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江南】浅谈红楼梦里的悲与喜(赏析)

精品 【江南】浅谈红楼梦里的悲与喜(赏析)


作者:天堂尕保 童生,563.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828发表时间:2017-06-20 17:17:41

曹雪芹著《红楼梦》,在悼红轩“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尽世间悲喜人生,写得又何尝不是他的一生?
   如果没有生在世家,没有经历过由盛到衰的过程,也断然不会写出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那么多人物的不同命运、不同悲剧。也断不会把世间人情冷暖,写得那么深沉、那么悲凉。
   一、红楼梦里的大喜大悲
   元春省亲无疑是红楼梦里最大的喜事。“宁荣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热闹非常。”一方面是政治方面的原因,贾元春才选凤藻宫。足以说明皇帝对贾家的厚爱,容许元春省亲更是莫大的恩赐。元春省亲在大的方面来说一种赏赐,更多的是贾府地位上升的一个象征。作者把那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景象写得淋漓精致。另一方面,是亲情方面的原因,骨肉团聚,在平常人家最基本的相守在他们看来竟是奢侈的,想来这才是作者的重点。
   那么红楼梦里的大悲之事是“秦可卿之死”吗?好多红学者都习惯拿可卿的死来探究元春的升职,来探究红楼背后的奥秘。刘兴武先生的“公主论”就认为,是元春的告密导致了可卿的直接死亡,那么可卿的死亡和元春省亲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可卿死亡之悲产生了元春省亲之喜,但我并不这么认为,我一直认为,红楼梦里的大悲是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凉,凹进馆联诗悲寂寥”。这一回,作者写贾母等人在凸碧堂赏月,开篇就写贾母见凤姐、李纨病着,薛姨妈宝钗二人又不在,在那个合家团圆的中秋之夜赏月,贾母开始感伤,病的病,弱的弱,竟不如往昔热闹了,这里面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贾母已感贾府的颓势。品笛喝酒,喝道中间竟流下泪来了。而后写黛玉、湘云在凹晶馆联诗,最后二人和妙玉在栊翠庵聊天,相互取暖,悲凉至极。这才是大观园里最悲凉的夜,与前面热闹的大观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总在想,曹公晚年孤苦无依、再写这种对比、这种反差。心里对亲情对骨肉团聚的渴望。
   元春省亲,是何等热闹、何等荣耀。骨肉团聚,元春忍悲强笑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黛玉湘云在凹晶馆聊天,湘云说,“得陇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说的不错。说贫穷之家自为富贵之家事事趁心,告诉他说竟不能遂心,他们不肯信的;必得亲历其境,他方知觉了。就如咱们两个,虽父母不在,然却也忝在富贵之乡,只你我竟有许多不遂心的事。”黛玉笑道,“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读到此处,泪落如雨,元春的不遂心、黛玉湘云的不遂心、老太太的不遂心,想来也是曹公的不遂心吧。
   曹公借贾母之口说,“可见天下的事本难十全”。却借黛玉之口说:“事若求全何所乐”。两种心境完全不同,贾母是客观接受,而黛玉是主观接受,层次更高。
   我发现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就是宝玉在这两个重要场景都没有出现,或者确切的说,他并没有“参与”。元春省亲,大家都高兴,独他闷闷不乐,因为秦钟之死,他自身本能的躲避这种热闹;而在中秋赏月,他也因晴雯的病,早早睡了,没有参与这样的悲凉。这实在又是作者的别有用心。大观园里众人的高调的乐与喜总与宝玉悄然的落寞放在一起来写,我有时候一直在想,曹公在经历人生大喜大悲之后,内心应该是平静的吧,都说喜剧其实是最深的悲剧,红楼高调的乐与喜背后都隐藏最悄然、最落寞的悲凉。
   二、红楼梦里的红白喜丧
   红楼开头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秦可卿的死。从可卿的棺木到贾蓉被封为龙禁尉,从来的官员品级到贾府的排场,无不在彰显贾府的地位与权势。而与之对应的就是宝玉的婚事。所以,我个人认为曹公写可卿之死是有伏笔的,这样盛大的场面为得就是写后来宝玉婚事的简朴。贾府被抄宝玉犯病,在这样仓促的情况下,宝玉的婚礼必定是潦草而简单的,这样的对比也足见世家每况愈下的人情冷暖。
   而这两件事情,宝玉都是主角。从闻可卿之死宝玉吐血到宝玉和宝钗成亲,他一直是中心人物。而这都是宝玉的恨事,可卿之死对他的冲击是比较大的,这是他第一次接受一个美好的女性被摧毁。黛玉离世,不得不与宝钗结婚,也是对他最后的打击。
   三、红楼里的悲喜人物
   我觉得红楼梦里最有意思的两个人就是香菱(英莲)和娇杏。他们两个本是主仆,都跟贾雨村有密切的联系。雨村当日穷困潦倒,都是香菱之父甄士隐屡屡资助,雨村也是在那个时候偶然间邂逅了娇杏,只望了彼此一眼。就此二人命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英莲走丢,被拐子拐卖,最后被薛蟠带到贾府。而娇杏在大火之后,随甄士隐夫妇回到他的岳父封肃家,后被一乘小轿送到贾雨村府邸,生了儿子,被扶了正。自此主仆身份颠倒。这是最极致的悲与喜。我们把英莲的悲总结为“有命无运”;把娇杏的喜归为“侥幸”。
   四、宝玉身上的悲与喜
   宝玉的悲喜都离不开世间美好的女子。“我看见女儿便清爽,看见男儿便污浊”。它的喜在于他遇到了那么多的女子,贤惠的袭人、直爽的湘云、爱他懂他的黛玉、红颜知己妙玉等,是他们满足了他当保护伞的这个欲望,而宝玉的悲也在于他最后眼睁睁看着一切美好在他面前转瞬即逝,而无能为力。一次次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他的无能为力是无奈的、是心酸的。这个悲剧从可卿之死便开始了,金钏投井、晴雯被逐、黛玉离世。
   特别想用一句名言来形容宝玉,“我从未长大,却从未停止过成长”。
   纵观红楼全书,写得都是悲与喜。宝玉的悲喜、黛玉的悲喜、四百多小人物的悲喜、整个贾家的悲与喜,以及上流社会的悲喜,乃至与社会的悲喜。这所有的悲喜交织在一起,就成了红楼,成了人生。然每个读者总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读懂这世间悲喜。这也是红楼之所以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读红楼,常想起黛玉的“事若求全何所乐”。红楼残本也不应该是天下恨事。相反,因为后四十回遗稿,众多红楼爱好者对红楼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探索,对红楼背后的人性与人生的悲喜产生了思考。实在是欣慰的。这样红楼的悲喜就有祸福相依的味道了。
  

