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梦回家乡千百度(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梦回家乡千百度(散文)


作者:似风凌宇付春秋 布衣,48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92发表时间:2018-06-17 13:37:03


   小周对边上的女同事说道:“这封信,我想办法复活它,也许,是一个非常美丽的重逢故事,可以比我们想象的更精彩。”小周一边说道,一边开心地笑了。
   边上的女同胞有点不服气,说道:“你别高兴得太早,等你找到了信中要寻找的亲人,再高兴也不迟。”
   小周说道:“你说得对,我只是想到了一个方法,具体要看我的计策实施之后的效果,才能见分晓。”
   一天周日,小周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回到老家,在跟父亲聊天时说道:“老爸,我上周在县统战部,看到一封寻亲信,写信人说他的老家,在我们平湖城南5里处,写信人1948年就被抓去做了壮丁,当时,家里有父母、妻子及两个2岁、5岁儿子,从此以后,再没有跟家人联系过,现在他在台湾,政策允许三通,所以,他迫切需要寻找自己失散的亲人,希望自己的家乡父老,帮助他圆自己的寻亲之梦。”
   老周听儿子一说,他仔细排查了一遍本大队十个生产队解放前失踪的人员,老周突然叫了起来:“儿子,我想到了一户人家,就是大队南面的一个生产队,解放前,一个姓郁的年轻人,一天,去通介桥后,就再无消息,就是横娄郁家,你去找队长问一下就知道了。”
   小周第二天一上班,就抽出了一叠寻亲信,将郁阿大的寻亲信拿了出来,同单位的领导说了一声:“这封郁阿大的寻亲信,我拿去乡下考察一下。”
   说完,小周就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一个平湖城南5里处,一个叫横娄的地方。
   先找到莫队长,队长一听小周要寻找的人。队长一想,自己小队就一个解放前失踪的人。
   随后,队长老莫说道:“我知道你要找的人家了,你跟我来就是。”
   这天,正巧郁阿大的儿子大观在家,听到队长在叫:“有人在家没有?”大观连忙从屋内出来,只见莫队长陪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陌生人,队长先介绍了一下小周,小周就将自己看到的一封来自宝岛的信,递给大观,大观文化也不高,说道:“你说说信中的内容好了。”
   小周说:“这是从台湾来的第二封寻亲信,第一封信,因为一时不到信中所写的人,已经退回去了。”
   随后,小周读道:三十几年过去,我独自一人在宝岛生活,也没有尽到一个做儿子、丈夫及父亲的责任,实在对不起自己的双亲、妻子及两个儿子,多少次梦回自己的家园,可是由于台湾与大陆政治上的长期对立,使我这样的游子,无法回家尽一个儿子的责任,如果我的父母、妻子及儿子在自己的家乡生活还好,那么,我就放心了,我想,如果我今生有福,我想请我的家人,给我回一封信,说说家里的近况,让我的心灵,得于安慰,了却我多年凝结的相思苦,让我死而无憾!”
