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五星红旗,我向你致敬(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五星红旗,我向你致敬(散文)


作者:小雪花雨伞 布衣,22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25发表时间:2017-10-28 19:08:22
摘要:这个伟大的民族,无论古代,无论近代,无论现代,从来都有艰苦卓绝地为国家、为人民而奋斗着的脊梁,从来就在追求着人类越来越美好的生活,并为越来越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奋斗。我们有如此灿烂的文明,只得我们自豪。我们有如此智慧的先民,值得我们骄傲。我们有如此优秀的基因,我们有信心,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引导下,将我们伟大祖先的灿烂文化发扬广大,让汉唐雄风,重现华夏。


  
   感触来此历史古迹。
   先是半坡遗址。我们从那里看到先民们从地下慢慢住到地上,住房由地穴渐渐成为茅屋,由圆形而后有了方形。看到他们使用的石器、骨器等。还有他们的墓穴。我们明显地看出母系氏族公社渐趋繁荣的生产生活活动,也看到当时妇女的地位之高,陪葬的器皿明显多于男性。而儿童们都实行瓮藏,立着,就在村子房屋附近。你想不到,先民还在瓮棺顶部钻了小孔,说明六千多年以前,先民就知道人有灵魂,且“灵魂不灭”,所以,他们希望自己爱着念着的孩子有一天能够“灵魂出窍”,重新来到他们身边。半坡村,你还可以看到一公共活动用的大房子,已有明显的对称布局的意向,其周围分布着好些小房子,其间有窖穴、牲畜圈栏等,外围有壕沟环绕,大概是用来防御的吧。半坡村落的环形布局,明显地体现着一种团结向心的精神。在那里,你明显地感觉到人类的童年时代是如何团结一心地依赖自然,利用自然,又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发展着自己的精神文化。他们烧制的彩陶已非常出色。人头鱼面的花纹色彩朴素美观,体现着他们淳朴的审美理念,或图腾崇拜。简净明朗的几何图案,很像是一种文字符号。我为先民的聪明与智慧深深致敬!
   如果说半坡给了我无限敬意的话,秦皇陵则给我深深的震撼。
   首先是秦皇陵的两辆铜马车。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侧发现了两辆用青铜制作 ,以四匹马拉的战车,大小为真车马的二分之一。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铸车马。根据发现的前后,分别为1号铜马车和2号铜马车。1号铜马车名“立车”,又叫“戎车”、“高车”。单辕双轮,车厢为横长方形,车门在车厢的侧面,车上有圆形的铜伞,伞下站着御官,双手驭车,前驾四匹马。当为武士所居。2号车古称安车,又名辒辌。也是单辕双轮。车厢为前后两室,二者之间有窗,上车的门在后面,上有椭圆形车盖。车体上绘有彩色纹样。当为后妃所居。这两铜车马都是事先铸造而成,后又经过细部加工的,工艺水平非常高,留给后人许多无法破解的智慧之谜,令我叹惋不止。譬如,1号车的那把青铜伞,它可以随着车身与太阳的转动而自由转动180度。当中午两点成一线时,伞回到直立的原位。这把看似笨重的大伞伞柄上装有双环插销,同时拉起插销能使伞柄脱离或固定在它的直杆上,便于车主人离开车时能灵活轻巧地从车上取下来继续为车主人遮风挡雨。当主人休息时,伞柄底端的折叠扣能将伞折叠成45度角牢牢地插在泥土里。这把伞不仅有遮风挡雨的作用,柄中间还装置有短剑,可以供主人作为保护自己的兵器或盾牌使用。专家们利用现代的弹簧技术也未能将这些细节完整地复制出来。2号车安车车舆分前后两部分。前室较小,供御者乘坐,后室较大,供车主人乘坐。后室的四周用墙板封闭,上面罩一个蓬盖。前面及两侧开窗,后面设门。主人乘坐马车时由后门进入。车的两边的车窗采用的是我们今天的推拉技术铸造而成(出土时,车窗仍然能推拉自如),窗户上有许多微小的细孔,使车窗门开之则温,闭之则凉,既可以起到保温、通风的作用,又可以使车内的主人看到窗外的景致,同时也方便车主向“驾驶员”传递命令。它是我国最早的“空调”车。车上御官铜人俑作跽坐姿态,两臂前举,双手执辔,每个手指的关节、指甲都塑得非常逼真,俑身略微前倾,双目注视前方,半抿双唇,面带微笑,神态恭谨,一个忠于职守的高级御官形象活脱脱地被塑造出来。铜马共有四匹,四肢粗大,比例匀称,膘肥体壮,筋骨强健,中间两马举颈昂首,两侧马头微向外转,静中寓动,造型风格和秦陵陶马相似。车马工艺精湛,如装饰用的缨络,用细铜丝绞结而成,颇似麻毛。尤其是2.13平方米的顶棚盖,在出土时已经碎成了199片,专家在修复过程中发现这个龟背形顶棚为一次性铸造而成。最薄的地方为1毫米,最厚的地方也不过为4毫米。这种一次性铜液浇灌技术在设备先进的今天仍然是最先进的技术。而要模仿出秦人在2000多年前制作出来的大小、厚薄完全一样的大型弧形青铜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秦人是怎么做到的?
