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根

编辑推荐


作者:浪几天涯 布衣,470.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25发表时间:2017-10-19 19:38:34
摘要:胸藏千壑,容沧海桑田之万象久久长远,气如流水,泽被一方苍林茂竹而绵绵不绝,誓以万载百代而传承祖训为己任。


   在此后的天蓝蓝水清清,国泰民安景色新的红色年代中,人们的日子过的倒也衣食免忧。所忧即忧数算之学,文理之识,若谁能让其子伺尽经纬之智,匮中之宝,而愿倾囊所有相赠。
   时有那被狼咬断胳膊的张氏妇女,其儿名曰:董天龙,身长九米又二,膀大腰圆,手似蒲扇,面若赤枣,娶妻又张姓。育有六子一女,其女不到一岁就已夭折。话说一日,因田间劳累过度,回家倒头就睡,一不小心将其幼女因翻身而致死,为此,动天龙还曾一度地愧疚难过了好多年。皆因那时的人们,生活资料很是紧缺。所以对于土地和用度是相当的重视,很难为自己的生活空间加以拓展,所以每家都是和未婚子女住一起。就是在一顶窑洞内,盘一个很大的火炕而住。若是子女多的家庭,每晚那真的是你挤我我挨你的挤在一起休息,哪有空间让你翻身,有地方睡都算不错了。
   然其小儿董浩,天生聪慧,资质极佳,自上小学就一直名列全班前茅,每学期都能拿到奖状和奖励。所以,其小儿子甚是得父母的疼爱,其也被村人们一度的看好。
   然而,在以工分养家的时代,家家都过的紧巴巴地,况且董天龙要以一个人的工分养一家大小八个人,那种境况是可以想象有多难。
   每到年底结算工分领取口粮之时,董天龙都要和队长和会计吵架耍横,想要多拿多得,唯一庆幸的是,队长和乡亲们,也是在半推半就中,睁只眼闭只眼地喜哈而过,不去与其计较。后来人们都给其取外号曰:“狼”(即,为了填饱肚子耍赖耍横不讲理之意)。
   在董浩上初中之时,已是分田到户,实行个体承包单干的时代了,经几年的苦苦劳作,董天龙家是不愁吃也不愁穿了,日子过的还算丰盈有余。都一一的给五个楞头小子娶了媳妇分了家,身边就剩小儿子一个。而董天龙和妻子唯一的心愿就是,要将董浩供养到考入大学才算完满。
   而董浩也算争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重点高中,为此董天龙还特意去集镇割了肉沽了酒宴请了给董浩授业的老师和村子里的人们。犹为值得一提的是,曾经给董浩授业的一位小学老师还特意不远数十里的来看了看董浩,并对其甚是赞赏。
   自董浩上高中以来,因其学业居冠,甚得老师们的赏识,就一致推荐其进入学生会。其终不负众望,一度的很是活跃。犹为其写的一些个诗歌短文,见解甚是独到,用词讲究,意境深幽,得全校学生的喜爱,介此也赢来了很多的粉丝崇拜和赞赏。
   其中就有一位,貌若西施可沉鱼,肤似凝脂赛丝滑,发若黑瀑齐腰长,身材修长似柳摆,语赛夜莺多婉转的美媚一枚对董浩甚是赏识。就时不时地前来请教董浩数学文识之法,而董浩是有问必答,答则尽责。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为甚至也成为了全校学生暗地里的谈资话题。
   两人因走的太近,激起了一学渣的强烈忌妒心,因这学渣一直在追求这个女生“李雁”。而李雁一直拒绝且在平时躲着其。而这个小子,却时不时的在李雁上学的路上,或在校时的活动中接近李雁,李雁总是对其敷衍了事。
