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青春】父亲的糁子碗(散文)

精品 【丁香青春】父亲的糁子碗(散文)


作者:乔山人 举人,3407.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02发表时间:2017-12-24 10:42:45

【丁香青春】父亲的糁子碗(散文) 父母亲喜欢吃糁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百天的早餐都是吃糁子。
   父母年纪大了,瞌睡少,每天早上五点左右就起床了。洗漱完毕后就开始熬茶。他们不喜欢喝红茶绿茶,说没劲,独喜集市上二三十块钱一斤的散茶叶。父亲用自制的小铁罐熬茶,一直熬得苦涩难咽,他却说这才有劲。父亲每天的精气神全靠这一罐儿茶,多年来已经上瘾了,没这罐茶一整天就会哈欠眼泪的无精打采。
   喝完茶后,母亲就去做早餐。天放亮后,父亲端着一碗糁子坐在大门外就开吃了。村里人说,父亲离开糁子就活不了了。每次吃完糁子,父亲都会将糁子碗舔得明光铮亮,比洗过的碗还要干净。碗舔净了,他的额头、下巴上却沾满了糁子。村里有人调侃说,说父亲就差把碗底抵在腿膝盖上反过来舔了。为这我经常说父亲,咱们也不差这点粮食,别再舔碗了,让人笑话。没想到,年逾九旬的父亲怒目圆睁,雪白的胡须气得都翘了起来。
   “节约粮食不丢人,笑话的人就没受过罪,不知道粮食的金贵。”父亲一发怒,我就不敢再说啥了。
   平日里,父亲惜粮如命,吃馍掉个馍渣都要捡起来吃掉。每次我说别吃了,掉到地上不干净了,有细菌。父亲却弯腰捡起来,冲着馍吹口气,明明上面还有尘土,我紧挡慢拦,他还是不管不顾地扔进嘴里,边吃边说:“不干不净,吃了不害病。”
   他吃自己掉的馍渣也就罢了,还经常在街道、路边捡回小孩吃不完扔掉的馒头。气得我说:"你知道那馍扔了多长时间了?你知道那馍是不是别人给老鼠下的诱饵,很可能有毒吗?你知道那馍上面有多少细菌吗?每当我真的发火的时候,年迈的父亲总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孩,手足无措地站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嘴里喃喃自语到,“我看着可惜,不捡回来实在不忍心么。”他经常背过我,让妈妈给他在锅里馏一下,说这样就高温消毒了,吃起来也放心,真能把人活活气死。
   父亲不光自己爱惜粮食,还经常教育孙子孙女们吃饭不许掉饭粒和馍渣,一旦掉了,就必须捡起来吃掉。孩子们小时候惧怕他,长大了谁也不听他的,还说爷爷不讲卫生。气的父亲边捡边说:"这娃没遭过罪,不知道心疼粮食!"每当这时候,父亲总会给孩子们讲起两个糁子的故事。
   民国十八年,陕西、甘肃、山西、河南一带遭遇大旱,连续三年颗粒绝收,村里能走动的人都抛家舍业逃荒去了,饿死的人不计其数。当时我们家的顶梁柱爷爷,因病带饿,凄惨地离开了人世,扔下了苦命的奶奶和三个孩子在人世间受罪。为了给家里节约粮食,白发苍苍的曾祖父带着七岁的伯父到麟游北的大山里逃荒去了,将仅有的一点粮食留给了奶奶和一岁多的父亲、四岁大的姑姑。奶奶一个人在家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苦度时光。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没有坚持多久就没有了,地里的野菜被挖光了,千里赤野竟然看不到一丁点绿色,连树皮都被人吃光了,光秃秃、白森森的树木竖立在原野如同被脱光了衣服,惨不忍睹不忍目。