   为了显示皇家的气派与华贵,两辆马车均有7公斤左右的黄金白银饰品。马的笼头是由82节小金管和78节小银管连接起来,每节扁状金银管长仅0.8厘米,一节金管与一节银管以子母卯形式环环相连。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马脖子上的项圈由42根金管和42根银管以焊接的方式制作而成。众所周知,金跟银的熔点是完全不一样的。秦人是怎么做到将它们焊接在一起的呢?今天的考古专家用24倍放大镜仔细观察,才看到金跟银的焊接点仅仅为头发丝粗细。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马脖子下悬挂的缨络,以及马头上象征皇家标志的纛,全是采用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铜丝制作而成。专家们用放大镜反复观察,依然未能发现铜丝表面有锻打痕迹。它们粗细均匀,表明很可能是用拔丝法制成马头上以铜丝组成的链环,是由铜丝两端对接焊成,对接面合缝严密。如此纤细的铜丝(0.5毫米)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制作?采取什么样的工艺焊接?
   导游讲得慷慨激昂,我等听得心潮澎湃,惊叹不已。总之,铜车马的铸造工艺堪称古代青铜冶铸方面了不起的奇迹。试想当时没有车床,更没有现代化的冶铸设备,铸造出如此精美的金、银、铜大小规格不同的车马部件实在是一项伟大的创举。
   接下来的秦皇陵兵马俑带给我同样的震撼。随着导游的旗子,我们走进博物馆的大厅,首先参观1号坑——步兵俑。只见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他们全身呈古铜色,高1.8至1.97米。这些陶俑的装束、神态各不一样,堪称千人千面。勇士们个个威武雄壮,令人望而生畏。不由你想起《诗经·秦风·无衣》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那时,你会觉得,当年那些勇士,自我感觉能够为国效力,能够跟随明君统领行军打仗振兴国威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我甚而想:那埋在长城下的万喜良其实也是心甘情愿为国捐躯吧。
   兵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东的横队,每列有武士俑70个,共210个,似为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似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当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别为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是军阵的两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为军阵的后卫。武士俑都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呈半握状,应该是有兵器的,但我们现在看不到那些削铁如泥的刀剑兵器,据说在当年就被项羽抢走了。整体来看,这支队伍组织严密,军容整肃。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整个军队处于整装待发之势。
   二号坑道没有开挖,处于保护状态,当为骑兵俑。导游说了,国家有规定:秦皇陵五十年不动,一百年不挖。 三号坑道是整个兵马俑的指挥部,有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修复工作。秦皇陵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可惜我听得入迷,竟然忘了录音,导游介绍的好多科学艺术成就,而今想不起来,只能记得当时的惊叹。
   令人惊叹的还有秦皇陵地下宫的水银。听导游说,秦始皇为了“永垂不朽”,其寝陵灌注了大量的水银,做成可以流动的百川归海的形象,而且那些水银的分布跟中国水系江河的分布呈一样的状况——东南多,西北少。令人困惑不解的是:那么多的水银是从哪来的?当时的科技是如何提炼出来的?又如何做得如江河一般流转的呢!而且,墓内的水银时过两千年,也没有渗入到更深的地层中,也没有蒸发殆尽,这又是怎么做到的!真的不知道,秦皇陵为我们留下多少科学与智慧的秘密,文化与艺术的秘密!
