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那年月

编辑推荐 那年月 ——启明星(三)


作者:杨益端 布衣,402.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15发表时间:2017-07-16 10:29:46


   雪梅用手抹了一下国华的眼泪,说:“好儿子,你能考取大学,为兄弟们树立了榜样,为我家争了光,也告慰了你亲娘的在天之灵。将来学成后报效国家。我和你爹爹就是吃再多的苦也值啦!”
   国华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是多少年来全家人最开心的日子。傍晚,生产队刚收工,秦嘉川杀了一只自己家养的鸡;二华到小店里打了两斤黄酒;雪梅麻利地炒了几个国华平时最喜欢吃的菜。一家人兴高采烈地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共同为国华庆祝。
   再说秦二华情知自己一个初中生考大学,不被录取才是合情合理的事。可是钱雪梅第二天到教育局一查,说是秦二华只差2分就能被录取了。
   “2分?”雪梅竟高兴坏了。
   “二华,你只差了2分就能被录取!说明了你只要再稍稍学一点,就可以考上大学了!”钱雪梅从教育局匆匆回家后就对秦二华说。
   秦二华听了不置可否。
   其实,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上大学简单是做美梦,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而一旦恢复高考制度,那些流落在社会上的有志青年,一旦考上了大学简直就是古书中说的“穿红袍,步金阶”的大喜事。
   因此,雪梅与嘉川商量,一定要让二华复读重考。加上原来关校长的介绍,二华可以到县城的重点中学去补习。那个中学专门为这次高考中未被录取并离录取分数线只差一分二分的学生开设了一个高考补习班,简称高补班。
   二华应怕雪梅生气,答应等暑期开学到县城去参加高补班。
   暑期中的天总是会很热。对雪梅而言,这个暑期中格外忙碌。她除了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外,还要帮国华赶制好多东西,诸如被褥、蚊帐、换洗衣服、鞋子等。除了小部分请缝纫师傅缝制外,其他的几乎全靠自己一双手来赶制。加上国华的大学远在北京,这对于一个僻远乡村的农村人来说,意味着国华有可能要等到明年的暑期才能回来。因此,需要赶制的东西格外多,直把个雪梅忙得晕头转向。这天晚上,兄弟几个已睡去了。雪梅对嘉川说:“你也先睡去,因为你明天在队里要出早工,我稍微再做些针线活。”
   嘉川因见雪梅这阵子明显忙得睡不好,吃不好,人也瘦下去了,心疼得很。只是一大家子的一堆女人活自己也确实帮不上忙,只好对雪梅说:“我看你今晚就别忙了,还是早点睡吧!”雪梅说:“我一会儿就来睡,你先去吧!”
   嘉川对雪梅说:“那我真先睡去了,啊?”雪梅来不及抬头,只说了句:“去吧!”
   当东宅沟中青蛙的“呱呱”叫声把秦嘉川从睡梦中唤醒时,他一摸里床,没人!嘉川马上披衣起床,走到前面的屋中,只见雪梅伏在桌上,手里拿着帮国华纳的鞋底子,嘉川走到雪梅身旁:“叫你早点睡,你竟做到这个点上。”一边说一边用手推了推雪梅,只一推,雪梅竟向旁边倒下去,嘉川连忙托住,雪梅却哼也不哼一声,嘉川情知不对,一把抱住雪梅,一边大喊:“快来人呀,救命呀!”几兄弟都迅速赶来,见状速把拖车等弄好,往场心上一放,嘉川抱起雪梅轻轻地放在拖车上。
   父子几人留两个最小的看家。拖的拖,推的推,紧一脚慢一脚,把雪梅直送到2公里处的公社医院,公社医院的值班医生又速派救护车护送至县级人民医院。
   救护车一路电驰到达人民医院时其实也用不了多长的时间,但秦嘉川父子四人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像是经过了一生。对秦嘉川来说几乎就是三生三世的煎熬。这个备受生活折磨的汉子,再一次陷于绝望之中,他失去了他往日的灵动,几乎木然地听从着医生发出的各种指令。而三个儿子看着昏迷不醒的母亲,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内心的祈祷,祈祷母亲能挺过这一关!
