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绿野征文“似水流年的温情”】恋爱窝(小说)

编辑推荐 【绿野征文“似水流年的温情”】恋爱窝(小说) ——致挥霍的青春


作者:东流到海 布衣,380.7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40发表时间:2018-04-13 21:18:42


   我当然也知道中倾向于学习美术方面,往大了说,就是喜欢艺术。可我在美术、音乐这方面所接受的教育,基本上等于没有,也没这爱好,唯一可以靠近艺术这个门类的,也许只有文学,尤其诗歌,当时流行的“朦胧诗”,我还是读过一些。所以,我和中交谈之后,他就经常拿来他的书法作品,让我来鉴赏;有时也拿了一本美术期刊,在我们机房里和我一起读。当然是各读各的。但惺惺相惜的意味很浓。
   这以后,我们谈论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有关艺术方面,我从他那里开始知道了什么是八大山人,扬州画派郑板桥,西泠印社之类的美术掌故,甚至还有他所推崇的明末清初大汉奸王铎的书法等等。这种谈论,主要以他说为主,我保持倾听姿态,偶尔发表一些见解和感悟。我的这些只言片语,其实都很勉强,对他书法作品的评价大多也是隔靴搔痒,没什么评论眼光。可听在他耳里,仿佛精妙绝伦,让他如聆梵音,欣喜之余甚至能让他手舞足蹈。
   大概友情就是这么来的。这种交谈的结果,就是我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诗歌写作,而他呢,则更加起劲地捣鼓那些毛笔宣纸、玉石刻刀之类的玩意,甚至还起了学习装裱字画的念头。在我们内心,似乎都有了一种更加强烈的表现欲。或者,这种谈话形成的小小的艺术氛围,让我们相互得到了勉励,从而更加清晰地勾勒出了艺术理想的轮廓。
   不知怎么的,我从来也没拿出一首诗歌习作,让社里的人品读,但好像社里的姑娘小伙,主要是中和凌的眼光,像是看出了我具有潜在的艺术家或者诗人气质。仿佛这样就能解释,我在上班时间看书,是一种天经地义的表现。
   同时,我的这种行为,似乎也激励了他们。敏和凌两人,竟然也急吼吼地想要去参加摄影协会举办的摄影比赛,一个个都摆弄起了照相机。
   要知道那个年代的照相机,还是家庭里的一件奢侈品,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么玩的。
   彩扩女师傅之一的霞,特别鄙夷凌的这种行为,老是出言讥讽,打击他的自信心,简直把他视为一个典型的败家子。要说凌这模样,其实说败家还是严重了点,按现在的话说,他只是比较“潮”。
   一头烫成黄色的卷曲中发,两只啤酒瓶底的眼镜片。特点很鲜明。削瘦的长脸颊,长长的鬓脚,厚厚的嘴唇,有些发青的下巴,这形象起码和艺术还是有些搭界。凌这时候已经开始注重穿着打扮了,衣服品味什么的,没啥印象,可脚上擦得锃亮的黑皮鞋,和时常翘起二郎腿,让人看到有花边的雪白袜子。这份精致和讲究,可算是这幢小楼里的头一份,没人可比。
   不过,他的摄影技术只能说一般,不然黄老师去拍摄广告,就不会不带他了。
   在霞面前,凌是没话的。面皮很厚地听她数落,还一脸贱笑。霞是这机房里的大姐大,彩扩技术最好,资历最长。另外,她还具有一个软实力,那就是有一个男朋友。这个男朋友开了一家个体摄影店,专门为妇女同志拍“朦胧照”,生意非常火爆,日进斗金。可以说,这是一个有技术有钱途的年轻“万元户”。
   虽然这技术,只不过是在照相机镜头前,加上进口的滤光镜和柔光镜而已。但人家可是扎扎实实的有钱,还肯舍得为社里的小年轻带班玩乐,比如舞厅跳舞,看录像电影,溜旱冰,逛城隍庙等等。
   不是霞的面子,人家有必要来巴结吗?这是凌的潜意识。
   其实他不知道,社里给人家的支持,也是人家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尤其是霞的扩印技术,能够保证照片的色彩质量长期稳定。当然,这也是我后来才想清楚的一个道理。
   因为后来,霞被人家小老板抛弃了。
  
