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丹枫】一九八五年春节的母亲(小说)

精品 【丹枫】一九八五年春节的母亲(小说)


作者:金源 童生,552.7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51发表时间:2018-08-13 17:07:54

【丹枫】一九八五年春节的母亲(小说)
   母亲心里明白,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要想有自己的前程,只有靠自己努力。四十多年前从老家跑出来,母亲用一辈子的经历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在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自己的日子要靠自己折腾。当初在老家,外有田地庄院,内有父母高堂,作为长房大孙女,自己就是陪着奶奶说说话,跟着母亲绣绣花、读读书、写写字。可日本人一来,一夜之间,家破人亡,自己带着母亲和小妹妹躲在菜窖中,才幸免于难。全家三十几口人,一夜之间都阴阳相隔了。从此,一路逃荒,给别人家干短工,当佣人,甚至于讨饭吃,一直到西北。母亲心里明白,再穷,再苦,只要有个盼头,日子都能过去。自从离开老家,自己就这么盼着,过着,日子就一天天过来了。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孩子们。所以,她种地,是给孩子们安心,也是给自己一个盼头。
   小七是她的心病,为了小七,她要守着这个窝,有了家,就有了安身立命的起点。儿子跑的再远再高,总有回来的一天。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三年后小七回来,这个家自己没有看好,那就是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后人。虽说小七当兵时,是先和姐姐们商量后和自己说的,可母亲坚决支持小七当兵,也坚决地谢绝了姑娘们让自己跟她们进城养老的要求,把家看好,这是她六十多岁的年龄唯一为小儿子能做的事情。小七前脚当兵走,后脚她就开始策划自己种地的事情。
   这几年来,犁地、播种、浇水、收割,母亲用自己的方式坚守着这个自己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窝。每年冬天,母亲早早就找好帮忙的人。好在几十年来,母亲的乐善好施,在以往的岁月中和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曾经帮助过许多的乡亲,而同样善良的乡亲们除了一把子力气外无一回报。所以对于母亲的求助,许多的人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常常,母亲会走向自己的田头,拿着镰刀或者是铁锨之类,人们在感慨这个老年人坚强的同时也感慨着命运的无常。
   可母亲毕竟是六十五岁的老人了。力不从心是年龄对生命的限制,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都会让六十多岁的母亲寸步难行。
  
