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根

编辑推荐


作者:浪几天涯 布衣,470.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23发表时间:2017-10-19 19:38:34
摘要:胸藏千壑,容沧海桑田之万象久久长远,气如流水,泽被一方苍林茂竹而绵绵不绝,誓以万载百代而传承祖训为己任。


   麻叔再三确认王二嘎听他的话不冲动后,才对着王二嘎说:你走后,你父母和你妻子在地里干活,李飞从镇上回家路过看见了你的妻子,就上前去调戏你妻子,你父母上前去求情,被李飞打死了。后把你妻子掠了去他家,你妻子不从而上吊自杀了!现在被邻居们给抬回来就停在你家院内。
   王二嘎听后痴楞楞地不信这是真的,但看麻叔那抽搐变型的脸色后,撒丫子就跑进了院子。果然,一家三口老小两代都直挺挺地躺在木板上,任他怎么叫怎么唤,就是没有一点声息应他。
   此时的王二嘎只觉得天旋地转人发晕,随着耳内一声炸雷爆响,震的他四肢软瘫,大脑空白。放声哀嚎泣血泪,望苍穹黑沉沉乌云低垂,看四野狂风刺啦啦旋起衰蓬乱草漫天飞,霎时因悲愤过度而牙关紧咬,人直挺挺的仰面倒了下去。惊的麻叔赶紧上前把王二嘎顺势放平躺直,用手掐住了王二嘎的人中穴,再让邻里弄了碗热水,用筷子撬开王二嘎的嘴,一点一点的将热水送入王二嘎的口内!过了好一会。王二嘎才颤悠悠地醒转,等恢复了神智,王二嘎一骨碌起身,进屋操起他平时砍柴用的砍刀就往外冲去。
   此时那平时油壶倒地都不紧走一步的麻叔,不知那来的神勇,一个箭步踏上,把王二嘎堵在了大门内,然后顺势抱住了王二嘎的腰说:孩子你先不要急,我知道你要干什么。但现在时机不成熟,听叔的话,先把你父母妻子的后事料理了再说。再说,千事万事,死者为大啊孩子!王二嘎在麻叔和乡邻的苦苦劝说下,终于恢复了神智,将手中的砍刀扔掉,双手抱头低声悲哀!
   就在王二嘎给父母妻子守孝的期间,一日,麻叔来到了王二嘎的家,对王二嘎说:二嘎子,你想不想为你父母妻子报仇?当然想啊,等我守孝期满,我就去灭了李六子的全家,王二嘎说。你这是莽夫,二楞子的作法,像你这样去,就算有两个二嘎子都是有去无回,麻叔嗔怪地说。那该怎么做呢?王二嘎问道?我有一个办法,麻叔说。什么办法?王二嘎赶紧凑到麻叔身边问道?我这两天都打听清楚了,那李六子的儿子那天晚上受了惊吓和磕碰,现在人是身体僵硬不能发声,口眼歪斜两手乱舞,恐怕时日不多了。况且那李六子家财万贯,粮田千倾却眼睁睁地无有后人可守。所以,这狗日滴就相中了邻村一細户家的女儿,年方十八,想着娶来为他传宗接代。哎!可怜那娃,一百个不愿意,却拿李六子没有什么办法!所以就一直拖着,整日以泪洗面,让人看见着实心生怜悯啊!要按平常,李六子早就去邻村强行抢人了。不知怎么地,这回这狗日滴却一直是好言好语的劝说,财米油盐地往女方家送。原来是自看了那細户家女儿后,这狗日滴就一百个满意一万个欢喜,总想着要以你情我愿的方式把女孩儿娶进狼窝,不想动粗,所以就天天一个人去邻村那細户家里软磨硬泡的劝说,每天是天亮就去,天黑才回。所以,这是个机会,你只须如此如此就保你大仇得报!但是你要小心,报仇后必须得远走他乡。
   此后的几天,王二嘎也躲在暗处对李六子的行动作了仔细的堪查,确如麻叔之言。于是,王二嘎于一夜黑风高的晚上埋伏在李六子必经的路旁,终送其下地狱,也该李六子丧命。
   这一日,李六子按照往常一样,早上就去了邻村细户家,经软磨硬泡的劝说,女方似乎有所松动,高兴的李六子于晚饭时多喝了点酒,就回来晚了点。一路借着酒劲,一时高兴就哼着小曲晃悠着醉醺醺的步子往家赶。走到一转弯处的小树林,因尿憋,就在一歪脖子树下撒尿。就在李六子尿撒到一半之时,忽然觉得后脑勺,一阵钻心的疼,接着就直挺挺地倒地昏死了过去。
