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芒砀访古

精品 芒砀访古


作者:孟梦 秀才,1020.8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10发表时间:2017-07-30 08:23:16

芒砀访古
   一般的王陵都是劈山后用巨石修砌,但梁孝王西汉梁国王陵墓群却是崖目。“斩山为廓,穿石为藏。”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梁孝王之妻李王后陵,容积六千五百多立方米,比北京十三陵大两倍还多,被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二零零年九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同志参观后十分震惊,挥笔题写了“天下奇观”四个大字。
   一九九一年发现的王后陵,位于保安山北峰,坐西面东,南面二百米处是梁孝王陵。这是一座悬崖绝壁之下,穿透整个山体,构筑绝妙,气势恢宏的地下宫殿。它有东西两个墓门,有三段甬道,全长二百一十米,最宽处七十多米,最高处四米多,最高落差十七米。墓室里有两个主室,有前庭、车马室、东宫、西宫、棺床室、回廊、浴室、推拉门的壁柜,有中国最早的冰柜、最早的带扶手的冲水坐便厕所,还有“一线天”奇观。
   所谓水冲式厕所,就是在排水系统的设计中,让导流槽巧妙地通过便坑,水冲刷了便坑,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水冲式厕所。
   所谓“一线天”,是说,从墓室门口到西宫主室跨度达一百五十米,最大落差九点九米,因为误差不超过一厘米,每天清晨,第一缕曙光可以透过墓室主门照射到西宫的墙壁上。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啊!两千多年前的先民们,用的是什么工具测量,让其误差不超过一厘米呢?
   用现代眼光看,最浪漫的是墓室里有一段神秘的“相思道”,也叫“黄泉道”。这是一条五十三米长,通往梁孝王刘武陵的斜坡山洞。依照汉制,夫妻死后“同墓不同穴”,梁王后和梁孝王陵必须打通。因为二者分别在两座山下,要按着山体走势,呈V字型往下打。
   我一边想着两千多年前的先民,用什么办法保证山洞准确贯通,一边往洞里走。洞里没有灯光,越往里走越暗淡。头顶石壁上不时有几滴水滴“嘀嗒嘀嗒”地落下,伴着湿漉漉的石板上踢沓踢沓的脚步声,让人浮想联翩。通道意味着王后“开门寻夫”。地上凿有七个神秘的圆形纹饰,有人说这是北斗七星,用来引导王后与梁王地下相会;也有人说这是两人相会的暗号。是冥冥中的安排,还是天体变故,抑或是别有用意,至今不得而知。由于通道未能打通,还是让它成为象征梁王和王后爱情的“相思道”吧。当然,这也是汉代“事死如事生”思想的反映。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崇尚厚葬的时代,梁孝王又处于文景盛世时期,国力雄厚,经济发达,在地宫建造上极尽糜费。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地宫墓道和甬道,全部用每块一吨多重的塞石封堵。当地人说,这些巨大的塞石和芒砀山的石质不同,是从泰山运来的。三千多块塞石上,都刻有文字。每块石块还有编制严格的编号和确定位置的排序,有干支记时、工匠姓氏、塞石尺寸、施工次序、宫室方位等详细内容。有专家说,这些封石不仅是一部弥足珍贵的汉代石刻方字书库,还是一个不解之谜:至今发现的封石有上万块,依当时的开采和运输条件,是怎么运到芒砀山的?
   还有,每一个进入地宫的人,叹为观止之余都禁不住要问:在两千多年前,连火药都还没有发明的时候,仅凭人手一锤一钎地敲打,怎么能完成如此巨大浩繁的工程?而凿落的以数百万方计的岩石沙砾又去了哪里?
  