   其实,雪梅是由于日夜的操劳,在疲劳过度中引起了脑子的小中风而猝然昏迷的。一路的颠簸狂奔中,她的意识在迷糊中挣扎,她听得到孩子们及嘉川的呼唤。但所有的声音都来自于遥远的天际。她想回应,可是张不开口。她似乎只觉得有两个面目狰狞的人来引着她往前奔,她不肯,拼命想回到自己的家中。一会儿,天边飘下来好多人,似乎都似曾相识,她从那些人中认出了黄炳新,想跟他搭话,黄炳新却不认识她似的飘走了;雪梅又似乎见到了末华的亲娘琴妹,琴妹却笑意吟吟,仿佛说:“你只是经过这里,马上要回去的。”雪梅意欲同她交谈,琴妹似乎说:“我已调任万香苑苑主,不久将要赴任!”说完,也衣袂飘飘而去。雪梅认出了自己的老父亲也在其中,正欲上去相认,老父亲见到雪梅,反大怒斥责:“你来这里干什么?”用手一推:“回去吧!”雪梅一个踉跄,只听得耳鼓传来嘉川与儿子们的呼唤声,尤其是嘉川的声音忽远忽近地阵阵送入她的耳鼓,她想回答,可是她疲劳得张不开口,只能用耳朵听。
   实际上,嘉川自雪梅入院至今已有三天未离开过雪梅身旁。只有国华与二华轮流跑上跑下。三华稍大,被国华派回去照顾两个弟弟。国华自己则和二华两人轮流照顾母亲,他知道,父亲几乎不舍得离开母亲半步,那么其他一类事只有他和二华来做了。
   嘉川这三天来,只要是醒着,他就拉住了雪梅的手不肯松开,这个受尽磨难的中年汉子,这一次内心的绝望与打击甚至更甚于末华亲娘离世时的心情。他内心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跟雪梅倾诉,他跟雪梅说:“雪梅啊雪梅,我何德何能,能得到你雪梅这样剖腹掏心的对待?你几次救我出水火,我虽然嘴里未向你说过一声谢谢,只觉得你就是我,我也就是你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你对我的大恩我若用谢字对你说出,岂不是贬渎了你。我只有刻骨铭心地记住你,让我用余生来报答你。雪梅啊,你可千万不要抛下我。”
   秦嘉川声声呼,句句唤,但雪梅只是还在沉睡中。
   秦嘉川又说:“如果说琴妹是我的以前,那么雪梅你就是我的现在和将来。如果没有了你,我怎么度过现在?我还有什么将来?”秦嘉川这些心里话还从来没有好意思跟钱雪梅当面说过。趁着雪梅昏迷之际,他坐在雪梅的床前,将这些心里话尽情地向他的雪梅倾诉着。
   钱雪梅起始只听得父子大呼小叫,无力应声。这会儿夜深人静,雪梅只觉得秦嘉川似从很远的地方跟她说话,因为离了太远,她感到听不清楚。直至又被父亲推了一把,才觉得从天上摔到地上,站起来后又四顾茫茫,周围一片漆黑。嘉川的声音又送入耳鼓,她循声寻来,那声音似乎越来越清晰,她忽然想起自己还有一个家,还有一大家子的人等着她。待听到嘉川说到“没有了你,我还哪有现在,我还哪有将来?”雪梅心下大痛,脑子里猛然一片洞明。她想坐起来,但哪里挣扎得动?只急得一颗眼泪从眼眶中滑落,嘴里竟发不出一点声音。
   嘉川伏在雪梅的床前,迷糊地睡了。其实,只一会功夫,他又惊醒似地看雪梅,这一次,他借着医院房间的灯光,赫然见到雪梅眼角的泪水,用手一摸,那泪水还温热。这个大男人居然像孩子一样边哭边喊:“快来人啊,医师!”雪梅此时已大醒,有气无力地说:“嘉川,你大惊小怪做什么?”这一声,直叫得嘉川将头埋在雪梅胸前,嘉川呜呜哭着,嘴里说:“你终于醒了,醒了!”进门的医师见这一幕愣在了那里。雪梅抬起疲劳的双眼,她发觉眼前的秦嘉川居然像一个垂垂老者,只见他头发花白,原来丰神俊朗的面容不见了,却见他胡子拉碴,神情憔悴,失魂落魄。雪梅心疼地搂着秦嘉川,夫妇俩哭成一团……
