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临 风 撷 云 绘 山 川( 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临 风 撷 云 绘 山 川( 散文)


作者:霄罡 布衣,142.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80发表时间:2018-04-27 09:46:35
摘要:光阴荏苒,逝者如斯。黄山写生已成往事,奇观异景却历历在目,印象至深。黄山不仅深深铭记在了我的记忆里,而且也将成为自己永远发掘的创作源泉。

【星月】临 风 撷 云 绘 山 川( 散文)
  
   四、瑶乡纪行
   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也是湖南省历史较为悠久的一个少数民族。全省约有三十多万的瑶民主要分布在湘南一带,其中江华瑶族自治县的人数占全省百分之五十以上。江华县位于湖南的边境南岭山脉,地势呈东高西低形状。举世闻名的九嶷山脉横穿县城东北一带。江华县大部分为山地面积,自古就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法。江华县早在汉代至隋朝期间被称为冯乘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因县城在阳华岩附近河流南岸故称江华县。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又将其改为江华瑶族自治县。
   江华的森林资源特别丰富,是我国南部的重要林区县。境内风景秀美,气候宜人,适合旅游避暑。江华县尽管远不如湘西凤凰县那么令人神往,但作为一个瑶族自治县却又时常给人一种神秘诱人的魅力。92年春节期间,我挎着相机和画夹专程去了趟江华写生。
   我从永州乘汽车到达江华县城后,先去县文化馆拜访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从事美术创作,依仗天时地利优越条件,竟然在瑶族风情绘画方面小有成就。他欣然介绍我去水口镇,说这里是瑶民聚集较多的一个区域,而且镇子有条老街很有特色,适合写生。前不久省美协还组织了一些画家专程到水口镇进行过写生,时间竟长达一个星期之久。听他一番介绍后,我便乘车去了水口镇。
   到达水口镇已临近傍晚。我找了家旅店安顿完毕便出门闲逛。这水口镇不仅是江华的重要木材产地,也是江华通往其它省份的要塞去处。小小镇子依山伴水,景色宜人。虽说不大,居民不多,可平素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如今年关倒是街面人迹稀罕,店铺门可罗雀,甚是清净。
   水口镇最吸引人的是那条古朴、幽静的老街。街道地面为青石板铺成,蜿蜒曲折数百米之长。老街两旁的房屋均为木板结构,顶部多为杉树皮覆盖,古朴斑驳,绿苔重叠,给人以沧桑之感。站在高处望老街,只见吊楼毗邻相依,参差不齐,别有一番景致韵味。在街道与公路交汇之处,我见到一间破旧的房屋门前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江华瑶族自治区歌舞团。此时我既兴奋又有些诧异。江华歌舞团“文革”期间名噪一时,在文艺创作表演节目方面具有浓重的地方民族特色。没想到歌舞团竟然还“卧虎藏龙”在小小的水口镇间。如今歌舞团大门紧闭,萧条冷落,不由令人唏嘘不已。
   我住宿的那家店主谢老倌是个侗族人。他自小随父母从广西来到水口镇居住,生活和习俗早已瑶民化了。谢老倌话语不多但待人很热情。三十晚上,恰巧他的女儿赶回家过年,于是他和老伴做了一桌侗族特色的年夜饭菜,邀我与他们共餐。谢老倌的女儿在县里一所中学当老师,长相与歌星韦唯很相似,性情也很爽朗。她对我春节期间专程来江华写生十分赞赏,彼此交谈挺融洽。吃饭间,谢老倌女儿告诉我:画瑶民就得登瑶山。山里的瑶人“瑶”得很,爱打扮。尤其是瑶家女人们的漂亮服饰,能把人的眼看花。听山歌也要登瑶山。瑶家的山歌多为情歌。瑶家青年男女就是靠对歌谈情说爱的。那火辣辣的情歌能把人唱得脸发烫,心直跳。想作客还需登瑶山。山里的瑶人好客,只要你到了他们家,主人就会大碗茶、大碗酒、大块肉地招待你。他们并不在乎客人酒量大小,只要能把客人灌醉,就算是尽到自己的礼性了。你若不能吃大块肉,他们就会用筷子夹起肉硬往你嘴里塞,直到你吃得发腻,他们才罢休。
   谢老倌女儿一番话激起了我的兴趣。我打定主意大年初一立即进山去体验瑶家生活,感受一下山里瑶人的盛情。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出门远眺瑶山,只见云雾飘渺,一幢幢瑶家吊楼时隐时现,愈发给人有种神秘感。不凑巧地是偏偏那几天的天气都不好,进山很不方便。谢老倌见我有些为难,于是就对我说:“沿水口镇沱江边往上走十公里是贝江乡,那里的瑶寨又多又漂亮,是个画画的好地方,你可以到那去看看。”
     我挎着相机和画架按着谢老倌的指点沿着河边朝贝江方向走去,只见沿途景色十分动人。看山,如同瑶家汉子般粗犷、慓悍;观水,如同瑶家妹子般灵气、秀美。沿河两岸吊楼林立,十分壮观。竹筏扁舟掩翳渡口河汊的翠竹芦苇之间,大有唐人“野渡无人舟自横”诗句意境。高山峻岭云雾汹涌,构成了一幅颇为壮观的瑶山烟云画卷。此时身临其境,我有种恬静、脱俗的感受。只觉得人世的一些烦恼和杂念刹那间都伴随着流动的烟云顷然消逝了。
   我为水口镇和贝江乡的秀美景色赞叹不绝,却又为其惋惜。在我写生期间,有瑶民告知:为了充分利用水利资源,当地水利部门计划将水口镇下游原有的一座水库堤坝增加高度。如果工程一旦实施,水口镇老街和贝江乡河边的一些瑶寨都将会拆迁。那时古朴的老街和吊脚楼已不存在,只能淡淡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了。
     直到现在,我一直为自己当年能有一次机会去江华瑶寨写生感到惬意,因为江华瑶乡的老街和吊楼永远被珍藏在了画页和照片之中。每当翻阅这些画页和照片时,都将会勾起我对瑶乡那段写生经历的深深回忆。……
   (笔者注:据说江华水口镇老街在98年冬季招致一场火灾,许多老屋由此化为灰烬。老街自此荡然无存。)
  