   大观一边听着,一边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并哭着说道:“我失散三十多年的父亲,现在还活着,是老天保佑的结果,让我们父子,有了见面的可能。”
   边上的队长与小周连忙劝了一会儿,大观留两人坐了一会儿,又泡了一杯茶。
   大观答应小周,会及时给自己的父亲回信的,并向小周表示深深地感谢。
   大观自忖:三十七年了,父亲的最初的记忆已经模糊,但那割不断的亲情,从信的字里行间,充分地流露了出来。我们在过年时,时常会想起你老人家,我们不计较你对我们的关心不够,那是特殊年代造成的,父亲健在,那是最大的幸福所在,是值得全家人庆祝的事,只是自己的母亲,已经改嫁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实。
   大观马上叫来了自己的兄弟二观,一起商量,如何给在台湾的父亲回信。经过商量,暂时先向父亲隐瞒母亲改嫁的事,回了一封全家平安,并在信中,夹了几张全家福的照片,以平复父亲几十年的牵挂,以慰父亲长久的思念之苦。
   不久,一封寄自浙江平湖横娄郁家的信,满载着全家人的切切思念及期盼,穿越香港,到达了台湾宝岛,送到了在台湾居住的郁阿大老爷爷的手中。
   当郁阿大寄出的第二封信有了回信,接到回信的那一刹那,郁阿大无法控制自己的激动,看到了儿子寄来的慰问信,以及两个儿子的全家福,泪水从郁阿大的眼里——如雨水漂了下来。
   几十年的相思苦,在此时烟消云散。他以前认为,自己再也没有机会与自己的亲人取得联系,而今,得知儿子孙子们,在自己的故乡,平平安安地生活着,心中宽慰了许多。
   郁阿大跟自己几个在台湾的老乡一说,都为郁阿大得到大陆亲人的音信感到高兴,并马上搞了一桌菜,几个朋友老乡一起喝酒庆祝。
   三十八年弹指间亲人重逢横娄畔。1986年深秋的一个下午,位于浙江平湖乡下的横娄畔,一个三开间七椤头的中间客堂内,一个靠西面的墙壁,摆放了一个红色八仙桌,旁边的凳子上,坐着刚刚从台湾返回大陆探亲的郁阿大:六十多岁的老郁,上身穿一件花格子衬衫,下着一条藏青的裤子,脚穿一双黑色的皮鞋,稀疏的头发上,已经布满了银色的白发,边上是他的大儿子大观,不时给自己的父亲茶杯倒水,陪在边上。全浜的老老小小一大帮人,围在边上,看看这个已经失踪了三十八年,今天,终于重回故乡的人的面貌,随阿大的几个发小,挤到郁阿大的跟前,跟他聊起童年的有关趣事,回忆那已经非常遥远的往事。
   郁阿大坐在桌子边上,并不主动跟边上的人聊天,一方面对于他来说,围观中的大多数人,他并不熟悉,多数是比他小的小辈,另一方面,长期的台湾孤独生活,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不愿意跟陌生人聊天,只是不时地抽自己手中的台湾香烟,也不主动向围观的人们敬烟,只是没有看到自己的结发妻子,心中的疑虑,让自己陷入了极度的苦闷之中,旁人只感觉到他的不热情,其实,谁知他内心的那个无法言说的痛苦呢,那正值青春之际,他却跟自己的发妻,却突然的人为分开,那种痛楚,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没有亲身经历如此苦痛的人,也无法理解郁阿大此刻的五味杂陈的复杂心情。
   待自己的邻居离开之后,大儿子给自己的父亲说出了母亲的近况。她老人家还健在,只是当时客观上的一些原因,无奈另嫁他人。我们会想法联系,让她回家来看看你的。
   郁阿大沉默了好一会儿,说道:“老大,是你爸做得不对,让你妈失望了,所以,另嫁他人了。”
   大儿子说道:“爸,你也不要自己责备自己了,这是一个天灾,谁碰到了,谁家就触霉头了,不能怪你。”
   大观贴心的话,让一直自责的父亲,稍稍宽慰了一些。
   几天后,大观打电话并托人,请自己的母亲回家一趟,说父亲大人从台湾回家探亲,老人还算健康,请母亲放心。
   阿珍跟自己现在的丈夫一说,同意阿珍回家看看以前的丈夫。
   于是,阿珍依约而来,两人老人在大观家见面后,双手紧握在一起,此时此刻,语言已经显得多余。
   这是三十八年后的又一次握手。两人哭了许久,也不顾身边的小辈,边上的儿子儿媳孙子劝了许久,两个老人的哭声,才停了下来。
   郁阿大说道:三十八年那,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八年,命运,真的让人难于捉摸,心想,我这辈子永远见不到自己的亲人,是上苍可怜我这个在台湾的游子,让我在有生之年,回乡看到了自己的亲人,说着,郁阿大又哭了起来,边上的人,同时也跟着一起抹泪。
   第二天,郁阿大带上自己的发妻,乘轮船去了一趟平湖城,想寻找一些自己年轻时期,跟自己妻子同游平湖县城的丝丝记忆。