   四
   平儿也没有睡着。
   本来和几个姐姐说好了一起回来的,大家聚在一起,商量一下母亲以后的生活。可年前母亲自己主动去几个姑娘家转了一圈,理直气壮地说:“你们每人都给我些钱,今年还要种地。”惹的几个姐姐都不怎么高兴。不是为了钱,而是生气母亲的执着。腊月二十九,大姐琴打来电话:“小六,你回去和娘过年,我今年值班,走不开。你大外甥高二了,要抓紧学习。你给妈说,她要是坚持种地,我以后也不回去了。什么时候自己不种地了,我再回来。”
   平儿知道,这是大姐让自己给母亲带话,可这话真的不知道怎么说出来,只好委婉地给母亲提示。可刚刚给母亲提个头,就让母亲给回绝了,这可怎么是好?
   母亲的身体状况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自己这次回来,也发现母亲饭量大不如以前,还常常捂着胸口,脸色黑黄。问她哪里不舒服,总是说,我好着呢。你是不是盼着老娘早死呢。二姐也说:叫母亲去吃饭,母亲总是不去,要么自己泡一碗开水馒头,要么吃一口剩饭,看着都让人心里难过。过年前,还隔三差五的吃药,这样下去可怎么办。二姐还说,娘就是想给小儿子挣点娶媳妇的本钱,可就是种上这些地,也只能是放屁添风的事,每年卖粮食落下的那些钱,连来年的种子化肥都不够。几十岁了,还要为这些地四处求人。给她帮忙干,还不要我们插手,不干吧,看着都可怜……
   想着想着,突然就想到了母亲为什么写亲笔信上。平儿可是从来没有见过母亲看书写字的,母亲怎么突然会写字了。对于母亲的过去,母亲极少提起。从小到大,父母只是说老家是山东的,三八年日本人南下,台儿庄打仗的时候逃荒跑出来的。至于为什么会逃到几千公里外的甘肃,其中的细节如何,却是很少说起。偶尔提起来,也是简单几句带过。只到九十年代,母亲才开始说一些过去的事情。母亲说:日本人进村的那天,全村的人都给杀得差不多了。母亲还说:日本飞机的炸弹和水缸差不多,从飞机上扔下来,一炸就是一大片。腿呀,胳膊呀挂在树上,吓死人了。母亲又说:跑到郑州时,全是逃荒的人,好几天没有吃上一口饭,要不是你爹在地里掏个老鼠窝,挖出些生粮食,我们全饿死了。母亲还说:过六盘山时,那个山高的呀,朝旁边看一眼就头晕,你爹推着独轮车,一家人走了好几天才翻过来。老年的母亲,只是在心情好的时候,才零零星星地说一些过去的事情。到这个时候,平儿才知道:父母从山东到甘肃是用了近三年的时间,用脚步量过来的。
   可平儿不知道的是,母亲的奶奶是死在母亲怀里的。奶奶临死前的一句话,母亲记了一辈子:“大妮,无论如何要活下去,俺家就剩下你和你妹妹了。”平儿还不知道的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是在这个逃荒的路上丢弃的,那个只有两岁的女儿,在熟睡中,被自己的亲生父母放在别人家的窗户下,直到冻醒来,被人家抱进去,而父母就在对面的树根下悄悄地看着。只所以扔了,是怕孩子的哭声给全家人带来杀身之祸,除了日本人,还有土匪、散兵,祸害那些家破人亡的落难者。从那个时候,父母就下定决心,就是拼命也不能委曲自己的孩子。平儿更不知道的是,跟着母亲逃荒到西北的姥姥,是济南女子学校的学生。给母亲留下的话是:修个房吧,就在这里过,哪里的黄土都埋人,不管日子多苦,一定要让孩子们上学。这些年来,父母一直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不管日子过的什么地步,孩子们的学必须上。几十年后,琴给弟妹们说:我们上小学时,早上没有早饭,肚子饿,娘说:上学回来再吃,放学回来了,娘一人给一碗糊糊汤,带上你妹妹出去找吃的。琴说的是三年自然灾祸时期,家家户户都吃不上饭的那个时候。娘听见说:要不是那个时候逼着你们读书,哪里有你们今天的日子。母亲说的也在理,琴是解放后他们村上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平儿只知道,五年前父亲去世前,对几个孩子一一交待后事。父亲说:你们能有今天的日子,你们娘的功劳比我大,现在也没有什么扯心的事情,只是对不起秀,为了这个家,早早的出嫁,只是不知道小七将来怎么办,还有你们的娘,怕是老来难呢。
   从小到大,常常听娘说:干什么就要有个干什么的样子,就要干好。娘还说:种地只防当年饥,读书才饱百年腹。在平儿的记忆中,只要是学习,母亲都会支持自己的孩子。自己考上高中那年,母亲骑着毛驴,亲自把自己送到了三十公里外的学校,刚刚上了一年,因为有工作的机会,母亲又把自己从学校接了回来,接自己回来的那天晚上,自己睡醒了,母亲还坐在炕沿上,看见自己醒来,母亲摸着自己的头说:“丫头,娘对不起你呀。”
   这句话,让平想了好久。从小七当兵后,平慢慢地知道,母亲说的是让自己退学的事情。刚才和母亲的对话,更加明白了母亲的心思。可眼下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说服母亲。
   迷迷糊糊中,平看见父亲走了进来,笑迷迷对自己说:“你不要管你娘。他就是那个样子,她是给小七看家呢。你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只有小七,她怎么能不扯心。”心里又突然一惊,父亲不是去世了吗,怎么和我说话。醒来,天已经亮了,原来是做了个梦。
  
