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星月】风中凌乱(小说)

精品 【星月】风中凌乱(小说)


作者:田有发 童生,602.1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28发表时间:2017-09-30 11:46:52


   毫无疑问挪用公款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因为数额构不成巨大犯罪,公安局通知赶紧将款补齐,按照法律可以从轻处理,只做行政处罚拘留十五天。拿着公安局的文书,罗自平媳妇走进公婆住的上房屋问:“爹妈,你们看这事情可咋办呢?”没等到罗三魁开口,杨芳芝急急地抓住老头子的胳膊变摇边求告:“他爹呀,赶紧想个办法吧!若果不救这冤家回来,这老老少少一家子可咋办呢?”罗三魁铁青着脸一声不吭,只是一个劲地抽烟。在心里头不知道骂了多少遍这畜生、这王八蛋、这玩犊子狗操的,可不管怎么说这是自己的儿子,权当是上辈子欠他的现在来讨债来了。脑袋里不知道转了多少圈圈才下定决心,转身爬到里头炕角上,一把将被子掀到炕当中抽开墙上的一块红砖,把手伸了进去拿出一个用红布包包出来。当着婆姨和儿媳妇的面他把包包打开,露出里面的钱来,边数边说:“造孽啊,这是我一直攒的两万元,原打算一直不出示,备着万一有个急用,没想到还是花在了这个败家子的手上!造孽啊!”他先是数了一万二千元交给儿媳妇,说:“这是短公家的款,后晌你就去市里公安局把钱还上。”接着又拿出了三千元说:“这些钱你拿上,给那个冤家买上些吃的,剩下的你就留着花,我知道你也从来不知道给自己手头留些私房钱。”说完这些,将剩余的钱全部甩给婆姨杨芳芝就顺势靠在被子上面,定定地望着房梁花,一句话也不说。
   当天晚上,罗三魁就觉得心口子疼、肚子疼。头更天的时候,实实忍不住呻唤起来,婆姨给倒了碗热水喝上还是止不住。捱到三更天,一骨碌爬到炕沿上“哇哇”地不住声吐了起来。杨芳芝期初还以为老头子生着气可能是积食了,等摸索着把灯拉开,一看大叫起来“妈妈呀,这真是了不得喽!”。原来老头子半天一直吐的是血啊,顿时就觉得天塌地陷了。扑倒罗三魁的身旁又是搓又是捋,半天时间终于好转了过来,慢慢地扶起来让坐到墙根的被子上靠着。毕竟是男人家有主见,缓过劲来的罗三魁扭头对斜倚在身旁的婆姨说:“娃他妈,看来我是熬不过去了,娃子是指望不上,等天亮了你就去找大哥他们,让侄娃子找个车我们去市里的医院看看。你也别哭,别再把孙子吓着。”就这样老两口说会话歇一歇,好不容易熬到鸡叫,杨芳芝再也等不住就急急忙忙去大哥家叫人。听弟媳妇一说,罗三魁他大哥三步并两步跑到儿子的门口,直着嗓子叫到:“子林啊,你赶紧起来!你三爹不好了!”等一切收拾停当送到市里的医院天就亮了。挂急诊、检查一趟子下来罗三魁终于在十一点躺在了病床上,第二天诊断结果出来“肝癌晚期”。这病也没有什么隐瞒的必要,杨芳芝自己说不出口,还是央求大哥给自家男人说。听完大哥的话,罗三魁倒是平静,他早就厌倦了这没几天消停的生活,心里想:也好,早死了早解脱。
   等罗自平从拘留所出来到医院看他爹时,他爹已经是奄奄一息了。之所以还靠输液和氧气养着,杨芳芝就是想着能让父子见上一面,总想着只要儿子回来万一老头子去了自己也有了主心骨。罗三魁躺在床上出气多进气少,一会儿清楚、一会儿迷糊。清楚的时候,他就想到自己从小受苦,长大了受穷,有了子女受气、蒙羞,眼角总是挂着泪。迷糊的时候总是躁动地扭着身子,嘴里含糊不清叫着:“爹呀我苦!”就这一句反反复复。他大哥年纪大经过的事多,他知道重病的人一旦收拾不住眼泪,说开胡话就已经时日不多了。人,不能让死在外头,在他的坚持下办了出院,把三弟拉回到了家里。
