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见闻】传统美德说“孝道”(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见闻】传统美德说“孝道”(征文·散文)


作者:九疑樵夫 举人,3578.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10发表时间:2017-06-24 08:55:37
摘要:“孝道”对内可以帮助人们修正品德,端正行为;对外可以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当前,我们要通过讲“孝道”,正家风,醇民风,清政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不能不分好坏,完全照单全收,我们要吸收“孝道”中的要义,摒弃“孝道”中的垃圾。中国家族中的亲情关系是一种融合血缘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的综合,中国人的所有道德感全是从这种亲情关系中升华出来的,“孝道”是全部道德的内在源头和基础,是“行仁”、“行德”的起点,通过创造性传承和发展“孝道”,让人们明白哪些“孝道”美德是人性的、文明的、科学的,哪些是腐朽的、愚昧的、落后的。
   对于传统“孝道”,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片面夸大,生搬硬套。对于传统“孝道”的推陈出新也是一种文化的进化与创新,这种创新既可以是批判地继承,也可以是完全的创新。总而言之,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孝道”也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同步,对传统的“孝道”要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吸收其正确的、合理的、精典的东西,剔除其落后的、封建的、蒙昧的东西,创新传承,发扬光大。  
   “孝道”乃人伦之始、众德之本,我国自从有了中华文明便有了“孝道”。“孝道”不仅是一个人对父母、对祖先、对社会的一种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更是一种自我道德完善、自我修养提高的过程,也是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它的本质是要求每一个人终生修养道德,报效社会,报效国家。“孝道”是中华民族最直观的“民族风”,最浓厚的“中国味”,最珍贵的“传家宝”。“孝道”传统美德可以转化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基因”,蕴含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养分,对于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
   “孝道”的精神是“报本反始”的精神,即是对于生命和事物来源的感恩、报德并回馈的思想和行为。受恩思报、得功思源的感恩戴德之情便是“孝道”的根本精神的体现。“孝道”不但要求对于个体的关怀,还将对父母的尽孝延伸到社会层面,表现为祖先崇拜和历史崇拜;“孝道”同时在中国文化中进一步被引申为万事万物之间互为因果、互相感激、互相报恩的关系,强调分享和共存。
   “孝道”融合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这种人生哲学强调感恩精神、强调万事万物的和谐发展、强调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中国传统“孝道”其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同我们目前所提倡的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传承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在汲取易、道、儒各家所长的基础上,保留并形成了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从中诞生的“孝道”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为中华文明不断发展提供指导方向和精神食粮。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之后,目前人们对精神需求也日渐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也正在逐步复苏。作为构成中华文明基础的“孝道”,目前正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的理念中进一步复苏和发扬光大。孝文化的主张与当代民众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相一致,“孝道”与爱国如出一辙,爱国不仅包含对祖国、故乡的情感,更包含对祖先、父母的情感;“孝道”生发诚信,具备“孝道”美德的人必是诚信的人。
   “孝道”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是一个兼具历史性和现实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须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时代给予“孝道”更为深刻的解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美德也被赋予新的定义。
   “孝道”值得发扬,尽孝不能拖延,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身边,就曾经发生了很多感人肺腑的”孝道”事迹,尽孝模范,比如大庆市泰康县克尔台乡的苏玉双。苏玉双的父亲患有严重的肺病,母亲患有癫痫病。她是家里的独生女,也是唯一的劳动力。8岁起,苏玉双就开始种地、放牛、打草、砍柴、做饭、收拾房间等。十几岁的时候,她父亲、外婆相继去世,接连的家庭变故,使她母亲的精神严重受挫,变得神志不清。
   2012年,苏玉双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考上了黑龙江工程学院,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她把母亲交给亲戚照顾。可是开学没多久,亲戚就经常来电话,告知她母亲经常患病。在这种情况下,苏玉双下定决心:为了照顾妈妈,以后不管自己多难,都要把妈妈带在身边。只要有妈妈,无论到哪里我都有个家!”后来,苏玉双把母亲接到哈尔滨,靠自己勤工俭学把母亲安置在学校附近的养老院。
   无独有偶,于统帅和苏玉双一样,也是一个充满“孝道”的孩子。1996年2月,于统帅诞生在肥城市边院镇张庄村,在于统帅还没有出生时,他的母亲聂海英就因为患有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而生活不能自理。更为不幸的是,于统帅的父亲也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关节炎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于统帅出生之后,他家里更是雪上加霜,生活越来越苦,为了养家糊口,于统帅的父亲只好拖着病体,开始了成年累月在外打工的生活。 
   于统帅是个多灾多难的苦命人,从小因为营养不良和缺乏照顾,身体非常虚弱,直到2岁多才会走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于统帅从6岁开始就承担起照料母亲的重担,尝试做菜做饭。因为于统帅的个头还不如灶台高,为了方便炒菜,他搬来小凳子,站在凳子上炒菜。他妈妈则在一边指导。于统帅就在这各情况下学会了做饭炒菜,开始料理家务。 
   于统帅上初中后,为了减轻父亲的重担,他开始自食其力,把所有的周末和节假日,都用在了耕田种地上;别人家大人干的活,于统帅全都担当了起来。无论是施肥还是除草,无论是播种还是收割,于统帅自己能干的尽量自己干,实在干不了的才请亲戚邻居帮忙。虽然于统帅出生贫寒,但却以他自强不息的精神,于201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肥城市重点高中——泰西中学。 
   于统帅每一次离家返校时,母亲都会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艰难地挪到院门口送儿子。她靠在墙院上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久久的不舍得进去。有一次于统帅不经意间一回头,恰好看见了母亲期盼的眼神,他读出了母爱的深沉,理解了母亲的心思。那一刻起,于统帅就决定:不管自己将来走到海角天涯,都要一定带着母亲。于统帅从升入高中的那一天起,就在学校不远处租了一间小平房,从家里把母亲接来,开始了他一边求学一边照顾母亲的日子……
   “孝道”作为伦理规范不仅影响着个体存在,还作为中华文化的标识引导着社会发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的历史、尤其是“孝道”的历史,本身就是一本以人为本、万物和谐、报本反始的历史。“孝道”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这同我们目前社会文化的复苏息息相关,并且为我们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孝道”是中国文化的根本所在,与中国人的生命形式和生命存在密切相关,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仍将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作用。