   西安历史博物馆让我做了一次快速的穿越,从半坡走来,到春秋战国,到汉唐盛世,让我目睹这个伟大的民族,怎样一步步走向辉煌。汉丝绸、唐三彩给我的惊奇,不亚于兵马俑,只是时间的关系,我们走得太匆匆,而没能详尽观瞻。
   回家后,我把自己的感慨告诉孩子,他又利用他知道的历史知识给我讲课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勇敢的民族,智慧的民族。于是从上古四氏,到春秋战国,从汉唐盛世,到鸦片战争,从维新变法,到三民主义……而后总结性地说: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再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那样,时时发展着自己,时时反省着自己,时时纠正着自己!他忘了,所有这些历史,也是他小时候我说给他的故事,只是,那时的我,所有的故事都来自课本,我所知道的比他知道的要少得多,也粗浅得多,因此连自己都感觉很空洞呢。可是这次不一样。这一次,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个伟大的民族,无论古代,无论近代,无论现代,从来都有艰苦卓绝地为国家、为人民而奋斗着的脊梁,从来就在追求着人类越来越美好的生活,并为越来越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奋斗。我们有如此灿烂的文明,值得我们自豪。我们有如此智慧的先民,值得我们骄傲。我们有如此优秀的基因,我们有信心,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引导下,将我们伟大祖先的灿烂文化发扬广大,让汉唐雄风,重现华夏。
  
   由衷地说一声:五星红旗,我向你致敬!泱泱华夏,我向你致敬!

共 8641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始终牵挂远在他乡游子。回忆着儿子逐渐成的步履,点滴于心。如今长成的他远在异乡,不舍之情于,心去探望成了母亲的期待,踏上行程,进入他的生活,领略到阿克苏人的精神,朴实,善良的他们把国旗摆于崇高位置,从内心去爱护它。作者被深深感动。当步入古文明时,那种震动更是刻骨铭心。缓缓叙述着半坡文明,聆听与西安兵马俑的对话。这一切都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心,猎猎红旗,中华魂。叙述朴实,真挚,情感饱。用一分拳拳爱国心表达出自己内心之情。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17-10-28 19:38:24
  感谢小雪花雨伞赐稿菊韵,文字饱含浓浓的爱国之心,问好秋安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回复1 楼        文友:小雪花雨伞        2017-10-29 07:36:57
  感谢帝星编辑,辛苦了!
2 楼        文友:刘春        2017-10-28 20:23:21
  喜欢你的儿子,有主宰自己的信心。在那么远的地方,在基层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我最感动的。祝福!
老兵
回复2 楼        文友:小雪花雨伞        2017-10-29 07:38:00
  感谢老师阅读留评,祝福秋祺!
3 楼        文友:小白狐        2017-10-28 20:33:50
  读完这篇小说,心情很激动,一幅伟大的中国梦画面即刻呈现在我脑海里,浓浓的爱国之心,凝聚着十三亿人的梦想!文中,也让我体会到了小雪花雨伞的那种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怀。
回复3 楼        文友:小雪花雨伞        2017-10-29 07:39:09
  感谢朋友阅读留评,问好秋安!
4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10-29 10:43:15
  欣赏老师佳作,问好学习:半梦半醒中深深感叹:那么多的建筑,得多齐心,才能形成这同一的格调!需要怎样的凝聚力,怎样的向心力,才能体现我汉唐雄风!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4 楼        文友:小雪花雨伞        2017-10-31 07:05:32
  谢谢老师,祝福秋祺
5 楼        文友:远近        2017-10-30 10:50:49
  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它体现在我们时时刻刻的感受中。读完这篇散文,深深被震撼,地理的,历史的,人文的情感震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5 楼        文友:小雪花雨伞        2017-10-31 07:06:17
  谢谢老师,祝福秋祺!
6 楼        文友:长安之后        2018-04-27 15:54:15
  欣赏老师佳作,祝创作愉快,生活愉快!
不见长安·之后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