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西湖乡愁(散文三题)

编辑推荐 【流年】西湖乡愁(散文三题)


作者:涂国文 秀才,1768.8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14发表时间:2017-09-25 12:17:24

【流年】西湖乡愁(散文三题)
   从王寿庭老人家出来,笔者继续驱车,前往三墩镇绕城村王家斗村,采访72岁的印糕版制作人骆春根老人。
   糕点是盛行于中华大地的传统美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中华民俗文化中,“糕”“高”同音,寓意“步步高升”“芝麻开花节节高”,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每当逢年过节、造屋上梁、添丁加口、婚嫁拜寿,中国人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各式糕点,用来自食和馈赠亲友。它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也是舌尖上的亲情,更是舌尖上的民俗,代代传承。
   与糕点密不可分的是印糕版。印糕版是糕点制作的模具,肩负着规整糕点、美化糕点、传递祝福、凝聚人心的“美容师”功能和“巫师”功能。制作印糕版的首选材料是樟木:一、樟木木质细密,雕凿时雕刀不易跑偏,易把握;二、樟木芳香,不会败坏糕点的味道;三、樟木质地坚韧,不易开裂和腐朽,可以留存上百年。材料选好后,接着便是打槽、雕刻、修光、打磨、上漆。这一系列的工序完成了,一块印糕版便宣告诞生了。
   印糕版是中华美食文化与民间雕刻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印糕版上所雕刻的图案,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一、祈福求财类。如元宝图案,寓意象发财致富,花鸟瓜果、牛羊鸡鹅、胖娃鲤鱼图案,寓意和乐兴旺,“鲤鱼跳龙门”“状元及第”图案,寓意出人头地。二、婚丧嫁娶类。如枝开叶散的树形图案,寓意人丁兴旺。三、延年益寿类。如福、禄、寿、喜等吉祥字图案,寓意吉祥美满。四、祭祖祈神类。如猪头图案,用来代替真猪头用来祭祀。
   制作糕点,是一种喷香的尘世幸福。先将粮食磨成粉,拌入蜜糖、桂花等作料,置于印糕版中一一揿实、刮平,再翻过来拍打几下,一只只造型精美的糕点就“脱颖而出”了。再将它们一只只排在蒸笼里,搁在铁锅上蒸。用不了多久,一缕缕香味便会从蒸笼里钻出来,弥漫在整个灶房。揭开笼盖,待到蒸汽散去,一笼笼色香味形俱全、令人垂涎的精致糕点便大功告成了。
   骆春根介绍,他从6岁起开始做印糕版,没有正式拜过师,全靠自己用心琢磨。60多年来,泥水匠、木匠、箍桶匠、篾匠这些手工艺活,他样样都做,一年四季没有停下来的时候。种田只能吃吃饭,家里的油盐酱醋,全指着他这个活计。文革时,他因为偷偷地做印糕版,被诬为办“地下工厂”挨过批斗。改革开放后,他重操旧业,并且领取了营业执照,称为印糕版界唯一一个持证经营者。
   骆春根说,他做的印糕版,从来没有出门去卖过,都是人家上门来预订、购买的。订户多为开食品店的老板,也有地摊小贩。周边地区常有人来批发,最远的订户来自江苏常州。订量大时,根本来不及做,天天被人逼着、催着。说到这里,老人轻叹了一口气:“唉,这些都成陈芝麻烂谷子了!原先三墩做印糕版的有5、6个人,现在都死了,只剩下我了!也没人再需要樟木印糕版了,都用塑料和不锈钢代替了,都用机器压制了!”
  
