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冰心】迷离水景,悬疑桥(散文)

精品 【冰心】迷离水景,悬疑桥(散文)


作者:京城散人 秀才,170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36发表时间:2018-05-01 07:47:09
摘要:春雨渐渐稀疏。我撑伞再行,在桥与湖之间、花与草之间独徜徉,感受丝丝寒意、阵阵晚风。细看粘贴在画栋雕梁上的扬絮,似乎对春色表露着依恋之态。九曲桥远了,五亭桥远了,虹桥远了,令人疑惑至今的二十四桥在我的频频回顾下也远了……然而,冒雨游湖、谈论古桥的人们渐渐走近。莫非一直扑朔迷离的古迹,反倒构成人们心之向往的景致?

【冰心】迷离水景,悬疑桥(散文)
   散履扬州,总觉得读点应凝聚于水。当年,李白在黄鹤楼辞别文友时,把烟花三月的扬州,与孤帆远影、天水之间构成的美图印在心内,咏叹而发。那首诗,我从小吟诵时,便屡屡陶醉,一向认定,那是扬州与水景相拥共舞的千古绝唱。
   扬州,虽无真正意义的山,但有内涵深厚的水。这座古城的文化情韵,真的离不开水景的滋润。有些名宅深处,即便不见灯波桨影,也会以精巧的建筑艺术构筑水的意境。最经典之处,或许是何园牡丹亭北“无水见江波”的景致。
   记得来到扬州后的第一个清晨,漫空雨丝摇曳,一路春柳含烟,徐凝门街的何园。静得像一幅泼墨大写意。我撑着一把朱自清独游时常用的深橙色油布伞,踏着滑润、蜿蜒,覆盖着一层苔藓的石板路向船厅走去。在船厅一景进入视野的刹那,我忽然被眼前一幕所震撼——如梦如幻的雨帘中,船厅宛若风雨归舟泊于片片绿荫下,路旁,由直立的瓦片和精选的鹅卵石子铺设的水波纹图案,恰似江风下涌动的片片涟漪。一条甬道在迷离的“江面”上向“客船”伸延,像一条弃岸登舟的跳板。一位银髯飘胸的老人,在牡丹厅廊下。一面品着新茶,一面浏览园景,酷似坐在码头上的最佳观望处向“江面”扫视。那画面、那意境,使我在浮想联翩之际,似乎看到了那位德高望重的何园园主——何祚庥院士的先祖何芷舠兼任江汉关监督时,日日守望潮涨潮落、时时监查商船往来的情景。
   扬州的一些特色,也许至今仍少为人知。在街一隅、在水一方,有时会把人的思绪带入一个久远的时代。有时踏过古桥,前景便会令人茫然四顾、如坠云雾中。我两次访扬州时,下榻的宾馆都离乾隆御码头很近。每到街灯初现,我便沿着当年乾隆爷水上巡游的河道走上一段,有时一直走到瘦西湖景区。在无意间赏读扬州的水景时,也关注那些有趣的石桥。
   一是无名且小巧的桥,大多隐藏在路旁的灌木丛里。或在十字街头一隅,或在灯火阑珊处,常有一个很窄的石阶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石阶深处,有座模模糊糊的小石桥,当我怀着好奇的心态踏桥而过,顺着曲径穿花拂柳、曲折前行,便隐约看到直通水街店铺前的感觉。然而,当我想像着眼前又会出现新景时,又一座夜色朦胧中的拱形小石桥近在咫尺。每到此,我急切过桥寻景的意念愈发强烈,于是,沿着向上萦回的石阶,急步登上、四下搜寻,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我伴随着遐想,在二桥之间转了一个圈儿,又回到了刚刚下阶探幽的公路上!
   二是扬州颇负盛名的二十四桥。二十四桥究竟在何处?从古至今,仍为一桩悬案。瘦西湖的二十四桥成为扬州标志性景观,与那首千古绝唱不无关系。小杜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与晚唐“花间派”代表韦庄的《过扬州》,都浓墨重笔描述了二十四桥。一首浪漫、一首悲凉。小杜吟诵的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秦妇吟秀才”吟诵的是:“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催折旧官河。”
   我在瘦西湖畔漫步时,反复琢磨的是——二十四桥的原型,果真是现代人所见、位于瘦西湖上那座两头各有二十四层台阶、两边各有二十四根栏杆的拱形桥吗?唐代诗宗们眼中的二十四桥,历经沧桑巨变,是否还在原处?我迎着飘舞的春雨,悄悄问着那一泓通向长江支流的绿水。
   当凝望与深思与追怀精彩互动时,早已远去的史潮,往往会去而复返、近在眼前……千古烟云、风流人物,二十四桥也随之沉浮。这座桥,最初被人们淡忘,始于唐之后宋之前的五代时期。当时,扬州在战乱下几乎沦为一片废墟,谁还有心情在古桥边遥看青山隐隐?更无人把酒临风静聆明月下的箫声。而后,过了近500年,一生不仕,偏爱旅游,以音律歌赋闻名一时的南宋词人姜虁迈着悠闲步履走进扬州,走近湖畔,那时,尽管已过了“秋尽江南”的时节,但诗人眼中,二十四桥的姿色依旧不减。由此,白石道人情思绵绵,在一阕《扬州慢》中,以悲凉的声韵唱出了:“……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数十年后,又是一个暮秋,南宋进士、著名的地理学家王象之在扬州行游后,进入书房,挥洒文字,在专著《舆地纪胜》里,把扬州二十四桥的沿革和真实性认真作了一次梳理:“扬州府二十四桥,隋制,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后韩令坤省筑州城,分布阡陌,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者,或存或废,不可得而考矣!”
   追怀到此,我走入视野开阔、柳丝垂挂四周的石亭,仰望迷离长空,努力搜寻古籍中探究二十四桥之谜的文字……
   二十四桥一词,其实,早在南宋前的百余年前就已形成了。北宋科学家沈括是个对学问很执着的人,他曾在扬州大街小巷细细寻觅,记述了很多名胜及街巷间的古桥,凑成了二十四座桥之数,载于《补笔谈》。以此推断,唐诗中的二十四座桥是数字的称谓。不久,又有人亮出疑点,说《补笔谈》既未列入很知名的禅智寺桥,又有重复的桥名,不足采信。可见被海外数学家称为“全世界算学史上罕有之人”的精细人,也难免有百密一疏。
   春雨渐渐稀疏。我撑伞再行,在桥与湖之间、花与草之间独自徜徉,感受丝丝寒意,阵阵晚风。细看粘贴在画栋雕梁上的扬絮,似乎对春色表露着依恋之态。九曲桥远了,五亭桥远了,虹桥远了,令人疑惑至今的二十四桥在我的频频回顾下也远了……然而,冒雨游湖,谈论古桥的人们渐渐走近。莫非一直扑朔迷离的古迹,反倒构成人们心之向往的景致?