共 24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尕这篇红楼之谈要比以前的更加深入了,可见越是多读几次,越是能够从肤浅到深入。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红楼梦,刚开始读,感叹曹公的文笔。再读,感叹宝黛钗之间的爱情悲剧。又读,知其家族斗争,社会矛盾。多读,则观到曹公的思想。或许,是一种豁达的人生观,又或许他有一颗平等之心。当然,层次的深入,须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相对读二次即腻的书籍,红楼梦便是百读不厌了。小尕从四个方面去解析了红楼梦人物的大喜大悲和命运无常,也对秦可卿抱有一定的看法。这点绝非偶然,秦可卿可以说是红学里面争议比较大的一位。曹公这支宏伟的笔,描尽了人情世故,时代感悟和人生百态。也许,正如书中有句诗所言,玉山倾倒再难扶。千疮百孔的大树,如何不倒?忽喇喇的倾斜大厦,又岂是一柱可撑?【编辑:何太痴】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626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何太痴        2017-06-20 17:20:28
  秦可卿确实是一个难解之谜,脂砚斋有批语,告知这是史笔,令曹公删去。可见,里面定有不少风月之事。但是,曹公的暗写也有隐约透露。秦可卿房中的摆设,这些足够说明她和贾珍定有奸情。
无所谓人,无所谓事。
回复1 楼        文友:天堂尕保        2017-06-20 21:05:47
  谢谢何编辑,编文辛苦!
2 楼        文友:天堂尕保        2017-06-20 21:05:13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这应是曹公最早的底本,文本里面有大量证据说明了这个观点,比如葬礼事宜,再比如抄检大观园时尤氏和惜春的对话等等。她是宝玉生命里第一个被摧毁的青春女性,对宝玉有特殊的意义。宝玉的性启蒙源于可卿房中的一梦,也是可卿和贾珍的奸情,让焦大骂出那样的话,宝玉恰好听到了。所以红楼的每个小细节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再读再读
倚天观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3 楼        文友:一匹西北狼        2017-07-01 16:15:13
  宝玉与宝钗成婚,是被掉包了,并不是黛玉死后,不得不与宝钗成婚的。这只是后四十回中的结局,曹公何意不得而知。与你商榷。
是非成败转头空~
回复3 楼        文友:天堂尕保        2017-07-03 08:58:30
  后四十回确实写凤姐掉包,让宝钗和宝玉成了婚。但我一直觉得这是红楼续书最不合理之处。从前面凤姐的表现可以看出凤姐是喜欢黛玉的。文中的林小红原名林红玉,她口齿伶俐得凤姐赏识,从宝玉处把她挖走。林红玉从名字上只和黛玉差一字,并且都是口齿伶俐之人,所以我总觉得凤姐是赏识黛玉的。且凤姐选择黛玉,更能稳住她在贾府掌权的地位。所以,我觉得黛玉病逝在前,宝钗成婚在后。宝钗、宝玉,对他们而言都是一种无奈的结合。请老哥指正!
4 楼        文友:一匹西北狼        2017-07-01 16:26:11
  纵观古今,那些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都是千疮百孔,完满的少之又少。牛郎织女、梁山泊祝英台、许仙白素贞、三毛荷西、张爱玲胡兰成、罗密欧朱丽叶、杰克罗斯、贾宝玉林黛玉…………
是非成败转头空~
回复4 楼        文友:天堂尕保        2017-07-03 09:01:59
  最美最真的爱情,就比如老哥所言,都成了悲剧。或许,因为太多遗憾、太多无奈,才深刻、才刻骨铭心。
5 楼        文友:一匹西北狼        2017-07-03 15:32:34
  虽然说王熙凤是荣国府的大管家,也可以称作经理,但她的后面却有一个管她的人,董事长贾母。一般来说,大事都得董事长作主,宝玉的婚事当然是贾府最大的事,作为贾母她很清醒,爱情是爱情,婚姻是婚姻,婚姻就要生子育女,就要照顾周围的人际关系,就要周全。这一点,贾母是清醒的,林黛玉病态的美,病殃殃的身体是无法完成婚姻里的这些大事的。爱情是美,但婚姻却很现实。虽然我不能惴测曹公本意,但这一点我还是相信是贾母作的主,而不是熙凤。
是非成败转头空~
回复5 楼        文友:天堂尕保        2017-07-03 16:55:50
  我一直觉得,宝钗和宝玉的成婚时贾母已经过世。就如紫鹃对黛玉所说的那样,老太太在就可以给黛玉做主,老太太一旦不在,就都不好说,这应该又是红楼里的一个谶语。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