   经三年高中的苦读,学子们终于迎来备考冲刺阶段,所以李雁和董浩接触的就较频繁,最后还被李雁的父母约请到家里,让董浩利用双休日为李雁补习功课。这事被那学渣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直恨的咬牙切齿,还放话要报复董浩。就在高考临近两三天的时候,李雁的父母为董浩买了身草绿色的军衣外加一双白色的帆布鞋,让李雁送给董浩以示谢意。皆因董浩每次去李雁家时,都是穿着一成不变洗的发白的一身粗布衣,脚穿一双半新不旧的千层底的布鞋。也因李雁的父母对董浩家的条件有所了解,知其若要买身新衣服实得斟酌斟酌。然而他们给董浩买的这身衣服,也是当下年轻人最爱也是最流行的,若是谁能穿这么一身衣服外加一双白色的帆布鞋走在大街上,那可是拉风了,并且回头率那可是杠杠滴,也算是投年轻人的所好吧。而这点钱,对李雁父母来说,不算什么,他们最先在镇上开的杂货店,因农资日用品齐全,是日日有进账,月月有盈余,况就李雁这一个女儿,所以,对于董浩和李雁的交往抱默许状态。只限其学业为成不可越礼即可。
   当晚,董浩在宿舍里怀着兴奋的心情,把李雁送他的衣服鞋子穿起试了试。同宿舍的舍友瞪着羡慕的眼神问董浩:谁给你买的衣服,多钱啊!董浩也没加思索地就把关于衣服的前因后果如竹筒倒豆子般的说了一遍。
   哪想,此事第二天就传到了那学渣的耳内,于临高考的前一天下午,那个学渣纠集了几个社会混混和董浩干了一架,在双方撕扯当中,董浩被其推倒,头撞在了路边一颗树桩上当场昏迷。吓的那伙混混当场鸦雀无声作鸟兽散,后经同学告知学校,才将其送医。经诊断为轻微脑震荡。按医院就得留院观察调理,然董浩因急着高考的事,就包扎了下回了学校。不知是天不随人愿,还是因这次的事件因脑部受伤而影响,高考就差三分没有得其所愿。
   经此打击,董浩回家后大门不出小门不迈,整日将他关在屋内,长吁短叹愁恨满面。父亲看见儿子如此之落魄,也是一愁莫展,母亲整日也是偷偷抹泪。所辛,其在小学当校长的是董浩当年的班主任,对董浩甚是赏识,见其此境况,再加上当时年代,像一个高中生那可是人才,也特吃香,就给上级部门打了报告,聘请董浩去小学当了一名民办老师任教。
   其也不负众望,在学校所带课有,音乐,绘画,语文,数学样样具佳,深得学生和其他老师的喜欢与看好,尤其是其他老师们,都给董浩说让其与年后考取正规的任教老师的资格证书。而董浩还利用课余时间,写些诗歌文章,发往县上和市区的报社,也赢得了不少的稿费。甚者市区报社的主编还专门前来结识董浩,对其独到的见解和文彩大加赞赏!
   一日,在市区上大学的李雁因事回家,就前来看望董浩,两人不免说古论今的感叹了一翻,临了走时李雁对董浩说:你以前给我爸拿你家自酿的酒喝后,就一直念叨,我也一直没好意思开口,今天刚好顺路给再带两坛,不会没有吧!董浩赶紧说:有……有……多了去了!说完,给李雁拎了六坛(注:都是一斤装的陶瓷小坛)。
   李雁拎着六坛酒回家后,给他爸放了三坛,将剩余的三坛带去学校,送给他的三个授业恩师,经那三位老师和他的亲友们品尝后,都赞不绝口,好多人都托那三位老师来问李雁,在哪里能买到,并且愿出双倍的价钱求购。李雁笑笑说:这酒是买不到地,若是要的话,我下回回家给您们多带点就行。谁可曾想,李雁的此举却创出了一个品牌商标(陇原春)。