   三、蒋村龙舟饭与鱼塘饭
   民以食为天。老底子,蒋村一带最让人期待、最闹猛的聚餐场面,当推端午节的龙舟饭和过年前的鱼塘饭。
   蒋村,坐落于杭州市城西距市中心约6公里处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腹地,是个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花果之地、文化之邦、旅游之府”。说到蒋村,其驰名遐迩的“龙舟胜会”不能不提。
   蒋村多水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周边远近各村的大小龙船都会汇集到深潭口,举行龙舟竞渡,于是,一个被称为“胜漾”的风俗渐渐形成。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深潭口亲眼目睹了一场龙舟胜漾,龙心大悦,赐题“龙舟胜会”四字。得到皇帝的御封,蒋村龙舟由此声名鹊起。随着时代的发展,时至今日,蒋村龙舟,不仅经常出现在杭州市、浙江省以及国内各种龙舟赛事的现场,而且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花样龙舟,深潭胜会。”在蒋村,无论是满天装、半天装抑或赤膊龙舟,也无论是文划(花色表演)还是“武划”(比赛速度),每年一度的龙舟胜会,深潭口河港中那飞溅的浪花、飘舞的龙幡、疾驰的龙舟、激扬的鼓乐,以及两岸欢呼雀跃的人群,都给当地的人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龙舟胜会,在蒋村人民的精神天宇,高悬起一架昉爀的精神图腾。
   吃龙舟饭,是与龙舟竞渡相伴而生的有趣习俗之一,蒋村人民把它与正月十五吃元宵、大年三十吃年夜饭看得同等重要。蒋村龙舟一般是从农历四月廿四开始划,一直要划到五月十三止。在这一带,五月初五是大端午、五月十三是小端午。传说东海龙王因为行错云雨,被玉帝斩首,龙头掉在蒋村,龙尾掉在了和睦,所以这里便有了大端午在蒋村、小端午在和睦的说法,也有了大端午和小端午都要胜漾的习俗。
   要吃上龙舟饭,有支漫长的前奏曲,须经历祭龙舟、请龙王、讨飨、竞渡、谢龙王这样一个过程,前后历时约半个月。蒋村街道信访办工作人员蒋国玉介绍说,农历四月廿四前,各村都要从船棚里取出龙舟,对龙舟进行保养,并摆好供桌,祀上鱼、肉(从前是猪头)、糕点、瓜果和锡纸元宝等祭品,举行祭龙舟、请龙王仪式。
   仪式结束,接下来便是划着龙舟走村串户讨飨,同时也为端午节深潭口胜漾进行热身。讨飨的传统,是蒋村龙舟文化的一大特色,俗称“食唠龙船廿四开”(蒋村方言,意为“嘴馋”)。讨飨,为的是募集置办龙舟饭的钱款、烟酒和米粮。旧时置办龙舟饭所需资金缺口较大,讨飨,是对各村自筹募集的一个补充。
   农历四月廿四一到,沿岸家家户户都准备好飨,等各村龙船上门,视亲疏关系给付。一般村民给飨,用红色托盘,倒上一碗米,上面放一个红包。早年农民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粮食紧张,给飨时,多用麦子、高粱等代替大米。披红是给飨的一种,较讨飨隆重,一般都发生在密亲至友之间。披红所给的飨,比较丰厚,通常为一袋米、一箱酒、一条烟、一个大红包,并且将一条红绸带扎在龙头角上。红绸带也可用红棉絮代替,但所用的粮食非大米不可。
   端午节这天,龙舟胜会上演。时间一般是从下午一点到四点。四点以后,龙舟渐渐离去,深潭口又恢复了往时的宁静。参加胜漾的龙舟回到各自的村子,在喧天的锣鼓声中,龙船头将龙王请上岸,并供奉在家。这叫谢龙王。谢龙王仪式庄严神圣,贡品用传统的三牲三果。三牲即猪头(也可用整块猪肉)、鸡鸭鹅、活鱼(只能用鲤鱼、包头鱼或鲢鱼);三果即苹果、梨、橘子等常见水果,每种水果都取双数,为的是讨吉利。谢完龙王,再由下一任龙船头在锣鼓声中把龙王请回自己的家,连同锣鼓一起保存好,以待来年的龙舟胜会。
   龙舟饭一般吃两餐:端午节的中午和晚上。中餐后竞舟的壮士们要出征,所以伙食相对简单点,人员基本上为龙舟队员。晚餐则是重头戏。鞭炮燃过之后,硝烟尚未散尽,盛大的龙舟晚宴便在笑语喧哗中开始了。龙舟划手、舵手、踩梢手和锣鼓手,是晚宴的主角。此时的他们,抛开生活中的一切压力与烦恼,在觥筹交错中,接受村民们的轮番敬酒。蒋国玉告诉笔者,龙舟饭最早是专为犒劳龙舟手的,后来演变为全村男丁都来参加;2004年以后,取消了对女人们的限制,男女老少一起吃,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早年的龙舟饭,由于正处贫困年代,下饭菜一般只有咸鱼干、咸鸭蛋等少数几样荤菜,以及包心菜、黄瓜、四季豆、葫芦等这些蔬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龙舟饭,档次越来越高,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当然,其中少不了端午节传统的“五黄”,即黄鳝、黄鱼、黄瓜、鸭蛋黄和黄酒。只是这“五黄”的做法在不停地变化着、翻新着:爆炒黄鳝、葱油黄鱼、凉拌三丝、蛋黄南瓜……新花样层出不穷,大厨们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各出高招、尽展其才。
   龙舟晚宴是蒋村一带规模最大的村民聚餐活动,小村人数一般有10来桌,大村人数多达50~60桌。每一年的龙舟饭,都由这一届的龙船头负责操办。轮值的龙船头们都非常重视这特别的盛宴,如同嫁女儿、娶媳妇般,置办得尽心尽力。龙舟饭是团圆饭、吉祥饭。各自然村的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大家一起祈祷家乡风调雨顺、国家吉祥安泰、人民生活富裕、孩子快乐成长。对于不能前来的老人或小孩,参与者都会在晚宴结束时,讨一份龙舟饭带回家,让老人或孩子一同沾沾吉利,欢喜欢喜。
   如果说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舟饭是蒋村传统文化的经典写照,那么每年年底吃鱼塘饭,便是蒋村人民生活的又一古老习俗。
   蒋村是一片名副其实的水乡泽国。每当隆冬到来、临近过年时,这里的上千亩鱼塘,便迎来了干塘抓鱼、筹备年货的时节。干塘,要选择一个有太阳、暖和风小的好天。先前只能依靠人工,用水车将河塘里的水车干,现在都是使用抽水机。辛苦了整整一年的蒋村人民,带着喜悦和期盼,在河塘里的水被抽干之后,穿起高腰防水胶裤,下到河塘里抲鱼。凛冽的天气、刺骨的塘泥,与热切的内心、欢腾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照。
   75岁的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柿子制作工艺传承人邵华勇老人说,吃鱼塘饭这一风俗,人民公社时期中断过一段时间。包产到户后,鱼塘都分到每家每户了,这一风俗就又恢复了。因为单靠自家的力量干塘抲鱼,人手显然不够,需请亲戚、邻居过来帮忙。为答谢亲友,也为犒劳家人,主人往往就会摆几桌酒食。早些年菜肴以鱼为主,且大多为小鱼和价贱的鱼,青鱼和草鱼吃不起,要留着去卖,换取油盐酱醋。不过虽然菜肴不好,气氛却是热烈的。鱼塘饭吃好,主人一般会装上一篮子鱼作为谢礼,让客人们带回家。
   邵华勇接着说,自打西溪湿地开发以后,蒋村人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现在的鱼塘饭,一点也不亚于大酒店的饭菜。从河塘里抲起来的鱼,基本上也都自产自食,顶多送送亲戚,很少拿去卖,一部分用来腌鱼干,一部分用来做鱼圆。做鱼圆是件技术活,先剐鱼肉,鱼鳞、鱼皮、鱼骨都要去掉,再将鱼肉打成肉酱,用筷子或瓢羹挑到砧板上,用手团成圆子后,丢在锅里的冷水中,烧开后捞起。以前没有冰箱,都现做现吃。现在有冰箱了,一次可以做很多,放进冷冻柜,随吃随取。
   1974年出生、退伍后回到家乡,在蒋村街道办事处做厨师的仲慧浓回忆说,他家是养鱼的,小时候,每到周末,他都要帮着家里割草喂鱼。过年干塘时,他们这些小孩都会跟着大人去抲鱼,大人在前面抲大鱼,他们在后面抲小鱼,非常快活。鱼抲回家后,又帮着大人杀鱼、洗鱼、腌鱼、晒鱼。干塘的那段日子,天气一般都不错,是腌渍的最好时节。将鱼腌上一天,再拿到太阳底下晒,制成鱼干。制作鱼干,一般用7斤以上的青鱼和草鱼。制作酱鱼,一般用鲫鱼和鲤鱼。制作鱼圆,一般选择白鲢、包头鱼和白条鱼。