粮食只能在人们被饿晕的幻觉里才闪现。粮食没有了,野菜没有了,树皮没有了,乔山一带的匪患却成了灾。那都是一些活不下去的悍民啸聚山林,落草为寇。他们时不时地骚扰乡里,逼迫村民交出粮食,不交粮食就用火烧人。我们邻居九爷的哥哥就是被土匪活活烧死的,九爷也被烧得落下了残疾。天灾加上人祸,真是雪上加霜,能在那个年代生存下来本身就是个奇迹。
   最惊险的一次是,奶奶、父亲和姑姑三天水米未进,皮包骨头的父亲和姑姑饿得哇哇大哭,奶奶只能以泪洗面。到了晚上后半夜,奶奶把父亲和姑姑哄睡着,自己悄悄打开家门,摸黑前往她舅家求救。尽管奶奶的舅家只有六华里,但对于三寸金莲的奶奶来说无异于千山万水。既害怕遭遇土匪,又担心家里的孩子醒来找不到妈妈,更害怕饿狼挡道。奶奶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奔向她的舅家,跑急了怕惊动野兽,跑慢了又怕孩子饿醒,只好急慌慌沿着乡间小道一路小跑。野地里不时地传来狼狐鬼叫,胆小的星星躲在云层里都不敢出来。路边的野枣刺不时地挂住奶奶的衣襟,每一次都惊吓得奶奶头发倒立,毛骨悚然,惊出一身冷汗,总以为有人在拽她。奶奶一路小跑一路小声泣哭,生怕惊动了害人的野兽。
   当奶奶拍开她舅家的大门时,虚脱得一头栽倒在表嫂的怀抱里放声痛哭,将所有的恐惧、委屈全部发泄了出来。当奶奶抽抽搭搭地说明了来意,表嫂大度地打开米缸,拿出仅有的半升玉米糁子,给奶奶分了半碗。奶奶的表哥连夜将她送回了家,那半碗玉米糁子救了父亲和姑姑的命。后来实在找不下吃的,奶奶只好带着父亲和姑姑到渭河南逃荒去了,那是后话不提。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大炼钢铁、吃食堂之后,为了给苏联还债,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度饥荒。当时家里也揭不开锅了,仅仅剩下了半升醋糟。妈妈将它藏在案板下的小缸子里,结果被饥饿的二姐和我发现后,直接用手抓着给生吃完了,气得妈妈把只有六岁的姐姐狠狠地打了一顿,那可是全家人唯一的口粮啊!奶奶不忍心看下去,默默地转身,到土崖上给全家人抠观音土吃。父亲劳动回来后,看到一家人没有了吃的,叹息着去找邻居二叔想办法。二叔是大队主任见识广,父亲只能求二叔想办法了。二叔说,他可以偷着带上父亲到麟游的大山里买粮食。当时家里不仅没粮,更是没钱啊。父亲唉声叹气地从二叔家里回来,蹲在地上连连叹气。大姐看到后,从柜底翻出自己平时积攒起来的嫁妆送到父亲的手里。那嫁妆是大姐一针一线缝制的门帘、信插、手帕、背面等物件。父亲说什么也不愿意拿女儿的嫁妆去换粮食,大姐眼泪汪汪地求父亲:“爹爹,现在是救命的时候,哪还能顾得上那么多?咱只要有人啥都会有,咱家现在又没钱,只能用这些东西换粮食,才能救弟弟妹妹的命啊!”
   “爹爹糊涂,爹爹没本事,让我娃跟着受罪啊!”父女俩抱头痛哭。
   天麻麻亮,父亲喝足了妈妈烧的白开水,推着借来的自行车,随二叔偷偷地离开了村庄,到大山深处找粮食去了。
   那天的时间好漫长啊,好像过去了整整一个世纪似的,我们的眼前老是出现父亲换回的粮食,妈妈给我们蒸了好多好多的大白蒸馍,我们吃呀吃呀,怎么也吃不完。我和二姐饿得肚子咕咕叫,不停地跑到村口接父亲。大姐看到我们这幅样子,气得咬着牙说:“一家人的口粮让你俩一顿吃完了还饿!你们是饿鬼城里放出来的吗?”