   从轮船码头上来,两个老人来到了浙江平湖的母亲湖——东湖边上公园游玩。郁阿大拉着阿珍的手,来到面对东湖的一个双人椅子上坐了下来,秋日风和日丽,东湖不时有些鱼儿跃起,翻起朵朵浪花,两位老人面对熟悉的东湖水,东湖南面依旧挺立的四百多年五层报本塔,思绪不停的旋转、翻飞,回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年轻时,两人也在此公园一起游玩,一起畅想美好的未来……
   阿珍轻声地说;“阿大,我让你失望了,我又找了一个男人。”郁阿大流着泪水说:“阿珍,我不怪你,是兵慌马乱的年代,让我们分开了,你肯定是迫不得已改嫁的,我相信你的为人。”
   两人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让旁人感觉有点滑稽,其实,这是人间真情的真切流露。
   郁阿大又陪同阿珍,上县城的百货公司,给阿珍买了几件衣服,算是一种对自己以前亏欠的一点补偿。
   随后,又上县城的老牌毛狗线粉店,要了两碗鸡肉线粉,追寻已经几十年前品尝的特殊味道。
   在老家探亲了半个月后,由于当时有关政策束缚,郁阿大重新回到了宝岛台湾,依旧过着那单身的生活。
   又历十年,郁阿大病逝于台湾住所,限于当时赴台有关的政策尚末落实,又加上在大陆亲人的经济条件,大陆亲人没有奔赴台湾,见上亲人的最后一面。
   但听老乡从台湾传来消息说,郁阿大在临死前,人是非常安静的,因为自己有生之年,终于寻到了自己的亲人,回到大陆跟自己的发妻,倾诉了衷肠,虽然历经坎坷,但可以说,没有遗憾了!
   当今年的浙江《都市快报》登载了有关200多浙江在台的老兵遗产招领,让我又想到了我的家乡——郁阿大年青时候突然失踪,后来,突然冒出来寻找亲人的故事。
   心中祝愿,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让我们的普通百姓安居乐业,让我们伟大的祖国早日一统,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国泰民安好日子,永留温馨在人间!
   以诗为证正是:
   黑发离家白发归,四十年华付流水。
   苍天有眼人有寿,六十开外了乡愁。
   稚童不识老人谁,笑问此人是啥人?
   此人出身在此地,只因壮丁变外人。
   是啊!梦回家乡千百度,终于,那久远的思乡梦,在郁阿大的有生之年,随着天时、地理、人和各方面的有机配合,了了一个回乡探亲的心愿。
   家乡,是自己诞生的地方,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一个人永远无法忘却的童年记忆之地,也是自己在父母陪伴之下,幸福生活的场所。
   对自己家乡的无限眷恋,对自己亲人的永远无法割断的血缘,是每一个游子身上,永远存在的美丽元素,也是郁阿大寻找自己亲人的强大推动力!

共 8873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讲述一位台湾国民党老兵郁阿大的故事。当时,郁阿大在离平湖城往南五里路的一个乡间横娄居住。出事那天,正是农闲季节,郁阿大当时二十多岁,正值青年。那天郁阿大到镇上为妻子修理银饰被抓了壮丁,从此,郁阿大在横娄突然消失,影迹无踪。留下了自己年轻的妻子,两个只有几岁的儿子,以及年老的父母。为了让阿珍有个安静的生活环境,娘家父母托人给阿珍另找了一个婆家,阿珍成了浙江海宁一个乡下男子的媳妇。后来,郁阿大两次写信寻亲,终于有了结果,得以在有生之年即1986年深秋回到家乡,见到了两个儿子和孙子以及乡亲,也见到了已经是他人妻子的阿珍。在老家探亲了半个月后,由于当时有关政策束缚,郁阿大重新回到了宝岛台湾,依旧过着那单身的生活。全篇文字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台湾老兵的故事,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令人感叹!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6-17 13:38:19
  全篇文字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台湾老兵的故事,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令人感叹!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