   原是那王二嘎埋伏在此等机会将李六子一大木棒子干翻在地的。等过了会。李六子在钻心的疼痛中悠悠醒转时,在不明所以的疼痛中,想用手去抹抹后脑勺是怎么回事时,才发现,自己已不知何时被人结结实实地绑在了一颗粗壮的大树身上了。纳闷惊吓之余,李六子睁圆了他那一双绿豆眼向四处张望,但是四野黑咕隆咚地寂静死沉,什么都看不到。
   就在李六子胡思乱想之际,忽然眼前一亮,一只火把杵在了他的脸旁,并且还有一张熟悉的脸面映入他的眼臉,他也借着火把的亮光看了来人,原来这一切都是王二嘎干的。他也就好似受辱般地从心底燃起,一股平日作威作福惯了的无名之火。心里话,我就是这里的老大,我不欺辱别人别人都烧高香了,你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王二嘎还竟敢太岁头上动土。思罢,李六子就恶狠狠地对着王二嘎说:你赶紧给我松绑,然后把老子我送回我家去,老子会念在你送我的份上,饶了你的狗命,否则,老子要把你锉骨扬灰,让你不得好死。
   王二嘎在听了李六子从那两排黄牙的口里似满嘴喷粪般吐出来的话时,不由的一股怒火烧心冲顶,操起身边的大木棒子,狠狠地打在了李六子的左腿上,只听,咔嚓一声,李六子的左腿被打折成了两节。随着木棒子的下落,就从李六子的嘴里传起了声声如杀猪般撕心裂肺的哭嚎。跟着,王二嘎为了速绝了断,就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砍刀,摁在了李六子的脖子上,吓的李六子硬生生地收住了声息。
   就在王二嘎拿着砍刀要拉向李六子的动脉血管之时,不由的眼睛往李六子的裆下瞟了一眼,看见李六子那个似鼻涕虫似的老二,忽计上心来,收回了手中的砍刀,狠狠地盯着李六子的胯下发了呆。
   王二嘎盯着李六子胯下这一发呆不要紧,直把李六子吓的七魂少了六魂,只听褲啦啦啦一声响,李六子的后腚幽门一松,一股恶臭的黄汤就决堤而出,正好拉在了李六子未来得及提起而掉在脚踝骨上的裤裆里。大概李六子也猜出了王二嘎的用意了吧!所以,用他那似哭似嚎的公鸡嗓哭爹喊娘地哀求着说:不要,不要,求不要杀我。你要什么我都给你,我的地,我的家产都给你,只求你别杀我。
   然而,王二嘎看见李六子,那真是两眼充血的仇恨,恨不能生食其肉喝其血都不解恨。王二嘎不管李六子如何哀求鬼嚎,一把逮住李六子胯下,手起刀落就让其永远地与李六子分家过了。而李六子被这突如其来的钻心彻骨的疼痛折磨的一下子昏死了过去。王二嘎扔掉手中的砍刀,长出了一口气,从此踏上了逃亡之路。
   一日,王二嘎来到了一不知名的小镇,因连日来的逃亡,身无分文,再加上又饥又渴,就去一大户人家的门前讨要,被一伙兵痞看见就拉去当了差。虽不情愿,但经其后来四处的奔走与见识,实无能容身的地方,也就索性暂且跟着这伙散兵游勇浑口饭吃也不至于如路上的那些个逃难的一样饿死。
   就这样每天跟着这些个散兵游勇浑浑噩噩的来到了我始祖居住的地方。那想又遭此变故,跌入暗坑,摔断了一条腿。然而王二嘎却因此因祸得福,被我始祖收留治疗,大约半年时日,就基本痊愈可行动自如了,但也落下了个走路一颠一跛的毛病。再后来王二嘎也娶了媳妇有了自己的田地,并且还生养了两虎头虎脑的胖小子,这都是后话提前说了。
   经此一劫,我始祖也就知道人多智广力量大的好处,就断断续续地将过往逃难的难民们收容,帮其钱粮,给其籽种,慢慢地,我始祖所处的地方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有着五十户三百来人的自然村落。