   八
   从王后陵出来,走不了多远就是梁孝王刘武的陵墓。它坐落在保安山南麓半山腰,如果从南门去,要爬三百六十五级台阶,还要走一里多路。陵墓坐西面东,全长九十六米,最宽处三十二米,面积约七千平方米,离山顶二十米。工程之浩大、结构之独特、布局之对称,世界罕见。一九九四年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梁孝王是高祖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弟弟,坐拥三百里江山,一生享尽荣华富贵,富甲天下。因为他绝顶聪明,最受窦太后宠爱,也颇得景帝喜欢。“每入朝,上使使持节以乘舆驷马迎梁王于关下。既至,宠幸无比,入则侍上同辇,出则同车,射猎上林中。”公元前一百五十五年,母子三人在一起喝酒,酒酣耳热、亲情荡漾之时,景帝情不自禁地说:“千秋万岁后传于王。”梁孝王当然不会相信酒场上的话,但也心中欢喜,并被这虚假承诺迷得神魂颠倒,开始做起了皇帝梦。只是,直到生命尽头,他也没有荣登九五,实现他的梦想。
   生前遗憾身后补。既然活着的时候无法“圆梦”,梁孝王就建造一座规模巨大的陵墓,打算到另一个世界去完成未竟的心愿,死后过过皇帝瘾。所以,他把传统的地上建筑布局用于地下,陵墓修建得有如皇帝的陵墓一样豪华。
   王陵由墓道、甬道、主室、回廊和十余间侧室、耳室、角室和排水系统组成。主室的四角是大小一样的四个耳室,主室的四周建有回廊,回廊的东端与主室相通。回廊内有十字街、饮马泉、黑水河等。进入回廊就像进了迷宫,明明从这边进去的,转了几个圈又回到了这边。如果不仔细看石壁上贴的游览提示和箭头,恐怕几天都走不出墓道。
   梁王陵的墓道口为“U”形,上部用梯形石板扣压,极其坚固,至今保存完好。史学界曾认为,拱顶建筑是汉武帝通西域后传入,但梁孝王去世比汉武帝即位早多年。许多建筑专家认为,梁孝王陵的发现,不但改写了中国建筑史,还惊叹其设计理念值得现代建筑工程借鉴。
   走出汉梁孝王陵,看到陵墓前有一个庞大的陵园遗址。
   陵园就是宫城的缩影。汉代早期的寝园在陵园内,位于陵墓的附近,属于陵墓的主要礼制建筑,又称为陵寝。寝园主要用于祭祀,只有帝陵后陵才有,并设专人管理。梁孝王的墓葬完全按着帝王陵寝的规格而建。如今,梁孝王陵园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建筑已不复存在,但从保存完好的基址,依然能看出当年的恢宏气派。南北长百米、东西宽五十米,占地五千平方米的基址上,前庭、照壁墙、主殿、配房、天井、寝殿、庖厨等建筑的基石依稀可辨。主殿前后甚至还留有青石台阶。
  
   九
   一九八六年,当地乡民在僖山开山采石时,打炮眼的钢钎突然叮叮当当坠入黑黝黝的山洞。于是,一座崖洞地宫被发现,后经考证,这座在坚硬岩石中开凿出的地宫,是汉梁国共王刘买的陵墓,距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这个炮眼被保存至今,常常为人们津津乐道。
   刘买是梁孝王刘武的大儿子,汉景帝刘启的侄子,继位为梁王,史称梁共王。刘买墓在僖山东面偏北,距梁孝王陵仅两公里,可以说,是保安山最精致的王陵。
   刘共王陵长七十米,面积近四百平米,由墓道、甬道、主室、耳室、武库、仓屋、衣物存放室、疱厨、沐浴室、厕间、货币贮藏室、巷道及排水系统组成。
   陵墓挖掘时,出土了大量车马器、陶俑、兵器和骑兵俑、侍女俑等珍贵文物,还在墓道塞石下边,发现了侥幸保存下来的一座钱窖,里面藏有五六吨汉代“半两”铜钱,共二百二十五万枚,为研究汉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一尊容貌秀美、栩栩如生的“断臂仕女佣”被称之为“中国的维纳斯”。地宫前厅遗存的一幅《四神云气图》彩绘壁画,更是震惊了全国的历史、文物、考古、美术等学术界。
   这件近三十平方米的国宝级壁画,以青龙、白虎、朱雀、灵芝为主题图案,配以缭绕的云气和绶带装饰,简约抽象,历经二千多年仍色彩艳丽,犹如一支天国畅想曲,美妙欢快、起伏波动,被专家学者评价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被赞誉为“篇幅最大、年代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考古艺术价值最高”的“四最壁画”。
   这幅壁画,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张扬了泱泱大汉的社会时尚,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幅表现西汉前期诸侯生活的巨幅彩色壁画,代表了西汉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众所周知,中国传说有四大圣兽,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掌控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但在《四神云气图》中却没有玄武,代之的是一个鸭嘴鱼身的小怪兽。是为了避讳刘武之名,还是另有用意,不得而知。
   一九九二年,河南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截取了这幅壁画,复原后由河南博物院珍藏。二零零零年,因自然侵蚀,壁画呈老化现象,国家文物局竟破天荒拨四十万专款用于修复保护,可见其珍贵!
  
