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家事(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家事(散文)


作者:千海江 童生,836.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23发表时间:2018-01-23 09:23:30


   真难想象,这种窝窝头吃到嘴里会是什么味道,但是,那时我们的家乡人就是吃的这个东西,给现在的年轻人说起这事,没有几个会相信。好在当时我还没有出生,所以没有吃过,不知道其中味道。现在每当母亲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我就将上世纪70年代初期吃过柳树叶、芝麻叶、小麦苗、榆树叶讲给母亲听,母亲总是说那还算是好的。在“大食堂”时期根本吃不上这些东西。榆树皮都被剥光了,因此一到冬天,很多榆树就都因没有皮而活活死掉了。我想,“大食堂”所吃的窝窝头绝对不会太好吃,但是,在那个年代,你不吃又有什么办法,你如果不吃就会被饿死。
   “大食堂”推行了两年半以后,实在是推行不下去了,于是,在这一年农历的二、三月份,队上的领导终于说“谁想散伙的就散伙回家”,但竟然还有不愿意回家的,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愿意回家自己做着吃。因此,少数服从多数,“大食堂”历史从此结束了。
   “大食堂”的历史结束后,队上每家每户每人一天四两面粉分了下来。纵然如此,日子还是难过,母亲就给奶奶说:“面粉分下来了,你们都在家吃吧,我去要饭去!”这样,父亲、奶奶和姐姐就留在了家里。
   母亲抱着长兄,带了些旧衣裳,就和家住杨洼的姑奶奶坐火车到西平县境内去要饭。
   晚上,没有地方住,就住在一个老乡家的磨房。这家房东老大娘好心地对姑奶奶说:“你们晚上睡觉将门用木棍顶上,不要让外人进来欺负你们!”第二天天一亮,姑奶奶和怀抱长兄的母亲又要去要饭,好心的房东老大娘见母亲抱着小孩,很是同情,执意让母亲抱着长兄到人家屋里去,房东大娘将熬好的面汤端出来让长兄喝。
   要了10天的饭,对于母亲来说收获却很大,除了吃百家的玉米粥和红薯粥维持了生命外,她还用事先带去的两对胶鞋换了人家12斤绿豆,讨了用衣服包裹的一包红薯片.在路上,母亲因拿东西多,又怀抱长兄,走不动路,幸亏遇到一个骑自行车的好心人,人家推着自行车,自行车上驮着母亲和姑奶奶的东西,硬是将姑奶奶和母亲送到了火车站。回到家后,母亲抱着长兄又到广武县境内拾烂红薯,拾了一大包,晚上在一个老乡家的小厨房过的。母亲说她是在这间小厨房里半躺半坐了一夜。回到家后,母亲将烂红薯用水泡了泡,不是太苦了,全家人便开始食用。
   母亲这次要饭回来,地里的麦子也快熟了。当年是个好收成,生产队集体收了庄稼后,除了交纳公粮以外,剩下的粮食全部都分给了社员群众。当时我们家4口人,生产队给我们家分了400多斤小麦,小麦用石磨磨成面后,全家人连同麦皮都吃了。从此,我们家的日子和众乡亲一样,开始好过一些,母亲也再也没有出去要过饭,并作为壮劳力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这一年,长兄已经4岁半了。
   到了上学的年龄,长兄如愿上了学,并且学习成绩还不错,据说他的作文可以,毛笔字写得也好,但遗憾的是,长兄只上了五年的学就辍学了。辍学后,长兄也开始和父亲母亲一样下地参加生产劳动,当时他每天的劳动报酬可能是3工分。长兄的童年是在那非常艰苦的岁月中度过的,小小的年纪就吃了不少的苦头。可能是从小就由于营养不良的原因,长兄在我们兄弟几个当中个子显得较矮一点。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以前,我们全家几乎没有买过布,所穿的衣服布料基本上全部是母亲用木制的织布机一梭一梭地织出来的。在当时的我们家乡,如果谁家的女人不会织布或做衣服,那便被视为不会过日子。在那时,家乡的女人一生不仅要学会洗衣做饭,收拾家务,生儿育女,伺候男人,还要学会纺花织布做衣服,否则便被外人瞧不起。因此,作为生就在家乡这片土地上的女人们来说,在她童年的时候,就要在母亲的教导下学着做各种家务,当然,也有不屈服的,但那便被视作不规矩,长大了连找婆家都成问题。母亲便是在旧中国“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铸就了她终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的性格,是一个典型的、要强的北方农家妇女形象。