   就在罗自平从拘留所出来的第三天,水米未进已经一个礼拜的罗三魁走了,至死也没有让罗自平伺候他。设灵堂、请客,罗自平一身孝服由堂姐夫带着挨家挨户去磕头。他知道自己罪孽深重的程度,头磕的格外认真标准。俗话说“猫狗都比孝子大”,见了谁他都细声细气,其实按照农村的老规矩,孝子登门谁家也是还等不及磕头就赶紧叫起身,可对于这个猪油蒙了心的罗自平,这个气死老爹的逆子村里的人打心眼瞧不上,没人去扶他,没人安慰他,谁的脸上也是淡淡的。一圈走下来罗自平羞愧啊!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恨不得找块石头碰死自己。毕竟罗三魁在乡邻的眼里是条硬汉子,是个从未算计过别人的真爷们。出殡那天,全队的人还是到齐了,为他送行。风冷飕飕地从地下钻出来,还不到下雪的节气,那天竟然飘起了雪花。地上薄薄地铺了一层白,映着白衣、白帽送葬的人群格外地冷。急促却又悲伤的唢呐吹奏着让人心酸的哀乐调调,罗子平一路上也是“呜呜唉唉……”没断。老人们都说:“三魁冤啊!这老天也是流泪呢,好个人,可惜喽!”从坟上回来,大多数送殡的亲友和乡邻没有坐席直接回家了。罗子平守着满院子剩下的酒菜又哭了一场。
   媳妇的心也是被伤着了,态度一直是不冷不热。到处是调侃的语调,到处是不屑的眼神,到处是指指戳戳,看来村子里是呆不住了。给自己的老爹烧过头七,罗自平收拾了铺盖卷卷,趁其他人都上地干活的空档坐班车往市里,杨芳芝知道儿子口袋里肯定是没有钱的,悄悄地从枕头套子里拿出一千元塞在儿子手里。班车走了近一个小时到了城乡客运站,看着来来往往穿梭的人流和车流,罗子平暗暗在想:“城市是来了可如何安身?”把铺盖卷放在车站的门厅处坐了下来,把所有的人都从脑袋里过一遍再过一遍,左思右想只有一个人能不嫌弃自己收留自己,那就是发小孙小棣。借了公用电话打过去,虽然很长的时间没有联系,幸好当初记下的电话号码还通着。
   孙小棣当即让罗自平去政府巷等他,中午下班请这个发小在就近的面馆里吃了碗炒面,顺便想知道罗自平下一步的打算。其实对于这个发小的一概情况多少还是知道些,罗三魁出殡他在外边出差可也委托另一个发小随了礼。当天下午,给办公室打了招呼就带着罗自平去找开着机械加工厂的李老板。说自己这个乡下亲戚因为家里遭了些变故,出门打个工弥补一下亏空。看孙局长把人亲自带过来还如此慎重介绍给自己,李老板自然是不敢怠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当即答应安排在维修车间。只是厂子里没有员工宿舍,吃住的问题要自己解决。李老板说了一大堆不好意思之类的话。孙小棣能感觉到这面子已经是给的十足,连连摆手:“没关系,这个我再想办法。”“还请李老板今后多照顾!”
   从厂子出来,两人又去了一趟旧货市场,孙小棣记得那里的王老板前几天去自己那儿办事,说过有空房子要出租。也是顺当,一个月80元的价格给了一间带厨房的房子,就这样罗自平就在城市里安顿了下来。开始了上班、下班的有节奏生活,日子总是过得飞快。罗自平来城里打工都两年了。毕竟是自己的男人,媳妇在地里农活不忙的时候也会来城里,顺道给送些面和蔬菜过来。罗自平也回去过,不过是借个摩托车,在晚上的时候悄悄地回去,第二天早早就赶回城里。麦子种一茬收一茬,慢慢地这个气死老爹的人从庄子里人们的眼中淡出了,好像再没见到过他的影子。媳妇带着孩子和他的母亲一天一天熬着日子,终于儿子也大了,考上学去了外地去。当初他想着在外面避上几年就回去,回去做个好人、做个好丈夫、做个好儿子、做个好爹,可是人世间有太多的不遂人愿,事实是走出来的那条路已经不是回去的路,他再无法回得去。就连他自己也不清楚,上辈子自己究竟是造下了多少冤孽。
   厂里有个女工,大家都叫她丁姐,是成品部的检验员。戴个眼镜,平日话不是很多,给人的印象除了给一件件产品贴上标签再没有值得她感兴趣的事。丁姐老公的工作性质是随着项目走,项目在哪就到哪里。这次在非洲的一个什么国家,要去两年,这样家里就剩她一个了。他们的孩子已经在南方的城市参加工作一年多了,除了春节再没有时间回家。一个女人在家过日子,好像困难都是成群结队找着来欺负她似的,今天水管会漏,明天灯管会不亮,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麻烦接连不断。他们家不是这个城市的原住民,在当地也没有什么亲戚,有事的时候只能是请同事帮帮忙解决。