   傍晚时分,父亲还没有回来,妈妈坐不住了,带着我们姊妹四个来到村口的大槐树下等着父亲归来。
   初春的季节春寒料峭,刺骨的寒风如千枚万枚的钢针,刺得人脸上生疼。妈妈手搭凉棚向远处眺望,我坐在哥哥的肩头上,也装模作样地学着妈妈的样子向远处被暮霭笼罩的乔山望去,期盼父亲能从暮色中走出来。
   “叮铃铃……”一阵自行车铃声传来,我们欣喜若狂。二叔骑着满载粮食的自行车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
   “二叔,我爹呢?”哥哥姐姐拦住二叔焦急地问。二叔却说他们一进山就分头找粮食去了,他也不知道父亲去了哪儿。
   我们一听此言,吓得六神无主了,不知父亲出了什么事。妈妈让大姐把我们带回家,她一个人在村口等父亲。
   我迷迷糊糊中,听到了父亲像一个孩童似的哭声,“我没本事呀,没有换回粮食,我娃吃啥呀……”父亲在昏黄的煤油灯下,背靠着窑墙蹲在地上放声大哭,妈妈和哥哥姐姐陪在一边一起哭,吓得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也跟着哇哇大哭起来。
   原来父亲走遍了麟游山,却没有换回粮食。二叔用钱好买粮食,二叔满载而归,父亲却两手空空。他早就看见我们在村口等他,不愿意让我们失望,想等我们都睡着了再回家,就躲在寒风里一个人哭泣。全家只有我一个人睡着了,哥哥姐姐们把父亲等回了家。看到孩子们一个个如同饥饿的小鸟,张嘴等着父母喂食,自己却没换回粮食,坚强的父亲终于忍不住失声恸哭了。一家人抱头痛哭了大半夜,父亲一夜没睡,第二天一个人再次进山,寻找粮食去了。
   当疲惫饿晕的父亲被一位老奶奶用一碗麦仁救醒时,父亲感激得对老奶奶叩头作揖。老奶奶得知情况后,自告奋勇地跑到她们村的一户人家去,这家有一位待嫁的女子,娘母两人针线活做的粗糙,正在发愁没有做好嫁妆,老奶奶带着父亲正好来了。老奶奶作为中间人,用一口袋玉米换去了大姐的嫁妆,这让父亲太意外了。在那个年代,粮食就是金不换呀。“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父亲看着黄澄澄如同黄金般的玉米欣喜若狂,他觉得老奶奶就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感激得再次给老奶奶要叩头,老奶奶拦住说,“谁家还没个难处,碰上了就是缘分,帮你也是应该的呀!”
   父亲高兴得骑上自行车,哼起了秦腔返回。当他渡过了漆水河,在王十万沟底推着自行车上坡时,河对岸有人冲着他喊叫。父亲毛发倒立,惊出了一身冷汗,以为这人是山里的村干部,追要粮食来了。他不知从哪儿来的劲,在自行车的衣架上绑上一条绳子,一手按住车头,一手拉起绳子扛在肩头,在陡峭的山路上竟然小跑起来。但是来人更迅速,眼看着越来越近,父亲绝望地大哭起来。
   “老哥,你哭啥?”来人奇怪地问父亲。
   “你追我干啥?”父亲也奇怪起来。
   “我想问老哥去店头的路咋走?”
   “啊!你吓死我了!”父亲一听是打听路的,两腿一软,坐在地上起不来了。
   来人愧疚地帮着父亲推着自行车,翻过了王十万大沟,天黑前就赶回了家。
   父亲每次说到这儿,总是感叹地说:“如果那人真的是村干部,咱们一家人就饿死了!”