   然而,万物有生有死。纯属自然法则,半点不由人。我始祖在他来此耕作十五年后的一天晚上,也就是我始祖六十五岁生日刚过的一个冬天的晚上,驾鹤西去。在我始祖驾鹤西去的前一天,我始祖招集了族里的所有人,对其说:如果我有朝一日去了,就把我葬在我刚来此地时所站的高坎上,我要看着后辈们人丁兴旺,村落发达壮大。还有,咱们村还没有村名,我想依姓氏给其取个村名,想来想去,咱们郧氏一族居多,就取村名为“郧家村”吧。最后一天点犹为重要,要让以后的孩子们,知算术之学,识人文之道,所以,必须让大伙们凑钱粮请先生方可授之。我始祖驾鹤西去后,族人们按其所说,葬于其当时所站之高坎,并在其墓旁植松树二颗。后听老一辈的人们听他们的老一辈所说,那两颗松树自植入我始祖的墓地就疯长,直到民国时,树身粗到要三个人才能将其合抱。可惜的是,在后来破四旧的时期将其毁坏,也把我始祖的墓头推平种了地。而葬我始祖的这块地,当时人们就称其为“郧家坟”,此名称一直延续至九几年,后因人们嫌“坟”字不好听且不吉利,就又改名为“郧家房”,而我们“郧家村”的名称一直延续至今仍叫“郧家村”(注: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地方政府在离此二里地的地方成立了乡政府,即:以前的“新华乡”,现已撤销)。这都是后话提前捎带着一说而已。
   后经五六年的生养生息,人们虽说不上锦衣玉食,却也衣食无忧。就将我始祖当年所耕种的几倾地作为祭祖宗地,每年有专人耕作,所产钱粮归公有,再每年养几头大肥猪,到了公祭之日,就杀猪宰羊,等人们公祭完毕后,就聚在一起大吃大喝一顿。若是有得剩余,就按户头均分到户,年年如此,从不间断。
   然而,我始祖所处的地理位置终究是不很理想,因其离官道(大路)太近,时有小股兵痞匪患前来骚扰,轻则损失钱粮,重则人伤命亡。幸得那王二嘎来时带的枪,饶幸躲过了几起小的骚扰,若遇大队人马,那只好出钱拿粮地忽悠。那,真叫一个憋屈。
   直到民国中期,军阀割居。匪患成灾,着实没办法,就举村搬到了我们现在居住之地,即离原居住之地偏西十五里的一处山坳边上,依山而居,坐北朝南。所修居所为半箩圈状,依山钻数个窑洞,南向的沟边用土夯三米多高地土墙,再依据地型和需要,依下而上钻一条陂度为三十五度角的通道,直通地面,再在通道的一头,用厚实沉重的木板作成大门,若是大门从里面一关,要想从地面进入坑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种坑院,一处可住四到五户人家,每到日暮时分,人们就不再在外劳作了,都回到坑院休息。就算白天出外或去地里劳作,都须四五个人结伴,绝不许撂单一人而行,那样是很危险地。
   因此地虽然很少有兵扰匪患,但此处是沟壑纵横,山高林茂,时有狼群和猎豹出入,并且时不时的前来扰民掠畜,还时有伤人事件发生,尤为夜晚,人们时常能听见那毛骨悚然的狼叫。我就有一高龄的太爷爷,在年轻时因有事一人外出,就被狼咬掉了半拉脸皮,幸得人们听见后很快赶到而得以保全性命,否则那四五只狼,会真的把他生吞活剥了地。后来,后辈们给其取名曰:“狼剩饭”,享年九十七岁。