罗自平下班后也是孤家寡人,所以就麻烦的次数多些,结果风言风语就出来了。后来传进了李老板的耳朵,在一次酒场上,李老板悄悄给孙小棣说了。听到这个,发小如此不济,当然是不能坐视不理。那天晚饭后孙小棣借口散步把罗自平叫了出来,两人到东湖找个地方坐下,孙小棣说:“自平啊,最近活还干的好吧?有啥困难就给兄弟说。”罗自平对这个困难时候能伸手拉自己一把的发小从内心里感激,赶紧说:“没有没有,李老板挺照顾我的,工资也加了。”接下来两个人由马信僵谝着童年的一些记忆和趣事,就在打算要回去的时候,孙小棣突然冒出了一句:“自平啊,有时间了还是要多回回家,城里面的女人花花绿绿的虽然好看,可比不上自家的老婆可靠啊……”听完这句话,罗自平一愣,心里想不会是发小听到什么了吧?嘴上应承着:“不会,不会,这个你放心!打死也不敢再在这些事情上栽跟头了。”
   从那以后,他也不敢多去找自己的发小。那个丁姐叫他去帮忙的时候也总是找借口推脱,人家慢慢地知道了罗自平是有意躲着就也不来叫他了。突然,罗自平发现在偌大的城市自己仍旧是孤家寡人一个,尤其是下班后看见马路上成群结对散步的人群,夫唱妇随呼爷唤孙的,他更加觉得自己就像是被流放到荒岛上的囚犯。为了打发孤独与寂寞,渐渐地迷上了借酒消愁。酒是天天地喝,愁却是天天地长,陷入怪圈的他再也走不出来了。每次媳妇家里交机耕费,给娃娃汇学费他总是不能很爽快地拿出钱来。男人长时间不回家,现在自个挣钱还不够自个花了,再好脾气的媳妇也会有想法:“你是不是外面有人了?这个家你还要不要了?……”面对媳妇的一连串追问,罗自平能说什么?又能说出什么?只能是一杯又一杯的将浓烈的酒倒进嘴里,再让它流进胃里,让火辣辣的感觉包裹着自己。他觉得自己就是一捧扶不上墙的烂泥,这个时候他总在想一口酒咋不把自己呛死,咋不把自己辣死,像自己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矛盾消除的办法是沟通,压力释放的渠道是突破,可自己的生活总是没有出路,罗自平再抬不起来头颅,他觉得被抽掉了那根称之为尊严的骨头,自己的脖子再也支撑不起头颅。
   时光在昏昏沉沉中流逝,一天跟着一天,一天和一天一样。那天是个星期四,下班后罗自平没有急着做饭。反正是一个人早吃晚吃一样,吃稠吃稀无所谓。照例拿过酒瓶子,刚倒上一杯还没有来得及下口,突然听见敲门的声音。起身开门见一个穿着艳丽的女子站在门口,罗自平问了一句:“你找谁啊?是不是找错门了?”那个女子突然用尖细的声音叫了一声:“哥,我是新兰呀!”是自己的妹子?竟然是自己出走多年的妹子?……罗自平一把将罗新兰拉进房中,来不及让座只是问:“你怎么回来了?这些年你到底跑哪儿去了?你怎么找到这儿来的?”兄妹两个说不出个完整的话来,只是互相看着、哭着、哭着、看着。好一阵了才平复了下来,坐在沙发上你一言我一语问着说着。妹子说是回到这个城市已经三天了可是怕家里人不原谅,一直不敢回家,就找一家小旅馆暂时住下来,想着怎么找个人给家里说说。可是离开家这么多年也不知道去找谁,来的第二天中午去吃饭恰好碰上了同村的余家的姑娘,她们从小一块长大的,所以多年未见彼此还是认得的。因为当年那件事,余家的姑娘也没有问罗新兰的这些年的情况,只是回答了她的提问。通过这个姑娘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早已不在人世,知道了哥哥流浪在外,知道了这个家已经不像个家……临分开的时候,这个姑娘提供了个线索,听说,罗自平好像是租住在旧货市场的房子里,找了一天半才好不容易找到的。