   我们每听一次父亲的忆苦思甜,就会自觉地爱惜一段时间的粮食。时间久了又会忘了,父亲就会再次给我们讲起救命的糁子故事。
   祈求上苍让父亲将他这段刻骨铭心的故事给我们永远讲下去。

共 37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父亲喜欢喝糁子茶,每次都将碗舔得干净,孩子们就会埋怨父亲干嘛这样节俭。父亲却郑重其事地讲起过去年代挨过的饥饿。早年因为天灾,粮食基本绝产,乡亲们都是吃糠咽菜挨日子,那时候,日子过得及其艰辛,一家人没饭吃,大人还好说,小孩子怎么受得了,因此经常会听见小孩子饿得直哭。那时候的日子,那也不叫个日子,只能叫活受罪。那时候,路边经常能看见饿死的人。家里的日子实在没法过了,为了给家里节约粮食,只能带着幼小的孩子到大山里逃荒。人们能吃的野菜都挖光了,连树皮都被人吃光了。野菜没有了,树皮没有了,乔山一带的匪患却成了灾。那都是一些活不下去的悍民啸聚山林,落草为寇。他们时不时地骚扰乡里,逼迫村民交出粮食,不交粮食就用火烧人。邻居九爷的哥哥就是被土匪活活烧死的,九爷也被烧得落下了残疾。天灾加上人祸,真是雪上加霜,能在那个年代生存下来本身就是个奇迹。如今,好日子就像泡在蜜罐里,人们不能忘了本,父亲讲起救命的糁子故事,让大家十分受益,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好日子,不忘初心。勤俭节约是中国民族的美德,不忘历史,牢记使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一段过去的苦难岁月,给读者带来深深的思索。力荐共赏!【丁香编辑:社长娇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104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娇娇        2017-12-24 10:44:04
  一篇感人的故事,一篇催人泪下的故事。老父亲的言传身教,定会给子孙后代带来深刻的影像。
娇娇
回复1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12-24 11:16:34
  谢谢社长在严寒的冬日辛苦编辑拙作,上一辈人受的苦我们不能忘记,而且要传承下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传承勤俭节约的好传统,我们才能居安思危,才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回复1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12-24 11:27:22
  感谢社长制作的精美插图,致茶。
2 楼        文友:娇娇        2017-12-24 10:46:40
  人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有道理!感谢乔山老师分享一篇厚重的故事,让读者深受启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记历史。祝老人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老师辛苦了!敬茶!
娇娇
回复2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12-24 11:17:47
  谢谢社长美好的祝福,让我们一起祝愿我们多灾多难的父辈们晚年幸福,生活快乐。
3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12-24 10:51:03
  一篇深受教育的好文章,过去的年代,别说粗茶淡饭了,就连树皮扒光了,唉,那日子如何过啊。
闻杰
回复3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12-24 11:19:52
  谢谢老师留评,过去悲惨的困难岁月不会再重复,我们作为后来人更应不忘过去,珍惜生活,继往开来。
4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12-24 10:51:57
  老人家给我们大家上了一堂深刻意义的思想课,忆苦思甜,人不能忘本。
闻杰
回复4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12-24 11:20:57
  谢谢老师点评,遥祝老师冬安。
5 楼        文友:樱雪        2017-12-24 10:52:38
  困难的岁月里,文章中的故事比比皆是,不知有多少个场面,令一对对母子、父子、祖孙,痛哭流涕,可却毫无法子,唯有忍饥挨饿。好在,那种事永远过去了。今日,我们要铭记昨日的苦,记住自己是如何熬过来的。问好乡党老师。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5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12-24 11:23:05
  谢谢乡党的问候,感谢老师的精彩点评。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一起缅怀过去的艰苦岁月,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
6 楼        文友:樱雪        2017-12-24 10:52:49
  吃玉米糁子添碗,是很正常的,很多人都有那样的记忆。或许,在那个时候,添碗是一种乐趣。但在文章中,父亲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后辈。祝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6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12-24 11:24:47
  是的,父亲一直有舔碗的好习惯,如今老了,舔不动了,就会用一块软馍擦干净碗里残留的饭粒,着实感人。
7 楼        文友:樱雪        2017-12-24 10:53:02
  这篇文章,入手很新颖,用一只普普通通的碗引入,然后进行详细的展开,最后再收回来,可谓是收放自如。而且故事中蕴含的哲理也是极其深厚的、值得反复深思的。期待更多精彩,祝开心,节日快乐。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7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12-24 11:25:55
  谢谢老师细腻的点评与剖析,老师的分析升华了拙作的主题,太感谢了。遥祝冬安。
8 楼        文友:天使的左翼        2017-12-24 11:07:17
  一位受人尊重的老父亲,就因为过去受过的苦,懂得珍惜好日子,很有教育意义的佳作。
天使的左翼
回复8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12-24 11:26:32
  谢谢老师的鼓励与肯定,遥祝老师冬日愉快。
9 楼        文友:天使的左翼        2017-12-24 11:07:53
  感谢老天,没有生在那个年代,太可怕了。
天使的左翼
回复9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12-24 11:28:57
  因此,我们更应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让我们一起祝福我们的父辈们苦尽甜来,幸福美满。
10 楼        文友:林易峰        2017-12-24 11:08:58
  不忘过去,牢记今天的好日子。好文章,为老父亲点赞。
回复10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12-24 11:32:26
  谢谢老师的点赞,遥祝老师冬安。
共 24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