   至今我还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母亲纺花织布时的情景。也不知道在多少个寒冷的冬夜,母亲在屋中央支起一架纺花车,然后盘腿坐在一个用玉米包皮拧制而成的垫子上,旁边地上放置一盏燃着的、黄豆般大小火苗的煤油灯。在灰黄的煤油灯的灯光下,母亲开始纺花。她一手捏着用白棉花搓成的棉花卷儿,一手搅着缠着根根棉线的纺花车。纺花车不时发出“叽嗡叽嗡叽叽嗡”的声音。有时,我从睡梦中一觉醒来,仍能听到母亲的纺花声。我的童年就是在那不知多少个漫漫无聊的长夜中度过的。有时,当我写完作业后,实在无事可做,就坐在母亲的纺花车旁,一边看母亲纺花,一边听母亲讲那陈年老事。往往是母亲的几卷花纺完了,母亲那过去的事情还没有讲完。
   那时,我们家乡好多家里都没有电灯,一到晚上,到处是一片漆黑。除了白天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之外,一般在夜里我是很少出去的,因为当时的我们家乡冬夜,四处的确是漆黑,遇到阴天,的确是伸手不见五指。家里比较贫穷,父母从来就没有给我们兄弟几个买过任何玩具。在我的童年时代,最要好的玩具要算是自制的用自行车链条做成的火药枪和用铁丝挝成的弹弓之类了,但大人感觉有危险之嫌,父母是不主张我们玩这些东西。因此,不知有多少个冬夜,我都坐在母亲的纺花车旁,听母亲一遍遍讲那过去的事情。那不知有多少个冬夜是那样的寒冷,但只要一坐到母亲的纺花车旁,我就感到浑身充满了无限的温暖。
   母亲一般是冬天纺花,春天织布。
   我们家没有织布机,母亲大都是用邻居家的织布机。我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姥姥将他们家的织布机送给了我们家。据说这架织布机是姥姥出嫁时的陪嫁品。然而,母亲没有用过几次就不用了,原因是当时的条件慢慢好了,没有人再纺花织布了。时隔19年之后,我回故乡一次,偶然在弟弟家的院子里,发现了姥姥送给我们家的这架织布机,它显然成了历史的古董了,并且完全成了一个烂木头架子,上面的零部件全都没有了,最后只好将它搬到屋西头的一个旮旯里了。
   母亲织出来的布全都是白色的,做衣服不能全是白色的.于是,母亲就到集上买来深蓝色或黑色的颜料染布,其办法是,烧一大盆开水,将颜料倒在水里搅匀,然后将白布放到里面进行浸泡,大概时间需要7天7夜,再将布捞出来,拧干水,搭在院子里两头扯好的铁丝上让太阳暴晒干,这蓝色或黑色的布料便成了。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几乎全是穿着母亲亲手织布做的衣服过来的。1983年我的父亲去世后,母亲就再也没有织过布。据母亲说,她至今仅剩下了一条自己亲手织布缝制而成的床单,还留在了老家。她还说,我的大嫂、二嫂在出嫁到我们家时都将娘家的一条自织布床单送给她。如今,这些床单都放姐姐家里。

共 7718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家事,主要讲述老一辈人度过的艰苦岁月,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的真实写照。全篇文字精炼,细节生动,走过艰难,迎接光明,父母恩情,天高地厚!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1-23 09:24:26
  全篇文字精炼,细节生动,走过艰难,迎接光明,父母恩情,天高地厚!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