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中国式的浮士德(散文)   

精品 【流年】中国式的浮士德(散文)   


作者:喻军 童生,754.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74发表时间:2018-08-08 15:34:25

【流年】中国式的浮士德(散文)   
   钱春绮先生不久前去世了,心里很难过,不由得想起当年与他的交往。
   在新诗读者群中,很少有人不知道钱春绮这个名字的。
   这个名字,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如同星辰闪耀在我国德语文学翻译界的上空。钱春绮的译诗,不仅以高质量著称,而且现已出版二十多种、计一千万字左右,说他译著等身是毫不过誉的。纵观“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诗歌翻译界,恐怕很难找到在译诗产量上出其右者。
   作为长期受他译著中优美诗韵所熏陶的一名诗作者,也曾在多种场合下问询他的情况,觅寻他的身影,然而他却是近乎“隐形”的,仿佛栖身于都市中最不易被人发现的一隅。在各种报刊上也鲜见和他有关的文字痕迹。也许吧!意义,只在于他所从事的事业本身,寂寞、冷落,只不过是一种生存的际遇。多年以来,对于钱春绮先生,我是只闻其名,未睹其容,他似乎成了我心头萦绕的一个斯芬克斯之谜。
   机会很快来了,在一次对德语文学史专家、上海外国语学院余匡复教授的采访中,我顺便提起了钱春绮先生,并表示了欲登门采访之意。在余匡复教授的热心引荐下,终于在不久后的一个细雨霏霏的春夜,我轻轻叩开了位于南京西路上的钱春绮先生寓所的门。
   想象中的钱春绮先生,该是一个洋味十足,具有德国式严谨和冷峻的老者,言谈举止间也该透露出著名翻译家的派头。然而我惊讶了,在钱先生起身相迎的片刻间,我注意到他那身洗得灰白的旧外套、平头、斑白的须发、中等个儿,平常、朴实得如同摆地摊的鞋匠,或是工厂里退休的老师傅。
   他的居室,光线较为昏暗,摆着几件简单的家具、书橱、床铺还有写字台,除了一架电视机,便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家当。他沏茶、递烟,探明我的来意后,忙不迭地说:“我没什么可写的,不要写我……”
   然而我还是不可抑止地想写他,在首次和以后数次的访谈中,我感受到的钱春绮先生,已然是传统的文化人格和荷尔德林式哲学精神的化身。
   这样的知识分子,是难能可贵的。一方面,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随遇而安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受精神力量的驱使,以难能可贵的克己和坚忍超越于生存的困局,探寻着人生那冥冥天地间的光明和真理。七十二岁高龄的钱春绮先生当然不会忘记,他青年时代在上海东南医学院主攻的西医专业和所受的德语教育,以及他曾有过的做诗人的梦想。他后来诚实地说过,学西医主要是出于职业考虑,因为诗歌不可能成为谋生手段。诗歌和现实往往是两个极端,他必然导致形而上和形而下之间的冲突和抗衡。
   在钱春绮先生学医的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那几位优秀诗人如戴望舒、朱湘、闻一多、徐志摩等几乎都不必为物质基础担忧。有趣的是钱春绮先生后来并没有在医生和诗人这两极上找到立足点,他的命运和一个并没有怎么在意的旁支——德语紧紧连接在一起。这就是他翻译家生涯的开始,以后他又自学了英、法、俄等多国语言。《威廉·退尔》(席勒诗剧)和德国中古史诗《尼伯龙根之歌》的译著于五十年代出版之时,他还是上海某家地段医院的一名二十多岁的五官科医生。看来出书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生性耿直、不谙世故人情的钱春绮先生在医院的人际关系纠葛中根本不懂得怎样保护自己,以至于书生意气之下,愤然辞去公职,成了一名无固定职业者。
   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不允许有个体经济存在的社会条件下,对于钱春绮先生意味着什么?况且那时的他已有了家室,做了父亲。而命运对钱春绮先生似乎并没有停止它的捉弄:“文革”紧接着开始了,翻译家几乎都被扣上了“里通外国”的罪名。他十年积累的几千册藏书及珍贵的《浮士德》译稿被抄家没收。这些心血的结晶很快被毁失殆尽。
   每次我见到钱春绮先生提起此事时那痛苦不堪的样子,就萌生一种特殊的同情。在近二十年的漫长岁月中,是钱夫人微薄的工资支撑起整个贫穷的家。
   但命运似乎对钱春绮先生又有情——
   苦难的日子过去后,便是耕耘和收获的时节。继“文革”以后他的第一本译著《歌德抒情诗选》出版之后,钱春绮先生以罕见的勤奋和才华,陆续出版了近二十部煌煌译著,其中包括他重新翻译的高难度的上、下卷《浮士德》。
   他告诉我,他要追回时间。他手头已完稿、和正在翻译的有十部之多,这还不包括他另外创作的数百首十四行诗及众多学术文章。按理说钱春绮先生作为中德文化交流的使者,应该得到正式的出访机会,但令人遗憾的是:他至今仍未访问过一次德国,虽然德方曾多次发出访问邀请,终因无固定职业者的身份及其他种种客观限制而未能成行。于是德方的电台、报刊的记者不远万里找上门来采访他、了解他。
   钱春绮先生作为智者,是超然的。
   他恪守并实践着传统知识分子“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但在现代的理性主义精神上,在生命的觉悟上,他又与德国哲学诗人荷尔德林、里尔克渐渐趋近。难怪他偏爱荷尔德林。早在“文革”期间,他就翻译了大部分的、至今未能面世的《荷尔德林诗选》。当然,任何人也不可能完全背弃世俗的一面,钱春绮先生至今仍得靠稿酬维持生计,有些极有鉴赏价值的外国文学作品,由于不符合出版选题的要求,加上精力等方面的原因,钱春绮先生只能忍痛割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诗歌读者群中,钱春绮先生的声誉是极高的,就连他的同行,也对他充满了敬意。在北京举办的一次中德文学研讨会上,德高望重的冯至以八十多岁高龄,让人搀扶着走到相隔较远的钱春绮先生面前,他只对钱先生说了一句话:“你做了很多工作,谢谢你!”
   忽然想到了浮士德,这个德国文学宝库中,也是世界文学长廊中不朽的人物形象,以其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和生命力量的闪光,实践着自己的梦想,而翻译对于钱春绮先生而言,既是梅菲斯特,又是雅典娜女神,那么,闪现其中的,便是钱春绮先生身上的中国式的浮士德精神。
   钱先生一路走好!
  
   写于2011年1月13日
  

共 23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有些人,游手好闲,用无聊打发光阴,一辈子碌碌无为;而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坚韧不拔地进取,都在永不停歇地努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钱春绮先生放弃医生职业,做了一个靠稿酬维持生计的德语翻译家,恪守着传统知识分子“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在文学界颇有建树,受到了德国人的尊重。他们多次邀请钱先生去德国访问,可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直到离开人世,让人感到遗憾。德方电台、记者曾不远万里来中国采访他。“今天做不成的,明天也不会做好。一天也不能虚度,要下决心把可能的事情,一把抓住而紧紧抱住,有决心就不会任其逃去,而且必然要贯彻实行。”——歌德 《浮士德》。钱先生正是如此,他是中国式的浮士德。文章立意厚重,文采飞扬,主题鲜明,具有进取精神。佳作,编者推荐阅读!【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809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8-08-08 15:38:02
  这篇美文,让人受益,让人进取!
   感谢作者的分享,祝写作愉快!
五十玫瑰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