   第二天,李雁给董浩写了一份长信,说了酒的事,还特意嘱咐让董浩家酿酒时要多酿点。而董浩一看二想,也觉得这是一个生意门路,就让父母们多酿几瓮。虽说多酿几瓮,然这几瓮却费了好多功夫呢。皆因其酿造程序太过复杂,所须材质也是多样,若能形成规模倒也还好,就怕一瓮两瓮地酿,甚是麻烦。就这样每有新酿好的酒,就托通往市里的班车托运,其常常是酒刚运到就被抢购。唯一遗憾的是,其规模太小,经常断货。后经李雁的建议和董浩利用假期的帮忙,总算让其走上了小规模的酿造消售道路。
   然而,世事难料,天道难遁,人心实是难测。就在董浩怀着美好的憧憬,利用假期将家里的事务打理好后,在开学的当天去学校报到时,被校方告知,有人代替了他,让他另寻高就。这无凝如一声晴天霹雳轰顶啊!让董浩的一切梦想都成了泡影。
   原是以前老给董浩找茬的那个学渣,自高考落榜后,一直在村子里胡作非为,偷鸡摸狗,坑蒙拐骗,欺幼霸女,最后还染上了赌博。其父母实在无法之际,就托其在乡镇任职文员的叔父,利用其叔父的职务之便,让他的儿子去学校里任教,借此机会期望其能走入正道。
   而董浩受此打击,一度的颓废消沉,整日介将自己关入房内,抽烟喝酒睡觉,很少和父母上桌吃饭,更别说外出了。
   一日,李雁照例回家顺带来董浩家拿酒,事实上,李雁已经成了董浩家自酿酒的代理商了。当李雁听说了董浩的父母叙述后,就径直来到了董浩的房内,看见那颓废拉踏的董浩,满脸胡须,头发乱遭遭地贴在脑壳,衣服邹巴巴地前后襟不打地穿在身上,及心疼又恼火。而董浩见李雁的造访,没好气色地将脸转向了炕里,既不打招呼也不动神色。李雁伸手去推了推董浩说:你除了考大学或当教员有前途外,干别的事就没前途了吗?再说,咱们这里还要开发地下矿藏,听说咱们“玉村”“郧家坟”那里地下有厚度达九米的煤矿,都在开始规划征地了,咱们这里马上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了,凭你还愁没事做吗?你自己去镜子里看看你都把自己遭贱成什么样了!说罢,李雁把她替董浩申请的自酿酒品牌专利商标放在了董浩的面前说:我自作主张给你申请地,你该不会怪我吧!而董浩拿着商标看了看嗡声嗡气地说:申请这个有什么用?我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了,况且我也没钱将酿酒当成实业扩大规模生产,只是小打小闹,吃不饱也饿不死地这样没什么意思!李雁听了董浩的说道后,又从包内拿出了一份待签合同说:想扩大规模这还不简单,你看这是什么!
   原是一经常喝李雁带董浩家酒的客户,也略懂酿造工艺,因此知晓董浩家的酿酒技术是独门且工序复杂,不是一般人能学到手的传承技艺。所以就想出资跟董浩家以股分制合作办酒厂,董浩出技术他出设备和钱,如若董浩同意,就带着这份意向合同书前来相谈具体事宜。这正是,有心栽花花不艳,无心插柳柳成荫,就在李雁的撮合下,催生出了全市一龙头企业:陇原春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在一个翠浓红肥的礼拜六下午,李雁和往常一样,去看那在“郧家坟”(房)搞规划绘图纸的测绘队搞测绘,想着顺便打听确认一下,是不是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在“郧家坟”(房)这块地下有煤矿待开发。若是,她也不想在外地去发展,等学业完成后回老家发展。因心有所牵,情有所托,情牵梦绕都是董浩!再说,董浩也一直想让她回来帮他料理酒厂的事务,说他一个人确实难以应付那繁杂的事务。李雁边走边憧憬着她和董浩美好的未来,来到了“坝上”。