   三
  
   霞和小老板金的这场恋爱,据说很多人当初就不看好。原因自然很多,但明面上的理由是霞,比金大好几岁。虽然那时候也有流行什么“女大三,抱金砖”的说法,但实际上,生活中青年男女这样倒置的恋爱,其实很少发生。
   那时资讯闭塞,年轻人很单纯,容易被家长灌输思想。三、五年差距的年轻人,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代沟。学校里的学生,和高中毕业两三年的年轻人,以及工作五六年以上的青年,这中间的思想、行为,差距非常大。社会青年受港台文化熏染极为严重,录像厅里每天播放的电影,不是暴力就是色情,西方生活方式大受追捧。直接的表现,就是在歌舞厅,旱冰场,会有不少社会青年到处搭讪陌生女孩,甚至出现耍流氓的行为。为此打架,那是家常便饭。
   金是一个很早就混迹社会的主。生就一张小白脸,虽然脸型圆圆的,像大饼,但这肤色却嫩得像豆腐,薄嘴唇的嘴巴很红,像是血色素过剩。在我看来,这人有点妖。但身材还算壮实,身高也不算低,不算美男子,也没中那么帅气,但起码五官端正,耐看。他头发漆黑,略长,每次都梳得油光光的,好像从来都是湿的,背在白皙宽阔的前额后面,有点像旧社会刚剪了辫子的遗老遗少。脖子上挂着粗大的金项链,让人一看就是个“暴发户”。
   上班时间,他一般很少来社里,照片扩印业务都是他老娘送来的,以至于我一开始并没有想到霞已经有了男朋友,而且还是这样一个奇葩的小男人。
   霞的这个未来婆婆,是个精明强悍的角色。中年微胖没有腰的一个大妈,一来就笑眯眯的,像狼外婆。在霞面前,她那嘴巴像抹了蜜似的,一个劲儿地夸赞霞的身材、服饰、今天气色多好等等。然后,她就把插队加急冲印的胶卷,放到了一大堆胶卷队伍的前面。
   听到她的赞美,霞脸上几乎不动声色,但开心的情绪并没有完全压抑住。她一般会微笑着往后面椅子背一靠,拿过这插队的胶卷,仰头仔细看一遍,像是对金的工作最后把关似的。然后,她立即挑出几张进行试印,完了,才扭头和她未来婆婆有一搭没一搭地开始说闲话。
   霞的年纪,估计也有二十五六吧,身材比较高,大概有一米六八,看过去很瘦。烫着长波浪的棕黑色卷发,工作时候扎马尾,成熟,干练。脸型比较小,可她五官比较大,尤其是嘴巴像西方人,很宽,笑起来,仿佛要咧开到耳根。嘴唇丰厚,按西方标准,很性感。但从东方的审美来看,她不算多么漂亮。脸上肤色也有些黯淡,甚至还有几颗小小的雀斑。但总体看来,霞也算一个别具魅力,有一定气质的美丽女人。
   可她明显很迟钝。也许是第一次谈恋爱的关系。或者,她对感情似乎并没有特别的敏感。最后和金谈崩的时候,居然是发现了金又有了新的女朋友。看到她在衣帽间哭,稀里哗啦的,很是伤心。我就觉得她表面的成熟是假的,其实是一个很单纯的女孩。
   不过,作为新人和徒弟的我,可没有置喙这场恋爱的资格,甚至慰问都属于多余,因为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而霞也表现得足够坚强,只是哭了一场,依然正常上班,摆出一副凛然不惧的模样。只有凌表现了他的“义气”,他和中一起找了金。不知道是打了一架,还是搓了一顿,回来后他专程到机器边坐下,和冷着脸快捷击打键盘工作的霞,嘀咕了半天。
   我没好意思凑过去,自然不知道他们这场谈判的结果。后来的事实是金的彩印生意,还是源源不断地进来,只是金的老娘进机房的次数急剧减少,大多是把胶卷交到门市,再催营业员送进来。过了好长一段时间,这妇人偶然才有几次进机房。看到霞还好,霞还能平淡如水地和她对答几句,她也知趣不再逗留,放下胶卷就走,也不管扩印的顺序先后。但碰到另一个女师傅红,就比较麻烦了,只能碰一鼻子灰。一开始,她还想着像原来那样加塞,但红根本不理会,只是自顾自按先后顺序工作,就算中午休息时间已经过了,她还在描眉照镜子,与别人谈笑风生,愣是让这妇人站在那里干等。