   五
   炉火正旺。火炉上煮着满满一锅手抓羊肉。羊是自己家养的。年前母亲找人把一个二牙的羯羊杀了,全儿说:“奶奶,为什么不杀那个大羯羊。”
   母亲说:“那个大羯羊等你小舅回来再杀。”
   “那个羊都老满口了,不杀连草都吃不动。”
   “你舅今年肯定回来的,再养一年没有问题。”
   这是杀羊时奶奶和全儿的对话。留着羊,就是留的希望。
   昨天晚上,母亲就让平儿把羊肉剁开,冷水洗了,放在火上慢慢地炖上,做了满满的一大锅,用了大半个羊。炖肉时,平明明知道,这一大锅肉,在家的这几个人三天也吃不完,可平没有吱声,平知道,母亲是等着其它人来呢。平儿是被肉香味闹醒的。母亲早已起来,炉子上的羊肉锅“咕咚咕咚”的翻着水花,白色的蒸汽带着浓烈的肉香味在屋里漂散着。母亲坐在炕沿上,方桌上的煤油灯还没有吹灭,灯光下的母亲,不知道什么时间起来已写好了信。
   “你回去上班时,把我写的信发了。”母亲说。
   大年初三,该是走亲串友回娘家的时候,虽说早就捎话,几个闺女都不回来,可母亲不相信他们不回来,心里还是期盼着。早上十点左右,住在一个村子的二姐秀又来了。几十年来,只要母亲在家,秀几乎每天都要来看看母亲。一进门就说:“妈,今天到我家去吃饭吧。”
   “不去。”母亲回答得很干脆。
   “不去我就找个轿子来抬你。”
   母亲没有来的及回话,还没有起床的全说:“你就是开个飞机来,我姥姥也不去。”
   “你找打是不是?串门串的晚上都不回家了。”秀让儿子说的有些恼火。
   “你急什么眼,你不是说把我过继给我小舅吗?这是你的娘家,是我小舅的家,我住自己家怎么叫晚上不回家了?再说,你没有看见奶奶煮羊肉吗?奶奶等她城里的亲戚呢。”口齿伶俐的全一口气说,说得在场的人都有些尴尬。被孙子识破心事,母亲顺水推舟:“你去把他们都叫来家里吃羊肉吧,后晌去你家吃。”
   又到晚上吃饭的时候,母亲还是没有等来想等的人,本村邻村的乡亲倒是来了好几拨,有的拎一包油花,有的装几个蒸馍,有的干脆一进门就说:“奶奶,过年了,给你拜年。来你家混点好吃的。”
   乡下过年简单实惠:肉粉汤是早已做好的,馒头是早已蒸好的。来人了,热上一碗,吃点平时吃不上的油花子,就是很好的待客之道。在李家庄的几十年间,母亲靠自己的热情、仗义赢得大家的尊重。每年过年,村里面的人都要来看看她。每逢来人,母亲总是尽其所有,只要有的吃食都会拿出来,然后家长里短喧上一会。可今天母亲的神情却是越来越有些坐卧不安,每逢来人,说不了几句话,母亲不是走神就是向门外张望。客人走时,都要亲自送出去,然后在院门外站上一会,不时,还打发全儿上屋顶去,看看大路上有没有来的行人。有时还自言自语:怎么还不见人。到晚上的时候,秀又一次打发大儿子叫着吃饭,母亲才恋恋不舍地去了二姐家。
   吃过晚饭,母亲早早地回了自己的家。等平和秀姊妹俩说了一会话回来时,母亲已睡下了。
   “妈,你不舒服吗?”平问。
   “没事,好着呢,就是有些头疼。”母亲说。
   “我去把大夫给你叫来看看?”平说。
   “不用。大过年的,看什么病。睡一会就好了。”母亲翻个身,看着平说。
   五年前,也是过年的时候,因病卧床的父亲年前突然吐血了,吐了好多。慌得孩子们都跑回了家。吐血后的父亲却是精神异常的好,不但能吃些饭,还能坐起来,和家人说话,只是脸色蜡黄。那个年,孩子们都围着父亲转,请大夫,找药,或者是陪父亲说话。
   父亲靠在被子摞上,看着窗外:“怕是看不见明年的年了。”
   “大过年的,能不能不说这些,让孩子们心里好受些。”母亲坐在父亲旁边。
   父亲不理会母亲,对孩子们说:“没事就过来坐。说一会少一会了。”父亲笑着。
   “琴呀,你是老大,你要帮你妈多担些。”
   琴眼泪汪汪:“我知道的,爹。”
   “我们这个家不易。父母没有本事,能给你们的我们都给了。你们也不错,给我们长光硬气了。只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死了,你们也老了,你们好好的,比什么都强。”父亲不理已哭成一片的家人:“别哭。我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担心的事情。只有三件事给你们说,一个是你母亲,你们要多担待她,没有她,就没有我们这个家。二是秀,要不是家里过不去,也不会让你早早招个女婿来,你们也为这个家出了不少力。只是不要学你妈,改改脾气,孩子大了,日子就好了。还有就是三个没有成家的,老五和老六都上班了,好好干,有合适人家嫁了,日子过好。最担心的就是小七,还在上学,还不成型,我怕是没有办法操心了,你们哥哥姐姐要多操些心。”这些话,是父亲留给孩子们的,三天后,父亲去了。后来,平知道了那是父亲的回光返照,也知道了母亲坚守着种地,其实也是为了父亲的遗愿,更是母亲对父亲的承诺。看着睡在炕上的母亲,平突然有些害怕:说不定哪天,母亲也会离开自己。
  