   此是一处深约二十米,底宽约十二米,上口宽约三十米的沟,是经历年各个茆梁的雨水汇聚西流而冲刷的一条沟,也是人们从我们村去乡(即新华乡,在后来和新庄乡合并一处称之为—新庄镇)上的必经之路,所以,人们就在此最窄处打了一宽约六米的土坝,方便人们的出行。为了不被雨水冲垮,在土坝的中间,用砖头箍了几个直径三米的洞,还在土坝的两边斜坡上,种植了杨槐树。到了每年的春夏之际,这里是翠浓蔽日,莺唱燕鸣,花若繁星香绕陂。
   李雁来到此处,看见那树林里的各色鲜花甚是喜爱,就想折些花编个花环戴戴。当李雁正在兴高采烈地折着鲜花时,听见有人在身后叫她的名字,回首一看,不免皱起了眉头。原来是那个学渣李飞,李雁早就听说李飞被学校开除其任教的职务。因其经常旷课不在校,或常常纠结一伙混混在学校办公室里喝酒聚赌,直至一日因猥亵一新来的女教师,被忍无可忍的校方开除了其一切职务。
   那想其终究是恶缘难断,劣根难除,自被校方开除后,因断了经济来源,就又盯着了那前来测绘征地的测绘队,谋算着向其敲诈一大笔挥霍资金。这不,就在前一天,测绘队因住宿的需要,用装载机平整了一块搭简易房的场地,在装载机平地的过程中,推出了一墓地,这家伙就上前去哭着喊着说是他祖上的坟墓,说什么都要测绘队里陪他一大笔迁坟安葬费,没办法,测绘队只好随其所愿,赔偿了一笔可观的迁坟安葬费,那想这货拿着钱就撒丫子跑人了,才不管什么他祖上的尸骨怎么迁葬的事了。就在其拿着钱前脚刚走,后脚才来了一真正墓主的后人,为此事还报了警立了案(在拆迁费用里明文规定有坟墓拆迁安葬费用这一条的,且费用是相当高的),而警察也在调查传唤中,苦于其不常在家行踪不定,快两天了还没见到其人。
   谁知,不是冤家不聚头,就在李雁站起身来,勉强和李飞打了个招呼,然后转身欲走之际,李飞却凑上前来,一把抱住李雁就将他的猪喙贴上了李雁的脸,一边还把李雁往土坝陂下的树林子里拉。李雁知道其性如恶狼,作事手段毒辣,不择方法,所以就奋力反抗,边反抗边大喊救命。所幸,刚好有前去村里,给李飞发传票的两个民警路过,听见了李雁喊救命的声音上前查询,那想正好碰见了李飞。这正应了一句话:恶贯满盈必遭惩,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任尔多狂法不容。后经多方举报和查证,最终将李飞绳之以法入狱劳教。而李雁也游玩兴趣全无,怀揣着满腔怨愤转身回去了。
   又曰:事无绝对,利弊相依。经李飞这一闹腾敲诈,测绘征地的一方联合乡政府,给方圆村里的人们发了通告大意为:若在郧家坟(房)这块地里有谁家的祖坟,就前来指证登记,迁一处,现场陪偿一处。
   幸而有此一举,方得圆了祖辈们的心愿。
   说起此事,甚是让祖辈们闹心,皆因于民国中期举村搬迁后,经世事变更,待得开国后,就将此处(郧家坟)被划分为玉村的地界,直到承包责任制以后,此处又再次被划分到户。祖辈们一直想着搬迁祖坟,因当时人们的生活资费馈乏,把地看的比命还重要,若要动土搬迁实是难事,就一再的搁浅耽搁着。直到此时才可名正言顺的将我始祖的坟莹搬归本村公墓。
   择时于二零一七年四月动土迁吾等先祖之坟,由本乡郧家坟(房)迁至本村(郧家村)之公墓便于后代祭拜。也圆后祖与其幽冥间远隔之愿。幸得华能煤矿设定于此,大兴征地之举,亦当让之。谨迁始祖之墓于后祖坟地,长聚其乐,适得后代祭奠永记。墓地坐北有渐高且坦平之良田厚土依靠,其上植被葱茏荫浓蔽日,百鸟鸣唱花如繁星,左有茆梁似卧龙数条相拥紧随,右顾神兽绵延数十里口吐碧水绕足下,前见青山绿野阡陌,花香沁脾,流水潺潺,秀美怡神。实是毓秀钟灵,藏神脉聚秀气之绝佳之境,纳桂馥汇兰香之温馨神址。