   显然,她的机房特权,在霞和她儿子的这场恋爱终止开始,已经被取消。
   后来,金也来过几次,都是快进快出,主要是找凌,不知道这两人还有什么生意上的合作。金的小女朋友,也来过几次。那女孩,明显也是外面混的。只是长得可爱,娇小,感觉比较柔弱,颜值,自然比霞要高,更符合国人审美标准。据说,是金在旱冰场搭讪成功的。
   霞,好像很快就看开了,对金一家人的来来去去,全不当回事。只是这些人来的时候,她板着的脸更长了,鼻子也更大了,手还更勤快了,不时站起来帮我整理输送带后面的照片。因为我坐在输送带旁边看书,总要等照片累积到在机器表面排不下营业袋为止,才起来狂数,豪塞,争夺那一分一秒的时间。
   转过年,霞的这场恋爱,基本已经找不到痕迹了。又过了大半年,霞突然又恋爱了。
   这次的恋爱,比较高调。男朋友天天下班来接,风雨无阻。这个男朋友森,是一个高高大大的青年,年龄比霞大几岁,看着就很稳重,很大气。两人在一起也很般配。身材搭配得非常完美。秋冬季节,霞一身红色大衣,森则是一袭藏青色风衣,并肩走在落叶纷飞的大街上,绝对充满诗情画意。
   他们是在团市委组织的青年联谊活动中认识的。霞,是社里团组织负责人,还是市文联团委的成员,因此经常参加团市委组织的各种活动。这种活动,基本上是组织学习少,组织舞会和郊游多,实际上也演变成青年男女交友的一种正式场合。可以保证的是,在这种场合出入的,基本上都是本市各事业单位有前途的青年才俊。
   森,就是一个区国资委的基层干部。长的一脸敦厚。国字脸,像是有北方人的血统。脸上的络腮胡,好像长得很快,每次看见他,都似乎刚长起来,或者来不及刮干净。他说话柔声细语的,从不高声说笑,态度总是和蔼谦逊,但也不乏主见,大事上,霞一般都听他的。一些小事,比如衣服选什么颜色之类的,他通常会迁就霞的意见。这方面,霞很自信,经常会固执己见。当然,对色彩的把握,本就是她的专业强项么。
   两人的恋爱很顺畅,几乎被所有人看好祝福。连图片社的直接文联主管领导,一个又高又胖的老头,文联副秘书长,都表示了赞许。黄经理黄老师甚至有些嫉妒。这原因,可能是和她平时不太服黄老师管教有关。霞是社里开天辟地的元老,接受过日本技术人员的短期培训,黄老师是后来外聘加盟的,所以在彩色扩印这个技术领域,霞的意见经常要压过黄老师一头。这显然让黄老师心里不舒服,可又拿她没办法。
   全心全意祝福的人,是孙会计。她的菊花脸,平时笑起来,总有一丝想要刻意表演的尴尬,但这件事情上,她的笑容绽放得很舒服,像看自己女儿出嫁似的。
   得到这么多人祝福,霞自然扬眉吐气了,有时甚至在机房里哼起了歌。
   但社里的人也有另一种态度。胶卷冲印组的小雯,就对森很不屑。这小雯,人虽然不高,长得像一个小女孩,年纪也很小,大概只有十七八岁,但似乎胸很大,鼓鼓囊囊的塞在衣服里,像隆起了一个小山包。齐耳的短发,小脸五官也算标致,要比颜值,虽然不是社里最美的,但起码,比霞,要强一点。
   最关键的一点是,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领导干部子女。小雯的父亲,居然是市文联的党组书记。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都有些不相信。这书记老头,年龄可不小了,女儿竟然这么小。很是让我纳罕。
  
