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影视戏曲 >> 【电影文学剧本】 不死鸟(1-44)

编辑推荐 【电影文学剧本】 不死鸟(1-44) ——根据徐伟成先生小说《校花》改编


作者:郭永涤 进士,6116.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542发表时间:2018-03-14 17:23:34
摘要:从文革中走来,几个孩子懵懂青春爱情故事


   阿伟看他爬上船说:“你干嘛不用网捕鱼了?”
   王璐收着网说:“在河边鱼都扎在石缝里面,裹在小草里,你不下去摸两下,有不少都捞不上来,漏网之鱼这个词就这么来的。”
   阿伟对王大力说:“咱们也去捞几网,别白来呀。”说着大家上了堤岸。
   到了河套边上,魏生京和王大力脱了个精光,魏生京在河里教着王大力怎么摸鱼,阿伟在河边捡着他俩摸上岸的鱼。张东旗撅了一根荆条,撸下叶子,在岸边抽着蚂螂,阿伟忙里偷闲拔了七八棵莴苣菜。
   魏生京问:“拔它干什么?”
   阿伟:“拌个凉菜呀。”
   魏生京:“咱们那边地头有的是。”
   王大力:“没事闲的,下来捞几网来。”
   阿伟:“你要累了上来歇会儿,等会儿我俩替你俩。”
   他俩围好一网向河边处推着,一条小二斤鲤鱼蹦出水面。王大力和魏生京大叫起来,阿伟跑到河边,他俩把网举过头顶上了岸。这一网大小鱼六条,阿伟把鱼装入化肥袋里,薅两根草系好,把袋放在岸边的水里,用草绳扎紧口,用木棍叉在岸边。
   阿伟洗完手上了岸,接过王大力递过的烟,看着张东旗从老远处走过来,王大力又给他递过一支烟。张东旗把荆条倒在夹着十多只蚂螂的手里点上烟,说:“捞不少了吧,捞够一顿吃的就行了。”
   王大力:“吃的时候就不说这话了。”
   张东旗:“今天我是跟你们吃不到一块了,今天我二叔从老家来,晚上我肯定回家吃。”
   王大力:“呆会儿你俩换换我俩,下去抬两网。”
   张东旗:“我一下河身上一挠一道白,我妈知道了还不骂死我。”
   魏生京:“那你就别下河了,等会儿你回家把那个最大的鱼拿走。”
   张东旗:“别别,这不给我上眼药吗。”
   王大力朝魏生京说:“听你二哥说你不想念了?”
   魏生京:“上完初三我就不想念了。可正赶上普及高中。他妈的没毕业证,你说背不背吧。”
   张东旗:“你说也是耶。咱们早几届能赶上上山下乡,早一届能拿到初中毕业证。”
   阿伟:“你这种想法很奇怪。你跟罗娟英都是大学的底子。”
   王大力:“他们农村的不考大学上多少年都是白上,就咱们市民不上大学高中毕业你能干什么。不还是接班的接班,干临时工的干临时工?”
   大家围坐在河岸的树荫下,抽完一支烟王大力又点上一支,他抽了两口说:“他妈的,魏生京你渴不?”
   魏生京说:“喝也行,不喝也行。”
   突然,一只大马蜂在张东旗的头顶飞来飞去。张东旗用手打了两下,大马蜂盘旋而去。张东旗抬头一望,树上有一个马蜂窝,他让大家全散开。然后从车把上摘下弹弓,照着蜂窝射去,只听“啪”的一声,蜂窝在树上剧烈地摆动起来,
   张东旗:“我也渴了,咱们收工吧,你们赶紧把网和鱼收拾好。”
   王大力看着阿伟,阿伟说:“我拿鱼。”
   张东旗:“你们俩都下过河了,你们俩下河把网好好洗洗,叠好了。下回我跟人家借也好借。再有,大力,你背心还在树底下呢。”
   阿伟朝魏生京说:“呆会儿我回去骑车带你。”
   张东旗:“快去吧,我给你们撅两根高粱秆吃。”说着朝大伙说,“你们给我看着点人啊。”
   张东旗一猛子扎进了高粱地。阿伟他们也开始忙活起来。阿伟到河边把化肥袋在河里又涮了涮,王大力魏生京又脱了衣服,把网打开,择完网上的草,然后下河洗网,一切完毕,王大力到树下拿背心。这时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密密麻麻的马蜂们一拥而上。
   王大力左拍右打,上跳下踢外加疯跑。我和魏生京刚喊出快跑,王大力已经倒在几十米外的河边。
   张东旗也从高粱地里跳出来,他上了坡问阿伟怎么回事,知道了刚才发生的事情:“操,我以为看青的来了呢。”说完他又进了高粱地,把刚才撅好的五根甜高粱秆抱了出来。
   他们小心翼翼地走到王大力身边,看他哎哟哎哟地呻吟,不知怎么办是好。
   身后有人突然一声大吼:“不许动,谁要动我就砍死谁!”
   大家回头一看,一个比铁路枕木还要壮的人手举一把镰刀正怒视着:“我早就看出你们几个不是什么好鸟。”
   张东旗有点害怕:“你是干什么的?”
   来人:“我是干什么的,我是焦王庄看青的。我叫海青子,你十里八村打听打听我。”
   张东旗听完这话,手里的高粱秆散落在地上,目光呆呆地瞅着大家,大伙也瞅着他。然后他们仨一起瞅着王大力,王大力这时也不哼哼了。
   海青子:“谁也不许跑,都跟我走。”
   张东旗看着阿伟:“咱们一块走吧,魏生京,你搀着王大力。”
   魏生京不情愿地嘟哝说:“走就走,反正我什么也没干。”
   海青子:“把高粱秆捡起来,往前走。”魏生京搀起王大力,我们拿起网推着车,在海青子前面。走过高粱地,过了一条沟渠,大约走了一里多地,在一个机井房下了道,进入一个场院。
  
