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影视戏曲 >> 夷齐让国

编辑推荐 夷齐让国


作者:易知龙 秀才,2155.2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41发表时间:2017-09-05 11:55:44

夷齐让国
   (姬发不言)
   墨致:久闻西伯贤德传佑天下,今日新主即位,亦当效法先父仁义为怀,而今先君死不去埋葬,却要动武讨伐,这能算是为孝之道吗?以臣子身份讨伐自己的君王,这也不能算作仁义之举吧?
   姬发:纣王与我素有家仇,他荒淫残暴,如今苛政肆虐,百姓已沐水火之中,我联合各诸侯讨伐,此乃顺天应人,载棺木而兴师,是激励血性之人的士气,有何不可呢?
   (话刚说完,武王左先锋“呼啦啦”拔刀,摁住伯夷架刀颈上,要杀伯夷;武王右先锋“蹬蹬嚓”摁住叔齐,举戈要戳死叔齐。)
   墨允:我们死不足憾,身为臣子,理应尽忠,身为子嗣,本该尽孝,忠孝大愿,岂可违背?我们仰慕西伯贤德而来,如今之势,哼,已然明白,请你们快动手吧。(两人相视一笑,都摆出视死如归的架势。)
   姜尚:快住手,这两位是讲义气的隐逸贤人,万万不可伤害他们性命。(伸手下令,转头通过眼神传递给武王,武王默许。)
   姬发:放了他们,(转向伯夷叔齐)虽然你二人有心成就节义的志向令很我钦佩,但是伐纣之势,已然成为定局,不必再说了。
   (武王递了一个眼神,“呼啦啦”与“蹬蹬嚓”分别抓起伯夷和叔齐,把他们拖扶到大军阵营之外的路边,军师姜尚随即举兵缓缓奔向朝歌。){镜头中景转全景}
   淡出。
  
   第三幕
   第一场:
   【画外音】武王与纣王大战于牧野,血流漂杵,由于纣王阵前奴隶倒戈,周武王最终取得了胜利。转瞬间600年商朝覆灭,天下宗周。周武王也曾派来使者说服其归顺于周,爵以高官厚禄。而墨允、墨致两人义节守志之心未变,他们同时来到首阳山以采拾野菜为生,不再吃周朝粮食,以表与周朝断绝往来的心志。
   同步:(视角穿插两军对战画面,分插伯夷叔齐二人登首阳山采薇和与周朝使者对话画面。)
   日、首阳山、外
   淡入:
   (山林鸟鸣声、溪水声、风打松涛声交相呼应。伯夷叔齐两人衣衫褴褛,卧岩洞,采野菜,偶有交谈,郭氏看到二人,前来打哈哈。)
   {镜头全景拉中景}
   村妇郭氏:看你们俩个气质也不像百姓模样,却整天来这里挖野菜充饥,听说现在朝廷礼让贤人义士,你们为啥不去投效朝廷,安享你们的晚年呢?
   墨允:请问哪里是我们的朝廷?
   郭氏:当然是武王建立的大周朝啦?
   墨允:以暴易暴得来的江山,谁去承认?
   郭氏:俗话说“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周朝得天下,也是顺应天意人心啊。
   墨致:我只知道臣子当尽臣子心,自古为道忘躯,焉有一人事二主之心,即便商朝腐朽,可在我们心中,也只有尽臣子本分,感德天下以谏国主,以报国恩,我们今日吃野菜为生,就是为了不忘我们的心志。(郭氏摇头叹息)
   郭氏:愚鲁愚鲁,你们口口声声的商朝,已经覆灭,你们现在说不吃周朝的粮食,难道首阳山上遍地的野菜不属于周朝吗?你们的志愿不是成了空谈?难道不觉得可笑吗?
   墨允:你说的对,感谢你的启迪……
   墨致:我们今日起就顿断食水,以谢历代王恩浩荡,以死殉国,不辱其志。
   郭氏:你们,你们,呵呵,我是在说笑打哈哈,你们可千万不要当真做傻事啊。(伸手要留他们,但伯夷叔齐还是隐没在松涛丛林里。)
   淡出。
  
   第二场:
   大攀岩、日
   (首阳山大攀岩上,伯夷叔齐两人骨瘦如柴,褴褛衣衫,发髻和衣袖随风飘荡,烈阳下,两人口渴疲惫不堪,生命已现衰相。在生命的最后,两人合唱起了悠远歌声。)
   淡入:
   墨允(唱):上这个西山,采摘这里的野菜啊。
   墨致(唱):用强暴的手段来改变强暴的局面啊,这到底是对还是错?
   墨允(唱):先帝神农啊,虞夏啊,这样的盛世,已经变得很遥远。
   墨致:我们载着一份心灵的安宁啊,可叹生命的结束,我们也随商朝安息。
   ……
   (一直苍鹰从天际滑过,画面切向遥远的天边,代表了两位贤人离世。)
   【画外音】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孤竹国国君长子墨允与幼子墨致二人通过礼义让国的行为,耻食周粟、宁死全仁的精神,深深影响了后世儒学思想体系的形成,是后代百世传孝尽忠的基础典范。儒学思想中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的根文化,是从这里开始流传的。后世为了表达对他二人的尊敬和缅怀,文人墨客题写了大量诗词歌赋,通过书画艺术、宗庙祭祀等形式,对他们的言行广为传颂。后世统治者因其特殊影响性,分别为他们二人追加谥号:伯夷和叔齐。滦州文化史上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美谈,滋润着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
   (字幕伴随歌声结束)
   淡出。

共 6841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夷齐让国,这是一个成语典故。讲述的是神秘而古老的孤竹国的故事,东周初期,国侯墨初撒手而逝,原定的三子“公达”继承其侯位,但是他不愿位居朝堂,一走了之,把君位托付给了二哥墨允。但是墨允想到二弟文武兼修,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他也想远走回避君位,以此让贤于二弟墨凭。就这样,孤竹国由二公子墨凭继位,由公主墨艳辅助墨凭治理朝政。孤竹国国君长子墨允与幼子墨致二人通过礼义让国的行为,耻食周粟、宁死全仁的精神,深深影响了后世儒学思想体系的形成,是后代百世传孝尽忠的基础典范。后世统治者追加两人的谥号为:伯夷和叔齐。这也是滦州文化史上一段千古佳话,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有志之士。剧本结构有序,语言顺畅,历史底蕴浓厚,人物个性鲜明,还原了一段真实故事,再现了滦州这块土地上浓浓的历史文化氛围,不愧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的瑰宝,好文,推荐赏阅!【编辑:箫音依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箫音依依        2017-09-05 11:59:08
  夷齐让国,这是一个成语典故。通过兄弟们相互礼让国君位置的事情,赞美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就一段历史佳话。问好老师,拜读佳作!
回复1 楼        文友:易知龙        2017-09-05 12:01:30
  感谢感恩。。
2 楼        文友:文阁书痴        2017-09-05 21:04:59
  献分推送江山首页文游上榜!祝福易知龙老师身康笔健!
指下生花,心上无痕!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