   四
  
   小雯,基本上不大参与社里青年男女的下班娱乐活动。也许是自矜于自己的身份,或者有她自己的一个活动小圈子。这些,我都不得而知。不过,她上班的时候,总是目光冷冷的,不能说是高高在上的姿态,因为她这身高也就一米五几多点而已,完全没那样的感觉。她乌溜溜的黑眼珠里,我只能感觉有冰,或者还有积雪。有时就想,她估计缺少爱。父亲年龄这么大,又是领导干部这么忙,家庭也许就顾不上吧。
   和她搭班的凌,基本算是她的出气筒和苦力。平时嘲笑几句,那是轻的;一不高兴,就要耍小姐脾气,开口就骂,那是常事。至于让凌顶班,或者早退,几乎每星期都有个两三次。凌在多数情况下,都是无条件接受,从不向领导抱怨。暗房的活,也全部由凌包干。
   敏加入之后,小雯还是像对待凌一样,想要操控他。敏虽然是老实人,一般也不计较他多干一些活,而且开始还处于学习阶段,所以还是比较听话,但半年以后,老实人也有了肝火。
   胶卷冲印的活,按规定本是凌和小雯一起轮班的日常工作,敏加入后,算是暗房工作和胶卷冲印两边都搭界帮忙。因为小雯不愿意做暗房工作,领导上也默认了。敏一进社就在胶卷冲印组学习,所以在小雯当班的时候,也帮她做了不少她嫌弃的“脏”活和力气活。比如洗晾机器冲印用的塑料片子,后来还调配大桶的显影药水等等。
   但敏的帮忙,很快成了他的例行工作,甚至胶卷冲印也全成了他的事。小雯不是躲在暗房里学习织毛衣,就是跑到外面的门市和营业员小尔,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直说得两个姑娘的脸都泛红,笑作了一团,还不肯罢休。
   在老实人耿直脾气发作,与小雯僵持的那个阶段,暗房里的胶卷都快垒起了小山,也没人管。机房里谁也不说一句。霞和红,一般都是自己去找顾客急的单子,自己去冲印,有时她俩忙,就成了我的事。小雯也不急,外面兜一圈回来,才慢悠悠地做事,每次都把冲印机器的铁皮们,关得又重又响,像是在警告和发泄对敏的不满。

共 21148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这篇情感小说发生在宁波市的繁华地段,以“我”毕业后找到工作后的经历为线索,情节曲折动人,引人入胜,语言流畅,结构合理,事情的来龙去脉非常清晰。小说主要描述了“我”毕业后被录用了,成了图片社的一个在职工人。找对象,谈恋爱,好像是工作以后即将来临的一件大事。除了读书,不可能什么也不做,朋友还是要交的,尤其是兴趣相投的朋友中,就是我交的第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朋友。由于兴趣相投,身边的几对青年男女谈着恋爱成了朋友,相处的故事也是多样的。凤,当时只有十九岁,是我们这一批之后一年多才进来的新人。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心里很清楚,凤对我是没有感觉的,但是,我们谁都没有出言反对。像是默认,又像是无声的抗拒。这样的僵局,让“我”非常尴尬,“我”知道被凤,彻底鄙视了。好在这时候,“我”的电大文凭,已经顺利拿下来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在一个适当的时机,跳槽走人了。终于,“我”从青春期的恋爱窝里跳了出来,进入到更加广阔的人生旅途,在不断追逐自己的梦想过程中,一步步地成长,一天天成熟起来。回想这几年的经历,“我”时常会想起保尔柯察金的话,但是否虚度了年华,是否挥霍了青春,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却始终没有想明白。小说结尾给了新的启示,青年时期的恋爱和爱情,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爱情观,少走弯路,会给青年读者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这两万多字的小说,凝聚了老师的很多的心血,说明老师有着丰厚的文化功底。感谢赐稿绿野,问好老师,祝福佳作不断,精彩连连。【编辑:鹦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鹦鹉        2018-04-13 21:31:46
  拜读佳作欣赏,这篇情感小说情节曲折动人,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语言流畅,结构合理,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清晰,值得大家阅读欣赏。感谢赐稿绿野,问好老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