   五、黄山归来不看岳
  
    (2013年11月完稿、2015年5月改稿、2018年4月再改)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每当“流火”季节来临,我都会回味起二十年前暑期一段难以忘怀的黄山写生经历。
   黄山原名黟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海拔为1864米,被世人称其“天下第一奇山”。黄山的独特风光不仅是游人向往的极佳旅游胜地,其雄姿美景也是艺术创作采撷素材的天然境地,自古以来就深受画家们所钟爱。明末清初著名画僧弘仁长期居住在黄山,深诣此处山光水色、缥缈烟云之景,所绘五十幅《黄山真景册》成为传世佳作。当代绘画大师刘海粟先生潜心于泼墨法与泼彩法表现黄山云海变幻、山峰峻峭壮观景色,曾先后十次登临黄山,直至九十高龄仍乐此不疲,终于成就了个人水墨淋漓、色彩绚丽的描绘黄山的独特画风。
   我虽然一直向往黄山却一直没有机会。恰巧学校在那年暑期组织了一次去黄山的写生活动,于是我就早早打点好了行装,准备到黄山好好地画上几幅画。因当时我还得先去庐山和九华山等地写生,所以就和校方打了个招呼,自己独自一人先行。在结束庐山和九华山写生后,我顶着酷暑匆忙赶至久仰已久的黄山。到达后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便背着沉重的画具踏上了登山旅途。
   为节省时间和体力,我先乘缆车直达“始信峰”。
   “始信峰”一带云蒸霞蔚,旖旎独秀,可谓是“一步一景”。相传明代有一高人游至此处时方信黄山风光奇绝并在此题名“始信”,故“始信峰”由此得名。在此处可远眺黄山“西海”和“北海”风光美景,这里有“梦笔生花”、“清凉台”和“猴子观海”等著名景点。“北海”狮子峰平旷之处有一奇石如猴子蹲坐静观云海之状,故此石被人们称为“猴子观海”。此石自然造化,维妙维肖,为黄山奇石之首。有诗曰:“灵猴观海不知年,万顷红云镶碧天。坐看人间兴废事,几经沧海变桑田”。
   我在“始信峰”画了一幅水墨写生画,刻意用皴法表现黄山的纹理效果。正当自己传神贯注绘画时,忽听身后传出一阵轻微“唔……唔……”之音。我不禁回身望去,只见身后站着五、六位日本女游客,想必正是她们在欣赏我作画时发出的赞唅声。另一处还站着两位男游客,其中一位中国导游模样男性走来对我说,同他来的那位日本先生很喜欢我的画,问我是否愿意出售?说心里话,此时我还真舍不得将自己的画卖出去。来一次黄山写生原本就不容易,怎能轻易将第一手的素材卖给他人呐?何况还是一个日本游客。于是我就向导游表明自己不愿意出售作品,那位日本游客听后竟一时怏怏不悦。
   在“始信峰”写生完毕,天色已晚。我收拾好画具赶忙去找住宿之地,此时附近“北海”仅有的一家旅店驻客早已“爆满”。我为自己晚上无处住宿感到有些担忧。无奈之下,只好向旅店租了地毯和大衣在外露天过夜。到了晚间,在外露天过夜的游客竟不计其数。人们来自天南海北,彼此席地而拥,相处交流,倒也别有情趣。我与身旁的游人侃侃而聊,竟忘记了白天的劳累,直至夜深才入睡。凌晨时分,竟被寒冷冻醒了。待我起身环视四周,只见一片寂静,已空无一人。见此状况,我不由十分惊诧。恰见一游人过往,我对其诉之异状,此人告知:众人皆至“光明顶”观日出去了。听游人言毕,我不由一跃而起。赶紧收拾好东西并将地毯和大衣还给旅店,背上画夾也匆忙奔至“光明顶”。
   “光明顶”为黄山第二高峰。据说明代曾有一和尚因供奉观音菩萨在峰顶建“大悲院”,后当地政府在其院址修建气象站时觉“大悲院”称呼不雅,故将其改称为“光明顶”。此处“状如覆钵,旁无依附”,高旷开阔,日光照射长久,为黄山看日出和观云海最佳点。置身此处,黄山“秋水银河,长空一色”奇景尽收眼底。游人在此若一睹日出之奇观实为幸运;而错失这一奇观诚然是游黄山一大遗憾。
   当我行至“光明顶”时,见此地已是游人云集。也许是雾气较重或是寒冷之原因,人人身披大衣或裹一毛毯,翘首待睹“黄山日出”之奇观异景。此时黄山早已没有了白日山峦起伏、风光绮丽的壮美景色。除了能隐约看清附近几座山峦外,周围一切都笼罩在灰蒙蒙的雾气中。我在此处等候片刻,无奈要急于赶至其它景点写生,只得放弃此时观日出的绝佳机会。待我行至“光明顶”对面“鳌鱼峰”时,忽听身后传来人们一阵欢呼声。回身望去:原来是日出了!只见东方广袤无际银白色的苍穹间浮现出一轮橘红色圆球,其景象十分壮观。