   且说雪梅住在医院里,秦家宅与黄家宅的变化可大了,农村中包产到户的政策将原来的农村体制彻底打破。五大队也发生了格局性的巨大改变。队长黄永富大概动了恻隐之心,将横路前面离秦嘉川家最近的一块地分给了雪梅,他的理由是“等钱雪梅身体好了,她下地干活时离家近些!”黄永富当了几十年的队长在公开的营私舞弊中做了一桩好事,也是他最后一次履行了小队长的职责。这一次,他的威信仍然如原来一样的高,队里居然没有一人提出反对意见。那么,除横路南20亩地就归钱雪梅家外,剩下的土地先划好地块,公开的先将地块标好编号,然后按抽签的方式,抽到谁,这块土地就属于谁家了。黄永富家居然抽到了离家最远的那块土地,而且那块土地离公墓最近,这应该是最差的一块土地了。但今非昔比,抽签是当着大伙面抽的,具有决定权的是上天的意志。
   黄永富虽然仍是一队之长,但只是干干发发通知,跑跑与上级联络的事。至于谁家的农活怎样干,什么时候干,甚至干不干,都与他无关了。
   雪梅是坐着轮椅回来的,乡亲们像迎接勇士凯旋似的迎接了她。当乡亲们把分土地这一消息告诉她时,她对黄永富报以了深深的一笑。黄永富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久积在心里的那份沉甸甸的情绪今日一下子放下了,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
  
   四
   是送国华上学的日子了。老实说,秦国华的上大学,于秦黄二宅来说,不亚于古代出了个状元,秦黄两宅也就成了状元宅。全公社就一个人中榜被录取大学啊!以至于后来好几年中秦国华成了那所高中里学生们心中的偶像。
   离国华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雪梅那一晚中,把国华的衣服拿出来叠放整齐。在窗外的国华突然清晰地看见雪梅的眼泪滴落在手中的衣服上。国华知道雪梅娘是不舍得他离家。此情此景,勾起秦国华不堪回首的往事:自亲生娘离世,雪梅娘对他们兄弟真是恩重如山。她亲自抚养才出生的弟弟末华;于生命紧急关头又救出弟弟三华。平时若有好吃的,总记着送一份过来给他和弟弟们分享;一年又一年添新衣,哪一年不是雪梅娘在操心?
   国华伫立窗下。往事桩桩件件涌心头,心中自然而然万分动情,禁不住嘤嘤哭出声来。雪梅坐在轮椅上抬头问:“谁呀?”
   “是我,娘!”国华推门进来,“扑通”跪在雪梅面前,他将头伏在雪梅的膝上,娘儿俩竟相拥而泣,又恐惊动外人,吞声抽泣了一会儿,国华站起来帮雪梅理了理头发,说:“娘,为了这个家,你操碎了心,要是没有你,我们这个家还不知是什么样子。娘,你的恩情,儿子我永远铭记在心间!”
   雪梅心中百感交集,真是又喜又悲。喜的是终于苦尽甘来,好比是重重夜幕已褪去,晨曦初露,她钱雪梅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悲的是国华从小最懂她的心,心里心外,娘儿俩真是心贴心。这次国华离家出远门,从没有出过远门见过世面的孩子,叫她如何放心?
   “娘,医师嘱你情绪不可太过激动!”国华忽然想起了医师的话,他推着娘的轮椅,走到宅前的横路。横路上乘凉之人见是国华娘俩,都纷纷站起来打招呼,人们由衷地庆贺着这家人的劫后余生!
   八月二十七日,雪梅推着轮椅,炒了四个菜,又拿出了一篮纸折的元宝,嘱:“国华,到你亲娘坟头上去下,告诉她一声,明日你要去上大学了。”
   八月二十八日,国华就从家里出发了。这个从小十分懂事的孩子,小小的年纪,肩上就过早地压上了家庭的重担。如今一旦离家,他不是担心他的前路茫茫,更多的却是担心这个家在他走了之后会怎么样?