   十
   芒砀山汉墓群因其声势浩大、规模空前,自然引来盗墓贼的觊觎,历史上曾多次被盗。宋代人陈纲在《芒砀山石壁留题》中叹道:“山名芒砀势穹崇,汉祖严祠翠霭中。紫气有时腾碧落,素灵何处泣秋风。狐鸣陈胜孤坟坏,金尽梁王石室空。到底乾坤归有道,谩夸扛鼎力英雄。”相传最早的盗墓贼是曹操。
   东汉末年,三国争霸,天下大乱,战争频发,民不聊生。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奇缺兵饷”。为了解决打仗需要的钱粮,首创盗墓机构,在军中设“摸金校尉”和“发丘将军”,引兵伐冢,掘墓破棺,盗走金宝数万斤,装运七十二船,养活了几十万大军三年,使曹操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实力,为他争雄天下,奠定了丰厚的经济基础。而梁孝王陵则被劫掠一空,一直裸露任人进出,当地乡民称之为梁王洞。后来,袁绍率军与曹操开战,为使师出有名,命手下名士、“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写《为袁绍檄豫州》檄文,把盗梁王墓列为其主要罪状。这篇文字成为古今檄文的名篇。据说正犯头风病的曹操看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头立刻就不疼了。据传,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附曹操。曹对陈在此文中揭露他祖上的行为甚为不满,但对盗掘陵墓之事却没提起,似乎默认了。
   盗墓盗得多了,亲眼目睹了坟墓被盗后尸骨纵横,什物狼藉,曹操就悟出了一个道理,即“厚葬”易招来盗墓。在他的影响下,其子曹丕以及郭太后也认为“厚葬”惹祸。曹丕说“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至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郭太后说“自丧乱以来,坟墓无不发掘,皆由厚葬也。”
   或许是因为前车之鉴,为了不重蹈陵墓被盗的覆辙,公元二百一十八年,曹操颁布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要将自己埋在贫瘠的土地上,地面保持原来的模样,不增高、不封土、不植树;棺椁里一律不陪葬金玉、珠宝、铜器等物。
   也有学者说,曹操这么做,完全是由于一生节俭的缘故。有人考证,曹操对家人和官吏要求极严。他的儿子曹植之妻因为身穿绫罗,被他按家规下诏“自缢”。宫廷中的帷帐屏风,破旧之后缝补一下再用,不可换新的。我想,多少年来,历代帝王将相的生活都是极尽奢华,像曹操这样节俭的闻所未闻。
   曹操对奢侈的儿媳可以下诏赐死;宫廷的帷帐可以缝补再用。我不由得想,那些喊反腐、喊老虎苍蝇一起打的人和大大小小的“人民公仆”们看了,作何感想?当然,他们不看。看了也看不见!
   除了力主“薄葬”,曹操还用“疑冢”的办法下葬。传说,他出殡那天,邺城东南西北所有的城门全部打开,七十二具棺木从四个方向同时抬出。从此,曹操之墓成了千古之谜。一千多年过去了,盗墓者不计其数,至今谁也没有找到真正的曹操墓。人们都说曹操太奸诈,但若换一个角度看,身居高位的他,在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代,迫不得已用这样隐秘的办法处理后事,是多么的明智之举啊!
   尤其是一个虽未称帝,但权力与地位不亚于帝王的曹操,一生节俭,带头“薄葬”,其积极意义是多么不容小觑,多么难能可贵啊!
   他,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统治者。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芒砀山是一座奇山,在数万平方公里的豫东平原上,这座由十三峰组成的群山,平地突起,被称为“小泰山”。虽高不过二百米,却如蛟龙腾跃,把一幅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流连忘返;虽孤峰鹤立,却似矗立于千里平畴上的一座丰牌,把许许多多名人的伟绩铭刻在上面,让人读也读不完……当我依依不舍地告别载客的三轮车师傅,踏上归途时,耳边还不断响着两千多年前陈胜起义时,英雄们鼓舞人心的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共 9706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芒砀山是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的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的一座山群,又有“仙女峰”之称。芒砀山因其拥有丰富的历史故事与人文古迹而闻名于世。芒砀山是豫东边陲集山水、人文、民俗为一体新兴的汉文化旅游胜地,景区面积十四平方公里,2002年被纳入河南省“三点一线”的黄金旅游带,2006年9月,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文明旅游风景区,被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授于“中国国际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景区”。芒砀山是千里豫东平原上唯一的山群,芒砀山是一座奇山,在数万平方公里的豫东平原上,这座由十三峰组成的群山,平地突起,被称为“小泰山”。虽高不过二百米,却如蛟龙腾跃,把一幅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流连忘返;虽孤峰鹤立,却似矗立于千里平畴上的一座丰牌,把许许多多名人的伟绩铭刻在上面,让人读也读不完……因此,自古即兵家必争之地,贵族也视为风水宝地。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801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7-30 10:35:33
  河南永城市的芒砀山虽然不高,却因为是汉代帝王陵寑之地,从而成为文化底蕴丰厚的一座名山。欣赏佳作,问候孟梦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7-31 07:16:57
  芒砀山历史文化的厚重,是《芒砀访古》斩获精品的重要原因。恭喜了,期待佳作连连。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2 楼        文友:孟梦        2017-07-31 12:11:53
  谢谢编辑老师,谢谢!祝编安。
3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7-31 07:58:45
  祝贺老师文章精品,期待下一篇!
语文教师
回复3 楼        文友:孟梦        2017-07-31 12:12:59
  谢谢春雨编辑,祝编安。
4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7-31 07:59:42
  祝贺老师文章精品,期待下一篇。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回复4 楼        文友:孟梦        2017-07-31 12:10:15
  谢谢,谢谢了!
回复4 楼        文友:孟梦        2017-07-31 12:11:18
  谢谢编辑老师,祝编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