   六
   初四的一天,照例在莫名的焦虑中过去了,平儿的丈夫带着几个朋友来家转了一圈,压抑的气氛才略有好转。中午吃了饭,母亲对平说:“我有些头晕,先睡一会儿,你明天也回去吧,不能老是在娘家。”
   躺在床上的母亲,闭着眼睛想着心事。
   十八岁那年,母亲带着自己的母亲和妹妹流落到了河南南阳。认识父亲那一天,一家三口已好几天水米未进了,到处都是匆匆逃难的人,惊慌失措的人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理会同样落难的她们。当父亲独自一人啃着一个玉米面饼站在他们旁边的时候,妹妹忍不地说:“姐姐,我饿。”许是同样的乡音,父亲把手中的饼塞到了妹妹手中。母亲的母亲认定这个只和自己隔了几里路的小伙子是好人,硬是留下了去找走散家人的父亲。从那以后,父亲、母亲、姥姥还有小姨,开始相依为命。从河南到陕西,只要是听说没有枪炮声的地方,就是他们心中的天堂。三年多,他们靠讨饭、缝穷,扛活,竟然从山东走到了祁连山下。

共 12896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篇写母亲的文章虽然有点儿长,但这一位一辈子要强的母亲的故事,真的好感人,看到最后还感觉意犹未尽!作者以“一九八五年春节的母亲”为题,匠心独具,这年的春节是纲,牵引出母亲六十多年的故事!这位母亲生育了五女二男,大儿子婚后分开过了,五个女儿都出嫁了,其中最小的女儿是招了上门女婿。因为母亲坚持种地,本来五个女儿商量好回家过年的,为了逼母亲放弃种地,都临时找理由不会来啦!母亲上都明白,就是心里生不回家过年的孩子们的气!其中,二女儿小儿子小全。大女儿儿子小亮对姥姥的依赖太可爱太感人啦!这个春节之后,母亲答应子女不种地了,最小的当兵的小七也退伍回来了,姊妹七个送母亲去了市里的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将母亲身上的病治愈了!柳暗花明,我们再回头温习这位母亲的故事,是小女儿平的叙述:母亲原籍是山东人,一九三八年村里来了日本鬼子,全村人几乎被杀光了!母亲全家三十几口人,一夜之间都阴阳相隔了。那年母亲才十八岁。她带着母亲和小妹妹躲在菜窖中,才幸免于难。从此一路逃荒,给别人家干短工,当佣人……到了河南南阳。认识父亲那一天,一家三口已好几天水米未进了,到处都是匆匆逃难的人,惊慌失措的人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理会同样落难的她们。当父亲独自一人啃着一个玉米面饼站在他们旁边的时候,妹妹忍不地说:“姐姐,我饿。”许是同样的乡音,父亲把手中的饼塞到了妹妹手中。母亲的母亲认定这个只和自己隔了几里路的小伙子是好人,硬是留下了去找走散家人的父亲。从那以后,父亲、母亲、姥姥还有小姨,开始相依为命。从河南到陕西,只要是听说没有枪炮声的地方,就是他们心中的天堂。三年多,他们靠讨饭、缝穷,扛活,竟然从山东走到了祁连山下。父母的第一个孩子是在这个逃荒的路上丢弃的,那个只有两岁的女儿。跟着母亲逃荒到西北的姥姥,是济南女子学校的学生。给母亲留下的话是:修个房吧,就在这里过,哪里的黄土都埋人,不管日子多苦,一定要让孩子们上学。这些年来,父母一直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不管日子过的什么地步,孩子们都必须上学。全篇文字精炼,构思精妙,结构严谨,母亲的故事曲折生动,非常感人!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815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8-13 17:09:12
  全篇文字精炼,构思精妙,结构严谨,母亲的故事曲折生动,非常感人!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陆屿璠        2018-08-13 22:45:54
  不管日子咋过,都要让孩子上学。上学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却是最好的一个选择。知识改变命运,在任何一个时代背景下都是规律性的一个真理!
回复2 楼        文友:金源        2018-08-14 15:07:14
  谢谢,知识在改变命运的同时,还改变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非常感谢你的点评,请多多指导。
3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8-15 22:31:05
  恭喜老师佳作获精!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4 楼        文友:没有花的鹿        2018-08-20 09:24:43
  满满的都是爱,母亲是家里的天,把爱如桔子般的分给每个儿女,母亲在,家就在。对于她来说,我们健健康康的,学有所成就是报答,执拗坚持是她不希望给儿女负担,天下的老妈都是一样的,这样家风也会一代代传下去,为作者伟大辛劳的妈妈点赞。
回复4 楼        文友:金源        2018-08-20 09:29:55
  为所有的妈妈祝福。这个母亲是我的更是那个时代的。谢谢。
回复4 楼        文友:金源        2018-09-21 07:49:45
  感谢。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