   42、下午。焦王庄生产队队部
   生产队队部院墙标语:破坏秋收工作,一律按反革命论处。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海青子让大伙儿在磨面房东面面朝墙蹲下。他挥舞着镰刀又吓唬我们说:“敢跑,用碌碡压扁你们。”说完走进旁边的屋里,
   屋里走出一个中年人,海青子跟在那人的后面:“二舅,就是他们仨。”
   中年人看了大家一眼说:“都转过身来站好。”
   阿伟几个转过身。“你们都是哪个学校的?”
   大家面面相觑,魏生京说:“北苑的。”
   中年人:“你们几个都叫什么名字?”说着他让海青子去屋里拿笔和纸,他一个一个记着他们的名字。
   阿伟指着后头的张东旗补充着道:“海大哥。他爸可是咱通县县委的军代表。”
   海青子看着我说:“别他妈吓唬我,你以为我不知道,我哥他们厂军代表都撤了好几年了。”
   阿伟:“我说的是头几年有军代表的时候是县委的军代表。现在是86983部队的团长。”
   海青子:“那就更应该通知他家长了,这么大官的孩子破坏秋收,更应该严肃处理。你说!”海青子指着张东旗,“你对得起老山前线的战斗英雄吗?你对得起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成果吗?”
   话音刚落只听“哇”的一声,张东旗哭喊着:“大哥,我对不起牺牲的英雄们呀。”接着他朝着阿伟骂,“你他妈安的什么心把我爸抬出来哇,我爸知道非打死我不可。”
   阿伟慌了:“二舅爷,我也对不起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成果。你饶了我们吧,我们下次再也不敢了。他爸脾气可大了,弄不好真一枪给他崩喽。”
   中年人听了,看了看海青子,然后指着阿伟:“你跟我进屋来。”转脸叫着海青子:“你带他们仨戳老玉米去。”
   阿伟跟在那中年人后面进了屋。这是个三间通房。看着散落在各个角落里的凳子像个简单的会议室,看最里面两个二屉桌上的算盘又像会计室。看着对门的火炕上有一床红白花被褥又像看场人住的屋子。这就是焦王庄队部,马恩列斯毛的画像挂在北墙上,斯大林的下巴上爬着一个大蜘蛛,正好跟毛主席下巴上的痦子成了一双。
   中年人坐在二屉桌前把桌上的算盘向里推了推,他审视了阿伟一会儿,然后说:“我问你,一定要说实话,这个姓张的孩子他爸真是86983部队的团长吗?”
   阿伟:“可不,他爸还抗美援朝过,要是知道他儿子偷东西非毙了他不可。”
   那中年人听完有点发懵,嘬着牙花子,右手背砸在左手心里,嘟囔着说:“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是好。”他透过玻璃看着外边,站起身将门打开喊着海青子,二人不知在叽咕着几句什么。良久,只见他似乎在深深地感喟着道:“没想到老革命就是老革命啊,要求子女太严格,咱们这不是给老革命家惹事吗?”
   海青子委屈地:“二舅,他偷咱们队里高粱秆他还有理了?”
   中年人:“你懂个屁,老革命家偷了吗?老革命家没偷高粱秆,可老革命家形象却受到了影响。”他正说着魏生京推开了门急切地说:“不好了,王大力晕过去了。”
   中年人和海青子听了这话都跑了出去,阿伟跟在后面。中年人看着王大力紧闭的双眼朝他们几个人说:“看什么?快抬凉快地方去。”
   大家你拽胳膊我搭腿把王大力放在了屋里的火炕上。中年人急切地说:“先让他坐定。”他拿着半缸子水对准王大力的嘴往里灌。王大力喝了几口水后慢慢地睁开双眼,
   阿伟:“二舅,他可能是中暑加中毒,会不会死呀,到医院抢救抢救吧!”
   中年人看着海青子小声说:“瞧你抓的这个人,他也没偷东西你带他回来干什么?”他看着阿伟和魏生京说:“你们俩先到门外去。”
   他俩在门外等了大约半个小时。中年人出来了并作出布置,由他亲自和海青子把张东旗送回家,阿伟和孙有炳把王大力护送去红旗厂医务室。
  