   就对于狼群的骚扰,人们真的是很无奈。话说一日,一处坑院里的人们都出外劳作,院内剩一张姓妇人和一九岁的男孩,此时张姓妇人正在屋内酿酒。忽听院内的孩子说:大麻狗,大麻狗你过来,陪我玩!妇人在屋内听见孩子的话,心里想,我家养的是大黄狗,哪来的大麻狗?此时,她家的大黄也在院子里狂吠。妇人心里一惊,抬头往外一看,不知何时,院子里的土墙被掏了一个大洞,一头狼从洞口进来,正呲牙裂嘴恶狠狠地盯着她家的小孩。妇人失声地就跑着出来将孩子藏在了她的身后,而此时那头狼也嗖的一跳,一口咬住了妇人的一条胳膊,就在这当口,那大黄狗也挣断了栓它的麻绳,一下子跳起咬住狼的颈项,直至那头狼不动才松口。可怜那张姓妇人,被那头狼硬生生咬断了胳膊上的筋骨。而此时,就在那院墙的洞外,还有一头狼在那虎势耽耽地往内看着,而此时那头大黄狗也在堵着洞口疯狂地狂吠着,就在狗的吠声中,惊动了地里劳作的人们,赶回才将那头狼打跑。
   经过这两回的狼群伤人事件后,人们就在住地的山坳处,又用土夯了一高四米,底宽三米五,顶宽两米的城墙用来防御狼群。后来就有了城外人(后来住在城外围的人,也是后来搬到此地居住的农户)和城内人的称谓(城内就不用说了吧)。
   后经人们的一致提议,还组织了打狼队,由村里年轻力壮者成立,制有火枪,铁叉,还有当时王二嘎带来的那把枪,每遇农闲,就外出搜寻狼群加以除患,也颇有收获。
   有曰:逢乱世多妖孽,畜牲鬼怪皆伤民,国昌妖孽鬼怪遁,民安人康万事顺。
   此事一直延续至新中国成立,党和地方政府又组织了民兵防连队,一下子就让那些个伤人的妖孽畜牲通通的遁迹不见了。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农耕劳作皆以入社集体劳作人均分配为基础,以工分为计量单位,形成日记月总年底结算估价为本,再以个体的总公分为基础而进行钱粮分配。所以,就将我们祖先居住地所形成的村落,被划分为九个自然村。具体以张、郭二族为一自然村迁居离此三里之外的偏东方向。再以仇、刘二族为一自然村迁居离此六里之外偏东南方向。再以董、李二族为一自然村迁至离此五里之外的东北方向。又以陈、马二族为一自然村迁至离此八里之外的西南方。总之,皆都以沟坳茆梁和种植的方便为基础,将一个大村分割成若干个小村(说小村其实也不小,都有二三百十号人),便于发展也能让其更好的休养生息。又依这九个自然村建立了大队部,在大队部的旁边又建了一正规的五年制小学,将人们原先成立的村学撤销合并一处,配有正规的老师授课,也解决了孩子们求知上学的一大难题!

共 16297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类的家族发展史。“我”的始祖于清末民初,为避兵祸匪乱,携家带口四处流串,后在宁州玉村扎下了根。其间有苦有甜,既有年年五谷丰登,牛羊添崽,也有土匪兵痞及恶狼的搔扰。幸亏始祖聪明,多有防备,大多能逢凶化吉。始祖死后,族人按他的嘱咐,继续发展壮大,组成了大村庄。解放后,大庄被划分成若干小村。当时出了个聪颖的孩子叫董浩,学习成绩一直出类拔萃,深得乡民和老师赞赏,更得校花李雁的喜欢。这引起学渣的妒嫉,在高考前将董浩打伤,使其未能如愿进入大学。在董浩灰心丧气时,李雁给他安慰,帮他出点子,使他走出困境,办起了酒业公司,生意日渐红火。始祖的坟得以迁入村公墓,始祖的教诲犹在耳旁,始祖一枝散千叶,浓荫蔽百代,代代性淳朴,人人承祖德。小说情感饱满,史料详实,人物刻画鲜活,故事可歌可泣。一篇不错的史料性族谱故事,推荐赏阅。【编辑:醉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醉童        2017-10-19 19:40:17
  作者你好,小说叙述很详尽真实。欢迎继续赐稿短篇栏目。
2 楼        文友:醉童        2017-10-19 19:42:55
  还望以后投稿前认真校对,本文错别字实在太多了,改错花了好长时间。祝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