   我曾在人民大会堂见到过关山月和傅抱石两位先生绘制的《江山如此多娇》山水画。画面所描绘的日出磅礴景象令我深为震撼。我还读过清人姚鼎《登泰山记》和现代散文家刘白羽《日出》两篇文章,也曾被他们观日出的描述所感染。然而此时此刻我却有了一次亲眼目睹黄山“日出”的机会,而且也是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所见之景。我赶忙停下脚步取出了画本,因为此时不仅能细细地观赏“日破云涛万里红”的壮观景象,而且还能“且持画笔绘奇景”。机不可失,将这一景色完美地描绘在自己的画本中实属难得。
   尽管是夏日清晨,但由于黄山峰顶气温偏低,故云层凝聚,寒气袭人。我已不顾寒冷,只是全神贯注地在画本上描绘着眼前的景象。此时天空开始放亮,太阳由最初的橘红色逐渐变成了金黄色。下方的云层也慢慢被染成了橘色并且还有一种轻微的流动感。远处的山峦在云层中时隐时现,宛如云海中行驶的航船。近处的山峰虽然被雾气笼罩,但在黛青色的岩石上仍清晰可见虬枝峥嵘、苍翠屹立的青松。远眺“光明顶”,宛如一座耸立在云海中的仙山。峰顶上气象站的那座原形建筑物此刻披上了耀眼的霞光,十分惹人眼帘。此时聚集在峰顶观看日出的人越来越多,时而能听到从他们那传来的阵阵欢呼声。当我画好“光明顶”的气象站时,太阳已变得十分耀眼。刚才宁静广袤无际的天空间已浮现出一片片橘黄色云霞,群山也在云海中逐渐显示出了自己峥嵘的轮廓。此时云雾缭绕,山峦竞秀,黄山日出的宏伟壮观景象已完美地展现出来了。
   在写生“日出”景象的时候,我身旁不时有游人过来观看。他们也都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更羡慕我能用手中的画笔描绘黄山日出的壮观景象。有一位女大学生在我身旁观看了很久,甚至发誓回去也一定好好学习绘画,来黄山写生。
   直至上午十时左右,我终于心满意足地完成了这幅“黄山日出”写生画。合上画本,收拾好行囊,我又开始向下一个景点进发。恰值中午时刻,我到达了“天都峰”。
   “天都峰”海拔1810米,险峭雄峻,与莲花峰、光明顶并称为黄山三大主峰。有言道:“不上天都峰,等于一场空”,其意为游黄山而不登“天都峰”等于虚此一行。上“天都峰”并非易事,必须经陡峻奇险的“天梯”、“鲫鱼背”后才能抵达峰顶,其中以“鲫鱼背”之处最为险峻。正当我跃跃欲试攀登此峰时,有游人告知夏日期间峰顶常伴有雷雨,为避免游人招致雷击,“天都峰”中午时分已禁止游人前往。无奈之下,我只好放弃了攀登“天都峰”的机会。
   从“天都峰”旁边“一线天”下山后,迎面即能见到三座参差不齐的石峰。此处石峰似剑,形态各异,相拥而立。石峰虽无土壤覆盖,却有奇松挺拔屹立。倘若云雾连绵索绕时,峰巅恰似海中岛屿,犹如“蓬莱仙境”。故人们将此处称为“蓬莱三岛”。
   我在“蓬莱三岛”画了幅速写后,便又去“飞来石”景点。
   “飞来石”是黄山一大景观,到黄山不见此景亦为一大遗憾。此石耸立在黄山“天海”西端峰头一座基岩平台之上,底部与下方基岩截然分开。令人感其似从天外飞落崖上,故名“飞来石”。若从南向北侧面观看此石又形似一巨桃,故此石又被称为“仙桃石”或“仙桃峰”。相传此石为女娲补天所剩两石之一,后来飞落黄山成此奇石。电视剧《红楼梦》就曾将此石作为片头画面播放过。其实“飞来石”并非天外飞来,只不过是大自然鬼斧神工而已。据科学考证:它最初与下方基座花岗岩构造原系一体,后因地壳表面风化剥蚀和冰川流水等外力运动最终形成了“飞来石”奇观。大凡游人观此石时,无不啧啧称奇。明人程玉衡惊叹此石赋诗道:“策杖游兹峰,怕上最高处。知尔是飞来,恐尔复飞去”。
   我在“飞来石”一处写生时,恰巧与几位一起写生的同学相会。惊喜之余,彼此交换欣赏着此次写生画作。尽管风格各异,但我们却共同用手中画笔描绘出了黄山奇景异色。大家对我描绘的“黄山日出”一景格外赞赏,都羡慕我捕捉到了一个十分难得壮观画面。众人称道:着实不枉此行!
   明代著名旅游探险家徐霞客游黄山后曾感言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对此也深有感悟:泰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秀,黄山之景不亦然乎?
   光阴荏苒,逝者如斯。黄山写生已成往事,奇观异景却历历在目,印象至深。黄山不仅深深铭记在了我的记忆里,而且也将成为自己永远发掘的创作源泉。
  