   43、午后,回家路上
   阿伟:“今天多亏是张东旗偷的高粱秆,这要是咱们三个,非肿了不可!”
   王大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真他妈是怪事,偷了人家东西还受表扬。”
   阿伟:“张东旗他爸县团级,13级,差一级就是高干。他爸要想转业,明天就可以当咱们县县长。”
   孙有炳:“你看着吧,今年秋收86983部队的汽车少去不了焦王庄。我爸在部队没转业之前,一到三夏秋收就到农村去支农。”
   阿伟和王大力异口同声地“哦”起来。
  
   44、阿伟家楼前大门口
   晚上吃完饭,阿伟下了楼,边走边想去哪里玩。家属院平房有一台21寸彩电,厂子食堂还有一台黑白电视,那时候的电视7点半才有节目,宿舍里有两拨人,一拨牌摊,一拨棋摊。
   大门口有一帮海阔天空的侃爷。这帮大多数都是一些走南闯北的人,有东北新疆回来的知青,有矿山的、建筑的、商业的、跑外的业务员。阿伟有时没事也凑过去听两句,有时还插嘴打断他们的聊天,他们有几个人非常烦阿伟接话茬,也烦他云山雾罩。
   看到阿伟,邻居石军朝他叫:“小子,过来,让石哥窜儿你一下。”
   阿伟挥手说:“听说红旗演电影,去看看。”
   石军:“这小骗子!”说着做出追赶他的样子。
   阿伟飞快地向厂门口跑去,到了厂门口回过头看着家属院门口那帮人群,想是回家属院看电视还是去红旗厂看电影。阿伟问在厂门口坐着的周大爷几点了,周大爷回头看了一眼传达室里的电表说:“差10分钟7点半。”
   阿伟说了声“谢谢”,转身向红旗厂走去。
  

共 39220 字 8 页 首页上一页1...5678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部大剧的前哨战,作者老师精心安排,各路人马各就各位整装待发已就绪,(细数一下,怕是有五十几位,这么多的人物出场够热闹的了,看作者老师如何调兵遣将,让这些人物动起来)好戏就要开头了,让我们翘首以待、静观连台大戏。阅读此书不由人想起那个年代,作者朋友笔力遒劲,文章极具穿透力,人物描写十分到位,洞观全书,英兰之死、大度沉稳而又善解人意的钱君英、猛穷暴富、走南闯北的孙有炳以及无病装病、沿街乞讨的张东旗等,都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男主角的非凡经历发人深省,由一个单纯青年到劳改犯,打架袭警严格来说也不是真袭警,警察穿便衣执行任务,谁知他们是什么人?怪就怪在徐伟成的这一刀,年轻人是不可以平时揣把刀子在身上的,阿伟的教训太深刻了,徐伟成的这一刀让他付出了终身的代价。然而,他坚持下来了,大家细看下面文章,绝对是开卷有益、不虚此行。这是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大作,郭永涤老师辛苦了。【编辑:联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联丹        2018-03-14 17:26:22
  谢赐稿,老师的大作正在细读之中,所加题注【电影文学剧本】不知可否,请回复。拜读学习了。
最爱江山美!
回复1 楼        文友:郭永涤        2018-03-15 09:52:31
  过奖了!感谢先生辛苦掌勺,远握。顺颂
   大安!!
2 楼        文友:菊惆        2018-03-15 13:47:12
  郭老师这是没发完吗?怎么只有人设和梗概。
王者的忧伤
回复2 楼        文友:郭永涤        2018-03-16 09:53:23
  是的,长篇找不到入口,短篇容纳不了,下面分段陆续发。久违了小弟,愿近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