共 21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春游扬州,被何园景致震撼。那雨帘中的船厅宛若归舟泊于绿荫下,路旁那直立的瓦片和鹅卵石子铺设的水波纹图案,恰似江风下涌动的片片涟漪。一条甬道在迷离的“江面”上向“客船”伸延,像一条弃岸登舟的跳板。一位银髯飘胸的老人,在廊下品茶览景,酷似当年坐在码头上日日守望潮涨潮落监查商船往来的江汉关监督何芷舠。作者赏读扬州水景,更关注有趣的石桥。那些无名且小巧的桥,大多隐藏在路旁的灌木丛里。瘦西湖上那颇负盛名的二十四桥成为扬州标志性景观,如今它又身在何处?从古至今,仍为一桩悬案。当作者的凝望与深思、追怀精彩互动时,二十四桥也随之沉浮。南宋词人姜虁迈着悠闲步履走进扬州,走近湖畔,一阕《扬州慢》抒发情怀;数十年后的一个暮秋,南宋进士王象之在扬州行游后,认真梳理二十四桥的沿革和真实性。追怀到此,作者走入石亭,努力搜寻探究与二十四桥之谜有关的文字。二十四桥一词早在南宋前的百余年前就已形成了。北宋沈括曾记述了很多名胜及街巷间的古桥,凑成了二十四座桥之数,不久,又有人亮出疑点。春雨稀疏,作者依旧撑伞前行,令人疑惑至今的二十四桥虽在作者的频频回顾下远了,它却也成为了人们向往的景致。这篇散文,作者在扬州的迷离水景中,破解着24桥悬疑,融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读来意味悠长,诗情画意尽在其中。感谢精彩创作,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心灵飞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502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8-05-01 07:52:16
  独特的视角,贯穿扬州古今。再现昔日风情,历史文化得以传承!感谢精彩创作,遥祝节日快乐!
勿忘本真
2 楼        文友:京城散人        2018-05-01 08:39:24
  谢心灵飞鸿编评。向劳动节依然为作者辛劳的编者致以敬意!
本名:冯新生。笔名:心声、京城散人。 生性散淡、诗文为伴。云下行游、茶旁敲键。 笑看功利、远离羁绊。敬仰禅林、心香一瓣。
3 楼        文友:孙鹤        2018-05-01 14:58:01
  很欣赏作者的文章,作者的触笔,圆润、细腻、风物辽阔。洲中含水,水上搭桥,史料的记载或有出处,但那些久远的风景、文章、诗词、情怀、风貌,今朝犹在,又何必过份在意二十四桥的准确性呢?踏雨浅行,瞳中印影,那曾经的曾经已然逝去,留下的,则是一抹挥之不去的趣味。有趣有味的人生和经历,才有意义。问好作者,遥祝,五一节日快乐。
敢于自嘲 善于自悦
4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8-05-12 17:26:42
  雨中的扬州是极美的,可惜我还没机会去扬州看看,虽然与扬州离得很近,但是我错过了好多次机会。拜读老师的佳作,跟随着老师的脚步浏览了一番,也是极美的。
   祝贺佳作获精,欣赏学习了。问好老师,祝笔丰。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