  
   (2015年初稿、2016年2月27日完稿于澳洲墨尔本“丹尼侬”、2018年4月25日于莲城改稿)

共 10751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游记性散文。作者做为画家,为求得佳作曾多次畅流过祖国的山山水水。而作者这次奉献给读者的湘南的美景和黄山神奇无比紫云山瑶寨云雾妖娆,神秘犹如世外桃源;瑶族妇女的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舜皇山的神奇传说;舜皇山溶洞的雄奇与壮观会让人遐想无限。祖国的山河很美,泰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秀.全文以情写景,祥略得当,写景与抒情结合完美,文笔流畅请晰,给人以视觉享受。推荐欣赏!【编辑:香山红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史建民        2018-04-27 09:57:02
  首先感谢老师将此大作赐稿星月。上万字的游记散文,犹如一幅长长的画卷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浮想联翩,老师文笔优美,想毕写生画面定会是上乘之作,只是未能欣赏总觉遗憾。道声辛苦了!
网名,香山红叶,太统烟雨
回复1 楼        文友:霄罡        2018-04-27 17:37:47
  感谢编辑辛勤审阅,热忱鼓励!
2 楼        文友:史建民        2018-04-27 10:03:19
  问候老师,星月期待你更多佳作。
网名,香山红叶,太统烟雨
回复2 楼        文友:霄罡        2018-04-27 17:38:25
  感谢关注鼓励!
3 楼        文友:史建民        2018-04-27 10:07:59
  我是您大作的编辑,编按不到位之处,还望海涵。另外,江山要求散文随笔游记一千五百字以上就行了,以后可一游一记,可否?
网名,香山红叶,太统烟雨
回复3 楼        文友:霄罡        2018-04-27 17:40:23
  考虑到题材类似,所以汇集发表。
4 楼        文友:史建民        2018-04-27 13:37:06
  老师,您好,江山要求首发,已发表的作品不能重复投稿,谢谢您关注星月。
网名,香山红叶,太统烟雨
回复4 楼        文友:霄罡        2018-04-27 17:55:15
  这个网站发稿后作者既不能修改又不能撤稿,技术有待改进啊。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