没想到他这次不声不响的就去了。还是按书记说的,先把他弄回来再说。”
   说张三特殊,的确不一般。在大集体的年代,张三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劳动力,干起队里的活常常耍滑头,一泡尿就能尿半天,弄得队长很无奈。他能说会道,又有点小学文化,生产队让他当记工员,给社员发劳动工分。以前记工员都是在临近收工时才开始发工分,有时会把工分送到家里去,而张三当这个差使时,干上一会儿活就开始发工分,有时候还要和干活的人唠上一大通。联产承包制以后,张三焕发出从未有过的劳动热情,没明没夜地耕耘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连农闲时也不离开。后来,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种地几乎无利可图,一些农民把土地撂荒,常年在外做农民工,张三也让自己的土地荒芜着,跟随着乡亲到了城里。他不是像乡亲们那样,靠打工挣钱,而是干起了乞讨的买卖。他能装,会表演,能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所以深得人们的同情。十几年下来,他这个乞讨者比办企业开工厂当大老板都有钱,一些土地开发商经常以高利贷向他融资。在外乞讨的张三,每年只有到清明节或是过年才能回家乡一趟。家里常年没有人,房子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用自建的土窑烧制的青砖建造的。别人家有了钱都在忙忙碌碌建屋造楼,他连给破屋修缮的心情都没有。据说他在深圳有好几处价值上百万的房产,房子属于私有财产,像他这样的老百姓国家又没有明确规定财产公示,所以他不说,大家只是猜测,有想求证的人问他到底是不是真的,他极力否认。不知道是他哪根筋搭错了,还是为了欣赏家乡的美好春光,自从张三过罢年回来,到现在有两个多月了,从没有要走的意思。
   大家欣赏“九条红线”的愉悦心情被这个张三的上访涤荡得一干二净,就连谈论张三乞讨的辉煌时也没有一丝喜悦与快乐。李支书让村长李大炮去乡里把张三接回来,村长气鼓鼓地说:“好,我去,你们在这里等着。我接他回来走到半路要把他好好揍一顿,不打得他喊爹不打得他鼻青脸肿绝不罢手。这个张三,太欺负人了,我们都搞得焦头烂额,他还去捅娄子。”宇书记一听村长要揍他,急忙拦住李大炮,要派别人去接。支书笑一笑,挤了挤眼说:“让他去,让他揍吧。张三这样的货色就得大炮治一治,不治他不老实。”村长领了任务,骑着摩托车一溜烟地上了路。
   书记还在担心村长会不会惹祸,支书说:“不要紧,大炮就是嘴上的劲儿,当干部这么多年了,他知道村长不能打人,他不会动手。我担心大炮走到半路要是把张三给扔了,还得我们去找,今天不把张三的事弄清楚书记不会放过我们。”
   村长走了,大家继续谈论张三乞讨的经历,尽管都是些道听途说,但谈论起来如身临其境;大家继续欣赏文书的妙笔生花,夸赞文书才思敏捷。
   天渐渐暗下去了,连小鸟都归聚在树林和房檐下,不顾一天飞翔的疲惫带着愉快的欢笑诉说着春天的美丽。“大炮该回来了。难道他真的把张三给扔在半路上,他自己回家了吗?”文书被大家奉承得不好意思,就用这个话题掩藏内心的喜悦。
   “他干出这事了啊。打个电话问一下,要是把张三接不来,我们散会吧,别在这里像憨狗等羊蛋。”计生专干的幽默立即引来大家群起而攻之。
   李支书走近饮水机,这是他下午的第六次倒茶了。他随手打开墙上的开关,屋子里立刻雪白一片,亮光和大家的说笑声融合在一起,像春天的原野一样沁人心脾。
   “等等吧,今天不把张三等过来,就是天亮也不能走。”李支书有时候易患工作急躁的毛病,今天在等待上访的张三时却表现出少有的耐心与韧性。
   随着摩托车的灯光扫过村办公室的墙角,突突声和“大炮”的吼声也一起进了办公室。“支书啊,这挨训的事你光让我干。我刚进办公室,书记就劈头盖脸训了一顿。都怪张三张不成。”村长两手抓住张三的衣领连提带推地把张三弄进了村办公室。
   张三刚坐定气还没有喘匀,李支书就问道:“听说你去上访了?为啥呀?你是想吃低保还是要当贫困户啊?”