   妹子告诉罗自平,当年跟着那个河南石匠出去就到了他的老家。见到了他的父母,见儿子领着个姑娘回家来也没见他的父母,表现出什么激动和兴奋,也不多说什么就这样住了下来。住了大概两个月,有一次罗新兰去村头的小河边洗衣服,在她去的时候已经有一个妇女蹲在那里洗着,那妇女拿眼看着罗新兰又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悄悄对她说:“你是吴家那小子领回来的姑娘吧?”现在罗新兰才知道自己跟的这个石匠姓吴,可是一直他都说自己姓胡的呀!那妇女接着又说:“姑娘你赶紧逃吧,看起来他们对你看管的还不是太严。”罗新兰一脸迷惑,问道:“我为什么要逃呀?”“姑娘,婶子这是在救你呀。那小子当初就因为拐卖人口被判了三年,出来后不见在家呆着,这次回来领着你,那一定是老毛病又犯了。”听到这些,再想一想这家人的各种反常表现,罗新兰只觉得后背一阵阵发凉。向那个妇女道了声:“谢谢!”端起衣服就往回走。第二天,家里就她和石匠的妈妈,她借口炒菜酱油没有了向石匠妈要了十元钱,趁机跑了出来。到了县城不敢久留,只想离开这个地方,跑到公路边上拦住一辆客车也不管是到哪儿去的,就跳上去。半路上售票员让她买票,罗新兰掏出剩下的五元钱说:“大哥,我身上就这么多钱,你看能坐到什么地方?”售票员看了她几眼“什么地方?就这个地方!没钱坐什么车,下去!”没钱没饭吃,流浪了大概一个星期碰到了一支四川的包工队,在向他们要点吃的的时候,包工头看这个姑娘也不像个有病的,就多问了几句。罗新兰先顾不得回答,一边大口啃着馍一边大口灌着水,直到吃饱喝足后才一把鼻涕一把泪将自己的遭遇向包工头讲了出来。听罗新兰讲了自己的遭遇,包工头说:“姑娘啊,你这样流浪也不是办法,莫如先跟着我们干点活,说不上哪天就转到甘肃了。就说一时半会转不到,你也可以挣点钱了自己买票回去。”虽然日夜想着家人,也攒了点钱,可是一想到自己出来的不光彩,还有严厉的父亲肯定不会原谅自己,就一直没敢回来。第二年嫁给包工队里的腻子工,夫妻结伴在外打工。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去年七月份在新疆施工的时候出了事故,罗新兰的四川男人从脚手架上摔下来死了……

共 22059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若果一艘船不知道驶往哪个港口,那么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不会是顺风。”那这艘船该如何锻造,该走怎样的航线,这并不是所谓的遗传因素,磨练磨练,没有磨不经练,纵然是顺风也不知会驶往哪个港口。佛家言“因果循环”,古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万事也许本没什么注定,若只一味地任其发展,那这果便是注定的。作者这篇小说读完,让人感慨万千,提笔便为读者埋了一个很大的伏笔,主人公罗自平的一张传票,让读者联想纷纷,到底是犯了怎样的错误。跟着作者的思绪,让读者认识了,一位勤劳、善良、孝顺的罗三魁。若按理说,有这样父亲,儿子又会犯什么样的错误,一路读下,感慨良多,自杨芳芝嫁入罗家,似乎是非变多了,尤其是对罗自平和他妹妹罗新兰的溺爱,最终让罗新兰私奔离家,让罗自平一事五成,最终落了个妻离子散,众人怨恨的下场。读罢不禁唏嘘良久。其实很喜欢作者开篇的这句话“遍体鳞伤的伤不一定全部来自于我们生存或是生活的世界,有可能是收起翅膀时羽翼的划伤。”宠爱,溺爱一字之差,谬之千里。最后的悔悟能否换来过往的一切,作者很善良,“看云的情况,明早应该有太阳。”只希望真的可以有浪子回头这件事情。通篇小说叙事生动,人物刻画紧紧扣住读者的眼眸,前后相应,伏笔精彩,好文荐赏。【编辑:兮晴若】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1005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兮晴若        2017-09-30 11:49:52
  谢谢田老师对星月的支持。
2 楼        文友:兮晴若        2017-09-30 11:50:27
  很精彩的一篇小说,学习了。
3 楼        文友:兮晴若        2017-09-30 11:50:49
  中秋将近,遥祝老师中秋快乐,月圆人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