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双柳苑记(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双柳苑记(散文)


作者:流汗的公牛 秀才,291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00发表时间:2018-04-01 17:52:41


   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与东风兄一道去城南的张延陵村采风,寻访双柳苑。
   双柳苑,其实是为纪念民国时期当地有名的教育家“双柳先生”张胪卿的纪念亭。据了解,张胪卿,名鸿声,字胪卿,修武县张延陵村人,清末岁贡,他和当时的许邦彦、焦封桐、李三魁并称为清末民初修武“四大名师”。据考证,张胪卿乃东汉太尉张延之后,世代封侯至南北朝年间,可谓河朔望族。其父张輶,清增贡生,曾于武陟、修武交界一带乡村设帐授徒数十年。张胪卿自幼随父攻读,中了秀才后,厌恶八股文,潜心学问,致力于研究王阳明等人的治学思想,主张士子要修身养性,博学多才,为国为民,刚正不阿。他的言行对当时怀川甚至整个河南的教育风气影响很大,尤其使得整个怀庆府学子的士气为之一振。其后几十年,他先后在修武县北睢村、周流村、大韩村等开馆讲学。因其学识渊博,教学有方,一时声誉鹊起,周边县乡慕名到门下求学的达数百人之多。当时,他在大韩村的塾馆前有两棵巨大柳树,张胪卿常和弟子们在树下谈学论道。后来,他就以“双柳先生”自号,学生也以此号尊之。这也是今天纪念亭名为“双柳苑”的缘由。
   今天的寻访,与东风兄策划了多日。为此,我俩特意骑车从大韩村穿行。因为,张胪卿曾在此开馆授徒。路过一处院落时,东风兄跟我说,据说,这附近就是当年张胪卿的教学的旧处。只是时过境迁,早没有了那两棵高大的柳树,甚为遗憾。出了大韩村,由大梁庄向南,路边不时能看到盛开的桃花、梨花,骑行在春风里,心情也随之愉悦了。在临近张延陵村时,遇见一位骑车的老者,我们向他问路,他说,前面就是。于是,在他的引领下,我们顺利来到了村南麦田边上的双柳苑。
   站在双柳苑前,觉得有点寒酸。一个六角亭,在院子中央,除了南边的大门外,其他三面仅有半米高的墙基础,却没有院墙。在路边就能看到亭子和亭中的石碑。走到亭子跟前,看到石碑造型别致,当地人俗称“八楞碑”,碑的主体为四面柱体,高约两米,由下到上略有收缩,类似经幢,上半部分为石碑,下为碑座。主体碑正面镌刻有:“张胪卿先生教泽纪念”九个行书大字,左侧落有款:于右任敬书。其余三面为:“张胪卿先生教泽碑记”碑文,隶书写得隽永,刻工也好。落款为“门生息县刘盼遂敬撰,门生高邮薛声震敬书”,年款为:“共和纪元廿有二年五月”,即1933年5月。每侧亭子横柱上均有石刻,正面为:“张胪卿先生教泽碑亭”,其他侧面分别是:“春风化雨”“兴艺乐学”“一世楷模”“泽被河沁”“双柳垂荫”,字体秀气飘逸,为碑亭增色不少。环顾四周,院子里别无他物,别说奇花异草了,竟然连棵树都没有,简陋至极。据该村人讲,张胪卿的长子张傧生民国年间曾任河南省教育厅厅长,去台湾后又曾任“国民政府”考试院第一、二届考试委员,后为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是魏晋南北朝历史专家。目前,村里已没有张家的后人,这或许是双柳苑衰败的原因吧。据说该碑亭在“破四旧”时期遭破坏,石碑遗失。后来,村人发现了这块稍有破损的石碑,现在的碑亭是1996年在原址翻建的。
   东风兄弯腰躬身看了又看。边看边对我说,张胪卿著述颇丰,有《读史珥言》《古今字表注》《说文部首注略》《韵学一得录》《竹书纪年拾遗》《燕京风俗类编》等三十余卷,但留存传世的不多,由其子张傧生、张卜庥在台湾出版。他一生从教四十余年,教学成绩斐然,备受学生爱戴,其中不乏学有所成的。辛亥革命先烈程毅(县城新街村人)、反清志士张盘铭(大韩村人)、南玉笙(小梁庄人)皆出其门下。由于张胪卿的声望,外地、外省也有学生慕名前来求学。据说,在主体碑下的“八楞碑”面上,刻有他一生所教学生千余人的名字,像教泽碑记的作者息县人刘盼遂,他是当代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古典文献学家、语言学家,他当时的身份是燕京大学教授;书写碑记的江苏高邮人薛声震,曾担任河南大学、浙江大学讲师、教授,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细细浏览碑面上那一个个鲜活而又陌生的名字,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心里不由默念道,“双柳先生”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又一次抬头欣赏于右任的题字,不由得感慨万千。我觉得双柳苑的一碑一亭处处彰显着浓郁文化元素,无论是有“当代草圣”之称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题字,还是张胪卿一生的教书育人的崇高风范,称得上相得益彰。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张延陵村已划归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辖,双柳苑也被列为焦作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这对于自称“千年古县”的修武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个文化损失。
   逗留了十几分钟,拍了几张照片后,我俩便返回了。一路上,我心想,当地应重视挖掘双柳苑的文化内涵,既然是双柳苑,那就栽上两棵柳树,再塑一个张胪卿的雕像,美化周边环境,建成一个供后人瞻仰凭吊的人文景观,使“双柳先生”的精神进入寻常百姓家,薪火相传,同时,也能借此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风气。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可以说,今天的张延陵之行,让我认识了一代教育名家“双柳先生”张胪卿。斯人已去,心中犹念,也愿双柳苑永远屹立在这片厚土之上。
  
   2018.03.31

共 20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双柳苑,是为纪念民国时期当地有名的教育家“双柳先生”张胪卿修建的纪念亭。张胪卿,名鸿声,字胪卿,修武县张延陵村人,清末岁贡,他和当时的许邦彦、焦封桐、李三魁并称为清末民初修武“四大名师”。据考证,张胪卿乃东汉太尉张延之后,世代封侯至南北朝年间,可谓河朔望族。其父张輶,清增贡生,曾于武陟、修武交界一带乡村设帐授徒数十年。张胪卿自幼随父攻读,中了秀才后,厌恶八股文,潜心学问,致力于研究王阳明等人的治学思想,主张士子要修身养性,博学多才,为国为民,刚正不阿。他的言行对当时怀川甚至整个河南的教育风气影响很大,尤其使得整个怀庆府学子的士气为之一振。其后几十年,他先后在修武县北睢村、周流村、大韩村等开馆讲学。因其学识渊博,教学有方,一时声誉鹊起,周边县乡慕名到门下求学的达数百人之多。当时,他在大韩村的塾馆前有两棵巨大柳树,张胪卿常和弟子们在树下谈学论道。后来,他就以“双柳先生”自号,学生也以此号尊之。这也是今天纪念亭名为“双柳苑”的缘由。目前,村里已没有张家的后人,现在的碑亭是1996年在原址翻建的。如今的张延陵村已划归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辖,双柳苑也被列为焦作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全篇文字精炼,考察详实,尊师重教,怀念先贤,所提建议,有关部门应予重视!推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4-01 17:53:51
  全篇文字精炼,考察详实,尊师重教,怀念先贤,所提建议,有关部门应予重视!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