   张三离支书面前的桌子很近,他不等支书说完随手拿了一份“九条红线”的宣传单,看了足有两分钟说:“我符合这上面的规定啊,我没车没工资没承包过工程,两间破瓦房东倒西歪,你们给我也搞一个吧。”
   张三的无理要求立即招致大家的质疑,都说他有钱有房产。他不辩解不反驳,而是可怜兮兮地说:“有钱那是以前的事,现在是身无分文。以前生意好做,哪天也能要个三百五百,千儿八百的。可是我这个性,不知道存钱,有点钱都被孩子们刮干了,弄得连吃药打针的钱都没有。现在生意不好做了,城里人没了同情心,有时候蹲上半天也难见人施舍一毛钱。现在都时兴碰瓷,往车前一躺就能讹个五七百块,可我这身子骨又碰不得。你们行行好吧,照顾一下我这个孤家寡人,反正是国家的钱,又不让你们拿一分。”张三故意装出一种病态的腔调,说话声音很慢,像一个常年哮喘病的患者。
   李支书边喝茶边漫不经心地听着,他虽然明明知道张三在装腔作势,但是依然表现出让人敬畏的忍耐与宽容。张三说完了,他仍然只顾喝茶,仿佛要用沉默和冷淡来压灭他上访时的激情和不平。文书和计生专干包括和张三一起进来不久的村长,都好像感觉张三根本不存在一样。听了张三的诉说,宇书记同情且自责地说:“你的遭遇和困难的确让人怜悯,但是你应该和村干部说呀,不能在大家不知道的情况下跑到乡里去反映。你有困难需要解决,就是不去乡里,也会给你解决的。”
   “依我看你就是吃饱撑的,没事找事,乡里是听你的还是听我们的啊?不是看你可怜,带到半路揍你两拳再给你蹬下去,你黑夜往家里摸吧。”村长带着在乡里挨训的不满情绪冲张三吼道,但是就是在表达愉快和友好时,村长的语气里也往往带着三分呛人的火药味。
   “就因为这个你去乡里啊,别说不给你解决,就是给你个扶贫一年才有多少钱啊,连你在天桥底下蹲半天都不如。扶贫是扶那些生活有困难的,吃不上饭看不起病的。你除了房子有点破,那是因为你不打算在田聚村蹲了,你还缺什么呀,什么都不缺怎么会扶贫你呢?”文书把九条红线的顺口溜递给他,“你对照这些标准,看看符合哪个。今天你往乡里一站,你倒没啥哟,可是苦了俺们。这次咱村能作为典型在全乡露一鼻子了。”
   文书的话不软不硬,但是像针一样扎在张三的脸上。他好像在为到乡里上访的鲁莽行为感到后悔,嘴上却辩解道:“其实我也不想去,有人说,我房子破旧,孤独一人在家,生活困难。我这情况又特殊,指望村干部不可能给我扶贫,所以我想……”
   “你想上京,找习近平,找王岐山,看看能不能给你扶贫。不管你的钱怎么来的,只要不是贩毒贪污抢劫,钱在你兜里,就是你的。有钱什么都有了,还想扶贫?做梦吧。”计生专干像一位审判犯人的法官,字字透着威严直指张三。
   一直都没有说话的李支书连续喝了几口茶水,咳了两声终于发话了:“你到乡里哪怕是到县里都可以理解,不就是想要两个零花钱吗。可是这是扶贫,不是你在火车站超市商场门前乞讨。这件事说小了你是贪得无厌,往大处说是破坏,破坏政府的扶贫政策。你这一去也好,连书记都知道我们田聚村是在真扶贫扶真贫,是实事求是搞工作。我还得谢谢你呢。”
   大家像斗地主一样你一言我一语把张三说得无言以对。他不住地给大家赔礼道歉,一包烟早就散光了,最后用双手抱着拳弯着腰请求大家原谅。
   对于张三其人和田聚村的民风民情宇书记不大了解,大家都在指责张三的不是时,他只好作为一个旁观者欣赏村干部刻薄的指责,但又对张三给予淡淡的同情。当张三第N次抱着拳弯着腰请求村长的原谅时,又向他投来了求助的目光。于是宇书记说:“好了吧,张三是真心实意道歉,认识到自己错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张三生活上有啥困难吧,能帮助的会帮的,就是不是贫困户也会帮助你的。”
   第一书记的解围让大家认识到有点过分了,于是都停下来不再指责。李支书说:“你想通了吧,想通了就回吧。有不明白的明天再说。”张三像得了大赦一样感激地离开了办公室。
   送走张三,大家长出了一口气。计生专干掰着指头说:“张三李四刘姥姥都出来了,明天不知道还有没有麻烦。刘氏命苦,生活困难,这样的户该扶贫,就是国家没这个政策,让咱们村干部辅助,我也没意见。像张三李四这样的肉墩子户,真不该瞎起哄,尽给田聚村丢人。”
   张三走了,办公室只有几位村干部,宇书记埋怨大家刚才的态度有点过激。文书摇着头说:“书记,你不懂,对于张三这种人不但要金猴奋起千钧棒,而且要宜将剩勇追穷寇。对这种人你不能软,你一软,他就硬。哪怕你占着十分的理,只要你说一句对不起,他就会立即反扑,抢占去八分理。亏得大炮半路上没把他扔了,要是扔了这些火气往哪发呀。”
