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远山的呼唤(散文)

精品 【丹枫】远山的呼唤(散文)


作者:范文发 童生,78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42发表时间:2017-12-26 07:33:31


   草帽顶子山,座落于东北边境线上。
   当年有十五名上海知青在大山里落户。19岁的户长文娟是大姐;15岁的阿康年纪最小,独生子,本可不下乡的,但他自己要求,最后被誉为“上山下乡”标兵来到广阔天地干革命。
   下乡不到两个月,生产大队决定派金阿巴依负责为知青盖房。盖房是按朝鲜族老规矩:先放炮排石、再填土夯基;砍来树木做梁、割下柳条织墙;最后和泥漫壁、抬沙压顶。
   开春时节,男知青下水田耙地筑埂,女知青在盖房现场打下手,队长见阿康矮小,让他也留下来或和泥或漫墙。
   在抬沙压顶之前,有人发现支撑横梁的柱子有点斜。金阿巴依就提着吊锤这里测测那里量量,得出的结论是“意了不稍”(朝语不碍事)。
   东北山沟里的四月天,说下雪,就满天纷纷扬扬。于是,金阿巴依招呼干活的人拿上工具先收工。
   路上,文娟碰到了被使唤去公社取文件的阿康。
   阿康说:“我的铁锹还丢在盖房子的地方,我得取回来。”
   文娟告诉他铁锹已帮你拿回去了。
   阿康说,“那我也要去看一看,半天没在那儿,房子肯定又有新变化了。”
   文娟知道阿康一直憧憬新房的落成,就目送他一路小跑地走了。
   移时,文娟正在溪畔汲水,只听得轰隆隆一阵沉重声响,望见盖房处腾起阵阵灰土。想到阿康,她扔下水桶就往工地跑。
   现场的情景让文娟吓呆了:原本高耸挺拔的新房梁架不见了踪影,眼面前只是一片横七竖八的木柱横梁、柳条土坯躺倒了一地。在这片废墟堆里,隐约倒扑着一个人,一根粗大的横梁恰好压住他的脖颈,动弹不得。这不就是阿康吗?文娟声嘶力竭地呼叫着。男女老少闻声赶来。此时男劳力还没收工,金阿巴依指挥着妇女、老人,将压在阿康身上的土坯横梁搬走。几位有经验的老人家扶起阿康,顿时惊恐万状:“不行了……不行了!”
   文娟与另两名女知青根本不相信这体肤无损的阿康立马就会“不行了”?她们拉着阿巴依们的衣襟哀求着:阿康他不会死,一定要送医院抢救、送医院抢救!
   于是马上和公社联系,公社又向县里汇报,县里又找草帽顶子驻军求援,部队派了一辆军用吉普,载了3名女知青陪同阿康一起去县城。
   4个小时后赶到县医院,阿康终究没能活转过来。
   最后又将阿康运回大队,埋葬在草帽顶子大山里。
   金阿巴依痛心疾首,大病了一场。别看社员都称他是“专家”,其实就是一个普通“老农”;亏了那阵子飞雪,否则伤亡更大。
   最苦还数阿康父母。当时阿康母亲接到加急电报就瘫倒在床上。阿康父亲独自坐了五天五夜的火车汽车赶来料理后事。这位康爸爸回上海之后便沉默寡言、闷头抽烟,且烟瘾极凶,不久因肺气肿撒手人世。
   两年后文娟回上海探亲,去看望孤苦伶仃的康妈妈。
   康妈妈向她诉说:每夜睡梦里都是阿康的声音,说草帽顶子大山里太冷清、太寂寞,想上海、想回家,真想回家……
   这句句揪心的话,让文娟难过好几天。
   又一次探亲。文娟照例去看望康妈妈。康妈妈依然如祥林嫂一般,反复述说着草帽顶子的冷清与寂寞。临走时,康妈妈竟然托文娟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带给康康作伴。这让文娟头皮阵阵发紧。
   文娟随即向居委会反映康妈妈的情况,居委会又与康妈妈单位联系:单位说她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从没出差错,不像脑子有病。当时她也只是四十岁出头的年纪。
   果不然,康妈妈早早的就病退回了家。后来,渐渐的生活不能自理,居委会送她进了敬老院。
   不曾想45年后,当地政府出资将阿康的遗体火化了,火葬场也是近些年建的,并运送他回到自己的故乡,也好给死者的亲人一个交代。于是,埋葬在六千里外草帽顶子大山里的阿康,离家时只有十五岁,45年之后回到了上海,已年愈六十。
   阿康的骨灰准备安放在知青家园内。那天,文娟及集体户的“插兄插妹”用轮椅将87岁高龄的康妈妈从敬老院里接出来。
   文娟捧着骨灰盒告诉康妈妈:“侬日思夜想的独养儿子回来了,就是阿康回家来了!”
   无奈康妈妈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她的神情和大伙儿完全不在一个调门上,似乎今天的事与自己无关。
   文娟蹲下身子一字一句地对康妈妈说:“草帽顶子侬晓得伐?侬不是一直担心草帽顶子大山里太冷清太寂寞吗?现在好了,不冷清不寂寞了。这就是从草帽顶子大山里接回来的啊!”
   一声声的“草帽顶子”,终于把康妈妈唤醒了,她眼睛一亮,忙将骨灰盒放在自己的膝盖上,笑眯眯地抚摸着,那满头的白发在微风中颤动。此刻谁见了不心酸动容?
   数十载寒冬酷暑,早也想晚也盼,望眼欲穿;好容易盼到了今日,不料这盼望,在康妈妈的脑海中又成了空白。感谢远方“草帽顶子”的呼唤,才将这一星半点的慰籍留存给了苦难的康妈妈;也是草帽顶子大山,见证了这漫长的45年,阿康的父母亲那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是如何在滴血、如何在碎裂的。
   想当年,英雄知青金训华“英雄”得很不值,献出自己年轻的一条性命为的是抢救一根电线杆子;而我们的阿康似乎死得更不值,连“一根电线杆子”的价值都没有。
   可是,那总还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啊,可惜这条鲜活的生命还未曾赢来人生的花季……
  

共 20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题为远山的呼唤的文章,其实就是讲述一位上海知青之死的故事。十五岁的阿康年纪最小,独生子,本可不下乡的,但他自己要求,最后被誉为“上山下乡”标兵来到东北冰天雪地干革命。下乡不到两个月,生产大队决定派金阿巴依负责为知青盖房,最小的阿康就和女知青一起参与盖房而不用下田干活。想不到房子刚盖成那天,被使唤去公社取文件的阿康,非要去看看新房子,结果新房子意外倒塌就砸死了阿康,当时埋葬在草帽顶子大山里。45年之后阿康的遗体火化运回上海,阿康的骨灰就安放在知青家园内。文字朴实,凝练,故事生动感人!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228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7-12-26 07:37:33
  文字朴实,凝练,故事生动感人!为你的佳作点赞!感谢你对丹枫的大力支持!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