共 9225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组集风物之美、怀乡之思与隐逸之情为一体的美文。莲荷和水莼是大自然献给人类最美的情书。莼是迷你版的莲,莲是巨人版的莼;莲是湖塘的大女儿,莼是莲的小妹妹。在杏花春雨的旧江南时代,千里莼田与千里荷塘一起,氤氲出了锦绣江南一片诗风雅韵。炊烟,在五千年的农耕文明中,是与母亲以及天上的明月联系在一起的。那一缕缕或浓或淡的炊烟上,寄托了多少美好的人间情愫。如果把炊烟比做一株水墨兰花,那么灶房里的土灶,便是养育这株幽兰的泥盆。民以食为天,是家必有灶。进入文明史以来,人间烟火,靠的正是这灶膛里柴火荜拨、火焰熊熊的土灶的热焐,才得以四季飘香、绵延不绝的。糕点是盛行于中华大地的传统美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中华民俗文化中,“糕”“高”同音,寓意“步步高升”“芝麻开花节节高”,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印糕版是中华美食文化与民间雕刻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蒋村龙舟饭与鱼塘饭,是民俗也是亲情乡情表演的艺术舞台。散文三题集人文史地风俗于一体,历史典故,镶嵌其中,读之受益。佳作。流年荐阅。【编辑:一海明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7-09-25 12:21:10
  一切民俗,都是最美的乡愁!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流年!
   写作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