   孝道”在中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对老龄化挑战,化“危”为“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们在对待传统“孝道”上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沃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强大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刘奇葆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实践,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孝敬、诚信、勤劳节俭教育。”以“孝道”美德为灵魂和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思想源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的道德资源。因此,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以“孝道”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合乎人性、顺应“天道”的善举。
   “孝道”的天然性、推及性、义务性、实践性以及时代适应性特征,决定了“孝道”美德完全可以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基因”深入人心。今天,我们要把“孝道”的内涵进行创造性转化,在传承孝敬父母、珍惜生命的基础上,把继承父志转化为继承父辈振兴中华的大志,把延续后代转化为优生优育,把“事君忠君”转化为爱党爱国,把“立身立功”转化为国家建功立业,把“诚心待友|转化为诚实守信,从而使“孝道”的内涵更具时代性和先进性。
   “孝道”孕育于血缘亲人之爱,是人类最本真的情感,最易于被人接受。一旦人们将这种情感引入社会关系,就必然引发为对天下人甚至包括对世间万物的敬爱,成为人的立身处世之本,发挥着净化心灵、规范人伦关系、稳定家国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等多方面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推动“孝道”美德融入实际工作,融入日常生活,融入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进而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2012年8月,全国老龄办等部门发布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对从“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到“定期带父母做体检”等多方面提出了示范或要求,赢得了社会较为广泛的认同。新时期的“孝道”在行孝对象上,也要以更加广阔的胸怀,提倡在“善事父母”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而广之:以“爱心”奉献社会,以“忠心”爱国报国;以“诚心”敬畏万事万物,充分体现“天下为公”、“天人合一”的高远境界。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全民道德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从人的基本德性出发,以“孝道”开发国民内在的仁爱之心,培养个人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循序渐进,符合中国人重血缘亲情的心理,符合人类认识发展规律,因而更具有亲和力和实效性。“孝道”对内可以帮助人们修正品德,端正行为;对外可以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当前,我们要通过讲“孝道”,正家风,醇民风,清政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中国,社会矛盾多发频发,构建和谐社会必要而迫切。社会和谐的根基在家庭和谐,而“孝道”文化又是和谐家庭的基础。“孝道”是处理家庭关系的核心规范,家行孝道则亲子和谐,亲子和谐则夫妻和谐,夫妻和谐则整个家庭和谐,家庭和谐则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强化“孝道”入手,由点及面,推而广之,从而形成和睦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环境。
   “孝道”与爱国主义一脉相承,“孝道”源于爱父母的家庭关系,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扩充,“父母之邦”即为祖国,“孝道”是爱国心的根源。从广义上讲,“孝道”与廉政是相生相依的共同体,廉政是“孝道”理念在公权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孝道”是社会文明的基础。实现社会文明,建设美好社会,创造美好生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类的社会本性和所追求的基本价值。“孝道”以致诚信。“孝道”教育和谐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孝道”体现人生奉献与自强不息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从“孝道”切入,开展爱国、廉洁、诚信、和谐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都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共 9622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崇尚孝道,自古有之。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衡量道德水平的标尺。关于孝道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到了春秋战国后就更加完善了。作者从儒家学说谈起,孝道为伦理道德之首,孔子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者,其为仁之本也。古人已经把孝道视为天经地义的事,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儒家的孝道不仅在形式上,更在于内感和精神层次。首先是在言行,其次是表现在思想上。道家与儒家有所差别,道家提出了“百善孝为先”的理念,至今仍广为流传。佛家的孝道认为:“善事父母”只是较低层次的孝道,高层次的孝道是自身的修心养性。作者从儒家,道家,佛家对孝道的定义,以社会的文化理念,诠释了孝道的新内含,新的历史时期,孝道的现代性和富有时代特征,平等,互益,这也是与封建政权下的孝道不同。传统的孝道存在一些落后愚昧的观念,与现代文明相矛盾,终将被遗弃。当今社会,孝道文化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文字给读者上了一堂深刻的思想政治课,竞义非凡,佳作力荐,感谢赐稿。【编辑:军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军杰        2017-06-24 08:56:35
  拜读佳作,问好老师!
春花美艳终将谢,逝去年华不再回。 惟愿今生多努力,惜时莫让寸光阴。 军杰/2016
回复1 楼        文友:九疑樵夫        2017-06-24 21:15:04
  感谢老师编辑指导,问好,致敬!
2 楼        文友:军杰        2017-06-24 08:57:34
  感谢老师投稿[晓荷],祝创作愉快!
春花美艳终将谢,逝去年华不再回。 惟愿今生多努力,惜时莫让寸光阴。 军杰/2016
回复2 楼        文友:九疑樵夫        2017-06-24 21:16:50
  有劳老师,辛苦,请多提宝贵意见,遥祝一切如意!
3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6-24 09:09:11
  “”孝道”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美德、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最朴素的价值观念。”此文论述太精彩了,欣赏拜读,问好老师,感谢老师的赐稿。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3 楼        文友:九疑樵夫        2017-06-24 21:18:09
  多谢老师光临指导,请多赐教,遥祝安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