   天色不早了,大家感觉有点饿肚子,支书说没事今天可以结束了,让宇书记把明天我们要做的事安排一下。宇书记说:“我建议明天我们兵分两路,一部分人找房子清理房子,一部分人去把刘氏接过来。我把东西也搬过去,和刘氏住一起,不能再让她一个人孤独寂寞了。”
   “房子不用找,包在我身上,我手里就有钥匙,随时可以开门。我的亲戚有三间平房,一层院,一直没人住。”文书说着就从兜里掏出一把钥匙,“现在就把钥匙给你,明天一早我们去接刘氏,宇书记就可以搬家。房子不用怎么清理,我经常去打扫,挺干净。人是房子胆,越住越保险,书记和刘氏搬过去省得我给他看门了。那地方很好找,从这里出了大门往右走,到新农村那里沿街道一直往前,走到尽头左边第三家门前挂着大灯笼的就是。他家的大门和别人家的不一样,是绿色的。”
   宇书记接过钥匙,说:“先谢谢文书,东西不多,明天我自己就可以搬过去,不用麻烦你们,都很忙。你们只要给刘氏接过来就行了,我做好早饭,等着。”
   第二天,天刚亮的时候,小鸟还躲在窝里懒散地做着春天的好梦,宇书记就起了床。他洗漱完毕,就把东西装在三轮电瓶车上,东西不多,一车就装完了。他按图索骥,一直把车开到左边第三家的绿色大门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他把钥匙插进锁孔,一拧,门开了。院子里真的很干净,虽然是草长莺飞的美好春天,却连草都没有。
   宇书记把东西放进屋子里,开始清理厨房准备早饭。一番忙碌之后,早饭终于做好了,这时,李支书村长他们也把刘氏接了过来。刘氏还没有进门,村长就高声嚷道:“叫你来,你还不想来呢。你就把这里当作敬老院,有书记亲自照顾你,到哪里去找这种待遇啊。别管你娘家侄子,别怕给他丢人,他都不怕闲言碎语,你还怕啥呀,就把自己当作五保户。暂时借用这里的房子住一下,以后政府还要给你盖新房子。”
   听到外面的声音,宇书记知道刘氏他们来了。他停下手中的活,急忙出来迎接。
   太阳已经高过树梢,阳光洒在小院里,洒在大家的身上。院子里弥漫着早饭的香味,让刘氏感到从未有过如此温馨与暖意。

共 15652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小说围绕田聚村的扶贫工作展开情节,详细地介绍了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精髓、实施过程中遇上的各种问题。村民对扶贫的讨论体现了实质性问题,从李四的扶贫要求得不到支持,到五保房刘氏得到扶持,彰显了这次扶贫工作的正确路线,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读完这篇小说,的确感到政府像一个暖阳,照耀着贫困户。作者面向社会底层生活,考虑问题周到,有悲悯情怀,一方面赞扬了政府的良好政策和官员的公正态度,另一方面揭示了某些人的丑陋思想。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引导性,充满正能量。推荐阅读!【编辑:情韵悠然】【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608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情韵悠然        2017-06-06 22:50:59
  扶贫工作一直是一个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如果国家的政策和官员的执行力像小说中说的那样,我们国家一定可以很好地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欣赏马老师充满正能量的小说!
回复1 楼        文友:马仲良        2017-06-07 08:14:24
  精准扶贫是政府帮助贫困农民走出困境的好政策,受到大多数农民的拥护。
2 楼        文友:柳约        2017-06-09 01:15:17
  语言很贴近生活,马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也不错,现实主义的路子走得很成熟,如果有时间,这类题材可以再深化一下,相信会引起读者更多的反思。
   留个脚印,问好。
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