   有曰:
   树虽百丈,以根为本;水流千尺,源是初心。承蒙祖恩泽蔽,育我身,无以为报,实让吾等后辈诚惶诚恐。
   遥想先祖之初,是以耕读传家,列举村贤之首,郧氏后裔,当恪守遗训,皆秉承先人遗志以铭志,见贤思齐,继往开来。
   吾等晚辈诸生,当以勤勉诚恳,治学齐家,严谨以德处世为己任。商以诚信为铭,以人为本,为官一方,执清廉之政惠泽百姓。
   胸藏千壑,容沧海桑田之万象久久长远,气如流水,泽被一方苍林茂竹而绵绵不绝,誓以万载百代而传承祖训为己任。
   伏乞始祖,敬安厚土,永垂福荫,遮蔽后世。人杰业兴,福运绵长。后世之众敬奉香火,伏拜默佑。
   时有郧氏一族老幼数千之众,举锦幡迎风猎猎,扯冥帐步行缓缓,香纸浓烟绕苍山,礼炮彩屑浮碧水,钟鼓齐鸣,梵文洗尘净寰宇,立碑植松镇四野,修陵造园铭祖恩。
   这正是,一枝散千叶,浓荫蔽百代,代代性淳朴,人人承祖德。
   时年,我离开故土数十载,出外谋生漂泊他乡作异客。虽未亲躬迁祖之盛事,然有妻及亲友发来视频,方得以概观。
   我心中那念念不忘的故乡旧屋土炕,那柴扉小院,那石磨歪柳,那碾盘古槐,那狗窝鸡舍,尽现静谧淳朴之乡情。还有那年长寿高满脸皱纹的老人,憨厚慈祥的叔伯们,以及小叔大婶,幺哥四妹和父老乡亲,儿时伙伴们,都一一在屏前闪过,都如我记忆中的样子未曾改变,每一个人都有着被岁月刀刻定格般的容颜,且都烙印着光阴遗留的痕迹,这在我的印象中将是恒古不变的记忆,让我終身难忘。
   常有归乡祭祖之念,奈何俗事缠身,难得随愿,时想逢得岁末,若能归得故里,当低首叩拜,列果陈香,祭祖神灵光华永炽,佑吾等后辈族人平安昌荣。
   常念血脉相通之亲情,思同祖共根之谊。惜福益亲为重,明礼诚信处世,团结友善为本,勤俭自强为任,共兴同宗昌隆,创建美好未来。
  
   (完)
  

共 16297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类的家族发展史。“我”的始祖于清末民初,为避兵祸匪乱,携家带口四处流串,后在宁州玉村扎下了根。其间有苦有甜,既有年年五谷丰登,牛羊添崽,也有土匪兵痞及恶狼的搔扰。幸亏始祖聪明,多有防备,大多能逢凶化吉。始祖死后,族人按他的嘱咐,继续发展壮大,组成了大村庄。解放后,大庄被划分成若干小村。当时出了个聪颖的孩子叫董浩,学习成绩一直出类拔萃,深得乡民和老师赞赏,更得校花李雁的喜欢。这引起学渣的妒嫉,在高考前将董浩打伤,使其未能如愿进入大学。在董浩灰心丧气时,李雁给他安慰,帮他出点子,使他走出困境,办起了酒业公司,生意日渐红火。始祖的坟得以迁入村公墓,始祖的教诲犹在耳旁,始祖一枝散千叶,浓荫蔽百代,代代性淳朴,人人承祖德。小说情感饱满,史料详实,人物刻画鲜活,故事可歌可泣。一篇不错的史料性族谱故事,推荐赏阅。【编辑:醉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醉童        2017-10-19 19:40:17
  作者你好,小说叙述很详尽真实。欢迎继续赐稿短篇栏目。
2 楼        文友:醉童        2017-10-19 19:42:55
  还望以后投稿前认真校对,本文错别字实在太多了,改错花了好长时间。祝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