   他把屋里屋外,房前屋后都转了遍。在雪梅的一再催促下,终于上路了。
   秦嘉川一根扁担肩上挑,一头挑着一只箱子,箱子上面系着一只背包,另一头则挑着一床被子。国华则推着雪梅娘,四个弟弟蜂拥而出,乡亲们也送上了横路。走了很长一段路,秦嘉川将扁担交于儿子,抑住心头千言万语,跟国华说:“儿啊,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爹爹和你娘,还有乡亲们就送你到这里。以后的路,你自己一定要走好了!”
   这一天,天仍很热,国华接过爹爹的扁担,慢慢地向港口走去,他要到离家5公里处的港口乘轮船到上海,再从上海坐火车到达北京。
   当他走了几步回望身后时,仍见爹娘等一行人站在路上看着他,国华心里涌动着万语千言,心里不觉长歌一曲:
   就这样骤然分离,前方路茫茫。家乡啊,我心永远的向往!我的爹娘啊,孩儿何日才能回到你们身旁?
   国华在心里深深地祈祷,但愿我走后,你们一切安好!
   不说国华上大学的事。只说雪梅送别国华一回到家,就打点二华的行装。她整理着二华的衣物,心里百感交集。她深知二华生性要强,今日哥哥上大学去,二华虽然笑在脸上,但心里一定不是滋味。二华一定会深深自责。
   吃好晚饭,雪梅对着还在涮锅的二华说:“二华,我已帮你整理好行装,你明日就到县中高补班报到!”
   二华甩了甩湿手,来到雪梅面前说:“娘,我上次是只怕你生气才复习的,这一次我无论如何都不会再去复习了!”
   雪梅有点火了:“二华,难道一次高考的失败就把你打垮了?你其实一点不比国华差。只是你不是高中生,所以才高考落榜的。但你已经考得超过了那些高中毕业生。你是所有落榜人中分数最高的。假如你稍一补习,说不定明年你就是这里的第二个秦国华。”嘉川在旁也说:“你娘说得不错,明日你就去高补班吧!”二华说:“你们说得倒好,哥哥才走;娘又这个样子;三个弟弟还小;这个家如何撑下去就是个问题!”二华又说:“我还晓得,家里的费用也越发拮据了,虽说哥哥上学已不用家里的钱,但三个弟弟呢?娘原来身体好时,我还可以复习去,现在我一走,这个家叫爹爹一人如何撑得下去?”

共 12540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秦二华的高中梦被人设计难圆了,在那个靠推荐入学的年代,面试不过关,只能咬碎牙往肚子里咽。接着,秦嘉川的木工活也被当“资本主义尾巴”割了,一家人的粮食就成了问题,继母雪梅省吃俭用尽量让长身体的孩子们吃饱。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雪梅力劝国华和二华参加高考,国华的入学通知书送达以后,雪梅更是日夜操劳,终因操劳过度昏迷,出院后,为了家庭,离录取分数线仅二分之差的二华放弃了高考补习班,拜师学艺。雪梅的身体逐渐恢复,这一天,正在黄永富特殊照顾分给的土地里摘棉花的时候,有两个衣着光鲜的人来找秦嘉川。小说语言自然生动,故事情节真挚感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鲜明,表现了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欣赏佳作,推荐赏阅!【编辑:老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土        2017-07-16 10:30:52
  问好老师,祝您写作愉快!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杨益端        2017-07-16 17:21:19
  谢谢老土老师的荐读!
2 楼        文友:兰花悠悠香        2017-07-16 14:05:06
  今日所拜读的已经是《启明星》3。纵观小说1、2、3,感觉《启明星》的开场气势非凡,作者用阔达的笔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故事前景,使得读者要不由自主地去跟踪、猜想、阅读小说,而接下来的《启明星》2和3,前者如溪涧之水平缓而稍加波折,后者则又如再入大江的水又见波翻浪涌。作为读者,我佩服作者非凡的想象力;作为同样喜欢码字者,我钦佩作者丰富的阅历和那种收放自如的操纵文字能力。总之,我仰望。
3 楼        文友:杨益端        2017-07-16 17:24:36
  谢谢兰花悠悠香老师的点评,您过奖了!但您鼓励了我,我会更加努力!谢谢!遥握!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